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區七月十四日),是中國、韓國、日本等漢字文化圈諸國的鬼節。不管是道教、佛教,還是傳統世俗,都會舉行祭祀活動。這一天同時也是道教的中元節,是道教三官之一地官的生日,是佛教的盂蘭盆節,是世俗人家祖先靈魂回家團圓的日子,總之是個大日子。
傳統習俗,會在這一天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用以悼念逝去的親人,並許下美好的願望,希望祖先的在天之靈能保佑願望實現。
樸實的世俗人家,還會舉行簡單的獻祭活動。他們採摘時令佳果,供奉給祖先亡靈享用,然後自己才品嘗這些勞動的果實。並祈祝先祖保佑,來年有更好的收成。
對鬼的信仰,不僅漢文化圈自古盛行,西方也很盛行。西方最著名的鬼節是陽曆10月31的萬聖節。有鑑於東西方文化的不同,東西方鬼節也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與西方鬼節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式的狂歡不同,東方的鬼節最重要的是祭祀。
在萬聖節的時候,西方人喜好戴著魔鬼面具參加克朗普斯遊行。根據傳說,克朗普斯一半是山羊一半是魔鬼,他專門在聖誕節的時候出來懲罰那些頑皮的小孩。所以克朗普斯面具就是這樣用來嚇唬小孩子的。
【平清盛熱病之圖】 月岡芳年 明治十六年( 1883 )
平清盛的妻子時子和三子宗盛,為平清盛祈禱。
其次,東西方鬼節的不同,是主角東西方鬼怪神魔的不同。從他們的衣食住行,到他們的言談舉止,都各有不同。
衣:東方鬼神vs西方鬼神
東方的鬼神穿著最愛的衣服
【地獄太夫圖】靜湖 明治時代中期
地獄太夫穿著有地獄變相圖的外衣,腰帶上有地藏菩薩和閻魔大王的花紋.
西方的鬼神不愛穿衣服
漢斯 梅姆林 《塵世浮華和神聖救贖三聯畫》約 1485 年斯特拉斯堡美術博物館
地獄亡魂因生前罪孽深重而遭受烈火炙烤。
食:東方鬼神vs西方鬼神
東方的鬼神吃祭祀的貢品
殺雞圖 晉 彩墨 磚畫 縱16釐米橫35釐米 甘肅省博物館藏
古代祭祀最常用的有雞、蜀黍、玉器等。祭祀時一般選用健壯的公雞,再根據不同的祭祀對象選擇不同的毛色,如獻祭《山海經·西次四經》中的山神時,要用白色雞。此畫像磚描繪了兩位侍女殺雞宰禽的情景。
西方的鬼神喜歡吃人:
希羅尼穆斯 · 博斯 約 1504 年 慕尼黑老繪畫陳列館
一個人被吞噬,他的雙腿還露在外面,著實驚心。
住:東方鬼神vs西方鬼神
東方的鬼神住在封閉空間裡
【百物語 阿巖】 葛飾北齋 天保二年( 1831 )
阿巖的亡靈附體在燈籠裡。
西方的鬼神更愛露天
兩個長著動物頭顱的神上色法國版畫 16 世紀
畫面中是長著動物頭的神,他們在空曠的野外餐風露宿。
行:東方鬼神vs西方鬼神
東方的鬼神來無影去無蹤
【小幡小平次和妻子 · 尾上松助】初代歌川豊國 文化五年( 1808)
小平次如幽靈一般出現在熟睡於小棉被中的妻子阿冢的枕邊。
西方的鬼神喜歡騎著拖把
邪惡女巫木版畫 烏利希 · 莫利託 1508 年 奧格斯堡
邪惡女巫通過使用魔法,乘坐一根樹枝向高空飛去。
言談舉止:東方鬼神vs西方鬼神
東方的鬼神,恐怖中不失柔美
【新形三十六怪撰 皿屋敷阿菊之靈】月岡芳年 明治二十三年( 1890 )
阿菊因打碎主人珍藏的十枚盤子中的一枚而遭到殘忍殺害,屍體被投入井中。此後她的亡靈夜夜出現在井旁,哽咽、悲戚。
西方的鬼神,恐怖中充滿血腥
薩杜恩吞噬自己的孩子弗朗西斯科 · 戈雅1819—1823 年 馬德裡普拉多博物館
薩杜恩,羅馬神話中的人物。為了以防被自己的孩子推翻,所以他的孩子一出生,他就將他們吞進腹中。
最後,東西方鬼節的不同,是東西方對死亡態度的不同。
東方人比較忌諱、迴避死亡的問題,東方人更希望肉身長壽,不太深究靈魂的問題。與之不同,西方人重靈魂輕肉身,對死亡沒有設置過多的心理屏障。
雖然東西方鬼神風格迥異,不過,有一點他們是相同的,那就是它們都獲得了藝術家們無限制的寵溺。
【百物語 小幡小平次】 葛飾北齋 天保二年( 1831 )左右
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最早將《百物語》中的故事融入浮世繪進行創作,創作了一系列恐怖、迷人的浮世繪鬼怪。歌川國芳、月岡芳年等大師承前啟後,鬼怪世界大放異彩。
黑暗之王達古爾德國樹膠水彩畫 約 1775 年 倫敦維爾康姆圖書館
羅浮宮、大英圖書館、雅典國家考古博物館、倫敦皇家美術學院等博物館,珍藏各種以鬼怪為主題創作的作品。作品形式有油畫、木刻版畫、手抄本、雕塑等,通過多種藝術形式,創造了一個鬼怪橫行的藝術世界。
中元節作為東方鬼節最重要的日子,希望在這一天,人們都可以適時地靜下來,追思先人的遺願,自勉、自強,以慰他們的在天之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