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國產替代的未來
上期講了,面對未來,艾問資本和艾問傳媒認為機會之一在於線上經濟,那麼機會之二呢,我們認為就在於國產替代。
無論是疫情還是貿易戰,全球各國都越來越重視自身產業鏈的安全,中國對擺脫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習總書記就曾特別講到過:「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只有自力更生」。確實,艾問發現外部環境的變化,已經讓自主研發上升為國家意志,全民輿論空前統一,這也為中國創業公司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市場機遇。
在貿易摩擦以前,出於商業考量,華為、格力、小米等巨頭企業都不喜歡用國內創業公司做出來的零部件。因為相比於海外巨頭,國產貨的科技含量更低、價格反而更貴,這就使得很多本來很有希望的研發團隊,因為商業拓展上的困境,只能選擇關門大吉。
但現在不同了,重啟2020疫情之後,為了自身的供應鏈安全,很多中國巨頭企業無疑將會重新思考這個問題,開始加大國產配件的採購力度;另一方面,中國在政府層面也在持續加大對5G、集成電路、網絡安全設備、軟體與服務方面等相關產業的扶持鼓勵政策,包括去年科創板的設立和今年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在政策和資本的雙重助力下,中國製造的核心產業升級已經不可阻擋,未來會有大量初創公司的技術能夠進入到中國最核心和最大的企業中,變成他們的核心供應商,對於創業者來說,這裡面將有無窮的機會。
預見看多中國的未來
線上經濟、國產替代,這是艾問傳媒和艾問資本攜手全球創始人看到的未來兩大機會。第三個機會就是,我們堅定地看多中國。
紅杉資本中國掌門人沈南鵬最近在抖音上直播對話了黑石基金掌門人蘇世民,分享他的新書《我的經驗與教訓》,瞬間書成了暢銷書,也引發了創業和投資圈的熱議。兩位投資大佬,時間非常寶貴,選擇在疫情之下通過直播做宣傳,顯然不僅僅是為了賣書而已,那賣什麼呢?艾問認為這是他看多中國的一個重要表示。
除了蘇世民,上一個到訪中國、並熱情稱讚中國經濟的投資大佬叫達裡奧,他創立了全球最大的對衝基金,橋水,在2020年3月份剛剛增持了中國相關ETF。
這兩位全球頂級金融大亨掌管著世界上規模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兩家基金,他們也是金融行業裡最有錢、最成功的人。近幾個月,兩位大佬都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和精力寫文章、錄節目、上直播,紛紛通過不同的方式刷臉,來增加了他們在中國的「粉絲」,難道這背後的原因不值得我們仔細思考嗎?我相信,看多中國是他們希望發出的重要信號,積累粉絲、吸引中國優秀資產創始人的注意力,這也是他們的戰略之一。外國的投資人在紛紛看多中國,那創始人呢?除此之外,美國頂級科技公司特斯拉的創始人馬斯克,與中國的合作也引發了人們很多的熱議。在當下,海外「去中國化」的輿論大行其道,但特斯拉上海工廠從審批到建成用了一年時間,剪彩儀式上,馬斯克高興地直接跳起舞來,特斯拉股價也隨即大漲,而這背後的邏輯,是海外投資人對特斯拉聯姻「中國製造」後的發展,給予了高度樂觀的預期。資本實實在在地用腳投票,而在這個過程中,中國也巧妙的把全球最尖端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留在了自己境內,想想當年蘋果產業鏈落戶中國為我們帶來的移動網際網路紅利,我相信未來的中國也一定蘊藏著屬於我們每一個正在聆聽本期節目的人的機會。
傳媒與資本雙輪驅動
在艾問看來,在當今去全球化的背景下,人類社會更需要通過科技和人文的雙重手段去實現溝通和理解,積極尋找新的要素突破和連接,這些都能激發出新的經濟活力。而艾問所做的全球創始人辦公室,和媒體科技投資,就是在尋找這些新要素,擴大新要素的影響力,同時在這個過程中,積極正向的調節這些要素的連接關係,從而讓它們安全、專業地發揮作用。
在投資端,艾問資本小夥伴們也持續專注在媒體科技這個小小的細分領域上,發現和助力那些在未來世界實現溝通和理解上有價值的公司。給這些企業的創始人好的傳播影響力、好的資金流動性和好的戰略地圖。作為一家年輕的傳媒機構和基金,我們對話近千位時代頂級創始人,投資了其中十幾家公司,與我們繼續深度一起同行,我們也正式地邀約、期待更多有全球使命感的創始人和我們一起共同建設、探索未來。
如果人工智慧取代了人,人在職場還能做什麼?
最後作為創始人,作為一名職場Boss,也想對收聽本期節目的各位職場人表達一些寄語。
在我面對話筒錄製本期節目的當下,我所代表的新聞傳播圈以及投資圈正在熱議的是,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從2020年開始停止招收本科生。
今天提及的很多宏觀經濟環境和剛才提及的這則新聞,傳播領域、教育行業的變化到底意味著什麼呢?它意味著在傳媒和資本行業,做一個人才越來越難。因為技術帶來了機遇的同時,也給身處其中的每一位職場人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和變化。
我記得我第一次接觸新聞傳播學的教育,是2004年。那年我大學本科,在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就讀,也在清華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旁聽它的本科生,我們學習的是採訪寫作編輯評論播出。但細想16年過去了,我剛才提及的新聞傳播生產製造的每一個環節都已經湧現出了非常多的技術公司。以上的所有環節,在2020年的這個年代都有相對應的技術,或者說產業公司,能夠提供專業的服務。人變得沒有那麼重要。
英文裡面對於人有一個分類,一個詞叫mediocre,一個詞叫excellency,第一個詞的意思是中庸的人,第二個詞的意思是優秀的人,卓越的人。那麼我想在新聞傳播領域,對於中庸之人,很多的技術確實會取代,那麼我們要提前對自己的職場做長遠的規劃。有方向地學習,有方向地成長。如果你的業務能力無法超越科技,是否以真善美的人格,可以讓你所供職的組織找到需要你的理由。
那對於excellency,永遠追求卓越的職場人士來講,可以把組織當作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在組織裡獲得單獨不能獲得的成長,主動承擔,一專多能,永遠要創新,讓人在機器發達的世界裡依舊成為不可替代的作品。
好了,感謝您的收聽,我是艾問的創始人艾誠,希望本期重啟2020,艾問給創始人的那些不死法則對你有所收穫。
沉舟側畔千帆過 病樹前頭萬木春。讓我們共同相信,明天總是令人期待的,因為它就在你的腳下,我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