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十大古村落,曾經的胡馬長嘶如今已蹄聲遠去

2020-12-12 宇桌社

古村落中蘊藏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文化景觀,是中國農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遺產,現今卻成了「即將消失的美景」。如果不能引起關注和足夠的保護意識,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古老村莊一旦消失,就再也不會回來了。

山西·忻州,古稱「秀容」。這裡有鎮守邊關的古堡,有充滿神秘色彩的北方懸棺,黃河與長城在這裡握,時光留給我們的是那些被鐫刻了歲月痕跡的古老村莊的影子。今天跟大家一起聊一聊山西忻州的十大古村落。

忻州-寧武縣

1、王化溝村

位於忻州市寧武縣涔山鄉,海拔2300餘米,這是一處遠離塵世、山清水秀之地。村莊的房屋以石木結構為主,依崖就勢、高低錯落、坐北向南、避風向陽。整個村子呈東西走向分布在全長約1華裡的懸崖上,恰如空中樓閣,又似天上人家,被稱為「懸空村」。

懸空村仿佛是一個被封印在深山數百年的世外桃源。據村裡上了年紀的老人說,王化溝是崇禎帝四子的隱居之地,明朝末期,朱慈煥在一位王姓侍衛的保護之下逃到這裡,在此建立居所,後來繁衍生息,變成如今的懸空村。

2、小石門村

位於忻州市寧武縣涔山鄉,地處深山溝裡的一座神秘山村。現存建築群歷史久遠,建築格局與周邊自然環境相協調。代表了北方山區特定歷史時期的典型特徵,具有一定的科學、文化、歷史以及考古的價值。小石門村附近的崖葬群頗具神秘色彩。

人們的印象中懸棺葬是我國南方一些少數民族才有的葬式,其實北方地區也有,迄今發現唯一的北方懸棺群就在山西寧武石門懸棺。在寧武,懸棺葬被當地人稱之為石葬,現存懸棺的時間跨度從明朝中葉到民國抗戰時期都有,但沒有人能說清它們的來歷。

忻州-繁峙縣

3、茨溝營村

位於忻州市繁峙縣神堂堡鄉,地處山西繁峙縣與河北阜平縣交界處,是太行山深處一個小村莊,四面環山,河流穿村而過,四季風景如畫。這裡保留著當地最傳統的民居和民俗,因處深山腹地,環境優雅而遠離喧囂,村莊兩邊的山嶺仍可見到明長城的遺蹟。

據村中東城門樓明代萬曆年間額嵌石匾「應關城」和城門樓北壁明代天啟三年嵌碑「新建樓閣碑記」敘述,茨溝營始建於明代萬曆初年。明清兩代,茨溝營一直是內長城一線上的重要關隘要塞和軍事重鎮,村中至今遺存多處明代建築。

4、平型關村

位於忻州市繁峙縣橫澗鄉,地處平型關長城腳下,附近山勢險要,關口狹窄。平型關是內長城的一個關口,在雁門關之東,古稱瓶形寨,以周圍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時為瓶形鎮,明、清稱平型嶺關,後改平型關至今。

村子建於明正德六年(1511年),距今已有500多年歷史。該村是邊關重鎮,歷史上很早這裡就是戍守之地。抗戰時期,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就是在這裡。村子四周築有很高的城牆,北城門建有甕城,雖現已破敗不堪,但仍算保存完整的一處鄉村城堡。

忻州-河曲縣

5、舊縣村

位於忻州市河曲縣舊縣鄉,古村外群山環抱連綿,村前澗河水明清如鏡,村內巷道縱橫交錯,民居大多青磚灰瓦,成片的古屋在青山綠水的陪襯下,顯得別具風貌。站在舊縣古村高高的山崗上,腳下破碎的瓷片,仿佛在向世人傳遞著珍藏千年的記憶。

舊縣古村成村於宋代,發展於明清,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裡曾上演了宋代楊家將火山軍抵禦外來入侵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座歷經滄桑的邊塞重鎮,曾經這裡胡馬長嘶、烽煙瀰漫,如今馬蹄聲遠去,多少英雄事,盡化煙雨中。

6、羅圈堡村

位於忻州市河曲縣樓子營鎮,整座城堡建在一處獨立的山頂上,由青磚包砌,高三丈五尺,正南設有甕城。東面連接寨子、南有飲馬泉溝、紙房溝,西有八墩臺,北有邊牆長城,邊牆隨山而建,東連石城口,西連石梯隘口,是控制著整個河曲東西往來的咽喉之地。

高大的烽火臺、明長城遺址隨處可見,仿佛在無聲地訴說著這裡歷史滄桑。羅圈堡腳下就是九曲黃河第一島的娘娘灘,一座曾經歷過戰火硝煙、直面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古堡,現如今又見證著歲月洗禮後的時代變遷。

忻州-岢嵐縣

7、寺溝會村

位於忻州市岢嵐縣大澗鄉,這裡有其獨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特別是村內龍巖寺、劉家大院和路家大院。整個村落建築顯示了北方民居恢弘大氣、錯落有致的特點,可惜大多數因年久失修而破敗。

在村北高聳的寨子崖頂上有一座佔地兩畝多的古建築遺址,據說是一座古代的兵寨。由此下望,看得極遠,一道南川盡收眼底,村落道路歷歷在目,絕對是一處極好的瞭望哨。據傳,明初期有殘元勢力流竄岢嵐一帶,這裡很可能是明初所建的煙墩或戍堡。

忻州-偏關縣

8、老牛灣村

位於忻州市偏關縣萬家寨鎮,是滾滾黃河湧入山西的第一站,黃河在此處有個大回頭,形成了近360度的大轉彎,這裡山奇水秀,北隔長城與內蒙古清水河縣接壤,西瀕黃河與內蒙古準格爾旗隔河相望,是雞鳴三市之地。

老牛灣也是長城與黃河的握手處,但經過時間的衝刷,現在僅剩的只是星星點點。明代古堡,用黃土夯實的高高矗立在那裡,是時間的見證,也是歷史的縮影。這裡的房子依山就勢,用石頭堆砌而成。造型各異的民居古院因勢向形,石牆、石院也都隨形而就。

忻州-定襄縣

9、北社東村

位於忻州市定襄縣宏道鎮,古稱崇仁都、北社裡,坐落在五臺山餘脈,滹沱河流域,背靠龍山、馬鞍山,村前有同河蜿蜒流過,向東匯入滹沱河。這裡山光水色輝映,是一座山清水秀、四季如畫的古村落。

北社不僅自然風光優美,還蘊藏著豐富的人文古建。除了村內北堡和南堡兩個古堡,還有深藏在小巷子裡的古典民居,精美的石雕碎塊、磚雕遺蹟,仿佛在等待著人們去索古鉤沉,還有數不清的鄉村野趣向人們訴說。觸摸著這裡的古老的石牆,宛如走進了厚重的歷史。

忻州-五臺縣

10、永安村

位於忻州市五臺縣豆村鎮,坐落在五臺山南、滹沱河北岸。一片片青石磚牆掩映在濃鬱的綠蔭中,村內的各種牌匾、碑文、楹聯見證著歷史變遷,古樸而又雅致的民居旁,隨處可見的古槐枝條搖曳,仿佛訴說著千年古村的興衰。這裡是開國元帥徐向前的故鄉。

永安村徐姓佔到村民總數的四分之三,每年的大年初一,村裡的徐氏宗祠都要舉辦大型祭祖活動,教育後人尊老愛幼,祈盼家族和興。永安村民風淳樸,村中三百年以上的古樹隨處可見,徐帥故居旁的那棵千年古槐更是被村人視為「神樹」。

(圖片源自網際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 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村莊如果你也喜歡古村落文化請多多支持小編吧

相關焦點

  • 太原正在消失的古村落,黃土高原上的古城堡,如今卻悽涼衰退
    有句話說到:十年中國看深圳,百年中國看上海,千年中國看北京,三千年中國看陝西,五千年中國看山西。回溯中華五千年的文明史,山西說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太原乃山西省省會,4700多年歷史,簡稱並,別稱并州,古稱晉陽。
  • 鄭州必去的八大古村落:被列為國家級傳統村落,全部免門票
    狹長的街道上,幾乎看不到什麼行人,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裡曾是交通便利、繁華興盛的十大集鎮之首,有著"小洛陽"、"小上海"的美譽。 如今的老街,雖然風華不再,但這裡的一磚一瓦,卻無一不記錄老街的古韻風採。老街中心的南嶽廟,更是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受國家重點保護。 2014年,大金店老街被列入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 河曲聯袂山西保利大劇院:「藝」直播全方位賦能忻州古城
    河曲聯袂山西保利大劇院:「藝」直播全方位賦能忻州古城 2020-06-03 11: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山西忻州老牛灣,雄偉壯麗,一個30歲之前要去打卡的地點
    說起山西的景點,大家會想起哪些地方呢?山西好玩的地方實在是不勝枚舉,比如平遙、太原、大同等地方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朋友們,許多人都慕名而來。但實際上山西不止只有這些美景,還有很多讓駐足流連忘返卻不太熱門的地方。你知道山西的忻州老牛灣嗎?去過的遊客:太壯觀了!
  • 走進長坑村,與雲霧結伴行,鄉村新聞官帶你探尋雲端上的古村落
    沿著最美農村路——永泰雲頂福道(187縣道)蜿蜒而上,鄉村新聞官一行數人乘車前往長坑村,探尋雲端上的古村落。 沿著最美農村路尋找古村落 ▽ 長坑村隸屬於永泰縣嶺路鄉,位於藤山自然保護區
  • 千年古村落裡的軍事要塞
    作為千年古村落的山西晉中市介休張壁古堡,該村運用傳統理念建造,風格獨特。整個村子遵循中國傳統古代星象和堪輿理念建造,地面布局與天上的二十八星宿相對應,因此,張壁古堡還被稱為「中國星象第一村」。多數專家推定張壁古堡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系後趙豪強張平所建的眾多塢壁之一,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 秀容書院——忻州歷史上最高等的學府
    忻州古城北城樓——忻州的標誌秀容書院位於忻州古城的西南方的九龍崗西坡上,它的價值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它是忻州歷史上最高等的學府,在忻州乃至山西教育歷史上扮演過十分重要的角色,將近300年來,從這裡走出去的秀才、舉人以及各類人才數以萬計,有代表性的人物不勝枚舉;其二,它是秀容古城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築群,2004年列為山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三,它是山西省目前保存最為完好且任然具有教育功能的書院,可謂是古代書院發展變遷的縮影。
  • 上海被遺忘的古村落,因一棟建築重新走紅!它剛剛獲世界級建築大獎...
    這裡的章堰和重固指的就是青浦區重固鎮章堰村是上海本地歷史悠久的千年古村落章堰村始建於北宋1065年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鄉古村落因宋代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章楶[jié]得名「章堰村」章堰文化館就坐落於此「兩岸人家盡枕河」在章堰文化館的周邊一座座江南民居臨水而築這裡便是章堰古村落
  • 丹徒黃墟村——讓古村落在鄉村振興中「煥新」
    近年來,黃墟村積極修繕保護傳統村落和古建築,讓古村落「煥新」,讓歷史文化「活起來」。據《黃墟殷氏家乘》載,黃墟村始建於元代。現存的黃墟古村落,以「十字街」為中心,向東西南北方向延展,建築以徽派風格為主,歷史遺蹟眾多。古村核心區民國前所建民居約2.1萬平方米,古街、祠堂、故居、古墓、古樹等保存較為完好。
  • 陝西延安最美7個古村落,這裡的風景古樸盎然
    這是一座還未被開發的古村落。走進歷史深處探尋,明清建築的印痕和歲月變幻的風雲,則不時的從影者的膠片及心相拷貝中流淌而出。張峰村早在元代以前就已形成,是明朝時宜川縣通往同州府的必經之路。甄家灣古村建於蒙古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距今已754年歷史。因賀姓人氏建居在河灣地形處,取名賀家灣。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賀姓遷出,甄姓遷入,村名改為甄家灣。甄家灣古村落是陝北地區現存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的古窯洞建築群。該建築群現存古窯洞66院167孔。
  • 雜糧不「小」產業「不賴」——來自「中國雜糧之都」山西忻州的...
    記者近日在山西忻州雜糧主產區蹲點調研發現,「小雜糧」已變身為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大產業」。這些來自大山深處成績單的背後,「變優」「變綠」的傳統農業正被賦予新的內涵。「如今,溯源系統可實時監測日照量、溫度、風量、土壤墒情等21個指標,提示農民何時該播種、灌溉、收割。」目前忻州建成6塊、共計1.12萬畝有機旱作區塊鏈溯源基地。作為首批入選的區塊鏈溯源示範基地之一,擁有多年雜糧運營經驗的劉計貴堅信,區塊鏈溯源將為雜糧產業帶來跨越式發展機會,「全程透明化、公開化,讓優質產品自己開口說話。」
  • 洛陽市新安縣:傳統古村落吃上「旅遊飯」
    近年來,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積極探索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新型關係,致力於傳統村落的保護與開發,在傳統村落保護、促進傳統村落發展等方面精準發力,幫助群眾脫貧奔小康。然而寺坡山村美麗的背後卻是村民難以戰勝的貧困現狀,全村5個村民組,93戶,289口人,曾經為深度貧困村,可就在2019年,寺坡山村實現整村脫貧,成了當地旅遊的新生力量。2014年寺坡山村開始申報國家級傳統古村落,2015年申報成功,2016年省裡第二批古村落也順利通過,成功申報傳統古村落,給寺坡山村帶來了新的機遇。
  • 洛陽新安:隱在大山中的古村落,因石而居因寺得名,最大年歲586
    【洛陽新安:隱在大山中的古村落,因石而居因寺得名,最大年歲586】在河南洛陽新安縣北大山裡,隱藏一處古村落,這個村因石建房,因寺得名,最長年歲586。如今,村裡石頭民居風貌依舊,仿佛數百年的時光已在這裡凝固。這些石頭民居大多已有數百年歷史,現存最古老、最氣派的當屬三宅相連的馬家院。
  • 保護古村落 不能只盯著古村落
    12月20日,廣東省古村落評審專家組一行到清遠開展第七批廣東省古村落考察認定工作,這座如畫的小村,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連江、秤架河在青蓮匯聚,河道長達30多公裡;這個因盛產蓮藕而得名的小地方,在古籍中早有記載。《呂氏春秋·恃君覽》中有「楊漢之南,百越之際,敝凱諸夫,餘糜之地。縛婁、陽禺、驩兜之國......」這是正史典籍最早論及陽山的文字記載。陽禺國為2000多年前的古廣東三小國之一,治所據稱就在今青蓮鎮一帶。秦漢時期,附近開拓了驛道,正與今天的青蓮村隔江相望。
  • 三衢古村落:新桃源 谷口地
    柯城區九華鄉有許多的古村落,這些古村落啊,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據說它們還都有一定的淵源,今天呢,我們就去了古村落當中的一個,為什麼要去那裡呢?因為啊,這個地方據說隱藏著當地許多古村落淵源的故事,它的名字裡啊,就有個源字,讓我們一起走進九華鄉源口村。
  • 不負青春韶華 彰顯巾幗風採 山西忻州電信人志願服務山西省第六次...
    中國發展網訊 九月的忻州,繁花似錦,秋色宜人。9月9日晚,以「華夏古文明,山西好風光——長城博覽在山西」為主題的山西省第六次旅遊發展大會在秀容古城拉開帷幕。全國全省文化旅遊界專家學者、全國重要旅行社、招商局等嘉賓及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匯聚忻州,濟濟一堂,共同見證大會的盛況。
  • 山西11地市最新排果果!太原二線,忻州、呂梁、長治晉級為四線
    5月28日,第一財經·新一線城市研究所發布了《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根據榜單,山西11個地市劃分為: 1個二線城市,太原 7個四線城市,分別是運城、晉中、臨汾、大同、長治、忻州、呂梁
  • 忻州14個縣市區名稱由來……
    原標題:忻州14個縣市區的由來 編前語 山西歷史悠久,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朝建立在晉南。每一個朝代,山西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 舌尖上的最全忻州美食
    忻州,地處晉北咽喉之處,古稱「秀容」,歷史上屬於胡漢交融地帶,美食多樣兼容並存。莜麵栲栳栳、定襄蒸肉、五寨燴菜……想想都流口水!小編從網絡上搜集整理了一組忻州各縣具有代表性的忻州美食,與您共饗!忻州美食原平鍋魁 原平鍋魁是山西省一種烤制的地方傳統名點,已有300餘年歷史,曾贏得爐食之魁。
  • 康熙年間晉城良戶村,住過兵部侍郎田逢吉,如今譽為活著的古村落
    良戶村位於山西晉城市下轄的高平市,是晉東南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現存大量四合院民居及一座古堡蟠龍寨。良戶民居建築的木雕、石雕、磚雕完整精美,,如今被列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良戶村被譽為一座活著的太行古村落,位於高平市西部,距縣城17公裡,如今玉虛觀保存基本完好,是良戶村最古老的建築群。後殿精美的琉璃屋脊是元代工藝,雄偉精美,所塑龍身遒勁有力,具有元代風格。這裡古建築規模大、布局合理,以明代民居為特色,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良戶村就像一座座風格迥異的博物館展現在世人眼前、一項項傳統手工藝體驗項目、一件件別具特色的旅遊紀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