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戲劇,東西方確實有很大差異

2020-11-25 騰訊網

如果你是一個注重故事完整性,結構嚴謹的人,或許會在觀看某些藝術形式的展示方式的時候,感覺很詫異。如果你是一個熟悉東方文化的人,或許這樣的差異會小一些。對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最為被大家所熟知的自然是寫實和寫意這一個最明顯的差異了。這也是大家能夠普遍理解的最直接的差異。

這種差異在繪畫中可以得到最為直觀的展示。東方繪畫尤其是中國畫,它講究的是寫意,意境到了之後,至於說畫幅中展現的是什麼形象,自然已經不重要了,因此,我們所看到的傳統的中國畫基本上沒有特別工於外形,而是將畫面中的核心點與整個畫幅的立意相結合,最終呈現出來的可觀性能讓大家細細品味出很多層的含義。

西方繪畫重視寫實,這一點自不必說,因為西方的油畫最頂尖的技巧性的東西,莫過於將一個人物或者是物件進行極致的刻畫,西方的畫家們以自己的畫筆刻畫出來的畫幅中的物件的真實性來考量畫家的技藝。並以此形成傳統,我們所能了解到的西方畫家們無一不遵循這樣的邏輯。

他們注重人物或者是物體的真實性,並且能最大程度的將真實的場景通過繪畫展現出來。並以此自得。以上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的一種具體體現,當這種體現慢慢的貫穿到了其他領域,比如說戲劇的時候,我們所能看到的這種差異就有點看不懂了。

當然,這種看不懂所說的是當我們用現代戲劇的目光去審視東西方不同的戲劇展現形式的時候,自然會對於其中的一種展現形式表現出來很困惑的樣子。比如說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電影,《瘋狂的狐狸》。

這是一部日本傳統的戲劇電影,同時在今天看來這也是彌足珍貴的傳統的東方戲劇展現形式的電影。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用現代影視作品的眼光去審視這樣的影片,我們就會發現,這並不是一個觀眾們所期待的電影,甚至有點不倫不類,然而正是這樣的不倫不類,如果你用東西方文化差異來歸類,其實這種戲劇的展現形式還是可以接受的。

《瘋狂的狐狸》說的是一個奇幻故事,日本有一個天文學博士,他可以通過一本來自唐朝的捲軸預測天象,某一次,日本的天空中出現了白虹貫日的景象。而就在這個博士預測了一半之後,卻身遭不測。他的意外離世,讓家族內部產生了離隙。博士最喜歡的一個兒子被趕出了家中,最後得到一家人的救助。

原本生活歸於平靜的他,卻因救了一隻白狐而被追殺,白狐為了報恩化作女人和他生活在了一起。然而美好的時光並沒有持續多久,當他知道了真相後,白狐也隨之離去。再一次,孤獨重新籠罩了這個家破人亡的人。很多人看完本片後的第一印象就是故事戛然而止,這是觀眾們所不能接受的主要原因。

但是你如果了解東西方文化差異的話,這種戛然而止就如同寫實和寫意之間的差異一樣。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之所以我們覺得突兀,本質原因還是在於現代影視劇作的基礎是建立在西方戲劇文化的基礎之上的。至於東方戲劇文化已經漸漸的處於沒落中。

我們習慣了好萊塢的文化侵襲,習慣了西方戲劇的接連洗禮,在這樣的前提下,東方的傳統文化已經日漸式微。就拿我國來說,有多少年輕人還願意去看傳統的戲劇。

我們更加習慣了話劇歌劇等西方文化展現形式。而對於自家傳統的戲劇卻持鄙夷態度。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問題的核心還是自身的文化不自信。因而將嚮往過多的寄托在了對於別種文化的包容上面。

如果你了解傳統的戲劇的話,基本上對於這部影片就不會接受度不高了。因為從該故事的邏輯上來看,本片確實是不完整的,但是我們從情感衝突的角度出發,那麼本片其實很完整。

本片一定意義上可以化身為《梁祝》,兩個人從一開始的熟識,到後來的經歷生死,然後再到重新相遇,最後用一場痛徹心扉的離別來渲染情緒。這樣層次遞進的關係一定程度上是能很好的替換我們所關注的故事完整性的。

大家可以了解下,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中有一個折子戲,折子戲這種展現形式是從一個完整的戲劇中摘出來一段,它沒頭沒尾,但是強調的是角色的情感遞進。這樣的展現形式正是東方戲劇的傳統形式之一,配合這個觀念來看這部電影,觀眾們就自然而然的有了更好的理解。

不過很遺憾,這樣的展現形式因為不符合現代建立在西方文化審美基礎上的戲劇展現形式而基本銷聲匿跡。這就是西方文化入侵的一個具體表現吧。希望我們能在今後的藝術創作中多保有一些自己的傳統,而不是完全摒棄,隨波逐流。

……

你好,再見

相關焦點

  • 「含蓄美與性感美」,以中法為例看東西方服飾有何審美差異?
    為什麼同樣是人類,但是對於服飾審美的區別有這麼大呢?這還要從東西方的一個最大差異——審美說起。東方人的性格特點,一直是含蓄內斂的。在中國第一次提出審美這個概念的是莊子。莊子認為,自然是審美的最根本依據。在莊子的《齊物論》中曾經有提到「三籟」:天籟、地籟和人籟。
  • 從《大魚海棠》到《尋夢環遊記》的死亡之旅,解讀東西方文化差異
    兩部影片都以動畫為外衣,同樣以死亡之旅為主題,卻又以各自的民族文化為故事背景,在相似主題下透露著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在第四部分,我會結合影片主題和自己的思考談談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之處及造成兩種文化差異的原因,探討中國傳統文化如何在世界文化洪流中展現出獨特的民族文化魅力。
  • 萬代南夢宮新全球技術總監 談東西方工作差異
    萬代南夢宮新全球技術總監 談東西方工作差異 時間:2015-12-25 02:57:06 來源:3DM新聞組-七月薰
  • 東西方妖怪文化的差異:殭屍與喪屍
    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的妖怪文化中,都有活死人這種怪物。而不同的是,在東方文化中,這種怪物被稱作殭屍;而西方文化中,這種怪物被稱為喪屍。兩者雖然都屬於活死人,卻大有不同之處。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他們的差異。
  • 天美J3工作室:東西方的差異在遊戲中就有很明顯的區別
    在發言中提到,在《使命召喚手遊》開發至今的近四年時間裡,團隊深刻感受到了中西方團隊在原創設計標準和審美上的差異。由於文化差異,天美提到的許多設計理念經常被智慧財產權拒絕。但他也強調,COD手遊是中美合作的混血兒產品,自然需要具備混血兒融合的特點。比如目前COD手遊商業化最成功的角色,就是中西審美融合的結果。
  • 中元節說鬼,東西方鬼神的三大差異,三種文化情懷
    並祈祝先祖保佑,來年有更好的收成。對鬼的信仰,不僅漢文化圈自古盛行,西方也很盛行。西方最著名的鬼節是陽曆10月31的萬聖節。有鑑於東西方文化的不同,東西方鬼節也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與西方鬼節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式的狂歡不同,東方的鬼節最重要的是祭祀。在萬聖節的時候,西方人喜好戴著魔鬼面具參加克朗普斯遊行。
  • 從上古神話傳說,看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不能不說西方人的目光短淺
    近幾年來,西方世界,一直對我們各種的黑,你肯能一直認為,這只是東西方文化差異導致的,其實在說書人看來,這是不同的意識形態所使然,然而後來仔細品讀了一下相關的的西方文化的歷史傳說,才發現,其實這些並非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為什麼這麼說呢?那我們從上古時期的一個大事件來看起。
  • 限時免費觀劇|特佐普洛斯導演古希臘戲劇《特洛伊婦女》
    的確,在疫情之初我確實難以想像希臘人如何能夠忍受沒有劇場的日子,很快的,希臘國家劇院、比雷埃夫斯市政劇院、新世界劇場等等,都紛紛在線放出以往演出的視頻。不過由於是面向希臘觀眾,所以基本沒有字幕或者只有希臘語字幕。
  • 垂直走位確實有差異!
    現在很多手遊不僅可以在手機上流暢運行,還可以通過電腦上的模擬器來進行鍵盤操作,之前的一些吃雞手遊在模擬器上體驗和手機上的體驗差異很大,因為電腦上可以通過滑鼠和鍵盤來配合打出一些反應速度較快的操作,但手機上你需要滑動屏幕移動視角的同時還要控制射擊按鈕。
  • 「TGDC」天美陶偉:從CODM談美術原創設計、東西方文化審美差異
    陶偉從符合IP方原創設計的標準和東西方文化審美差異這兩方面進行了分享。以下是演講實錄整理:大家好,我叫陶偉,很榮幸參加這次的TGDC,為大家分享一下COD手遊的出海歷程。從美術設計角度回溯與展望COD手遊的出海之路,主要有兩點,就是西方國家對於他們的原創設計的標準,我們怎麼去做到符合他們原創標準的一個設計,還有東西方文化審美的差異,我們作為一個中國的團隊,如何去做好兩者的兼容。如何做到符合IP方原創標準的設計?
  • 天美J3工作室美術總監:以COD手遊為例,看東西方審美差異
    演講中,陶偉提到,在《使命召喚手遊》開發至今的近四年時間裡,團隊深切感受到了中西方團隊在原創設計標準與審美上的差異。天美方面提到的很多設計點子,經常會因文化差異而被IP方否掉。但他也強調,COD手遊是一款中美合作的混血產品,自然需要有混血的融合特徵。比如目前COD手遊商業化最成功的角色,就是中西方審美標準融合後的結果。
  • 【文瀾博看】東西方繪畫藝術作品比較賞析
    在對自然的態度上,中西方有著明顯的差異。中國非常強調人與自然的調和,認為自然先於人類而存在,人是自然中後生的一部分;而西方則認為人是自然的主人,自然為人類而存在。   這種觀念的差異,表現在藝術中,就形成了不同的藝術主張,在藝術實踐中,形成了不同的傳統和風格。
  • 東西方龍文化的差異:東方的龍是祥瑞,西方的龍是邪惡?
    古人給了龍很美好的寓意,譬如古代時,皇帝通常被認為是龍的化身,他睡的床叫「龍床」,他的座椅則叫「龍椅」,我們還會稱自己是「龍的傳人」,可見「龍」對於我們來說是有其特殊意義的,且還代表著祥瑞。其實西方也存在著龍,並且流傳時間也不短,只不過西方的龍向來代表著邪惡,這是怎樣的原因才導致了東西方對「龍文化」這麼迥然不同的態度。
  • 湯顯祖和莎士比亞——16世紀戲劇雙星的文化際遇
    中西戲劇16世紀的突破形式、方向和內涵有著很大的不同,後世更是遇到了完全不同的歷史遭際,因而造成湯顯祖和莎士比亞文化命運的極大差異。400年後的今天,中西攜手紀念這兩位文化偉人、16世紀的戲劇雙星,頗有耐人尋味的文化意味。
  • 這是東西方文化差異造成的
    《孟子》: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自從4年前川普勝選那一刻,他就受到主要下流媒體夜以繼日醜化及假新聞惡毒攻擊,直到今天,這種攻擊達到了高潮,堂堂美國總統,全世界最有權勢的人,推文遭到刪除、帳號遭到封閉、遭到高法大法官的背叛、立法受制於共和黨建制派和民主黨、司法受制於州及聯邦最高法大法官
  • 美狄亞與慄本近子:復仇女神背後的東西方個人主義價值觀差異
    這個女人可怕到了極致,為了追求愛情不折手段,只要有任何事物阻擋到她的目的,便遇神殺神,遇佛殺佛。而最近我讀完了川端康成的《千隻鶴》,裡面的「反派」慄本近子也是一位復仇女神。她被師傅三谷先生玩弄後拋棄後,便決定讓他的另一個情人太田夫人也遭遇不幸。最終太田夫人和女兒相繼自殺。兩者的復仇手段差異巨大,一個鮮明且激昂,另一個步步為營,隱晦而深沉。其實這隱含了東西方對個人主義價值觀的差異。
  • 國產品牌馬桶和科勒、TOTO等一線品牌,有何差異?為何差價很大?
    ③:馬同使用上的差異。關於馬桶使用上的差異,其實主要包含兩點:一是我們使用上的感受。例如好的馬桶基本上是按照整體力學的特點進行設計,所以使用起來很舒服。而質量一般的馬桶,給人的感覺就不是特別的人性化,使用起來不舒服。二是好的馬桶可能我們使用幾年以上,都是沒有任何質量問題的,同時馬桶的油麵還是非常的柔美,乾淨,清淨。
  • 東西方文化差異:為什麼希臘人「弒父」,而中國人「殺子」?
    文化差異在現在一個全球化的世界中,不可避免地要和其他國家、地區的人產生交流。在溝通過程中,人們經常會因為中西方文化的差異而產生隔閡,甚至是糾紛。這種文化方面的差異越發引得重視。但是,有主角光環的俄狄浦斯被一位牧羊人救走並養大。長大後俄狄浦斯和國王狹路相逢,因為產生糾紛殺死國王,也就是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希臘神話中這麼多的「弒父」事件,並不是一種巧合,而是現實社會的隱喻。正如人們常說的:故事來源於現實。
  • 真的有通往天界的通道嗎?為啥自古東西方都有相似傳說?
    導語:真的有通往天界的通道嗎?為啥自古東西方都有相似傳說?對於這個世界的形態,不少的人認為在影視劇作品當中出現的那些天上人間都是真的存在的,而人們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其原因之一是因為現實生活當中的不少偶然,而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在全世界的國家對於此都有一定的記載。
  • 武滿徹×周天:東西方音樂應該如何相遇
    東西方音樂如何交融和對話,如何解決衝突和對立,是東方作曲家普遍面臨甚至一輩子都要解決的問題。武滿徹是日本音樂的一面旗幟、二十世紀東方音樂大師,周天則是從中國走出去在歐美大放異彩的青年作曲家,東西方音樂的相遇同樣是他們繞不過去的一個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