三月份裡臨沂的「春風」沒有半點春意纏綿的影子,各種節日倒是多得虐狗。
女生節叨叨見識淺薄不曉得,植樹節叨叨的螞蟻森林一直茂密繁盛,情人節這種東西……行吧,我老老實實地過國際婦女節吧。
怎麼也得蹭點春天的仙氣呀,於是婦女節那天叨叨百忙之中看了一部電影,精神抖擻之餘想著一定要給大家嘮嘮。
《綠皮書》
託尼,性別男,愛好吃,交際能力爆表,順便愛耍耍小聰明的暴躁白人司機;
唐納德,性別男,愛好鋼琴,優雅謹慎自尊心極強,順便喜歡男人的黑人乘客。
這樣的人設,這樣的空間,難道真的不會發生些什麼嗎?
收起你邪惡的想法,人家是響噹噹的資本主義兄弟情,高山流水那種懂嗎?
不談政治立場,不談種族歧視,單純想說說這種介於友情與愛情之間的情分。
電影中,導演的思路很清晰,黑人與白人的矛盾化解,託尼對黑人的看法轉變,一切都有理有據,可是如何來定義託尼和唐之間逐漸催化的感情呢?
曖昧不清的鏡頭語言,這就讓兩位主人公之間的情感更加難以分辨。
按照一部青春文藝愛情故事來看:一開始的針鋒相對,相處後的故作厭煩卻又暗自關注,矛盾升華後的相看兩不厭,抵不過現實而好聚好散,最後久別重逢,相視一笑。
或許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一個粗野的靈魂與一個細膩脆弱靈魂相逢之後的契合度,可以不是愛情,但可以比愛情更美好。
他們在飛馳綠皮車裡吃著美味的炸雞,成了2019春季的新式浪漫。
唐逐漸打開心扉,接受他不願觸碰的事物,將埋在心底的困惑歇斯底裡的吶喊出來。託尼不經意間對唐的留意,從心理上產生的理解和認同。
兩個人之間無形的隔閡被打破,對立關係完全不復存在。
甚至在面對羞辱時,安全感極差的唐願意將決定權交給託尼,這是一種朋友間信任,或是「You jump, I jump」的浪漫。
我們無法去辨別這種感情,因為他不屬於任何一個清晰的範圍,在有些時候,我們可以認為唐對託尼有一絲的心動,有近乎情人般的依賴。
但有些時候,又可以感受出一種共情式的欣賞,如同伯牙與鍾子期一般,高山流水覓知音。
《綠皮書》的主題很明顯,可是在這個主題背後,導演是不是又想加入一些新的東西。
在電影中暗示唐是一個同性戀,個人認為不僅僅是為了表現對黑人歧視那麼簡單,因為與唐發生關係的是一個白人,如果僅僅是為了諷刺社會對同性戀的看法,未免太過於淺薄。
導演或許更引導託尼與唐之間的關係。
酒吧狂歡之後,託尼和唐的情感,更偏像惺惺相惜的戀人,人群之中我只看向你的默契。
小別重逢的聖誕,兩個人相擁,又回歸了一種正常關係的狀態,唐對託尼的妻子說:「謝謝你給我分享你的丈夫。」這句話,意味著唐和託尼之間必然超乎友誼。
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到底會不會被性別所限制呢?相互吸引,相互喜愛,源頭是情感。
沒有什麼是氣勢如虹的愛不能解決的,靈魂的相惜,又怎麼會在意其他呢?僅僅是動情罷了,我在意你,你在意我這麼簡單。
希望這個春天我們都能遇見一個與自己一起沐浴著陽光吃炸雞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