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日本海軍驅逐艦的巔峰之作 國內粉絲眾多的「不死鳥」

2021-01-09 桌面戰爭兵棋

「不死鳥」雪風號

參加了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幾乎所有的重要行動,卻連重傷都沒有遭受過,整個戰爭期間僅有10人陣亡。作為戰爭結束時日本海軍僅存的戰前驅逐艦,雪風號有「不死鳥」、「奇蹟的驅逐艦」之稱,在國內也曾火過很長一段時間。今天桌面戰爭兵棋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陽炎級驅逐艦的前世今生。

朝潮級

陽炎級驅逐艦的前身為日本朝潮級驅逐艦(共建造10艘),該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2000噸,最大航速35節,續航能力4000海裡/18節。武備方面採用3座雙聯127毫米火炮和2座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器。太平洋戰爭中4艘朝潮級驅逐艦在1942年荷印海戰中聯手擊沉了1艘驅逐艦、重創了1艘巡洋艦,顯示了其超強的水面作戰能力。

陽炎級早潮號

陽炎級驅逐艦集成了朝潮級的優良設計,同時改善了艦艇線性將續航力增強到了5000海裡。武備方面陽炎級與朝潮級基本一致,依然是水面能力強而缺乏防空、反潛能力。作為舊日本海軍驅逐艦的巔峰之作,卻在日新月異的戰爭形態中毫無施展抱負之地。直到戰爭結束,除了受到謎之眷顧的雪風號,其他陽炎級全部沉沒。雪風號在戰爭結束後賠償給中國海軍,改名「丹陽」號,一直服役到1966年。

夕雲級

夕雲級是陽炎級的改進型,也是繼承日本海軍雷擊思想的最後一型驅逐艦。該級驅逐艦增大了續航能力(依然只能作為老鼠特快之用),但整體依然是朝潮級的老套路。薄弱的防空能力和反潛能力,註定除了雪風這種怪胎,沒有其他能活到戰爭結束。

戰艦世界夕雲級

相關焦點

  • 屢屢「大破」,但始終不沉,二戰日本「不死鳥」響號驅逐艦
    響號驅逐艦在二戰結束後被日軍賠償給了蘇聯海軍,雖然它在遠東服役的時間並不長,但顯然是日本對蘇賠償的艦艇中最知名的一艘,原因在於響號原本在日本海軍中已經享有「不死鳥」之名,與「超級祥瑞」雪風號驅逐艦堪稱雙璧。作為24 艘特型驅逐艦中靠後的第22 號艦,4艘特三型驅逐艦之一,響號與雪風號在戰爭中的遭遇區別其實蠻大的。
  • 二戰最「祥瑞」驅逐艦,憑一己之力送走8艘航母,剋死日本海軍
    其中舊日本海軍的雪風號驅逐艦赫然在列,可以說是日本最「祥瑞」的一艘驅逐艦。這艘軍艦1940年服役,1941年12月首次參戰。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雪風號參加了眾多著名戰役,而有它的那些戰役中,編隊中的其他軍艦往往都會遭到敵人重創。
  • 它是舊日本海軍驅逐艦,在二戰前,曾給世界海軍帶來很大衝擊
    吹雪型驅逐艦華盛頓海軍條約,對各國的戰列艦、重巡洋艦等大型艦艇總噸位進行了限制。為了彌補舊日本海軍與英美海軍之間的差距,舊日本海軍就將注意力放到輕巡洋艦以下,這些並不受條約限制的小型艦艇上,採用強化這些艦艇的辦法來提升戰鬥力。
  • 幸運的不死鳥們,那些撐過二戰的日本艦隊驅逐艦(上)
    雪風號驅逐艦是大家都熟悉的幸運艦和不死鳥,她的祥瑞梗網上到處都能看到。但梗這個東西,用濫了就成了尬吹。比如「唯一倖存的一艘戰前製造的驅逐艦」、「開戰時的XX艘,就它一艘浮在水面上了」。這真是事實嗎?要知道鬼子投降時候船還不少,光賠償盟國的驅逐艦就是24艘,戰前造的真只剩下雪風了?於是我就查了一下,結果如何?
  • 條約時代下的日本驅逐艦敗筆,特型驅逐艦為何成為失敗之作?
    然而這一特型驅逐艦,最終卻成為了日本海軍的一大失敗之作。 一、海軍條約時代 根據《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要求,美國和日本的主力艦噸位分別是52.5萬噸和31.5萬噸,航空母艦噸位則分別是13.5萬噸和8.1萬噸。 雖然說條約的本質是為了避免軍備競賽,以達到維持和平的效果。
  • 誰才是日本海軍最大敵人,和這條驅逐艦比起來美國海軍都自愧不如
    【軍武次位面】:風林火山1935年,日本海軍白露級驅逐艦時雨號服役,1940年1月20日,陽炎級驅逐艦8號艦雪風竣工。雖然2艦均代表了當時日本海軍艦隊驅逐艦的最高水平,但對於信奉"大艦巨炮製勝"的日本帝國海軍而言,驅逐艦僅僅是其所謂"九段擊"的對美作戰方略中負責對美軍艦隊發起削弱作戰的消耗品。
  • 日本海軍的重建:從警察到軍隊,脫胎於舊日本海軍
    人們不會忘記,正是以日本陸軍為主導的軍部,從1936年「二二六」兵變之後幾乎完全把持了日本政局,是挑起戰爭的罪魁禍首。舊日本陸軍中發動和指揮戰爭的高級將領有的戰死、有的自殺,沒有死的基本上都被逮捕並受到審判,曾經顯赫無比的陸軍高層,可以說已經是灰飛煙滅了。
  • 以雪風親王之名,回看日本陽炎級甲型驅逐艦,日本炮驅的滿意之作
    導語:了解過二戰海軍歷史的同學可能會聽說過「雪風號驅逐艦」的大名,網友是這麼調侃它的,它給誰護航誰就倒黴,被它護航的基本上非死即殘,而它卻能安然無恙,所以被冠為「祥瑞之艦」,這類的文章在網上也比較多,不過本期說的不是「雪風號驅逐艦」,而是它的本級艦「陽炎級甲型驅逐艦」
  • 日本這艘驅逐艦堪稱超級光棍,不僅沒女朋友還專克同僚
    在艦艇圈,除了擁有「11」「111」等舷號,有些艦艇自帶光棍氣質——不僅沒朋友,還專門克隊友,這就是舊日本海軍雪風號驅逐艦。雪風號是舊日本海軍陽炎級甲型驅逐艦的第8艘,1938年8月開工,1939年3月24日下水並被命名,1940年1月20號竣工,後被配屬到第二艦隊第2水雷戰隊,這艘艦雖然沒有「111」的舷號,倒是剋死了絕大部分同僚艦艇,倖存到戰後成了光棍一條。
  • 「說是帶刀不死鳥,實則護衛必沉客。」雪風丹陽只是個傳說
    雪風號根據舊日本海軍的艦船命名慣例,驅逐艦的命名一般採用自然氣象的名字作為艦艇名稱。「雪風」的意思為「混雜雪花的強風」。算是二戰中一個奇蹟,因此雪風號也獲得了「不死鳥的雪風」的稱呼。」菊水作戰「以後,日本海軍已名存實亡。剩餘的幾艘戰艦躲在各處軍港中苟延殘喘。而」雪風「號先後在舞鶴、宮津灣及吳港轉場,期間由經歷了數次轟炸空襲,在一次空襲中,」雪風「號為了躲避炸彈高速行駛不慎撞上自家鋪設在水道的水雷,但」不死鳥「的詛咒再次應驗——水雷引信失靈了!
  • 軍艦之墓,來看看日本給沉沒的軍艦建立的鎮魂碑
    舊日本帝國海軍在巔峰時期「艨艟八百,海鷲三千」,長期位列世界海軍實力的前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裡也南徵北戰,縱橫大洋,不過在美國碾壓的工業實力和科技水平面前,絕大多數主力艦都被美軍送進海底,日本民眾為了紀念這些沉沒的軍艦和戰死的海兵,在國內公園為這些軍艦設立了鎮魂碑作為紀念場所,今天帶大家看看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鎮魂碑
  • 日本新型驅逐艦南海鬧事,前身是聯合艦隊最短命驅逐艦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二戰中也有一艘「照月」號驅逐艦,也是當年的秋月級驅逐艦的2號艦(說明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命名完全是按照舊日本海軍序列來的),卻在服役僅僅百日後,被作為「獵物」的魚雷艇輕易擊沉,成為二戰中日本海軍最短命的驅逐艦。圖片:今年3月份跟著美軍屁股後面來南海鬧事的「照月」號驅逐艦。驅逐艦為何叫「驅逐艦」呢?
  • 日本「令和」時代首艘「巨艦」將服役,軍艦名字招魂舊日本海軍
    那麼這樣在這2艘新銳驅逐艦服役以後,日本海上自衛隊4個護衛隊群的防空驅逐艦就全部換成了宙斯盾驅逐艦,防空反導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此外在去年為DDG179號驅逐艦命名的時候也很值得玩味,那就是最終日本海上自衛隊將該艦命名為了摩耶號。
  • 日本海軍裡的祥瑞戰艦,自佐世保而來的白露級驅逐艦——時雨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波瀾壯闊的大海戰總是少不了,無數戰艦就在滔天的戰火中沉入大海。而對於各國海軍將士而言,誰都希望多那麼一點運氣,畢竟誰都不希望自己沉到冰冷的大海裡去。若是誰能服役在不沉之艦上,那就更是讓其它水兵羨慕無比。
  • 二戰日本海軍:擁有14級型號繁多,數量龐大的驅逐艦群
    二戰前,由於受到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重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8萬噸,輕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萬噸;此外,對於日本海軍的潛艇和驅逐艦噸位總和,包括排水量與艦炮口徑也做出了相應地限制。
  • 日本海軍失敗的驅逐艦——零戰績的初春型驅逐艦(下)
    在上篇中,我們對初春型驅逐艦的開發背景,設計特點等進行了詳細描述。初春型驅逐艦作為滿足《倫敦海軍條約》後的一型驅逐艦,雖然設計時雄心勃勃,成為當時世界各國海軍中火力強大的驅逐艦,但最終因為復原性艦體強度等進行改造,變得平淡無奇。初春型驅逐艦作為日本海軍主力驅逐艦參加了太平洋戰爭,而他們在戰爭中的表現以及戰時改進的武器裝備將由本篇來進行介紹。
  • 陽炎型,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主力驅逐艦
    1937 年初,《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正式失效,在日本侵華戰爭的隆隆炮聲之中,傾日本之全部國力大舉擴張海軍的第三次擴軍補充計劃(丸三計劃)誕生了,建造出日後鼎鼎大名的「聯合艦隊豪華旅館」大和型戰列艦——和翔鶴型大型航空母艦。
  • 潛行的「天龍」,專用水雷戰隊的旗艦,舊日本「天龍」級輕巡洋艦
    「水雷戰隊」旗艦的開山之作——「天龍」級輕巡洋艦的艦型特點解析在1916年,也就是日本大正五年,舊日本海軍開始正式撥款建造新款輕型巡洋艦,分別命名為「一號小型巡洋艦」和「二號小型巡洋艦」。而此前舊日本海軍雖然也建造了一部分裝甲巡洋艦,但是這些裝甲巡洋艦都屬於低速巡洋艦,無論是艦型設計還是動力系統,值得借鑑的地方都不多。因此,當時的舊日本海軍決定參照英國的「林仙」級輕巡洋艦和部分驅逐艦的部分設計經驗,來設計「天龍」級輕巡洋艦。因為要在遠洋環境下指揮驅逐艦進行雷擊作戰,所以「天龍」級輕巡洋艦使用了容納空間更多的艏樓船型設計。
  • 回顧史上大規模的航母對決 5原因導致舊日本海軍覆滅
    導致舊日本海軍失敗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馬裡亞納海戰中,美軍第58特混艦隊的人員觀看雙方戰機進行空戰  1.舊日本海軍大量的經驗豐富的飛行員,早在中途島海戰、聖克魯斯群島戰役、拉包爾空戰中大量損失。新飛行員又因人力和物力的差距導致訓練不足,日本海軍引以為傲的海軍航空兵早已不復存在。
  • 舊日本海軍怎麼在雷達競賽中落敗的
    1928年-1929年,與舊日本帝國海軍(下稱IJN)合作的舊東京帝國大學工學部就開始了對電波的運用進行研究。在1930年,IJN的技術部門(艦政本部下屬的「海軍技術研究所」)開始結合現有的雷達基礎要素技術(磁控管、引向天線(八木宇田天線)、雷達高度計接觸雷達相關材料,著手雷達初期試驗。這也使日本成為了繼英國、德國之後較早開始探索雷達技術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