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遇到躲著走、炸彈遇到不會響的「雪風」號驅逐艦

2020-12-06 過河卒子and與非門

二戰時,日本建造了許多的艦艇,名字也千奇百怪,如果仔細歸納一下,你會發現一些很有意思的命名規律。簡單捋一下,不一定對。航空母艦,他們是以神話裡的龍鳳或飛禽來命名,龍、鳳、鶴、鷹之類的,等等;戰列艦以他們的行政區劃來命名,比如我上次說的長門、大和、武藏、信濃之類;巡洋艦他們以山河的名字來命名,大的用山的名字,小的用河的名字,比如金剛、比叡、高雄都是山、最上、能代、阿賀野就是河的名字。到了驅逐艦就有意思了,他們用風花雪月、自然現象來命名,於是就有了許多在我們看來有點意境的名字,比如高波、朝霧、秋月、出雲等。

我今天要寫的「雪風」號驅逐艦就是其中之一。「雪風」號驅逐艦是陽炎級驅逐艦中的一艘。這個「陽炎」級二戰時在日本很有名,因為它是日本擺脫華盛頓條約限制後自己設計製造的驅逐艦,一共建造了18艘,分別是:陽炎、不知火、黑潮、親潮、初風、夏潮、雪風、早潮、磯風、天津風、時津風、浦風、濱風、谷風、野風、嵐、萩風、舞風。這些「陽炎」級驅逐艦除了「雪風」號以外,都在太平洋戰爭中被擊沉了,而「雪風」號據統計,直到戰爭結束一共死傷不到26人。

一、「雪風」號的基本戰技性能和特點

戰術性能數據是網上找的,不離大譜。一艘軍艦最準確的數據是他的《履歷簿》上記載的數據,這個《履歷簿》的封皮是鐵的,一般由艦長保管,屬於絕密。向外說的數據都不準確,但也離得不遠。比如吃水深度,肯定加上隱藏水深,讓別人不能準確掌握。但也不能胡說八道,明明只有15米,你不能說25米,也不能說5米,因為一聽就是假的。所以,能看到的數據都是模糊的,可以參考一下。

雪風號的標準排水量2000噸,滿載排水量2490噸;艦長118.49米,型寬10.82米;吃水3.76米;

艦員編制228人;

最大航速35節,續航力5000海裡/18節;

武器裝備有:50倍徑127mm雙聯裝主炮3座;單管25mm高射炮2座;魚雷發射管2座;

雪風號是「陽炎」級的一員,有著陽炎級共同的特點,就是:快速、穩定、全面、能打。

雪風號是1938年8月開工,此時日本的造船已經開始部分使用電氣焊接,由於是新的技術,許多人不是很相信,倒是「陽炎」級建造師大量採用了,但是標準要求還是很高的;再加上受到「友鶴事件」的教訓,日本也開始重視艦艇的穩性要求。這些在建造雪風號時都已經很成熟了,使得雪風號重心很低,全艦的穩定性、適航性的提高不少。雪風號的動力系統採用三座燃油鍋爐,兩座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52000馬力,最大航速達到35節。從武器裝備上看,雪風號對空、對海、對潛能力都有,十分全面,它還有掃雷與布雷設備。所以非常的全面和能打。

1938年8月開工,1939年3月下水並被命名,1940年1月完工服役,被編入第二艦隊第2水雷戰隊,第二艦隊司令就是那個有名的「逃跑的慄田」。在這裡多說一下日本海軍當時的編配,他們按任務編配,平時各個艦隊獨立存在,有任務時組成獨立的任務編組,這個任務編組指揮權高於平時的艦隊。比如後來豐田副武任聯合艦隊司令時,為了「捷號作戰」,把兵力組成第一機動艦隊,下轄第二艦隊和第三艦隊,這些艦隊下面又有各個戰隊,一些不了解的網友就會給弄糊塗了。我的一個文友寫軍事文章就遇到一個不懂還鑽牛角尖的網友問,說這麼亂,不對。叫人沒法解釋。

二、這是一艘特別邪門的驅逐艦

雪風號是1941年12月12日初次參戰,當時日本的軍部組織在菲律賓登陸,以「妙高」號為指揮艦的南菲律賓艦隊擔任了這次任務,雪風號作為防空兵力加入編隊,在戰鬥中被美軍的飛機用機槍打壞了油缸,與受傷的指揮艦「妙高」號一起接受維修,沒想到又受到美軍轟炸機的轟炸,「妙高」號重巡洋艦被炸得遍體鱗傷,而「雪風」號左躲右閃居然一點事沒有。從此,雪風號開始了它開掛的人生,不對,叫「艦生」

雪風號的邪門之處在於,和它一起戰鬥的軍艦不是沉沒就是重傷,由它護航的艦船基本都會被打沉,它自己卻啥事沒有,最有名的是1944年6月19日,馬裡亞納海海戰,這場戰鬥我在前面文章裡詳細介紹過,非常慘烈,雪風號也參加了,和它一起的「翔鶴」、「大鳳」、「飛鷹」三艘航母被擊沉,「隼鷹」、「龍鳳」、「千代田」、「瑞鶴」以及重巡洋艦「摩耶」、"高雄"重傷,雪風號如同觀光船一樣,毫髮無損地回來了,連塊油漆都沒掉;1944年10月24日,雪風號參加雷伊泰灣海戰,一起的武藏號和3艘重巡洋艦都被擊沉,雪風號毫髮無傷。搞得後來沒有軍艦敢和它一起編組打戰,說它專克戰友。

被它護航更是一件讓人恐怖的事:1942年11月12日,在瓜島海戰時,它護衛「比叡」號戰列艦,結果比叡號重傷自沉,這場戰鬥的文章我也寫了,在前面;1943年3月1日,它又和其他的驅逐艦一起護航陸軍的運輸船隊,遭到美軍攻擊,其餘4艘驅逐艦、7艘運輸艦全部被擊沉,雪風號還是一點事沒有地回來了;1944年11月21日,雪風號護航「金剛號」戰列艦經過臺灣海峽,金剛號被美軍潛艇擊沉,雪風號呢?當然沒事;1944年11月29日,雪風號護衛「信濃」號超級航空母艦,信濃號被美軍「射水魚」號潛艇擊沉,不要再問雪風號了,它沒事的。後來那艘軍艦聽說要派「雪風」號給它護航,就堅決拒絕,寧可裸奔也不要護航。

其實「雪風」號也很勇敢,總是一點傷都沒有讓它很沒面子。1943年7月12日夜,由第二水雷戰隊旗艦"神通"號輕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組成的"警戒隊"在伊崎峻二少將的指揮下由拉包爾出航,遇到美軍麥金納尼上校指揮的第21驅逐艦分隊,「雪風」號是第一個發現美軍並投入戰鬥的;後來美軍發現旗艦「神通」號並向「神通」號發射魚雷,「雪風」號奮不顧身地撲上去解救,但是因為吃水淺,魚雷從它下面穿過,擊沉了旗艦「神通」號,伊崎峻二少將和艦長佐藤寅治郎大佐以下482人全部葬身大海,求死不得的「雪風」號安然無恙地回來了。雪風號的經歷就是這麼邪門。

「雪風」號的最後一戰是1945年4月7日參加的「菊水作戰」。這場戰鬥完全是自殺式的戰鬥,取名「菊水」就是求死的意思源自「水上菊花」,它是日本14世紀著名武士楠木正成的標誌,楠木正成在眾寡懸殊的戰鬥中立下「七生報國」之「豪言壯語」,所以「菊水」就是與敵人同歸於盡。雪風在這場戰鬥中被編入聯合艦隊為旗艦「大和」護航,唉,可憐的「大和」號,這一次不死也難了。果然,這是一次「雪風」給「大和」送行的戰鬥,自大和以下,矢浪,濱風、磯風、朝霞等艦均被擊沉,而雪風僅有3人死亡,15人受傷,日本的海軍聯合艦隊幾乎全軍覆沒。雪風號沒有大礙地回來後,居然在艦上發現一顆美軍的炸彈,是個啞彈,如果爆炸了,雪風號會粉身碎骨,但它就是沒炸。

三、最後的歸宿

日本投降後,這艘邪門的軍艦在「日本軍艦抽籤分配大會」被國民黨代表的中國政府抽得,1947年5月1日改名為「丹陽號」,編號DD-12,改名叫「丹陽號」,加入國民黨海軍。1948年10月,改了名字的雪風號和國民黨的「重慶號」一起參加了著名的塔山阻擊戰,它的邪門勁又發作了,國民黨在這場戰鬥中徹底失敗,一潰千裡,錦州失陷,好幾個全裝師被殲滅。和它一起的「重慶號」看苗頭不對,起義了,要不然可能和「雪風」號那些前戰友一樣,要沉入海底。

1966年11月16日,丹陽號退役,世上再無「雪風」。有人說,「雪風」號是冥冥之中的一個暗示:

「當雪風的詛咒將整個太平洋納入射程時,大日本海軍對自己即將面對的命運仍舊懵懂無知」。

我更願意相信:世上只有風吹雪,何曾見得雪壓風。待得暉暈展顏日,雪融梅開笑春風。

相關焦點

  • 陽炎級:二戰時日本海軍新型驅逐艦,除「雪風」號以外全部戰沉
    另外,有2座610mm重型魚雷發射管,裝備九三式氧氣魚雷,設置有魚雷再裝填裝置,以及布雷與掃雷具等裝備,此後艦尾的布雷與掃雷具被移除,改為4座備彈30枚的深水炸彈投擲器。隨著日本海軍滿載排水量7.2萬噸令人望而生畏全球最大的大和號戰列艦被美海軍艦載機投擲的航空炸彈和魚雷擊沉,不僅宣告了戰列艦時代過去了,將被航空母艦所取代,同時也宣告了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徹底戰敗,距離日本投降也僅一步之遙。
  • 「特立獨行」的軍艦:二戰日本海軍的獨苗驅逐艦「島風」號
    而二戰日本海軍中也有這樣一艘與眾不同的軍艦,它就是號稱日本最完美驅逐艦的「島風」號高速雷擊驅逐艦。也就是這艘驅逐艦在其短暫的服役生涯中創造了多個日本第一和世界之最。上世紀30年代初,隨著世界上航速最快、射程最遠、裝藥量最大的93式氧氣魚雷被日本研製成功,使得日本在魚雷上對美國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此後日本一直想要擴大這種魚雷作戰的優勢,但卻苦於找不到好的機會。
  • 屢屢「大破」,但始終不沉,二戰日本「不死鳥」響號驅逐艦
    最靠前的響號,其後是第6 驅逐隊的曉號、雷號、電號,它們正在右轉舵航行。響號驅逐艦在二戰結束後被日軍賠償給了蘇聯海軍,雖然它在遠東服役的時間並不長,但顯然是日本對蘇賠償的艦艇中最知名的一艘,原因在於響號原本在日本海軍中已經享有「不死鳥」之名,與「超級祥瑞」雪風號驅逐艦堪稱雙璧。
  • 不沉戰艦「雪風」號,究竟是奇蹟還是災星?丨局器
    對太平洋戰爭有所了解的網友,恐怕沒人會不知道驅逐艦「雪風」的大名。這艘傳奇戰艦自下水服役起,參加了太平洋戰場上大大小小几十次戰鬥。伴隨的友軍往往損失慘重,甚至是全軍覆沒,唯獨「雪風」號毫髮無損。直到日本戰敗,「雪風」也仍舊是日本海軍僅剩的仍有戰鬥力的戰艦之一。
  • 不沉戰艦「雪風」號,號稱二戰最大災星,曾「剋死」航空母艦
    那麼這一艘排水量只有區區2000噸的小驅逐艦,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朝潮級驅逐艦1937年日本軍部下令結束了朝潮級驅逐艦的建造工作,轉而尋求一款更加強大的全新驅逐艦。於是便誕生了號稱"水雷戰隊的武士"的陽炎級驅逐艦,而雪風號就是陽炎級驅逐艦的八號艦。
  • 美軍最奇葩驅逐艦,竟然向總統座駕發射魚雷,最後戰沉太平洋戰場
    說到日軍最奇葩的驅逐艦估計很多人會想到「雪風號」驅逐艦,這艘軍艦的奇葩之處在於它給誰護航誰就倒黴,而且擊沉自己家軍艦的總噸位比擊沉敵艦的總噸位還要多。而且它的運氣好得令人難以置信,在參與太平洋戰爭大部分重要戰役的資深軍艦,「雪風」號幾乎從沒有受到過嚴重損傷。
  • 二戰中的祥瑞驅逐艦,保護誰誰倒黴,而自己最後卻能毫髮無損
    昭和十五年(1940年),日本「炎陽」級驅逐艦第八艘艦完工,該艦被取名「雪風」號,此時的日本海面上 風平浪靜,並沒美軍的咄咄逼人。「雪風」號下水,沒人知道這艘平平無奇的軍艦,將帶來一個神秘的詛咒。
  • 戰艦世界閃擊戰:日系柳級高速魚雷驅逐艦試玩!
    丙型驅逐艦則為"領隊驅逐艦"(概念與英國的驅逐領艦相似),因為只建造1艘"島風"號所以並無規則可循。丁型驅逐艦實際上是護衛艦。排水量約只有1000噸,日本建造了兩級32艘,以植物命名,相當於二等驅逐艦。
  • 二戰十大驅逐艦,個個經歷不凡,最後一名上榜原因有些尷尬
    不死鳥「雪風」如果讓軍迷朋友們評選二戰最出名的驅逐艦,十有八九會首先想到日本海軍的「雪風」號,這艘有著「奇蹟の幸運艦」之稱的驅逐艦在軍迷圈裡已經成為一個象徵,一個圖騰,一個難以名狀的祥瑞神物。■ 日本海軍「雪風」號驅逐艦的試航照,該艦標準排水量2000噸,航速35節,裝備127毫米炮6門,610毫米魚雷發射管8具。
  • 最抗打的二戰美國航母,挨12魚雷5炸彈400炮彈都不沉
    1942年5月8日,滿載排水量高達43400噸的「列剋星敦」號航母在珊瑚海海戰中被日軍第五航空戰隊的「翔鶴」、「瑞鶴」號所擊沉。「列剋星敦」號在日軍艦載機的攻擊中被2枚魚雷和2顆炸彈擊中,後被美軍驅逐艦補射2枚魚雷後沉沒,總共挨了4枚魚雷和2顆炸彈。
  • 習得分身術,魚雷奈我何?一分為二的豪豬號驅逐艦
    所以一條船被魚雷打成兩截,你就得到兩條新船了?有的時候還真是這樣的。英國海軍豪豬號(HMS Porcupine G93 )是P級驅逐艦的最後一艘,這級艦是戰時應急驅逐艦建造計劃的一部分。豪豬號於大戰爆發後的1939年12月26日開工,1941年6月10日下水,1942年8月31日竣工。
  • 日海軍 「時雨」號驅逐艦: 逢戰必敗 逢敗必跑
    該艦和「雪風」差不多,也是屬於那種將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痛苦之上的傢伙。不過具體來看,「時雨」號要比「雪風」號邪門多了。  因為」時雨」號逢戰必敗,逢敗必跑。「雪風」號好歹也會打撈落水的,可是「時雨」號從來不幹這事……  1942年:似乎只算得上好運  1942年5月7日-5月8日,珊瑚海海戰,「時雨」號披掛上陣,為航母擔任護航……經過激烈戰鬥……美方被擊沉重型航母「列剋星頓」、驅逐艦和油輪各1艘,重型航母「約克城」受傷,損失飛機66架、死亡543人;日本則損失輕型航母「祥鳳」、77架飛機、死亡
  • 分身雕蟲技,合體成大道,合二為一的祖比亞人號驅逐艦
    600噸級的老式驅逐艦調情者號聽到炮聲趕來查看,德國魚雷艇卻給出了類似英國船隻的應答信號。調情者號於是認為這是協約國的驅逐艦,漂流船可能是遭到了潛艇襲擊,竟然大意地放下小艇開始打撈落水者。轉瞬間調情者號就為自己的輕信付出了代價,情急之下她試圖撞向圍上來的德艦,但很快被魚雷和炮火擊沉。
  • 命中10枚魚雷和24枚航空炸彈 日軍最大的大和號戰列艦覆滅
    大和號戰列艦是日本海軍建造的稱為史上最大的軍艦。1937年開始建造,1940年8月8日下水。排水量為6,5000噸,最高速度:27.46節,乘員3,300人。其艦炮最大口徑為460毫米,裝甲最厚處達410毫米。可謂是船堅炮利。
  • 「永不沉沒」的瘟神:日本「陽炎」級驅逐艦 雪風號
    到戰爭結束之時,日本海軍還剩下3 艘一線作戰驅逐艦沒有沉沒,這3 艘驅逐艦是:潮號(吹雪型20 號艦)、響號(曉型2 號艦)以及雪風號(陽炎型8 號艦)。太平洋戰爭毫無疑問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也最為殘酷的海上戰爭,作為徹底失敗的一方,日本海軍的軍艦命運幾乎就是「十死十生」,所謂「運氣好」就是能夠在海上還能堅持個一兩年、航行幾萬英裡後再被擊沉,運氣不好的話就像巨型航母大鳳或者信濃那樣,莫名其妙地就被一兩條魚雷給炸沉了。3 艘艦體單薄、還頻頻衝鋒在最前線的驅逐艦能夠殘留到戰後,只能說它們絕對具有「1% 的天賦」,但就算這一點點「天賦」也有層次區別。
  • 日本驅逐艦竟被美軍航炮擊沉,專家:簡直是奇恥大辱
    上個世紀30年代,針對美國驅逐艦的優勢,日本決定建造新一代驅逐艦戰術。1943年5月,"島風"號正式服役,他的最大特點就是恐怖的超高艦速。1944年美國為了給B29轟炸機提供起降基地轟炸日本本土,發動菲律賓海戰。雙方都投入了包括航母在內的數百艘軍艦,而作為日本最強驅逐艦的島風號也參加了此役。
  • 二戰最好最強大的驅逐艦之一:島風
    航速最快、火力最強大日本島風號驅逐艦,1943年完工,標準排水量2570噸,擁有3座雙聯裝127毫米火炮,擁有3座五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可以一次發射15枚九三式「長矛」氧氣魚雷,火力十分強大, 這使它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危險的驅逐艦之一。
  • 日本二戰的傳奇戰艦,不沉的「雪風」號
    「雪風」號驅逐艦,是日本在二戰前建造的甲型驅逐艦,它是陽炎級驅逐艦的8號艦。它在1938年8月研製,在1940年1月20日竣工。本來它就是普普通通一戰艦,但是因為它在二戰期間不沉的傳奇,它被世人廣泛流傳。
  • 日本新型驅逐艦南海鬧事,前身是聯合艦隊最短命驅逐艦
    這其中有一艘最新型的通用驅逐艦「照月」號(DD116),這是秋月級驅逐艦的第二艘。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二戰中也有一艘「照月」號驅逐艦,也是當年的秋月級驅逐艦的2號艦(說明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命名完全是按照舊日本海軍序列來的),卻在服役僅僅百日後,被作為「獵物」的魚雷艇輕易擊沉,成為二戰中日本海軍最短命的驅逐艦。
  • 同樣發射魚雷,為什麼二戰飛機擊沉的戰艦比驅逐艦要多得多?
    在反艦飛彈問世之前,海戰中威脅大型水面戰艦的是大口徑艦炮、航空炸彈、水雷和魚雷,其中一戰和二戰期間,被魚雷擊沉的大中型水面戰艦佔了損失的大部分,而這些魚雷中大部分都由飛機投放,其次才是潛艇、驅逐艦等平臺,為何只能搭載一條魚雷的飛機,作戰效率卻高於裝備多個魚雷發射管的驅逐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