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貴是初唐名將,他在歷史上幹下的事跡可謂驚天動地,比演義小說裡的演繹強多了。
查新、舊兩《唐書》,您會看到薛仁貴有:「危難救高宗」「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等功績,其中「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和「脫帽退萬敵」,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薛仁貴太牛了!
那麼,這樣一位震爍古今的大英雄,他的後人現在都分布在哪兒呢?
《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薛仁貴有五個兒子:薛訥、薛慎惑、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
這薛訥就是演義評書《薛丁山徵西》裡面薛丁山的原型人物,他生有三子:薛徽、薛直、薛暢,左羽林將軍。
薛徽生有三子:薛揖、薛振、薛。
薛直生有二子:薛堅、薛幹。
……
不難看出,單單薛訥這一枝,已經開枝散葉,子孫繁多了。
不過,歷史上鬧出動靜最大的是在薛仁貴幼子薛楚玉這一脈。
薛楚玉生有五子:薛嵩、薛嶷、薛岌、薛崿、薛岸。
這個薛嵩就是演義評書《薛剛反唐》裡面薛剛的原型人物,他在安祿山起事之初,跟隨安祿山一起反唐,後來在郭子儀、李光弼等人橫空出世時,審時度勢,及時反正,反戈一擊,加入到平叛大軍之中。平亂結束,先後任檢校尚書右僕射兼御史大夫、相州刺史、昭義軍節度使,封高平郡王。大曆七年,去世,追贈太保。薛嶷,清河郡司戶參軍
也就是說,薛嵩後來封郡王了,權勢和地位都比薛仁貴高得多。
薛嵩這一支發展也很龐大。
不用說,薛仁貴的後人現在肯定人丁興旺。
不過,唐朝之後,薛仁貴的後人就罕有功業可比乃祖之人了,非常可惜。
前一段時間,山西一個小村莊有一位姓薛的男子,自稱是薛仁貴後人,他力大無窮,能用肩大一塊扛起三根又大又粗的木頭,驚煞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