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容書院位於忻州古城的西南方的九龍崗西坡上,它的價值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它是忻州歷史上最高等的學府,在忻州乃至山西教育歷史上扮演過十分重要的角色,將近300年來,從這裡走出去的秀才、舉人以及各類人才數以萬計,有代表性的人物不勝枚舉;其二,它是秀容古城內保存最為完整的古建築群,2004年列為山西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三,它是山西省目前保存最為完好且任然具有教育功能的書院,可謂是古代書院發展變遷的縮影。
書院是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和學術研究機構,自唐代中期一直到清朝末年,在近千年的歷史中,它對我國教育、學術和人才培養,湊產生過極為重要的影響。乾隆四十年(1775)江西新城人魯潢任忻州知州,開始在高曠優美的九龍崗創建秀容書院。魯潢採用「選考英才,延師入館」的辦法,解決了師資問題,進而添建房屋,解決了宿舍和教學場所的問題,這樣,一座亭閣坐落,草木茂盛,環境清幽,別具風格的書院就出現在了州城九龍崗的西坡上。光緒二十八年(1902),秀容書院改稱新興學堂,民國元年(1912)又改稱忻縣中學,解放後,這裡先後是忻州師範學校,忻州三種的校址,現在是忻府區第一職業高中的校址。、
秀容書院總佔地面積約16畝,含相對獨立、風格各異的院落15個,共計建築30座計208間房屋,書院總體布局由上中下三院組成,中院是書院的主體部分,由北向南分別為柏樹院、棗樹院和槐樹院,這可能是體現了秀容書院主張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精神。有一座青碧琉璃瓦覆頂的道教建築文昌祠,是當年文人學士祭奉文昌星的亭閣,也是書院中最早的建築,每年的二月初三、八月初八都要舉行祭祀活動。院落中還有呂祖廟、天慶觀、七聖觀、紫微觀、白鶴觀等諸多道教神仙的宮觀,至今觀址猶存。
秀容古城又稱臥牛城,是明代萬曆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重建的,其輪廓像一頭臥牛,而上院的六角亭和八角亭是臥牛的雙角,也是秀容書院的標誌。六角亭稱為「廖天閣」,這裡是觀城望景的最高點,前人的許多九龍崗詩作都是在這裡吟賦而成。金代大文豪元好問曾吟詩讚道:
九龍崗上望青川,水色悠悠接遠天。
絕似江南風景好,煙波只欠釣魚船。
八角亭的高度略低於六角亭,,傳說當時知州邱鳴泰是個大孝子,公務之餘思念故鄉老母,所以選擇高地建築,並經常登高望遠以解思母之情。有感於知州的孝心,時人將此亭閣命名為「望萱閣」,舊以」萱堂」代指母親的居室。站在八角亭上向北眺望,可見古城城樓鼎立、廟宇參差、居民錯落,新城規模宏大、街道縱橫、高樓林立,遠處金山、忻口一覽無餘,整個忻定盆地盡收眼底,令人流連忘返、遐想無盡。
如今,秀容書院被忻州市政府開發稱為了忻州古城的一大亮點、一大重點,一座古樸、清雅、完整的秀容書院,將和武廟、古城牆以及南北城樓一起展示這座城市獨特的文化內涵和歷史韻味。
目前,忻州古城已開始迎客,免門票,根據2020年的客流量來看,是一個很不錯的旅遊勝地,有高速口、忻州火車站、忻州西站(高鐵和動車)、五臺山機場等重要而便捷的交通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