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日本海軍最大敵人,和這條驅逐艦比起來美國海軍都自愧不如

2021-01-10 軍武次位面

【軍武次位面】:風林火山

1935年,日本海軍白露級驅逐艦時雨號服役,1940年1月20日,陽炎級驅逐艦8號艦雪風竣工。雖然2艦均代表了當時日本海軍艦隊驅逐艦的最高水平,但對於信奉"大艦巨炮製勝"的日本帝國海軍而言,驅逐艦僅僅是其所謂"九段擊"的對美作戰方略中負責對美軍艦隊發起削弱作戰的消耗品。因此,儘管"時雨"和"雪風"都擁有堪稱一時無二的水面戰武備,但它們在艨艟雲集的聯合艦隊中充其量也只能算做三流貨色。直到二戰爆發前,日本帝國海軍中沒有誰能想到,就是這2艘看起來平淡無奇的驅逐艦,將在未來的戰爭中並肩譜寫出一段"天下時運第一,友艦當者披靡」的祥瑞傳奇。

▲雪風號

▲時雨號

1941年12月7日,日本聯合艦隊成功偷襲珍珠港,並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爭爆發。雪風艦的不死鳥之路就此拉開序幕。1942年初,雪風被編入素有勇將之名的西村祥治少將指揮的第3艦隊第4水雷戰隊,參與日軍侵略東南亞的作戰行動。在其間發生的泗水海戰中,雪風及其所在的第4水雷戰隊均表現不俗。1942年11月12日,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爆發。是役,雪風的身份為比睿號戰列艦的僚艦。當日23時50分,美日兩軍交火,整個戰鬥歷時24分鐘。在這場空前混亂的近距離炮戰中,美軍合計損失2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包括艦隊司令官卡拉漢將軍在內的近千名官兵陣亡,其中還有著名的沙利文5兄弟。日軍損失2艘驅逐艦和1艘戰列艦。雪風在彈如落雨的惡戰中毫髮無傷,而其護衛的比睿卻成為聯合艦隊在太平洋戰爭中損失的第一艘戰列艦。惱羞成怒的山本五十六,將此戰的日軍指揮官阿部弘毅中將打發到了預備役。雪風號首度發威,其掃蕩一切好運的祥瑞之名聲年起。

▲參加第三次所羅門海戰的比叡號

此役結束到1943年2月,雪風基本沒有露臉機會。1943年3月1日,雪風號受命為前往紐幾內亞的運輸船隊護航。在俾斯麥海,日軍運輸船隊遭遇美軍的連續空襲,除7艘運輸艦,另有包括雪風號姊妹艦時津風在內的4艘驅逐艦全部被擊沉,而祥瑞附體的雪風再度毫髮未傷,還順帶庇佑了隨艦的1個步兵大隊數百名官兵,最後更臨時客串救生船,順手撈起一大群友軍落水士兵。也正是此戰後,日本海軍中正式流傳祥瑞雪風的說法。特指該艦一參戰便集所有友艦的好運於一身,讓所有友艦當者披靡。同年7月12日的的科隆班加拉島夜戰中,剛剛裝備了21號、13號對空、對海雷達的雪風號,憑藉其新裝備的"電探"(即雷達)搶先發現美軍艦隊,隨即自已也遭到美軍的集中魚雷打擊,但1顆本該命中"雪風"的魚雷卻因定深過大,直接從雪風的船底滑過去,順帶擊中雪風負責護衛的日艦隊旗艦神通號。雪風號很快用行動證明自己並非浪得虛名。倒黴的神通成了雪風的替死鬼,而雪風負責搭載的1200名陸軍士兵則平安登陸。科隆班加拉島夜戰後,雪風祥瑞之名威震整個聯合艦隊。

▲金剛號戰列艦

1944年10月,菜特特灣海戰爆發。雪風在此役中保持了全須全尾。11月21日,雪風與浦風號驅逐艦一起護送戰列艦金剛回國,途經臺灣海峽時遭遇美國潛艇海獅號伏擊,金剛與浦風雙雙中雷沉沒,而雪風安然無恙。11月29日,在執行對大和級3號艦船體改裝而來的、當時世界最大的航空母艦信濃號的試航護航任務中,雪風和信濃在瀨戶內海,被美軍潛艇射水魚號伏擊。信濃號連中4枚魚雷沉沒,成了海軍史上最短命的航母一一從首航到沉沒不到20小時。

▲信濃號是當時最大的航空母艦

無獨有偶。就在雪風聲名鵲起時,另一艘註定載入史冊的祥瑞艦時雨號漸露崢嶸。作為聯合艦隊的2號祥瑞艦,時雨號的成名軌跡與雪風雷同。1942年5月,時雨號作為機動部隊航母護航艦首戰珊瑚海。在這場人類海戰史上首次艦載航空兵的巔峰對決中,美日各戰沉一艘母,時雨號毫髮未損。同年底,時雨號加入瓜島戰役的海上搏殺中。1942年11月14至15日,第二次瓜島戰役打響。激戰後,時雨號再次全身而退,但其負責護航的霧島號戰列艦卻被擊沉,此時距霧島的姊妹艦比睿被擊沉僅2天。

▲霧島號戰列艦

▲利用雷達迅速擊沉霧島號的華盛頓號戰列艦

1943年,繼雪風3月在俾斯麥海一舉剋死4艦7船和7月幹掉神通後,不甘人後的時雨在8月6日爆發的韋拉灣海戰中迎頭趕上。是役,包括時雨在內的4艘日本驅逐艦,遭遇美軍驅逐艦伏擊,結果,萩風、嵐和時雨的姊妹艦江風均被擊沉,3艦上人員傷亡殆盡。時雨雖被一顆魚雷擊中,但是魚雷居然沒爆炸,時雨艦上的水兵安然無恙。

▲馬裡亞納海戰中頭一個被擊沉的大鳳號航母

韋拉灣海戰後,時雨在聯合艦隊的祥瑞比拼中,正式贏得與雪風平起平坐的地位。聯合艦隊內部還出現專為吳港雪風,佐世保時雨的祥瑞值比拼所設的賭局。進入1944年,日本敗相盡顯,聯合艦隊此時也徹底從開戰之初的橫掃千軍變為左支右絀。與此相對應的卻是"吳港雪風,佐世保時雨"祥瑞值的進步飆升。1944年6月,馬裡亞納海戰爆發,繼1年多前的瓜島戰役後,"雪風"和"時雨"再度雙艦合璧一一祥瑞結合的威力果然不同凡響。此役,聯合艦隊損失翔鶴、大鳳、飛鷹3艘航母,2艘油輪被擊沉,另有4艘航母隼鷹、龍鳳、千代田、瑞鶴以及航空戰列艦伊勢號、重巡艦摩耶負傷,艦載機損失404架,佔全部艦載機的92%。岸基飛機損失247架,幾乎全軍覆沒。36艘潛艇被擊沉20艘。而2大祥瑞艦則連彈片都沒被擦到一塊,並保持零傷亡的神奇紀錄。

▲馬裡亞納大海戰後日本海軍航空兵幾乎損失殆盡

1944年10月,號稱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雷伊泰灣大海戰爆發,航空兵精華已損耗殆盡的聯合艦隊,此時只能將決戰希望寄托在傳統的巨艦大炮上。時雨被編入西村祥治中將統率的第一遊擊部隊第三支隊,隨日本最老的戰列艦扶桑、山城一起擔負突擊菜特灣、摧毀美軍運兵船的重任。10月25日,在小澤艦隊已將美軍哈爾西艦隊誘離,作為主力的慄田艦隊卻裹足不前的情況下,西村祥治中將率所部絕然突入雷伊泰灣,隨即在蘇裡高海峽遭遇以逸待勞的美軍艦隊的迎頭痛擊。在這場一邊倒的戰鬥中,包括扶桑、山城在內的西村艦隊幾乎全部被擊沉,各艦官兵也幾無生還之人。時雨雖也被美軍重巡洋艦命中一發203毫炮彈,但該彈竟又是啞彈。1945年1月24日時雨在新加坡以北海域被美軍潛艇擊沉。大部分船員葬身海底,時雨也由此定格在了聯合艦隊祥瑞榜的2號位。

▲雷伊泰灣海戰中美國航母已佔絕對優勢

▲被美國艦載機攻擊的日本戰列艦

孤獨的雪風堅持著自己的祥瑞之路:雷伊泰灣戰役後,在美國海軍對日本各軍港的大規模空襲中,雪風沒被一顆炸彈直接命中;1945年4月7日,菊水作戰一役,雪風被編入特攻部隊為旗艦大和護航。在美軍艦載航空兵的輪番轟炸中,聯合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殘存的4艘驅逐艦逃回佐世保後,發現雪風的糧倉中有一顆未爆的美軍炸彈;在菊水之後的一次空襲中雪風為躲避炸彈不慎撞上自家鋪設的水雷,但水雷引信失靈,而雪風旁邊的初霜號驅逐艦撞上水雷,當場沉沒。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此時的雪風,已成為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本82艘各型驅逐艦中唯一的倖存者。二戰結束了,雪風傳說並未結束。根據戰後籤訂的賠償協議,雪風號作為日本賠償艦交付中國。1947年7月6日,雪風從長浦港出發駛向上海,準備作為日本賠償艦的第1艘移交給國民政府,並更名丹陽。可是改名不改命,就在移交儀式的2天後,劉鄧大軍突破黃河防線。1966年,丹陽號退役,停留海軍官校小港碼頭做練習艦用。1971年被解體。現僅存車葉2隻、艦鍾1座及錨與舵輪,分別存放於臺、日兩地的海軍院校和紀念館中。

更多有趣好玩的軍事文章、視頻、圖片、電影、遊戲,關注「軍武次位面」微信公眾號

相關焦點

  • 中國海軍和日本海軍,誰才是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一?十年前就已超越
    隨著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多現代化高科技武器裝備的出現,才讓我們意識到制空和制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晚清末期,西方列強的入侵,讓我們見識到了什麼是海軍,也正是由於當時我們落後的海軍實力,被打得慘不忍睹,逼著籤訂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條約。海軍實力早已成為軍事大國的衡量標準,世界上的各種海軍演習,都是各個國家之間的軍事較量。
  • 美國海軍VS日本海軍,美國海軍的雪恥之戰,第二次薩沃島海戰
    在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期間,美國海軍和日本海軍多次交鋒,尤其是戰役初期的薩沃島海戰,絕對是讓美軍印象深刻。因為那一戰裡,美國巡洋艦艦隊幾乎是完敗給日本海軍。美國海軍被打的四艘重巡洋艦沉沒,一艘重型巡洋艦受損,驅逐艦也是一沉二損。可以說薩沃島海戰是讓美國海軍顏面無存,而美國海軍也渴望一個雪恥的機會。
  • 俄羅斯海軍2030年的驅逐艦
    而前蘇聯這艘經受時間考驗的最後一艘大型反潛艦稍加改進就可以成為俄羅斯首艘通用驅逐艦。三十年前美國開始生產「伯克」級驅逐艦,後面批次的排水量比最初型號增加了300噸。艦體選擇的穩定性對俄羅斯海軍裝備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借鑑價值。
  • 二戰美國海軍爆發式造艦,驅逐艦下餃子般增長,側面反映日本輸定了
    而在這169艘驅逐艦當中包括32艘護航驅逐艦,實際的編入遠洋艦隊的只有137艘,而這137艘當中還包括了在一戰前後建造的36艘老式驅逐艦,在進入條約後建造的驅逐艦其實只有101艘。而相比之下,美國在進入條約之後建造的驅逐卻高達598艘,而且美國的條約型驅逐艦還是在30年代才開始建造的,其中有一半都是在太平洋戰爭後開動馬力才開始大量生產的。
  • 日本金剛級驅逐艦,是除了美國海軍之外,最早的宙斯盾軍艦
    在上個世紀,日本的作為一個島國,它的許多資源都是需要進口的。而當時美國和蘇聯在冷戰也是愈演愈烈,於是為了保障自己海上運輸路線,日本決定研發新的驅逐艦。並且確定新的驅逐艦要搭載美國的宙斯盾系統。於是日本的金剛級驅逐艦就應運而生,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金剛級驅逐艦是除了美國的海軍之外,它是最大搭載的宙斯盾系統軍艦了。並且金剛級驅逐艦它還是以美國的伯克級Flight 1型飛彈驅逐艦為藍本研製出來的。金剛級驅逐艦,一共建造了四艘,首艘在1993年服役,四艘全部入役的時間為1998年。金剛級驅逐艦它全長161米,寬21米,滿載排水量將近9500噸,最大海上航速為30節。
  • 日本海軍最後的條約型驅逐艦,祥瑞武勳一身的白露型驅逐艦(上)
    在戰後,1951年日本海上自衛隊打算建造第一艘自產的護衛艦,春風型護衛艦。在設計時,日本船舶設計協會便參考引用了白露型驅逐艦和朝潮型驅逐艦的艦體設計,再結合上美國海軍基林型驅逐艦的動力系統設計。但是此時日本海軍依舊感覺艦艇數量不足,因此開啟了第二次海軍軍備補充計劃,也就是所謂的丸2計劃。在該計劃中,海軍又增訂了4艘白露型驅逐艦,同時還針對這四艘白露型,又進行了設計改進。因此,白露型驅逐艦的後四艘也被稱為"白露改型驅逐艦"或者"海風型驅逐艦"。
  • 日本海軍失敗的驅逐艦——零戰績的初春型驅逐艦(下)
    在上篇中,我們對初春型驅逐艦的開發背景,設計特點等進行了詳細描述。初春型驅逐艦作為滿足《倫敦海軍條約》後的一型驅逐艦,雖然設計時雄心勃勃,成為當時世界各國海軍中火力強大的驅逐艦,但最終因為復原性艦體強度等進行改造,變得平淡無奇。初春型驅逐艦作為日本海軍主力驅逐艦參加了太平洋戰爭,而他們在戰爭中的表現以及戰時改進的武器裝備將由本篇來進行介紹。
  • 「特立獨行」的軍艦:二戰日本海軍的獨苗驅逐艦「島風」號
    而二戰日本海軍中也有這樣一艘與眾不同的軍艦,它就是號稱日本最完美驅逐艦的「島風」號高速雷擊驅逐艦。也就是這艘驅逐艦在其短暫的服役生涯中創造了多個日本第一和世界之最。上世紀30年代初,隨著世界上航速最快、射程最遠、裝藥量最大的93式氧氣魚雷被日本研製成功,使得日本在魚雷上對美國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此後日本一直想要擴大這種魚雷作戰的優勢,但卻苦於找不到好的機會。
  • 中國海軍規模超日本?美國媒體的「反射弧」,實在是太長了
    據美國福布斯網站5月25日援引美國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的最新報告稱,中國海軍規模現已超過日本海上自衛隊。這份評估報告認為:在1990年至2020年之間,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驅逐艦和直升機母艦的數量從64艘下降為51艘。
  • 陽炎型,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主力驅逐艦
    1937 年初,《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正式失效,在日本侵華戰爭的隆隆炮聲之中,傾日本之全部國力大舉擴張海軍的第三次擴軍補充計劃(丸三計劃)誕生了,建造出日後鼎鼎大名的「聯合艦隊豪華旅館」大和型戰列艦——和翔鶴型大型航空母艦。
  • 二戰日本海軍:擁有14級型號繁多,數量龐大的驅逐艦群
    二戰前,由於受到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重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8萬噸,輕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萬噸;此外,對於日本海軍的潛艇和驅逐艦噸位總和,包括排水量與艦炮口徑也做出了相應地限制。
  • 被空軍逼到牆角,一場戰役後苦盡甘來,戰後美國海軍驅逐艦第一個十...
    上一次說到美國在戰後直到1959年之前的驅逐艦發展都是非常糟心的,因為和空軍的內鬥使得自己海軍發展開始被蘇聯海軍趕超。雖然在和空軍的爭鬥中海軍徹底失敗,但是韓戰和古巴飛彈危機海軍用實際行動反駁了空軍,這也讓美國真正認識到海軍對於一個海權國家的意義,所以從1959年之後便繼續發展海軍,就這樣美國海軍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也就是順其自然的重新坐回「一等人」的寶座。也正是在1959年之後,美國海軍的軍費又開始充裕起來,而驅逐艦就又重新得到恢復發展。
  • 日本海軍裡的祥瑞戰艦,自佐世保而來的白露級驅逐艦——時雨號
    而對於各國海軍將士而言,誰都希望多那麼一點運氣,畢竟誰都不希望自己沉到冰冷的大海裡去。若是誰能服役在不沉之艦上,那就更是讓其它水兵羨慕無比。可是在日本海軍中,有這麼兩艘驅逐艦雖然運氣十足,卻讓友軍厭惡非常,其中一個我們很熟悉,就是號稱「雪親王」的雪風號驅逐艦,而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時雨號驅逐艦。
  • 美國海軍戰列艦與驅逐艦相撞,看照片卻莫名搞笑
    【話說軍世】在1910年,美國的GDP和人均GDP超過了英國,一戰後美國成為了真正的經濟大國,二戰中美國海軍成為了世界第一,尤其是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的噸位數量,今天俊赫君和大家聊一次美國海軍的撞船事故。戰列艦攔腰撞傷驅逐艦,直接把「海狗」卡在了艦艏上1956年5月6日,在美國海軍諾福克海軍基地外的大西洋上,發生了一次撞船事故,當時威斯康星號戰列艦,正和中途島號航母、德梅因號重巡洋艦帶著幾艘驅逐艦,在大霧中執行「巡邏」任務,結果因為誤報有人落水,處於與後方的伊頓號驅逐艦衝上來準備幫忙。
  • 陽炎級:二戰時日本海軍新型驅逐艦,除「雪風」號以外全部戰沉
    1936年1月,日本退出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會議,不再受《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此外,同年底《華盛頓海軍條約》也將到期,日本海軍終於可以隨心所欲地研發建造並裝備自身所需的新型驅逐艦了。由於海軍部對先前服役的朝潮型驅逐艦有很多不滿,因受到條約的制約,在航速和續航力等指標上,包括艦體結構等方面,都未能達到海軍的預想。
  • 日本海軍最後的條約型驅逐艦,祥瑞武勳一身的白露型驅逐艦(下)
    在上篇中,針對白露型驅逐艦的性能和除了夕立號和時雨號兩艦之外的同型艦的艦歷進行了敘述。而在本篇中,我們就來說說白露型這兩艘傳奇驅逐艦的艦歷。1938年至1939年2年間,夕立號大多都在執行訓練任務。1940年,夕立號參加了日本海軍的紀元2600年閱艦式,排列在第二列。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夕立號從高雄警備府出擊,參與攻佔菲律賓的行動。
  • 至少在現階段:沒有任何國家的海軍,能打贏強大的美國海軍
    大西洋反潛戰,正因為美國提供了英國50艘護航航母、上百艘護航艦,特別是美國研發成功空投的反潛魚雷,加上美海軍破譯了德國海軍潛艇部隊的通訊密碼,才讓鄧尼茨海軍元帥倡導的U型潛艇海上狼群戰術破產。美國龐大的國力,在二戰時期,就已經充分地體現出來了,滿載排水量3000噸級當時全球最大的弗萊徹驅逐艦,只用了2年時間,就開建服役了175艘。加上20餘艘艦隊航母、將近130艘護航航母,以及大量戰列艦、重型巡洋艦等龐大的水艦艦艇,參與了太平洋海戰,戰勝了日力遠遜美國的日本。
  • 史上規模最大海戰:21艘航母參戰,日本海軍被一鍋端
    在這場大海戰中,美軍和日軍一共投入了21艘航空母艦、21艘戰列艦、170艘驅逐艦與近2000架軍機,艦船總噸位達到了前所未有的206萬噸(盟軍133萬噸,日軍73萬噸),因此被稱為「史上規模最大的海戰」。1944年10月20日,美軍麥克阿瑟率部攻打菲律賓。其中,一支兩棲部隊在進攻菲律賓群島中部的萊特島時,遭遇日本海軍第二艦隊司令長官慄田健男率領的艦隊攻擊。
  • 日本海軍戰爭史:入侵威克島
    著:【美】保羅·達爾 譯:謝思遠考慮到日本要與美國、英國和荷蘭開戰,日本人奇襲珍珠港就必須得讓美國太平洋艦隊在很長一段時間裡動彈不得,必須切斷威克島、關島和菲律賓之間的交通線。對珍珠港的襲擊確實癱瘓了美國太平洋艦隊,但航母不在港內縮短了癱瘓的時間。美軍航母艦載機對日本軍艦的襲擊仍然令日本人感到擔憂。
  • 一隻艦隊實力超過整個日本海軍,美國海軍TF58「滅國艦隊」
    1941年末日軍偷襲珍珠港重創美國太平洋艦隊,癱瘓了太平洋艦隊8艘戰列艦,此時整個美國在太平洋地區僅有3艘航母和2艘戰列艦能與日軍作戰。但日本的戰爭行為行為也徹底喚醒了美國這個工業巨人,美國真正的工業能力完全發揮之後用3年時間將海軍規模擴大了數倍,製造了100餘艘航母和難以計數的輕型艦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