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3年的瀘州城市地標與精神象徵,從大觀臺到鐘鼓樓史話

2020-12-05 騰訊網

本文部分圖片感謝鄺俊熙兄、陳吉續老先生提供。

我想在中國大多數城市都有一幢報時的鐘樓,而每一幢鐘樓都有它的故事。在我們還沒有普及鐘錶的時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一種順應自然生活的規律。最早參與報時的不知道是不是動物,中國有「雄雞一唱天下白。」在家禽裡面,雞是勤勞的代表,也是早期作為時間報時的參照物。

但是我們的先輩們,不斷觀察一天的變化,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的終於瞭然於胸,最終制定了時間標準和報時標準。

而鐘鼓樓則是在所有報時的發明中,影響最深遠和廣闊的,因為它包含了建築,機械和人文等內容,使得它極具文化內涵。

鐘鼓樓是中國傳統建築之一,屬於鐘樓和鼓樓的合稱,在中國古代主要用於報時的建築。而鐘鼓樓也分為兩種,一種建於宮廷內,一種建於城市中心地帶,多為兩層建築。宮廷中的鐘鼓樓始於隋代,止於明代。它除報時外,還作為朝會時節制禮儀之用。

而民間及城市的鐘鼓樓,則更多元和長久的存在著,西方觀念在最近傳入,經常說一個時間管理和自律之類,說的好像我們自己的老祖宗們就對時間和自律沒有概念一樣,明明是今天一些人打著洋為中用的旗號,故弄玄虛,其他不說,一個城市的鐘鼓樓就是古人很好的時間管理,只是東方的管理,比之西方的所謂的精細化,看似不明顯,其實歸於就在其中。而且不僅僅是管理時間,也約束行為。

因為在古代中國的城市中的鐘鼓樓早為專用報時建築。 古代裡坊制城市實行宵禁,早晚擊鼓為啟閉坊門的信號。此外,唐代寺廟內也設鍾和鼓,元、明時期發展為鐘樓、鼓樓相對而建,專供佛事之用。而今天要說到的瀘州鐘鼓樓,則屬於城市鐘鼓樓類型。

雖然瀘州鐘鼓樓完全西洋化的外表,已經脫離了最初的模樣,但是它依然是瀘州不可或缺的地標性建築。即便是在清末民初重新矗立,依舊幾經風霜,屹立城中。

雖然瀘州古八景沒有鐘鼓樓,但是根據史料記載,目前知道鐘鼓樓最初是明朝嘉靖年間。翻閱民國版《瀘縣誌.古蹟篇》裡這樣的記載:「鐘鼓樓,在城西大街,舊分巡道署(建國後是四川公安學院,今天公安學院已經搬遷與大山坪警校合併,此地修建了瀘州鼓樓世家的小區)轅門左。明嘉靖十六年(1537),兵備僉(qiān)事(相當於現在的副職或者助理等職)薛甲建。狀如城門,中通車馬,建樓其上,四望巍然,俗名鐘鼓樓。光緒十五年(1889)毀於火。民國十七年(1928)即其址重建鐘樓。」

附錄:薛甲(1498—1572)明常州府江陰人,字應登,號畏齋。嘉靖八年進士。授兵科給事中,以言事被劾,謫湖廣布政司照磨,官至江西按察副使。學宗陸九淵、王守仁,並參融二家之說。有《易象大旨》、《心學淵源錄》、《藝文類稿》。

不過民間的對鐘鼓樓的描述和傳聞,遠比方志更加豐富。瀘州民諺說:「雲南有座雞爪山,隔天三尺三;四川(瀘州)有個鐘鼓樓,半截還在天裡頭。」這段雖然有詼諧吹牛的成分,也說明了當時在大眾心目中鐘鼓樓的地位。

這座大名鼎鼎的鐘鼓樓,今天就坐落在瀘州城內的花園路路口,是一座底面寬6.45米,高20米的四稜柱形建築,直刺藍天。

有趣的是,自從修建至今,已有483年的歷史了。當然因為清代遭遇回祿之災(大火),才使得它沒有保留下來古代的樣子,不過依然能從一些瀘州古代文獻及前人詩詞中感受它當年的氣派。

明人張佳胤(yìn)《居來先生文集》中,有瀘州《大觀臺遠眺同曾少岷太守、楊升庵太史、朱蔦山少參、熊南墩、董豸屏二進士》的七律:

「長夏登高暑氣清,野雲斜日照孤城。

窗中下見千山盡,杯底平鋪二水明。

天地烽煙堪倚劍,樓臺歌吹雜流鶯。

凌風授簡聊同賦,留海梅花何處聲。

曾少岷即瀘州曾嶼,字東石,又字岷野,自號少岷,四川瀘州合江縣人,有留世。 中進士 。正德十二年(1517)為建昌知府 。博通群籍,善書法,工古文詞 。楊升庵就是楊慎,明朝大才子狀元郎,一曲《臨江仙》震古爍今,其他諸人,皆當時名士。從這首詩,可以看到大觀臺乃是士人們宴遊之所。

根據史料來看,這首詩歌當時,嘉靖三十一年九月至嘉靖三十七年冬。楊慎居江陽,時張佳胤為雲南按察僉事,通過劉繪熟悉楊慎,慕其文採,嘉靖三十六年專程至江陽,乞楊慎為父撰墓志銘,寓居紫房道觀(在忠山,今日也舊址難尋),與楊慎流連數日,載酒往來賦詩互答,相交相契。楊慎《升庵文集》和《升庵遺集》、張佳胤《居來山房集》中載有二人江陽「紫房詩會」的詩作,應該是這個時候寫的。

所以大觀臺其實很早就有文人墨客來遊玩,並且留下詩詞歌賦。實在是一個比較高雅的場所。

不過在清代的時候,大觀臺因遭回祿之災後,只餘下層基石,荒祀不堪,長期擺在那裡。它的命運迎來的並不是復原,而是完全的重新修建,又成了另一段佳話和今天的模樣。

1926年,李毛牛(章甫)旅駐瀘州。地方上有個紳士毛煥煊先生,是東洋留學生,辛亥革命時瀘州組織川南軍政府,任過教育部長,後來外出作官,回鄉後又被推為瀘縣紅十字會會長。此人口直心快,得罪了駐軍當局。

大約是在陰曆九月底十月初,李毛牛說他辱罵駐軍,派人把他拘押起來,關了十多天,因為實在找不出足以對他進行懲罰的罪證,乃由溫筱泉、龔問泉等出面說項,對毛先生罰款一萬大洋,保釋結案。

這筆巨款,因為眾目睽睽,李毛牛們不敢貿然私吞中飽。當年年底,劉伯承領導的瀘州起義爆發,李毛牛被處死。

第二年,也就是1927年,戰事平息以後,瀘縣地方當局將這一萬元移作興辦地方公益事業費用。1928年初,由瀘縣市政公所主持,用這一萬元大洋,加上地方財政一筆撥款,重建鐘鼓樓,設立總務處,由李琴鶴負責,主持修建工作。由實業家稅西恆先生擔任設計,陳樹雲負責監,開工興建。

實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部分對歷史了解不夠,把新鐘鼓樓完全歸功於稅西恆先生是不夠全面的。

還有一件值得一提的事情,當時從百年大計出發,地基挖了8米多深,在基坑內挖出了一個圓桌大的石烏龜,上豎碑碣一方,鐫有文字,可能是嘉靖時修建大觀臺的奠基石。可惜當時不知愛惜,這樣大的石雕,現不知所在,連碑上文字也沒有記錄下來。實在是一大憾事。

鐘鼓樓修好以後,由稅西恆從德國西門子公司購回四面型大自鳴鐘一座,安放頂層。每天6時、12時、18時自鳴報點,響徹雲端,聲聞20裡外。不但全城,連當時的羅漢場、太安場、藍田壩等地,也都能聽到。那時人們少有鐘錶,有了這座自動報時的鐘樓,感到非常方便,個個極口稱譽。

1948年被轟炸後的圖片

從這點來說,我覺得可能在明朝到清朝,大觀臺還沒有民國初期重建的鐘鼓樓那麼響亮。當然這也完美的完成了從大觀臺到鐘鼓樓的過度,並且保持至今。

亙古以來,城堡中樞多有雄偉而壯觀的鐘鼓樓,平時鳴鐘擊鼓,報時作息,火警、爭戰,發出信號。瀘州這座鐘鼓樓,也不例外。

抗日戰爭期間,每當日機空襲,樓上汽笛長鳴,響徹雲端,名曰:「拉有一般警報、緊急警報和解除空襲信號等,鳴聲各異,人民群眾都能識別。聽到鐘鼓樓拉警報,全城老少立即疏散、隱蔵,大大減少了傷亡。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實在功德無限。

然而1939年9月11日(舊曆七月二十八日),在日機大規模轟炸中,這座眾口交譽的瀘州鐘鼓樓,被大火焚毀,只剩下四方通亮的一座空樓臺,再也不能拉警報了。多災多難的中國,被毀壞的鐘鼓樓仿佛也在無聲的哭泣,並且充滿了悲憤。

1939年之前未轟炸前圖片

抗日戰爭勝利以後,經過市政當局修葺,雖然恢復舊觀,但已無自鳴時鐘,唯用鳴笛報時。後來的十年歲月,這座鐘樓,又遭浩劫,被40火箭筒擊中起火燒毀,與1939年一樣,只剩下四壁高牆。讓人唏噓不已。

1970年——1982年,瀘州市人民防空辦公室為了備戰需要,前後三次對這座殘存建築徹底翻修,耗資一萬餘元,建成嶄新面目的「人民防空警報臺」。現在,瀘州鐘鼓樓人民防空警報臺。雄踞瀘州城心,警惕地守衛著人民的城市。

但是在和平年代,鐘鼓樓還沒有恢復到它應該具備的樣子,直到九十年代初期,海外遊子回鄉,飽覽瀘州新貌後,難免對鐘鼓樓失去了昔日的風採,感到遺憾。1992年8月27日,臺灣瀘州同鄉會副會長易鑄九先生攜臺胞百人為修復鐘鼓樓所捐人民幣12.81萬蒞瀘,此事見報後,瀘州各界紛紛響應,慷慨出資共襄盛舉。

修復後的鐘樓採用內框架結構,樓頂四面可見的圓盤時鐘,已由過去德國機械鐘換成了國產電子自鳴鐘,外型也培整一新。鐘鼓樓從此煥發青春,再顯風華。鐘鼓樓凝結著海峽兩岸人民精誠合作,團結奉獻的可貴精神,它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

想像中的古代大觀臺的模樣

2019年的12月3日——13日鐘鼓樓開始最新一輪更換,因為鐘鼓樓報時鐘於1992年更換至此已運行27年。因設備陳舊,近幾年來,經常出現不能準點報時、停報等故障,雖經多次維修仍不能解決。

由於市場上難以找到匹配零件維修更換,報時鐘故障已無法徹底修復。為讓鐘鼓樓的報時功能正常運行起來,從2018起,市綠化管理處著手實施報時鐘更換工作。新的報時鐘為四面鐘,基本功能大體與以前相似,在頂樓四面安裝,指針同時轉動,自動報點,鐘鼓樓外觀將儘量保持原貌。

今天我們看到的鐘鼓樓其實內部構造又進行了新的更替,也更加精準的為瀘州報時。

鐘鼓樓經歷483的變遷,從大觀臺到鐘鼓樓,中間又遭遇兵燹人禍,卻依然屹立不倒,它不僅僅是一座鐘樓,更象徵著瀘州堅韌不屈,頑強拼搏的精神。沽酒客相信,下一個百年我們的鐘鼓樓依然會每天準時響起,一直屹立。

相關焦點

  • 從城市天際線到城市地標,這裡展示了天府新區的地標「3in1」
    其實在成都,除了網紅出圈外,長期展現著成都這座城市的魅力,建立起成都獨特的城市印象的,還有各類地標。它們或以建築地標,亦或是生活地標、文化地標的形式而存在。建築地標:產城聚集的城市名片當一個城市開始向外展示自己的城市形象時,標誌性的建築逐漸就成長為一座城市的名片,並以摩天經濟標定城市經濟、產業發展最強勁有力的區位所在。比如上海的東方明珠塔、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廣州的小蠻腰(廣州塔)、蘇州的東方之門等,都以城市地標的形象深刻地印在大家的腦海中。
  • 雲南有十八怪,瀘州也有八大怪,有些已經不存在了
    說到雲南十八怪,沽酒客想恐怕全國很多人都聽說過,而且還能背出不少來,比如「背起娃兒談戀愛」,「雞蛋綁成把把賣」等等。那麼你聽說過瀘州八大怪嗎?在這個無聊和無奈的日子裡,沽酒客也想到大家的難受,所以繼續為各位炮製精神食糧,來打發這可能還會緩慢的時光,如果你對這瀘州十八怪認可歡迎關注收藏,如果你還覺得有更多怪的東西,歡迎你來留言,這十八怪沽酒客自己搜集了兩天,有的已經不存在,就當是回憶吧。
  • 酒城瀘州,等您好「酒」
    、巴蜀門戶 長江之上的「黃金水道」…… 瀘州憑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 把握機遇,深耕厚植 實力越來越強 據統計,2019年 瀘州躋身四川「2000億俱樂部」成員
  • 央視2021,醉美瀘州天天見!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展示瀘州新形象讓全國人民感受到中國酒城的幸福與魅力2021年中國酒城·醉美瀘州一座釀造幸福的城市繼續與央視「每日約會」為進一步加強瀘州城市品牌形象塑造,持續藉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品牌欄目宣傳展示瀘州形象,進一步提升「中國酒城・醉美瀘州——一座釀造幸福的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2021年瀘州市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播報天氣預報,播出城市形象宣傳片。
  • 瀘州水井溝步行街入選省級試點!將從這些方面改造提升
    這裡不僅是熱門打卡點 更是繁華街區 不僅是城市地標,更是「硬核」商圈 區域特色和人情味 是一個集購物 旅遊 文化 休閒 餐飲等 為一體的現代文化商業街步行街 現在它即將迎來新的蛻變 瀘州水井溝步行街 入選2020年省級步行街改造提升試點名單
  • 70年,正青春
    >從鐘鼓樓到龍透關四川警察學院即將迎來70歲生日一路走來她見證了瀘州的發展而她的成長也被寫入了城市的歷史中1950-2020四川警察學院回望歷史跨越了三分之二個世紀她的故事我們都記得0170年 從公安校到警察學院
  • 成都這座城市的地標是什麼?因為成都,永遠在添新地標
    要說成都的「城市地標」是什麼,真的是難倒眾人,因為成都,永遠在添新地標▼(成都速度名不虛傳……)不過,成都還是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天府廣場一個太極雲圖(八卦圖)中部曲線將廣場自然分為兩部分,東廣場依然是一個下沉式廣場
  • 大抓項目、抓大項目—2020年,瀘州很給力!
    國內最大公軌兩用鑽石型三塔斜拉橋——瀘州長江六橋主橋進入上部結構施工階段; 瀘州高鐵樞紐站屋頂結構封頂,川南城際鐵路內自瀘線瀘州段左線輔軌進入瀘州高鐵樞紐站區域; 中國長城(瀘州)信創示範園內,四川長城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生產線能夠日產「瀘州造」電腦1000臺; 在四川自貿試驗區川南臨港片區,恆力(瀘州)產業園紡織一期項目部分生產車間已投用
  • 人民日報關注城市「文化地標」如何建 雲南人有話說……
    (資料來源:國家發改委、住建部 製圖:蔡華偉)核心閱讀當前,隨著城市發展,建設「文化地標」成為城市構築文化空間、樹立城市形象的選擇。但有些地方建設的地標,忽視本地實際、割裂歷史文脈,不僅違背了城市發展規律,也破壞了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風貌。
  • 瀘州歷史初探:隋唐時期的瀘州疆域考
    沒有歷史的城市是可悲的,忘記它的歷史更加可悲,雖然這個好像跟你關係不大,但是它實實在在會影響到你發展的方向和你的底氣與自信,瀘州當然不是古都名城,但是也在川南兩千多年的歷史,它的脈絡很多人知道的少,沽酒客試著跟大家分享一些,從漢到清末的瀘州歷史印記,這一次我們看看隋唐時期的瀘州。
  • 121年的崢嶸歲月,追憶瀘州照相業從無到有的歷程
    1839年8月19日法國向全世界宣布。最早的照相機是由供職於中國海關的法國人儒勒·依蒂耶(Jules Itier,1843-1846在職)1846年帶進中國的。又過了53年也就是清光緒25年左右,瀘州才有了照相。今天沽酒客就來給大家講述一段關於瀘州的照相史,讓我們一起了解一段關於光影成像的歷史。
  • 瀘州兒歌童謠快要失傳了,這事你先不要犟,看沽酒客怎麼說?
    2008年6月7日,北京童謠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可見這種一度被認為幼稚的,哄哄孩子的玩意,原來具有如此寶貴的價值。韋昭注的《國語·晉語》有云:「童,童子。徒歌『曰語』。」螢火蟲,屁股亮,打著燈籠到江陽(瀘州),瀘州又好耍,頓頓吃嘎嘎(肉)或者亮火蟲,綠油油,打起燈籠下瀘州,瀘州又好耍,頓頓吃嘎嘎,瓢根(兒)舀湯湯,筷子捻嘎嘎這個相信大家不陌生,以前瀘州雖然管理的地方不少,但是瀘州老城區不大,進城還是比農村好些,但是瀘州是不是當年頓頓吃嘎嘎就不知道,只曉得「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餘」,怕改成頓頓喝單碗又要不得
  • 地標建築對惠州城市發展的推動作用及意義
    那麼何為地標?地標建築為惠州城市建設有怎麼樣的意義?又為惠州的市民帶來了什麼?今天小編不妨在裡探討一番。  何為地標?  地標是指某地方具有獨特地理特色的建築物或者自然物,它具有很強的識別性。每個城市都有它特有的地標,每個城市的每個片區也都有它獨特的識別物。
  • 壩壩宴——最美瀘州
    這個壩壩宴是我最好閨蜜家的壩壩宴,地標瀘州,最具有特色的就是桂圓,瀘州老窖等,還有就是熱情,是她帶我來到了她的家鄉,讓我認識了很多人,讓我變優秀,她就是我的閨蜜般的姐姐:劉家玫。在這裡小陳就不給圖片啦!這個就是瀘州版本,在瀘州人美,家鄉美,環境美,人更熱情。
  • 鹹陽的地標是什麼?
    老寇感嘆:看不到樓下的大鼎了,這日子可咋過呢~01提起「天安門」,人們會想起北京;提起「布達拉宮」,你就會想到拉薩;提起「黃鶴樓」,我們會想起武漢……一個城市的歷史地標匯聚了某個時期的思想與精神,成為歷史寫照和時代精神。百度百科上給「地標」的解釋是:地標是指每個城市的標誌性區域或地點,或者能夠充分體現該城市(地區)風貌及發展建設的區域。
  • 「城市名片」怎麼設計?「文化地標」一定要高大上嗎?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城市亦是如此。提起北京,想到的是中南海、頤和園;提到上遊,想到的是浦東、東方明珠等等。可以說,隨著城市發展,「城市名片」和「文化地標」已經成為城市構築文化空間、樹立城市形象的選擇。那麼,「城市名片」怎麼設計?「文化地標」一定要高大上嗎?
  • 《中國武俠小說史話》:一本被倪匡稱為不可不讀的寶書
    2018年12月6日,由北京作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武俠小說史話》研討活動」在北京市文聯六層第二會議室室隆重召開。與會專家學者認為,《中國武俠小說史話》一書,作為針對武俠小說這一類型文學的史論著作,寫作風格獨特,無論書史論事,還是月旦人物、評判作品,都有著史家的宏闊和睿智,分寸拿捏得很好,別具慧眼,下筆輕靈,引人入勝,發人深省。
  • 瀘州高鐵站又爆新進展!川南城際鐵路即將鋪軌,有望明年通車!
    瀘州城北高鐵站建設現場,到處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上百臺施工機械、700餘名建設者正抓緊施工,高鐵站的雛形已初步顯現出來。 效果圖 瀘州城北高鐵站是渝昆高鐵、川南城際鐵路自貢至瀘州、瀘遵高鐵共站,建成後將形成瀘州「三路一總站」的客運樞紐,打通瀘州到成都、重慶、昆明
  • 用樂高搭起城市地標,鄭州地標引人注意,你城市的樂高長什麼樣?
    在見了這麼多樂高積木之後,你有沒有見過用樂高搭起城市的地標?武漢地標——黃鶴樓說起武漢的地標,很多人第一反應都是黃鶴樓。它是「江南三大名樓」之一,唐代詩人崔顥在此題下《黃鶴樓》一詩,李白也在此寫下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是一處歷史文化悠久的標誌性建築物。用樂高拼插的黃鶴樓看起來十分還原,連來遊玩的遊客們都做得十分惟妙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