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4 10:23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劉健 製圖 嚴東
12月24日,杭州召開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杭州片區建設推進大會,這意味著,作為浙江自貿試驗區新擴的三個片區之一,杭州片區亮出最新藍圖。
會上,記者了解到,杭州片區將以數字賦能自由貿易,打造全國首個數字自由貿易區。
新入自貿試驗區「朋友圈」的杭州,為何鎖定「數字」做文章?又如何能夠在這場開放大潮中做到招招有「數」?最終會帶來哪些改變?
遲入「自貿圈」
杭州為何鎖定「數字」?
自貿試驗區是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從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一枝獨秀,到目前全國已設立21個自貿試驗區,其中沿海省份已全部設立,它見證了諸多創新發展。
海南打造自由貿易港、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參照經濟特區管理……相比全國其他自貿試驗區,浙江的政策和區位優勢其實一度並不明顯。
然而,自2017年4月掛牌以來,浙江自貿試驗區始終圍繞「特」字做文章,書寫了一張令人信服的高分報表:從油氣的小切口開始破題,實現對外貿易年均增長93%,利用外資年均增長99%,聚焦油氣全產業鏈建設、已成為全國油氣企業最集聚的地區。
伴隨浙江自貿試驗區擴容,新加入的杭州片區,顯然看到了「特」的價值。
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杭州,數字驅動產業發展,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最強勁引擎。不止於此,數字之於杭州,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治理能力和制度創新。
如何在自貿試驗區這件事上憑「特」出道?杭州的定位顯然離不開數字。
以數字賦能自由貿易,憑數字的「特」出道,杭州也有底氣。藉助自貿試驗區建設提速提質「東風」,杭州將全力打造全國領先的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國家金融科技創新發展試驗區和全球一流的跨境電商示範中心,建設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
緊扣數字賦能
制度創新實現招招有「數」
今年的天貓「雙十一」,實現成交額4982億元,除了破紀錄的銷售數字,杭州的快遞提速也成為一個刷屏的熱詞。這背後,離不開杭州在全國率先實施的寄遞渠道進口個人物品數字清關模式。
作為最高能級的開放平臺,自貿試驗區賦予的是一個先行先試的探索空間,提供的是一條制度創新賽道,制度創新是建設自貿試驗區的核心。
在成立兩年的海南自貿試驗區,先後發布了91項制度創新案例,包括率先實施境外遊艇入境關稅保證保險制度、應用大數據方法創新服務貿易數據統計方式等做法,都走在全國全列。
遲入「自貿圈」,杭州更要牽住制度創新這個「牛鼻子」,用數位化的特別路徑,激活貿易、投資、資金、貨物、人才等要素的自由流動,全面拓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城市數位化等應用領域,全力打響「杭州服務、數字貿易」品牌,高水平打造新型國際貿易中心。
比如,在資金自由進出上,杭州除了推動跨境電商外匯便利化試點外,還在基於連連支付、PingPong等行業龍頭的第三方支付平臺,積極打造世界級的跨境支付中心。接下去,杭州將繼續整合力量,加大金融科技創新,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實現在全球貿易中掌握更多話語權。
在貨物自由運輸上,杭州在浙江較早提出「四港聯動」的基礎上,謀劃以空港為特色,以信息港為紐帶的數字物流樞紐,倉庫裡的智慧機器人、自動分撥的流水線、快遞「雲監工」、機場「城市貨站」等新探索,已讓人感受到杭州打造數字物流的強大自信。
在11月26日召開的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推進大會上,杭州蕭山國際機場改擴建(國際貨站及機坪)項目成功籤約,蕭山機場的吞吐量能級將再次得到提升,此外,杭州還在積極探索多式聯運新模式等。
又如,在人才自由從業上,杭州將進一步探索放寬現代服務業的從業限制,利用數字賦能,進一步謀劃國內外人才的資質互認,吸引更多國際人才參與進自貿試驗區建設中等等。
特別的杭州自貿
將有特別的開放和聯動
相關專家曾提及,探索自貿試驗區建設的關鍵,不在於「5+2」「白+黑」去搞開發區、城市新區,也不在於拼命招商引資,搞一個個的大型外資工廠、企業。重中之重,是要建設國際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等,注重與國際接軌,持續加強自貿試驗區的開放力度。
很顯然,杭州正朝這個方向努力。不久前,杭州已提出以開放促發展,加快形成與國際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基本制度規則體系和政府監管體系。
不久前,在財政部主辦的對標國際先進優化營商環境改革經驗交流會上,杭州再次表明要讓營商環境便利化、數位化成為鮮明特色和亮點,將持續推動簡政放權、實施流程再造、提升服務效能、優化創新環境、規範市場秩序等,全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
除此之外,成為自貿試驗區後,杭州還提出積極推動自貿試驗區與城西科創大走廊等創新平臺改革聯動、創新聯動,加強與舟山、寧波、金義片區聯動發展,不斷增強發展新動能。
正所謂,自貿試驗區是一個釐清政府和市場邊界的政府再造區,也是在擴大開放中用改革辦法不斷解決痛點的壓力測試區,更是集金融、投資、貿易、科創等領域的開放創新於一體的綜合改革區。
因此,自貿試驗區的點滴改變,和一座城市,一個企業,乃至每個人,都可能息息相關——
於一座城市而言,從產業提升到公共服務再到國際化,自貿試驗區帶來的改變是全方位的,特別是,推動城市功能和產業分布實現新格局。在上海,已形成「研發在自貿、轉化在開發區」「總部在自貿區、生產基地在園區」的空間發展格局;
於一個企業來說,自貿試驗區帶來的不僅是機遇,更是挑戰。機遇在於,通過自貿試驗區這個平臺,企業將擁抱更加廣闊的市場,生產經營成本大大降低,「做生意」的效率得到提高;而與之相伴的挑戰是,大量外來高端產業的湧入,競爭比過去更加激烈;
得益於自貿試驗區建設,每個人的生活幸福感也將得到增強,我們將以更優惠的價格、更少的時間成本,購買到品種齊全的海外消費品。與此同時,伴隨自貿試驗區的產業不斷聚集,也為每個人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有人說,自貿試驗區是在「試驗田上培育出的一顆種子」,把這些「種子」播撒到更多地方,將推動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杭州還將有怎樣的收穫,值得期待。
【浙江新聞+】
一圖看懂:杭州片區將重點推進十方面創新突破
160877659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