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境貧寒的薛仁貴憑藉這一招獲得唐太宗賞識,最終成為唐朝名將

2020-12-17 歷史小博主

說起薛仁貴,大家都很熟悉,畢竟這是影視作品中常見的對象。可在歷史上薛仁貴的經歷要比影視劇中的薛仁貴坎坷的多,在其本人成為唐朝名將之前也經歷了一段困苦的時期。那麼薛仁貴又是怎樣發跡的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講講薛仁貴的故事。

初入軍中展露頭角

薛仁貴和大部分唐朝名將一樣,都是出身在官宦之家,只不過薛仁貴的命運比較糟糕,到了他這一代家境已經衰落了,為此他必須要搏一個前程出來。恰逢此時,唐太宗徵討遼東需要大批勇武的將領,於是薛仁貴便去將軍張士貴那裡應徵入伍,開始了長達四十年的軍事生涯。

雖然剛開始薛仁貴迫切想要得到唐太宗的賞識,但他的地位實在太過於低微,根本見不到皇帝,於是為了給皇帝留下個好印象薛仁貴做了一件大事。薛仁貴首先將自己的戰袍弄成純白色,因為當時的軍隊制服一律是黑色,為了突出自己薛仁貴便將自己的戰袍換成了白色。之後薛仁貴又尋找時機準備出戰。之後唐軍和高句麗軍隊在安市城進行了對峙,戰爭陷入了膠著狀態。但此時薛仁貴覺察這是個露臉的好機會,於是上前叫陣。最後薛仁貴憑藉自己的一身武藝,身騎白馬在敵軍中橫衝直撞,大有萬夫不擋之勇。

在戰爭結束後,唐太宗對當時只是士卒的薛仁貴印象很深,於是特地召見了薛仁貴,並封其為將軍。之後唐太宗又詢問了薛仁貴的家世,得知他是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後代,於是對薛仁貴更為青睞。據史書記載,在班師回朝的過程中,唐太宗又召見了薛仁貴,對其勉勵說:「朕的舊將領都老了,不能承受指揮的繁重工作。朕每次都想提拔驍勇雄健的將領,沒有能比得上你的。朕不高興於得到遼東,而高興得到你啊。」通過唐太宗的這番話可以知道唐太宗本人對薛仁貴頗為器重。

回到朝廷的薛仁貴在唐太宗的可以提攜下不斷晉升,最後成為鎮守玄武門的將軍。在唐太宗去世後,薛仁貴又成為唐高宗的軍事班底,負責對外戰略。不得不說薛仁貴和李唐皇室的淵源很深。永徽五年天降大雨,由此引發了山洪,當洪水衝到了玄武門的時候士兵都四下逃散,而薛仁貴則登上城門向宮中示警,然後唐高宗才躲過了洪水的災害。洪水過後唐高宗特地召見了薛仁貴,對他的行為大加讚賞,並感概薛仁貴救了他一命,可以說薛仁貴和唐朝皇室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一身威名戰功赫赫

公元658年,唐高宗命程名振和薛仁貴徵討高句麗,在徵討高句麗的過程中薛仁貴大發神威,一路斬殺敵軍,最後在高句麗闖下了赫赫威名。之後薛仁貴又在黑山和契丹人作戰,最後因功封為河東縣男。在這幾場戰役中薛仁貴展現出了非凡的軍事才能,從而進入了唐軍的高層中心。

公元661年九姓鐵勒在天山聚眾反叛,唐高宗命薛仁貴前去鎮壓。九姓鐵勒憑藉部眾的驍勇一直和唐軍作對,結果薛仁貴剛來就連射三箭射死三人,一下子壓住了敵人的囂張氣焰。之後薛仁貴用計擊敗了九姓鐵勒的大軍,最後擒獲了其首領葉護等人,從而收復了天山的部眾。後來唐軍中一直傳唱著「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的故事,因而薛仁貴也有著將軍三箭定天山的典故。

軍神落幕兵敗大非川

公元670年唐朝和吐蕃產生衝突,於是朝廷決定對吐蕃用兵。於是薛仁貴被任命為行軍大總管負責徵討事宜。但是當時的副總管郭待封是名將郭孝恪的兒子,他不滿薛仁貴成為他的上司,經常對薛仁貴的命令陽奉陰違。在薛仁貴的囑託下郭待封負責押運糧草快速前行,但郭待封本人態度傲慢根本不理會薛仁貴的囑託。最後導致糧草被吐蕃人截獲,薛仁貴的軍隊陷入了危機。之後由於唐軍沒有糧草,再加上駐紮地大非川不易於防守,最後在吐蕃軍隊的進攻下薛仁貴兵敗。回到朝廷後薛仁貴被革職貶為庶民,從此軍神落幕。

薛仁貴被貶期間唐高宗仍然記得他,於是在雲州之戰中薛仁貴再度被啟用。在戰爭薛仁貴寶刀未老,三次大敗敵軍,重演了當年的赫赫威名。但是畢竟年紀大了,身體也跟不上戰爭的步伐,最後唐高宗讓薛仁貴在封地養老。

公元683年,唐朝名將薛仁貴去世,享年七十歲。薛仁貴去世後,唐高宗對其格外優待,追贈贈他為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其子女也受到朝廷的重用,大多都成為唐朝中後期的重臣。

相關焦點

  • 唐朝最厲害的猛將排行10,郭子儀第6,薛仁貴第4,第一無人不服
    李愬,字符直,唐代中期名將,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李愬作戰驍勇,有謀略,善騎射。王忠嗣長大以後,為人勇猛剛毅寡言少語,富於用兵的謀略,唐玄宗與他談論兵法,王忠嗣對答如流,唐玄宗很器重他,說:「你今後必然成為良將。」果然,王忠嗣為唐朝成功的抵禦了吐蕃和匈奴的入侵,成為了威震邊疆的唐朝名將。 4、薛仁貴
  • 名將之冤:歷史上是陪葬昭陵的功臣,演義裡被李世民下令斬首
    《薛仁貴徵東》是描寫大唐名將薛仁貴從貧窮到發家故事的,薛仁貴在書中因為家境貧寒不得不從軍謀取富貴,但卻屢屢被前往招募士兵的張士貴所拒絕,原因更是荒唐,只因為覺得薛仁貴名字中也有個「貴」字,犯了他的名諱,最後靠著程咬金的令牌才勉強進入了軍中。
  • 唐朝名將是如何排名的?
    唐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朝代,尤其以其軍事力量強悍,而唐朝初年也是名將輩出,對唐朝初年的名將進行簡單的排名。第一名:天策上將,秦王李世民。不能因為李世民做了帝王就忽略其軍事能力。李世民的主要戰功有:一,破薛舉,淺水原之戰平定隴西薛仁杲,剷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 唐朝時期的八大名將,個個戰績卓越,看你認識幾個
    而在這個期間,也有一些千古名將流芳百世,他們的戰績個個都是讓人十分敬仰。下面就給大家盤點下大唐時期的八大名將: 李晟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唐朝宰相、軍事家。 李晟原為邊鎮裨將,以戰功累遷至右金吾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封合川郡王。
  • 唐朝名將神秘消失16年,滅兩個國家,他的孫子是著名邊塞詩人
    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對周邊的敵對勢力窮追猛打,因此,唐朝有很多將領都曾有輝煌的外戰戰績。例如,李靖曾滅掉東突厥、侯君集曾滅掉高昌國,李勣曾滅掉薛延陀。本文,筆者通過《資治通鑑》,來講述另一位曾參與滅掉兩個國家的神秘將領,此人就是高侃。
  • 薛平貴與薛仁貴什麼關係,誰才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呢?
    薛仁貴、薛平貴兩人都是聲名顯赫的大人物,但是名字如此接近使得很多人將兩人混淆,分不清他們各自的事跡。那這兩人在歷史上到底是什麼關係,誰才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呢?薛仁貴又名薛禮,唐初名將,於貞觀末年投軍,徵戰數十年,曾大敗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破突厥,功勳卓著,留下了「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典故。唐高宗時,薛仁貴累官至瓜州長史、右領軍衛將軍、檢校代州都督,封平陽郡公,是確確實實存在於歷史的人物。
  • 不滅個國,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名將,大唐為何名將輩出?
    在中國歷史上,論武工之盛無過於漢唐,但是要論將星之璀璨,就算是漢朝也不如唐朝,從大唐開國至唐玄宗時期,我們可以看到大唐從來不缺名將,李靖、李勣、蘇定方、薛仁貴、高仙芝、封常清等等,可以說大唐百年之間幾乎是滅國無數,就算是到了「安史之亂」之後,大唐依然不缺名將,比如西平郡王李晟以及那個雪夜襲蔡州的李愬,就算是到了晚唐時期,張議潮收復河西讓西域再一次回歸大唐領土
  • 大唐名將薛仁貴:大非川之戰
    1.大非川之戰 鹹亨元年(670年),吐蕃入侵唐朝,唐高宗命薛仁貴為邏娑道行軍大總管,率將軍阿史那道真、郭待封與五萬唐軍迎擊吐蕃軍,以救援歸附大唐,被吐蕃入侵的吐谷渾。 郭待封曾經任鄯城鎮守,與薛仁貴平級,以居於薛仁貴之下為恥,多次違抗薛仁貴的命令。
  • 王者榮耀百裡玄策原型,唐朝名將王玄策,一介書生打服印度五國
    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孫子兵法唐朝是一個名將輩出的朝代,每一個仁人志士都有一個報效邊境的狂熱內心,在這些名將身上都有擁有者無數傲人的戰績。甚至有:不滅幾個國家,不好意思說自己唐朝名將的說法。的確在唐朝時期,國力強盛,士兵英勇,將軍善戰。很多名將身上都有滅國的戰績。
  • 「薛剛反唐」:歷史上真實的「薛剛」究竟是何人,最終結局如何?
    其大致講述了唐朝名將薛仁貴的孫子薛剛,因為在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時候,與當朝皇子起了衝突,失手把皇子給殺害了,因此而闖下了大禍,不得不流亡去外地。唐高宗李治也因為痛失愛子,傷心過度而失足摔死了。皇后武則天趁著這個機會謀權篡位,對於薛氏一家痛下殺手,把薛家滿門都給滅了。薛剛為了復仇,從西涼借了上百萬精兵猛將宣布起兵反唐。
  • 恩威並施控制8國,唐朝的外交有多厲害?
    唐朝的地域極盛時期達到1600萬平方公裡,當時大唐的外交有多厲害?看看整個唐朝時期對周邊8國的控制力! 貞觀初期,唐太宗派名將李靖以三千鐵騎,大破突厥於陰山,東突厥滅亡。 可是東突厥降眾有好幾十萬人,這要怎麼處理?魏徵上奏皇帝:突厥狼種,不可以仁義教,不可以刑法威。 最終唐太宗採用意見,讓突厥的可汗、貴族都在長安居住,以德服人,把落後的少數民族地區收編!
  • 唐朝的五大名將排名,李靖排第三,第一位眾望所歸!
    唐朝作為中華民族歷史上一個繁榮昌盛的朝代,有「大唐盛世」之說。在這樣的環境下,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大將。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唐朝的五大名將排名。
  • 和薛仁貴比,誰更厲害
    薛仁貴是確有其人的,而且也是唐太宗、唐高宗時期優秀的軍事將領,力大無窮,三箭定天山、滅亡高句麗等都是薛仁貴的功勞。不過薛仁貴也不是小說中那種窮苦人家出身,人家祖上六七代都是達官顯貴。六世祖薛安都是北魏的河東郡王。河東薛氏更是關西六大家族之一。
  • 封神演義中,李靖明明是唐朝的名將,為什麼會出現在商朝
    大家都知道,李靖是唐朝的名將,是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幹將,功勞極大。奇怪的是,在《封神演義》中,李靖為什麼會出現在商朝,成為姜子牙手下的得力幹將,而且後來拜師燃燈道人,還肉身成聖,還有三個兒子都肉身成聖。確實不可思議。其中的原因,筆者是這樣認為的。
  • 薛仁貴一生戰功卓越,為何在大非川之戰慘敗?主要有三個原因
    眾所周知,薛仁貴是唐初名將。他徵戰數十年,先後打敗了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擊敗了突厥等。他功勳卓著,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等著名典故。然而,一代名將薛仁貴,也打了唐朝開國以來最大的一次敗仗——大非川之戰。
  • 歷史上薛仁貴徵西是怎麼回事,薛仁貴最遠帶兵打到了哪裡?
    很多年前,有一部電影叫做《薛仁貴徵西》。薛仁貴是唐初名將,在很多小說,演義中,薛仁貴被描繪成天降神兵的形象,在民間也流傳著很多和薛仁貴有關的故事,什麼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等等,薛仁貴給我們的印象完全就是一個戰無不勝的神將。
  • 薛仁貴的摯愛柳銀環,衣錦還鄉後悄然離逝
    只是這兩個小說中的人物,在結局上是完美的,開頭的對聯,說的就是王寶釧。馬克·吐溫曾說過:有時候真實比小說更加荒誕,因為虛構是在一定邏輯下進行的,而現實往往毫無邏輯可言。現實中的情況,比電視劇中演的更荒唐,相對而言,結局也沒那麼美好。
  • 他為唐朝做出巨大貢獻 為何在民間的評價不高
    如商鞅、霍去病、尉遲敬德等等,他們憑藉著自己的智慧或武力,推動著國家一步步走向強大。然而,在歷史中,還有一些人,他們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在民間的評價卻很低,比如蘇定方便是這樣的一個人。蘇定方名烈,為冀州武邑縣(今河北武邑縣)人,後來遷居到始平縣(今陝西鹹陽興平市),是唐朝初年名將。
  • 薛仁貴後人都在哪裡?
    薛仁貴是初唐名將,他在歷史上幹下的事跡可謂驚天動地,比演義小說裡的演繹強多了。查新、舊兩《唐書》,您會看到薛仁貴有:「危難救高宗」「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等功績,其中「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和「脫帽退萬敵」,讓人覺得不可思議。薛仁貴太牛了!
  • 橫掃西域,唐朝疆域極盛的背後
    西突厥五弩失畢及乙毗咄陸所部屋利啜等派代表至長安,請唐朝廢黜乙毗咄陸,另立西突厥可汗。唐太宗冊封前莫賀咄侯屈利俟毗可汗之子為乙毗射匱可汗,乙毗咄陸看到自己眾叛親離,大勢已去,於是逃往吐火羅。雖然唐朝最終擊敗了與其爭奪西域霸權的乙毗咄陸可汗,扶持了乙毗射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