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節VS萬聖節:東西方分別搞的是什麼鬼?

2021-01-08 鳳凰衛視

農曆七月,是中國傳統的鬼月。農曆七月十五,是道教文化中的中元節,也是佛教裡的盂蘭節。

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並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又稱「鬼節」、「七月半」等,「中元」的名字起於北魏,是道教的說法。

根據古書記載,七月十五是「中元」,為地官赦罪日。「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因此,在七月十五日這一天,民間都會準備豐富的牲禮,祭拜地官大帝及祖先。

而七月原本是小秋,這時已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按照慣例,人們也要用新米祭祀祖先,報告收成。

所以,中元節是道教與中國傳統民俗相結合的產物。

盂蘭節

「盂蘭節」的起源,則來自佛教的典故,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有一位叫目連的徒弟,由於掛念死去變為餓鬼的母親,就用法力將一些飯菜送給母親,可惜飯菜一送到口邊,就立即化為灰燼。

目連非常心痛,將這個情況告訴釋迦牟尼,佛祖教訓他說,他的母親在世時,種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後就墮入餓鬼道中。而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夠化解的,必須集合眾人的力量。

於是目連就聯同一眾高僧,舉行大型的祭拜儀式,在這天準備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眾僧,成就殊勝功德,以超渡一眾的亡魂。

後來,這個傳說一直流傳後世,逐漸形成一種民間習俗,每年到了農曆七月中,人們都會宰雞殺鴨,焚香燒衣,拜祭由地府出來的餓鬼,以所得福報來祭拜超渡亡世親人,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盂蘭盆會」或者叫「盂蘭盆節」。

不論是從哪一個宗教角度去看,「鬼節」在中華文化中都是與祭祀已死去的祖先及亡靈有關,是一個重要的祭祀節日。

至今,雖然人們過節方式已經與時俱進,不需再嚴格遵守舊時那般面面俱到的規矩和習俗,但「鬼節」在中國人的文化中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嚴肅而莊重的節日。

在香港,每逢農曆七月,不少市民,特別是比較年老的一輩的潮汕移民,都會在大街小巷中燒金銀元寶和供奉不同的祭品予遊魂野鬼;同時,在不少社區的廣場、廟宇以及其他共公場所,更會有不同祖籍的人士以及宗教團體所組織的盂蘭法會,以祭祀鬼神。

而同樣是關於鬼的節日,來自西方的萬聖節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氣氛和節日方式。過去西方人認為萬聖節這一天死人能在這一天回到故土,在活人身上尋找生靈再生,活著的人們為了不讓死人奪魂,就把自己打扮成鬼怪嚇走亡靈。

而發展至今,萬聖節早已發展成了人們的狂歡節,人們打扮成稀奇古怪的鬼怪模樣,互相嬉鬧慶祝,小朋友們也都沉浸在「不給糖就搗亂」的歡樂當中。這樣的景象,每年的萬聖節同樣會在中西合璧的香港出現。

這樣將「鬼怪」輕鬆化的美式嘻哈精神文化,從被譽為是80年代美國影史傳奇恐怖喜劇片的《捉鬼敢死隊》中,就深刻而經典地體現出來。

影片以當時來說創意超前的特效與幽默混搭恐怖的題材,將原先該是驚悚嚇人的鬼故事拍成了詼諧好笑的捉鬼動作喜劇,受到了全球觀眾的歡迎,更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經典的回憶。

▲《捉鬼敢死隊》鳳凰衛視電影臺8月17日21:15 播出

影片中四位「捉鬼敢死隊」的成員,有三個是被大學掃地出門的科學家,還有一個是誤打誤入進了捉鬼隊伍的黑人小哥。這幾個傻裡傻氣的隊員,利用各自的專長,以科技手段自製捉鬼裝備,並借錢開起了一家捉鬼公司,專門幫人處理超自然現象的麻煩。他們手忙腳亂、誤打誤撞,沒想到最後不僅英雄救美,還拯救了整個紐約市。

從這樣的劇情設置不難看出,《捉鬼敢死隊》跳脫出了以往「鬼片」裡嚴肅的宗教或恐怖框架,竟然運用科學技術這個一向是反鬼神存在的東西來捉鬼,這個創意在當年十分新穎,造成了不小的轟動,也開創了諸多的先河。

▲感受一下影片裡的綠鬼史萊姆和大BOSS棉花糖人

而影片結合了動作、冒險、驚悚、喜劇等等元素,並使用了大量的視覺特效,別看現在它們看起來有些誇張,這在當時來說是非常超前和驚人的嘗試,再加上主角們詼諧幽默的對白以及誇張的肢體動作,使《捉鬼敢死隊》破天荒地成為了史上第一部達到近3億美金票房的恐怖喜劇片,更在AFI百年百大喜劇電影中排名第28位,可以說使電影史上最知名的恐怖喜劇片了。

▲「Ghostbusters」公司的logo,在當時的T恤上非常多見,就連現在也還有不少印有這個LOGO的商品,經典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同樣是關於「鬼」的節日,中西方文化卻給出了不一樣的應對方式,這其中思想觀念和傳統文化的差異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同於《捉鬼敢死隊》裡天馬行空的「怪形鬼」,國產恐怖片裡的「鬼」,或是冤魂或是惡鬼,通常都是帶著前生來世的亡靈,與現世的人有著無法切割的關聯。

無論是90年代的港產經典《陰陽路》系列,還是之後的《見鬼》、《異度空間》等,直到近幾年張家輝轉行當導演後接連兩部恐怖題材的《盂蘭神功》和《陀地驅魔人》,這些鬼片裡的「鬼」無一例外都是以死去亡靈的形式,講著人間未竟的故事。

▲90年代的港產經典恐怖片《陰陽路》系列

這與中國人「敬鬼神而遠之」的文化中,避諱死亡、敬畏神靈的觀念有關,這種將現世思念或淵源寄托在「鬼」的中國文化語境下,有關「鬼」的問題總會顯得嚴肅且複雜。

而在西方語境中,由於生與死被視為大自然的規律,因此死亡的概念在他們的文化裡並不像中國這樣忌諱和禁忌。所以「鬼節」是可以慶祝的,為了好玩有趣、增加節日氣氛,人們可以裝扮成「鬼」或幽靈,輕鬆惡搞一下。

這對於生活在西方歷史傳統下大大咧咧的外國人們來說很好理解,但在「敬鬼神而遠之」的東方國度卻不一定合適,中西方在鬼節文化的背景和內容上是迥異的。

中國的鬼節文化以我們綿延不絕的宗法血緣傳統為土壤,更和我們的慎終追遠的傳統息息相關,彰顯的是對先人的懷念。

中元節因孝心而起,一個民族的習俗和傳統,都是某種文化和觀念的反映,因為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了中國鬼節豐富的人文內涵。

在中西合璧、去粕取精的今天,在萬聖節輕鬆狂歡的同時,到了中元節也別忘了我們自己祭拜祖先、懷念先人國潮傳統哦。

通過祭祀活動,追憶先祖,傳承孝道,涵養德性,在對生命表示敬畏的同時,表達報本感恩之情,抒發弘道揚善之志。

這些中元節所傳承下來的中華傳統文化現象,對於世道民風的敦化,對於個體生命的教化,都具有特別功能,至今仍不乏現實意義。

文:Focus

編輯:Focus、曉靜

相關焦點

  • 中元節說鬼,東西方鬼神的三大差異,三種文化情懷
    對鬼的信仰,不僅漢文化圈自古盛行,西方也很盛行。西方最著名的鬼節是陽曆10月31的萬聖節。有鑑於東西方文化的不同,東西方鬼節也有很大的不同。首先,與西方鬼節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式的狂歡不同,東方的鬼節最重要的是祭祀。在萬聖節的時候,西方人喜好戴著魔鬼面具參加克朗普斯遊行。根據傳說,克朗普斯一半是山羊一半是魔鬼,他專門在聖誕節的時候出來懲罰那些頑皮的小孩。
  • 餐廳下周都要搞萬聖節,中元節為什麼幹不過它,外國鬼香嗎?
    朋友說,他們的餐廳下周萬聖節,老闆讓他們做各種裝飾和蛋糕,他說為什麼中元節不搞活動,偏偏要過外國的鬼節!中元節為什麼幹不過萬聖節,難道說外國鬼香嗎?外國人的萬聖節是歡樂的日子,萬聖節的各種甜品造型很「詭異」,也是西餐廳和蛋糕房的廚師絞盡腦汁想出來的造型,喜劇效果確實恐怖,我們中國的鬼節就沒有那麼多美食文化了,只有一些水果糕點等貢品,大多數只能看不能吃,因為做得不好吃,還要多放幾個星期,這些堅硬無比的糕點簡直就是糊弄鬼呢。傳說中元節會吃鴨子。
  • 萬聖節到底是什麼鬼?
    萬聖節宣傳海報需要注意的是萬聖夜並非「萬聖節」,真正的節日是在11月1日,而非10月31日夜裡。1、萬聖節到底是個什麼鬼?像中國的除夕節,會有各路鬼神出沒一樣,薩姆汗節也會出現各種鬼神,於是人們帶上鬼面具裝扮成鬼的模樣,以防止受到鬼怪的傷害。傳說薩姆汗節這天夜裡,逝去親人的魂魄會回家看看,於是家人們又點起「南瓜燈」,為親人魂魄的回歸照亮道路。
  • 鬼都被西方人玩壞了,萬聖節為啥不像中國人鬼節那樣,敬重鬼魂?
    萬聖節 對亡靈(或說鬼魂)重返這一問題,雖然中西思維不同,但卻都認為亡靈會在一年中的某一天重返人間,中國由此產生了中元節(七月半),西方則產生了萬聖節。即便是老人家在萬聖夜也要化個妝扮個殭屍吸血鬼什麼的,小孩子更像咱們過年串門那樣,挨家挨戶亂串,只不過咱們過年是穿上新衣服,打扮得喜氣洋洋白天串門,他們則是畫恐怖妝,帶傑克燈,夜裡串門;咱們串門是拜年,他們則是tirick or treat(不給糖就搗蛋);咱們拜年拿紅包,他們串門,主家為了壓制這些「小惡魔」,得拿出「賄賂」,也就是拿出家裡準備好的點心糖果讓他們滿載而歸。
  • 西方朋友看待國內過萬聖節的方式,相當於西方人如何過中元節呢?
    我來自美國的朋友如何看待國內的朋友過萬聖節呢?萬聖節在國內的興起到底算不算文化入侵那些指責身邊朋友不要過萬聖節的,我認為真沒必要上綱上線,因為萬聖節可真算不上是文化入侵。不信可以去問問那些過萬聖節的大人和孩子們,比如萬聖節起源於哪裡,是哪個宗教的節日,這個節日神聖的意義又在哪裡?
  • 萬聖節即將到來,盤點世界各國鬼節
    萬聖節快要到了,在準備接受驚嚇的同時,大家知道世界各國不同的文化都會孕育出不同的與鬼有關的節日嘛嘛?1.萬聖節 公曆11月1日隨著西方文化的滲入,大部分國民也開始過起了萬聖節。萬聖節又叫諸聖節,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世界的傳統節日(其實是讚美秋天的節日,就好像八月十五慶祝豐收一樣),而萬聖節前夜的10月31日是最熱鬧的時刻 。在中文裡,常常把萬聖節前夜(Halloween)錯誤翻譯為為萬聖節(All Saints' Day)。萬聖節應被翻譯為Hallowmas。
  • 西方對中國,萬聖節對___?
    今晚是萬聖節前夜, 不知道現在的你 是準備和朋友狂歡一晚, 還是宅在家過一個普通的周六呢?
  • 同樣是鬼節,中西方人都怕鬼,為何行為差異如此之大?
    到後來,有人又把「鬼」解釋為「歸」,說是人死之後回歸天地,魂魄消散天地並不是消失,而是升天或落地。後來因為這樣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各種祭祀。我國的農曆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又叫「鬼節」。據說,在這一天,幽冥界的孤魂野鬼都爭先恐後地來人間逍遙,找些好吃好喝。因為大家怕鬼,所以一般認為中元節最好別出門,以免撞鬼,更不能到河邊,免得不慎失足成了水鬼的替身。
  • 用英文談中元節的五大禁忌!膽小勿入~
    這幾種說法大多都是根據「中元節」俗稱的音譯來表示的,然而假如你對外國人這麼說,他們並不能從這些英文表達中知道「中元節」到底是做什麼的,因此難免讓人有些誤解。在各大英文詞典中,「中元節」的英文表達為:「Hungry Ghost Festival」,類似於西方的萬聖節(All Saints' Day)和萬聖夜(Halloween)。①.
  • 錦鯉少女楊超越扮「鬼」,驚悚與氣質並存,這萬聖節裝扮太可了
    #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文化和宗教信仰,在西方的傳統文化當中,萬聖節可謂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節日!在東方來說,中元節是「鬼節」,而在西方的萬聖節也同樣是作為「鬼節 」。老外似乎對於神鬼傳說並沒有那麼相信,甚至還特別隆重地去過萬聖節,家家戶戶甚至都扮鬼來嚇別人,看來文化教育水平的不一樣會導致一定的這種差異~雖然萬聖節是西方那邊的節日,但是很多小夥伴們似乎對於萬聖節也是秉持著一種過節的態度,在10月31日萬聖節當天,很多人都打扮得各式各樣在街頭搞怪路人~相信愛玩的小夥伴也是十分喜歡這樣的氣氛,就連很多網紅路人也是在萬聖節精心打扮一番
  • 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時間:2020-09-02 13:46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說到中元節,不少地區都稱之為鬼節,因為帶有鬼字,所以有著一些讓人覺得恐怖的色彩,傳統的中元節習俗主要是祭祀,祭奠已故的親人,所以有些禁忌是不能做的,那麼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每年的農曆七   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 七月十五中元節,中元節是怎麼由來的?中元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而「七月半」被稱為「中元節」,則是源於東漢之後道教的說法。道教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稱「三官大帝」,他們是天帝派駐人間的代表,分別在「三元日」為天帝檢校人間功罪以定賞罰:「天官為正月十五上元賜福,地官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則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地官所管為地府,所檢的重點自然是諸路鬼眾了。
  • 中元節畫鬼 書畫家筆下的鬼畫賞析
    中元節,又名「鬼節」,中國傳統節日。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祭祀土地等。中元節,不只是鬼節,既有祭祖祈福之意,也是道家三元之一,是中國傳統文化與民俗文化的遺產。中國畫家畫鬼同樣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有歷史記錄,早在韓非子生活的戰國時期,鬼神題材便出現於繪畫。
  • 全聯中元節廣告又來了,它應該是最會拍「鬼」的品牌了!
    中元節將至,對於這個傳統「鬼節」,不少品牌絞盡腦汁地迴避著這個字,而臺灣的全聯超市,卻非常用心地迎接這個節日,拍攝的「鬼片」也很好地消解了人們的恐懼和障礙,甚至,讓人想和鬼聊聊天。
  • 中元節最可怕的五種鬼,最後一個令人毛骨悚然!
    萬物皆有節日,牛鬼蛇神也不例外,中元節就是為了萬鬼而設置的節日,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類似於西方國家的萬聖節。但是令人深思的是,西方的萬聖節在西方人自己的國度那是異常的火爆,在中國也同樣如此,但作為中國人自己的中元節,卻是並不被重視,今天小編帶領大家了解下中國歷史上的五種鬼。
  • 萬聖節|不給糖,就搗蛋
    為慶祝萬聖節的來臨,小孩會裝扮成各種可愛的鬼怪向逐家逐戶地敲門,要求獲得糖果,否則就會搗蛋。而同時傳說這一晚,各種鬼怪也會裝扮成小孩混入群眾之中一起慶祝萬聖節的來臨,而人類為了讓鬼怪更融洽才裝扮成各種鬼怪。
  • 論萬聖節搞事情,LOL還比不上一個手遊
    要說遊戲廠商們最喜歡在什麼日子搞事情,萬聖節絕對是他們最放飛自我的時候。各大遊戲不僅會在萬聖節期間,為遊戲中的角色推出各種各樣妖魔鬼怪附體般的扮鬼皮膚,常常還會推出一些平時沒有的趣味遊戲模式,讓玩家眼前一亮。
  • 奇談怪論,西方萬聖節與東方中元節的差異,喪屍殭屍真的存在嗎?
    一年一度的萬聖節又到了,大家有沒有帶上鬼面具,提著南瓜燈參加派對、狂歡呢? 這個習俗流傳了下來,慢慢演變為今天的萬聖節。
  • 萬聖節奇葩說:為什麼要吃糖果,戴南瓜頭?這些有什麼寓意?
    萬聖節往往更小的孩子更為青睞,因為在西方萬聖節的「傳統習俗」中,在這一天是要吃糖果,帶南瓜頭,扮鬼怪的,吃糖果是孩子的鐘愛,南瓜頭是孩子的玩具,扮鬼對於孩子來說,是更加有趣的事情。所以在中國,萬聖節也已經成為了大眾都要過的節日之一,從各種短視頻中不難看出,很多學校對於萬聖節更加的期待,在10月31日這天,就開始布置校園和場景,擺上南瓜頭,準備好糖果和各種鬼怪的道具,讓孩子們玩個高興。但是萬聖節為什麼要吃糖果扮鬼呢?這個卻很少人知道。
  • 中元節的早上,我目睹了一件很恐怖的事
    鬼節大家比較熟知的有西方國家的萬聖節日本鬼節還有咱們中國的中元節居然都有類似習俗莫非……真的有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