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炎級:二戰時日本海軍新型驅逐艦,除「雪風」號以外全部戰沉

2020-12-05 國平視野

1936年1月,日本退出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會議,不再受《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此外,同年底《華盛頓海軍條約》也將到期,日本海軍終於可以隨心所欲地研發建造並裝備自身所需的新型驅逐艦了。

由於海軍部對先前服役的朝潮型驅逐艦有很多不滿,因受到條約的制約,在航速和續航力等指標上,包括艦體結構等方面,都未能達到海軍的預想。

於是,軍令部提出了理想型艦隊驅逐艦的設計要求,必須克服朝潮型驅逐艦最高航速和最大續航力的所有不足,整體作戰性能要全面超越特型和朝潮型,艦長120米,排水量不小於2750噸,動力裝置要達到6萬馬力以上,最大航速要在36節以上,在18節時的續航力要達到5000海裡。

日本海軍為了保證夜戰、雷擊作戰能力,必須避免驅逐艦大型化,因此,在最大續航力優先,最高航速次之的前提下,量產的陽炎級驅逐艦前10艘艦在試航時,最大航速平均值是34.6節,計劃航速和實際航速僅相差1節有餘,但日本海軍仍然是接受的。

後續艦改進了螺旋槳外型來提高推進效率,航速達到了35.4節,最終換新改進的螺旋槳,讓陽炎級驅逐艦的最大航速達到了設計要求的36節。

最終,陽炎級驅逐艦建了19艘,艦名為陽炎、不知火、黑潮、親潮、初風、夏潮、雪風、早潮、磯風、天津風、時津風、浦風、濱風、谷風、野分、嵐、萩風、舞風和秋雲。

陽炎級,艦長118.2米,艦寬10.8米,正常排水量2540噸,最大航速35-36節,續航力18節時為5000,部分後續建的艦達到了將近6000海裡,艦員編制239人。

艦載武器有3座127mm主炮、2座或多座雙聯裝25mm高射炮,此後大部分陽炎級驅逐艦拆除後座127mm主炮炮塔,25mm雙聯裝防空炮增至14-28座,增設了4座12.7mm單管高射機槍。

另外,有2座610mm重型魚雷發射管,裝備九三式氧氣魚雷,設置有魚雷再裝填裝置,以及布雷與掃雷具等裝備,此後艦尾的布雷與掃雷具被移除,改為4座備彈30枚的深水炸彈投擲器。

太平洋戰爭時期,19艘陽炎級驅逐艦,被分別編入第4(野分、嵐、舞風、萩風)、第15(黑潮、親潮、早潮、夏潮)、第16(初風、雪風、時津風、天津風)、第17(谷風、浦風、濱風、磯風)、第18(陽炎、不知火)以及第10(秋雲)驅逐艦分隊,成為日本聯合艦隊驅逐艦隊的骨幹力量,參與了珍珠港、珊瑚海、中途島、雷伊泰灣、瓜達卡納爾、馬裡亞納群島等主要日美之間的海戰。

採用高幹舷、短首樓艦型、上部明顯外飄的雙曲線型艦艏的陽炎級驅逐艦,作為水雷戰隊的核心力量,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官兵,對於陽炎級驅逐艦的性能是非常滿意的,對其評價是勝過列強所有的艦隊型驅逐艦。

隨著太平洋戰爭的深入,美國龐大的戰爭機器開啟以後,有源源不斷的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等補充進美海軍太平洋艦隊,僅護航航母就有高達100餘艘。

日本的綜合國力,卻遠遜於美國,海軍聯合艦隊的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等主戰裝備,可謂打一艘少一艘,船廠建造補充的戰艦速度,無法彌補海軍戰損的艦艇,註定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被美海軍太平洋艦隊所殲。

隨著日本海軍滿載排水量7.2萬噸令人望而生畏全球最大的大和號戰列艦被美海軍艦載機投擲的航空炸彈和魚雷擊沉,不僅宣告了戰列艦時代過去了,將被航空母艦所取代,同時也宣告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徹底戰敗,距離日本投降也僅一步之遙。

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19艘新型陽炎級驅逐艦,除了其中的「雪風」號之外,其他18艘驅逐艦全都戰沉。

其中,第15號「野分」號驅逐艦,可謂陽炎級中最為有名的一艘驅逐艦,參加雷伊泰灣海戰,在單艦回撤途中,以一己綿薄之力,與美海軍由多艘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所組成的第34特混編隊,在聖貝納迪諾海峽展開了決戰,「野分」號驅逐艦遭美海軍多輪集火射擊,雙方激戰45分鐘,最終,被美軍驅逐艦發射的魚雷所擊沉。

艦長守屋節司海軍大佐以下272名官兵全部陣亡,「野分」號驅逐艦雖敗猶榮,成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陽炎級中名聲最為響亮的一艘驅逐艦,畢竟「野分」號一艘普通的2000餘噸的驅逐艦,卻單挑了美海軍一個由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所組成的艦隊整整45分鐘。

相關焦點

  • 日本二戰的傳奇戰艦,不沉的「雪風」號
    「雪風」號驅逐艦,是日本在二戰前建造的甲型驅逐艦,它是陽炎級驅逐艦的8號艦。它在1938年8月研製,在1940年1月20日竣工。本來它就是普普通通一戰艦,但是因為它在二戰期間不沉的傳奇,它被世人廣泛流傳。
  • 魚雷遇到躲著走、炸彈遇到不會響的「雪風」號驅逐艦
    二戰時,日本建造了許多的艦艇,名字也千奇百怪,如果仔細歸納一下,你會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命名規律。簡單捋一下,不一定對。到了驅逐艦就有意思了,他們用風花雪月、自然現象來命名,於是就有了許多在我們看來有點意境的名字,比如高波、朝霧、秋月、出雲等。我今天要寫的「雪風」號驅逐艦就是其中之一。「雪風」號驅逐艦是陽炎級驅逐艦中的一艘。
  • 不沉戰艦「雪風」號,號稱二戰最大災星,曾「剋死」航空母艦
    雪風號的標準照提及雪風號驅逐艦,對太平洋海戰和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稍微有所了解的軍迷肯定不陌生,憑藉一次又一次將一同出航的隊友"剋死"而自身得以倖免的特殊技能榮膺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頭號"祥瑞"。那麼這一艘排水量只有區區2000噸的小驅逐艦,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朝潮級驅逐艦1937年日本軍部下令結束了朝潮級驅逐艦的建造工作,轉而尋求一款更加強大的全新驅逐艦。於是便誕生了號稱"水雷戰隊的武士"的陽炎級驅逐艦,而雪風號就是陽炎級驅逐艦的八號艦。
  • 幸運不止一個,二戰時堪稱傳奇的兩艘幸運驅逐艦
    驅逐艦,這種誕生於19世紀末的水面作戰艦艇,在經歷百餘年的發展,從最初的僅有百噸重、裝備輕型火炮和魚雷的小型戰艦,演變為體量直逼萬噸、武備全面強悍的主力戰艦,成為除航母以外最重要的水面作戰艦艇。
  • 「特立獨行」的軍艦:二戰日本海軍的獨苗驅逐艦「島風」號
    而二戰日本海軍中也有這樣一艘與眾不同的軍艦,它就是號稱日本最完美驅逐艦的「島風」號高速雷擊驅逐艦。也就是這艘驅逐艦在其短暫的服役生涯中創造了多個日本第一和世界之最。上世紀30年代初,隨著世界上航速最快、射程最遠、裝藥量最大的93式氧氣魚雷被日本研製成功,使得日本在魚雷上對美國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此後日本一直想要擴大這種魚雷作戰的優勢,但卻苦於找不到好的機會。
  • 誰才是日本海軍最大敵人,和這條驅逐艦比起來美國海軍都自愧不如
    【軍武次位面】:風林火山1935年,日本海軍白露級驅逐艦時雨號服役,1940年1月20日,陽炎級驅逐艦8號艦雪風竣工。雖然2艦均代表了當時日本海軍艦隊驅逐艦的最高水平,但對於信奉"大艦巨炮製勝"的日本帝國海軍而言,驅逐艦僅僅是其所謂"九段擊"的對美作戰方略中負責對美軍艦隊發起削弱作戰的消耗品。
  • 太平洋戰紀:日本二戰海軍「島風」號—雷驅之王的末路
    可嘆的是,在太平洋戰爭中「島風」號從未得到機會一展所長,最後與日軍引以為豪的大和級一樣,被美軍航母艦載機的萬鈞雷霆送下海底。丙型驅逐艦1936年12月,《華盛頓海軍條約》失效,各海軍強國重開造艦競賽,在驅逐艦的建造上,日美兩國的競爭尤為激烈。美國海軍在30年代後期建造的本森級驅逐艦最高航速達37.5節,而日本海軍同期設計的陽炎級驅逐艦航速為35節。
  • 日本海軍陽炎型八番艦,號稱友軍毀滅者的祥瑞,雪風號驅逐艦
    在日本聯合艦隊中非常出名的軍艦是大和號戰列艦嗎?是赤城號航母嗎?還是裝母信濃號?其實都不是,日本聯合艦隊最出名的軍艦其實是雪風號驅逐艦,只要是雪風參與護航的艦艇必然沉沒,參加的戰鬥必然損失慘重,連日本海軍官兵們都畏懼於雪風號的「祥瑞」,稱呼其為「死神」。
  • 不沉戰艦「雪風」號,究竟是奇蹟還是災星?丨局器
    對太平洋戰爭有所了解的網友,恐怕沒人會不知道驅逐艦「雪風」的大名。這艘傳奇戰艦自下水服役起,參加了太平洋戰場上大大小小几十次戰鬥。伴隨的友軍往往損失慘重,甚至是全軍覆沒,唯獨「雪風」號毫髮無損。直到日本戰敗,「雪風」也仍舊是日本海軍僅剩的仍有戰鬥力的戰艦之一。
  • 戲說二戰:吳港的祥瑞雪風,友軍戰艦無一生還,被拆也要祥瑞日本
    如果說二戰中,日本什麼軍艦最出名?剛入坑的軍迷們大概會說是某個戰列艦,或是某個航母。但是老資歷的軍迷卻會告訴你,最出名的是雪風號驅逐艦。 這不僅僅因為它是日本海軍最後的尊嚴,也是因為它傳奇的故事。作為日本海軍三大祥瑞之首的雪風號,它到底有怎麼樣的故事呢?
  • 二戰中日本著名的「掃把星」戰艦,先後「克」沉數十艘戰艦
    瓜達爾卡納爾海戰:戰列艦兩艘、驅逐艦四艘1942年11月12日,為了消除瓜達爾卡納爾島上美軍飛機場對日本海軍造成的威脅,日本海軍出動「霧島」和「比睿」兩艘戰列艦準備對該島機場進行炮擊,「雪風」號和其他13艘驅逐艦及輕巡「長良」號便擔負著這兩艘戰列艦的護衛任務。
  • 二戰日本海軍:擁有14級型號繁多,數量龐大的驅逐艦群
    二戰前,由於受到倫敦海軍條約的限制,日本海軍重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8萬噸,輕型巡洋艦的總噸位不得超過10萬噸;此外,對於日本海軍的潛艇和驅逐艦噸位總和,包括排水量與艦炮口徑也做出了相應地限制。
  • 日本海軍最討厭的一艘軍艦:身經百戰毫髮無損,剋死隊友無數!
    文/滅霸他爸二戰結束之後,駐日盟軍司令部決定將日本聯合艦隊殘餘的92艘軍艦(驅逐艦24艘、海防艦68艘),通過三次抽籤的方式補償給中美英蘇四大戰勝國。海軍已經成為世界第一的美國,在第一次抽籤時抽到一艘驅逐艦,但山姆大叔看不上這艘日本軍艦,就將它轉送給幾乎沒有海軍的中國。
  • 舊日本海軍驅逐艦的巔峰之作 國內粉絲眾多的「不死鳥」
    「不死鳥」雪風號參加了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幾乎所有的重要行動,卻連重傷都沒有遭受過,整個戰爭期間僅有10人陣亡。作為戰爭結束時日本海軍僅存的戰前驅逐艦,雪風號有「不死鳥」、「奇蹟的驅逐艦」之稱,在國內也曾火過很長一段時間。今天桌面戰爭兵棋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陽炎級驅逐艦的前世今生。
  • 二戰十大驅逐艦,個個經歷不凡,最後一名上榜原因有些尷尬
    不死鳥「雪風」如果讓軍迷朋友們評選二戰最出名的驅逐艦,十有八九會首先想到日本海軍的「雪風」號,這艘有著「奇蹟の幸運艦」之稱的驅逐艦在軍迷圈裡已經成為一個象徵,一個圖騰,一個難以名狀的祥瑞神物。「雪風」號屬於陽炎級,於1940年1月服役,艦籍歸屬吳港,編入精銳的第2水雷戰隊第16驅逐隊。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雪風」號除了加入南進作戰,缺席了珍珠港奇襲外,其他歷次重大海戰幾乎無役不至,從中途島到瓜島,從所羅門到馬裡亞納,從雷伊泰灣到衝繩,開戰時日本海軍82艘一線驅逐艦中打滿全場,倖存到戰後的唯有「雪風」。
  • 為什麼日本投降後,航空母艦和長門戰列艦都不給中國
    日本投降以後,作為戰敗國,其武裝力量被徹底解散,武器裝備全部收繳由盟國處理,日本的海軍自然也在其中。此時的日本海軍在戰爭中損失慘重,已經無法和當年風光時相比,殘存的軍艦隻有戰列艦4艘、航母6艘、重巡洋艦4艘、輕巡洋艦3艘、水上飛機母艦2艘、驅逐艦41艘,其他還有潛艇、炮艦等。
  • 屢屢「大破」,但始終不沉,二戰日本「不死鳥」響號驅逐艦
    最靠前的響號,其後是第6 驅逐隊的曉號、雷號、電號,它們正在右轉舵航行。響號驅逐艦在二戰結束後被日軍賠償給了蘇聯海軍,雖然它在遠東服役的時間並不長,但顯然是日本對蘇賠償的艦艇中最知名的一艘,原因在於響號原本在日本海軍中已經享有「不死鳥」之名,與「超級祥瑞」雪風號驅逐艦堪稱雙璧。
  • 日本新型驅逐艦南海鬧事,前身是聯合艦隊最短命驅逐艦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二戰中也有一艘「照月」號驅逐艦,也是當年的秋月級驅逐艦的2號艦(說明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命名完全是按照舊日本海軍序列來的),卻在服役僅僅百日後,被作為「獵物」的魚雷艇輕易擊沉,成為二戰中日本海軍最短命的驅逐艦。圖片:今年3月份跟著美軍屁股後面來南海鬧事的「照月」號驅逐艦。驅逐艦為何叫「驅逐艦」呢?
  • 二戰日本三大祥瑞艦竟沒有野分 該艦隻擊沉了一艘友軍艦船
    首先,要明確一點,野分號驅逐艦並不是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三大祥瑞艦之一。當時日本公認的祥瑞艦,只有「吳港雪風」和「佐世保時雨」,而第三艘祥瑞艦,也應該是初春級的初霜號驅逐艦而非野分號。  野分號驅逐艦,是舊日本海軍的陽炎級驅逐艦的15號艦。
  • 日海軍 「時雨」號驅逐艦: 逢戰必敗 逢敗必跑
    該艦和「雪風」差不多,也是屬於那種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傢伙。不過具體來看,「時雨」號要比「雪風」號邪門多了。  因為」時雨」號逢戰必敗,逢敗必跑。「雪風」號好歹也會打撈落水的,可是「時雨」號從來不幹這事……  1942年:似乎只算得上好運  1942年5月7日-5月8日,珊瑚海海戰,「時雨」號披掛上陣,為航母擔任護航……經過激烈戰鬥……美方被擊沉重型航母「列剋星頓」、驅逐艦和油輪各1艘,重型航母「約克城」受傷,損失飛機66架、死亡543人;日本則損失輕型航母「祥鳳」、77架飛機、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