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雪風親王之名,回看日本陽炎級甲型驅逐艦,日本炮驅的滿意之作

2020-11-25 騰訊網

導語:了解過二戰海軍歷史的同學可能會聽說過「雪風號驅逐艦」的大名,網友是這麼調侃它的,它給誰護航誰就倒黴,被它護航的基本上非死即殘,而它卻能安然無恙,所以被冠為「祥瑞之艦」,這類的文章在網上也比較多,不過本期說的不是「雪風號驅逐艦」,而是它的本級艦「陽炎級甲型驅逐艦」

 條約後時代的「陽炎級」驅逐艦

陽炎級驅逐艦前後共建造18艘,但在太平洋戰爭當中17艘全部戰死在太平洋上,唯獨8號艦「雪風號」能獨善其身,最後還參加了大和號戰列艦最後的護航行動,所以很多人覺得是「雪風號」剋死了它的隊友。當然,以上的說法都是調侃,畢竟總不能將日本海軍的失敗歸結於它。相反,雪風號驅逐艦是憑藉過人的技術和本領才能在強烈的海戰中存活下來,這些都是平常多流汗、戰時少流血的典型案例。比如說它是所有驅逐艦當中最早安裝雷達和聲吶的軍艦,當別人還在用眼睛對空警戒的時候,雪風早就用上雷達了。

其實陽炎級驅逐艦不是以前提到的「條約型驅逐艦」的歸類,因為這款驅逐艦是在前型「朝潮級」的基礎上改進的,而且研發的時間進入1937年,這時候日本已經退出限制海軍軍備條約,所以日本終於可以在毫無排水量、尺寸等方面的限制下設計驅逐艦,算是後條約型驅逐艦。相比此前建造的條約驅逐艦,陽炎級的長寬比縮小,以增進艦體的復原性,為了減小海水對艦艇的阻力,在艦尾的底部進行重新設計,扁平的底部能夠有效的壓水,減少了近7%左右的興波阻力,和球鼻艏的作用類似。大家可別小看了這個7%的阻力,在配合動力裝置的努力下,該級驅逐艦的巡航速度從以往的14節提到了18節,最大航速達到了35.5節。

而且根據海軍對前型「朝潮級」的使用反饋,艦艇的強度方面可能走的有點過了,由於此前的「友鶴事件」和「第四艦隊事件」的原因,為了保證艦體的結構強度,造船廠在「朝潮級」上大量使用厚重的鋼板,並回歸傳統的艦體鉚接技術。這樣打造出來的軍艦結構強度和防禦性是好,但是重心也隨之升高,最重要的是價格也隨之升高,所以海軍方面就想壓縮一下經費,於是就在一些不重要的部位降低鋼板厚度,並且採用焊接技術,所以總體造價也就能降一降,

動力裝置的升級

其實本級艦和前型一樣標準排水量都是2000噸,在武備不變的情況下,海軍要求增加艦艇的速度和續航能力,一開始軍令部是要求在軍艦發動機要功率達6000匹馬力,但是如果要增加功率的話要麼是增加鍋爐要麼就像提升鍋爐性能。如果增加鍋爐的話無論是艦型還是動力系統都需要全新設計,這時已經開啟中日戰爭的日本並不缺錢,缺的是時間,所以前面的選項顯然不會被軍方接受,所以負責建造軍艦的艦政本部就提出了升級鍋爐的方案,並被軍方接受。於是日本新一級的驅逐艦「陽炎級」就此誕生了。

如果和前型艦沒有太大的變化,我也不會單獨為了「雪風親王」的面子單獨寫這級驅逐艦,它和前型艦在武備上沒多大變化,但在動力系統上升級,同樣是3座鍋爐+2座蒸汽輪機的情況下,陽炎級的採用了最新的呂號艦本式重油水管鍋爐,相比前型艦,在蒸汽高溫高壓方面得到了提升,從前型的22kg/cm²提到了30kg/cm²,溫度從300℃提到了350℃,且燃油消耗比前型降低了12%。所以其最大功率也從前型艦的5萬馬力提到了5.2萬馬力,在多出42噸燃油的情況下卻多出了1000海裡的續航力。所以這款最大續航6000海裡的驅逐艦已經滿足跟隨航母機動編隊到太平洋上浪的要求。

當然,本身搭載的622噸的燃料也不夠隨便浪,只能說已經滿足跟隨航母機動作戰的要求,要是在海戰中那種不斷扭油門的操作或者沒事的時候隨便把航速開到最大,那麼油耗還是相當多的。而「雪風號」之所以幸運能在多場戰鬥中存活下來,其實和歷代艦長摳門是有很大的關係的,畢竟都是「水雷屋」的操艦高手。在太平洋戰場上基本上是航母艦載機的舞臺,所以面臨的空中威脅是最大的,陽炎級18艘驅逐艦當中,有9艘是被飛機給擊沉的,那這和艦長摳門有關係嗎?有,那就是當其他驅逐艦的艦長都轟大油門高速航行的時候,雪風都是用14節的經濟航速走,所以到海戰後面很多驅逐艦都沒油的時候雪風油箱還是滿滿的,當美軍飛機來臨的時候,雪風可以進行S機動規避,其他的只能當飛機靶子了。不過這只是雪風幸運原因的其中之一。

結語:

總的來說,陽炎級驅逐艦是日本海軍一直以來追求遠洋、高速、重火力驅逐艦最滿意之作,是日本秉持著對「九段漸減邀擊戰」的作戰原則的產物,不過由於日本本身相對較差的工業能力來說,動力系統的改進對日本的工業能力還是過高,並不能進行大規模量產,這也是日本驅逐艦數量遠低於美國的原因之一吧。

相關焦點

  • 「永不沉沒」的瘟神:日本「陽炎」級驅逐艦 雪風號
    到戰爭結束之時,日本海軍還剩下3 艘一線作戰驅逐艦沒有沉沒,這3 艘驅逐艦是:潮號(吹雪型20 號艦)、響號(曉型2 號艦)以及雪風號(陽炎型8 號艦)。1944 年的馬裡亞納大海戰和萊特大海戰,日本海軍幾乎全軍覆沒,但是在這兩場海戰中雪風號仍然是幸運無比,只有1 人陣亡!不久之後雪風號護送日本海軍多年前的象徵——金剛號戰列艦回日本,後者在臺灣海峽被美軍潛艇給擊沉了。
  • 陽炎型,日本海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主力驅逐艦
    1937 年初,《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正式失效,在日本侵華戰爭的隆隆炮聲之中,傾日本之全部國力大舉擴張海軍的第三次擴軍補充計劃(丸三計劃)誕生了,建造出日後鼎鼎大名的「聯合艦隊豪華旅館」大和型戰列艦——和翔鶴型大型航空母艦。
  • 二戰時倖存的日本驅逐艦「雪風號」:多次脫險被譽為祥瑞之艦
    在二戰時,日本向亞洲許多國家發起了侵略戰爭,同時,在太平洋戰場上,日本的聯合艦隊也一直是主要的攻擊力量。我們都知道,在與美國海軍的對戰中,日本的聯合艦隊遭到了巨大的打擊,但是,有一艘「雪風號」驅逐艦卻一直運氣很好,在多次戰鬥中倖免於難,被稱為祥瑞之艦。
  • 日本這艘驅逐艦堪稱超級光棍,不僅沒女朋友還專克同僚
    在艦艇圈,除了擁有「11」「111」等舷號,有些艦艇自帶光棍氣質——不僅沒朋友,還專門克隊友,這就是舊日本海軍雪風號驅逐艦。雪風號是舊日本海軍陽炎級甲型驅逐艦的第8艘,1938年8月開工,1939年3月24日下水並被命名,1940年1月20號竣工,後被配屬到第二艦隊第2水雷戰隊,這艘艦雖然沒有「111」的舷號,倒是剋死了絕大部分同僚艦艇,倖存到戰後成了光棍一條。
  • 生前坎坷沉沒了也不得安寧,日本這艘驅逐艦,多年後殘骸慘遭盜挖
    天津風號驅逐艦(あまつかぜ,羅馬音Amatsukaze),是舊日本海軍陽炎型驅逐艦9號艦,於1939年10月19日下水,1940年10月26日在舞鶴工廠正式竣工。值得注意的是,8號艦就是大家熟知的「祥瑞」、「雪親王」——雪風號。
  • 舊日本海軍驅逐艦的巔峰之作 國內粉絲眾多的「不死鳥」
    「不死鳥」雪風號參加了太平洋戰爭中日本海軍幾乎所有的重要行動,卻連重傷都沒有遭受過,整個戰爭期間僅有10人陣亡。作為戰爭結束時日本海軍僅存的戰前驅逐艦,雪風號有「不死鳥」、「奇蹟的驅逐艦」之稱,在國內也曾火過很長一段時間。今天桌面戰爭兵棋就為大家介紹一下陽炎級驅逐艦的前世今生。
  • 日本海軍陽炎型八番艦,號稱友軍毀滅者的祥瑞,雪風號驅逐艦
    在日本聯合艦隊中非常出名的軍艦是大和號戰列艦嗎?是赤城號航母嗎?還是裝母信濃號?其實都不是,日本聯合艦隊最出名的軍艦其實是雪風號驅逐艦,只要是雪風參與護航的艦艇必然沉沒,參加的戰鬥必然損失慘重,連日本海軍官兵們都畏懼於雪風號的「祥瑞」,稱呼其為「死神」。
  • 二戰日本驅逐艦發展標杆,日本造艦鬼才的神作,吹雪級的發展事跡
    之前也簡單介紹過日系的驅逐艦,所以今天就繼續就「日系驅逐艦」這個話題往下嘮嗑,簡單了解一下二戰時期的日本驅逐艦吧。其實驅逐艦這個詞並不是中國翻譯發明的,這個詞語是一個舶來品,而且是從日本傳過來的,不過在二戰時期日本驅逐艦不是直接叫「驅逐艦」而是被叫做「雷擊艦」(日文中將魚雷一類的水中兵器寫作「水雷」)。
  • 陽炎級:二戰時日本海軍新型驅逐艦,除「雪風」號以外全部戰沉
    後續艦改進了螺旋槳外型來提高推進效率,航速達到了35.4節,最終換新改進的螺旋槳,讓陽炎級驅逐艦的最大航速達到了設計要求的36節。最終,陽炎級驅逐艦建了19艘,艦名為陽炎、不知火、黑潮、親潮、初風、夏潮、雪風、早潮、磯風、天津風、時津風、浦風、濱風、谷風、野分、嵐、萩風、舞風和秋雲。
  • 碧藍航線美圖—雪風篇1:哼我才不傲嬌呢,為了雪風大人好好努力吧
    (滑稽保命)求求你了無敵的雪風sama好了雪風說她同意了哎嘿嘿言歸正傳,雪風是日本二戰建造的陽炎型驅逐艦19艘中的一艘,因為日本戰鬥中驅逐艦的損耗巨大,所以建造了非常多的型號,陽炎級更被要求,在航速和距離上要比以往更好,在雷擊上性能要更突出一點。
  • 雪風丹陽只是個傳說
    陽炎級第二艘「不知火」(日本一種柑橘陽炎級動力系統採用三座燃油鍋爐,兩座蒸汽輪機,主機輸出功率52000馬力,設計最大航速35節。至此,航速問題得到圓滿解決,軍方正式接收了「陽炎」級。「陽炎」級搭載重油622噸,續航力達到了18節/6000海裡左右的水平。1937年的第三次海軍軍備補充計劃中陽炎級驅逐艦計劃建造15艘(上報的是18艘,有3艘的經費被挪用為「大和」號戰列艦的建造經費)。雪風號就是陽炎級的第8艘。
  • 二戰後,日本賠償給中國的驅逐艦,曾因無用武之地被當作運輸船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日本這個為了自己國家的利益非常喜歡打架的國家,在二戰的時候本以為自己十拿九穩要打勝了,結果沒想自己的海軍被美國一路海打,最後日本的艦隊被美軍打得沒剩幾艘。
  • 戲說二戰:吳港的祥瑞雪風,友軍戰艦無一生還,被拆也要祥瑞日本
    如果說二戰中,日本什麼軍艦最出名?剛入坑的軍迷們大概會說是某個戰列艦,或是某個航母。但是老資歷的軍迷卻會告訴你,最出名的是雪風號驅逐艦。 這不僅僅因為它是日本海軍最後的尊嚴,也是因為它傳奇的故事。作為日本海軍三大祥瑞之首的雪風號,它到底有怎麼樣的故事呢?
  • 魚雷遇到躲著走、炸彈遇到不會響的「雪風」號驅逐艦
    這個「陽炎」級二戰時在日本很有名,因為它是日本擺脫華盛頓條約限制後自己設計製造的驅逐艦,一共建造了18艘,分別是:陽炎、不知火、黑潮、親潮、初風、夏潮、雪風、早潮、磯風、天津風、時津風、浦風、濱風、谷風、野風、嵐、萩風、舞風。這些「陽炎」級驅逐艦除了「雪風」號以外,都在太平洋戰爭中被擊沉了,而「雪風」號據統計,直到戰爭結束一共死傷不到26人。
  • 日本海軍裡的祥瑞戰艦,自佐世保而來的白露級驅逐艦——時雨號
    若是誰能服役在不沉之艦上,那就更是讓其它水兵羨慕無比。可是在日本海軍中,有這麼兩艘驅逐艦雖然運氣十足,卻讓友軍厭惡非常,其中一個我們很熟悉,就是號稱「雪親王」的雪風號驅逐艦,而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角——時雨號驅逐艦。
  • 幸運的不死鳥們,那些撐過二戰的日本艦隊驅逐艦(上)
    刨掉二戰中生產的,以及來路不正或者實在太老降級使用不好歸類的,由日本自己製造、歸類是艦隊驅逐艦的、並且一直被作為艦隊驅逐艦使用的、堅持到戰爭結束的艦隊驅逐艦一共是五艘。下面就讓我們一一講來,字數太多分成兩篇。躲不過的還是雪風(ゆきかぜ,Yukikaze),陽炎級8號艦。雪風我們就不介紹了,大家都知道,不過還是要把她的遺照請出來,免得克了我。
  • 二戰日本海軍:擁有14級型號繁多,數量龐大的驅逐艦群
    因此,日本海軍需要數量眾多的雷擊艦,用來充當戰時的衝陣主力艦,於是,在二戰時期,日本海軍保有驅逐艦共計14級,包括改型則為20級,不但型號繁雜而且數量龐大的驅逐艦群。擺脫倫敦海軍條約制約後,艦長118.49米,寬10.82米,滿載排水量2500噸的「陽炎」級驅逐艦,就成為日本海軍有史以來最大的驅逐艦,即便在全球範圍內也屬於一流水平,擁有優良的遠洋性能,是水雷戰隊的新一代核心力量。
  • 日本軍艦特有的魚雷再裝填裝置,驅逐艦戰力的增倍器,能在幾分鐘內...
    設想日本海軍分九個防禦圈抵禦美軍的攻擊,最後以層層阻擊削弱美軍艦隊讓戰列艦在日本本土進行「對馬海峽」式的戰列艦決戰,而大和級戰列艦也是此戰略下的產物。 ,所以日本對魚雷兵器有著執迷的愛戀,不僅要求驅逐艦上攜帶大量的魚雷,而且重型巡洋艦身上也要帶大量的魚雷。
  • 二戰最「祥瑞」驅逐艦,憑一己之力送走8艘航母,剋死日本海軍
    其中舊日本海軍的雪風號驅逐艦赫然在列,可以說是日本最「祥瑞」的一艘驅逐艦。這艘軍艦1940年服役,1941年12月首次參戰。在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雪風號參加了眾多著名戰役,而有它的那些戰役中,編隊中的其他軍艦往往都會遭到敵人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