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五臺山,徐帥故裡,佛光寺和南禪寺的歷史可追溯至唐代

2020-12-12 黃河講故事

五臺佛國聖境康養

中視新聞觀察員 鄭志東

靈秀北太行,聖境大五臺。

人們過去來到山西省忻州市,好去處莫過於遠在市外的五臺山,如今到了忻州市,好去處增加了市內的秀容老古城。

每逢周末,秀容老城人頭攢動,活動紛呈,此處成了忻州人就近旅遊最有文化品位且紅火熱鬧的好地方。紅男綠女,人來人往,古色古香,尋趣找樂,周周呈現當地最壯麗的人文景觀。

五臺佛山,秀容古城,兩地各異,文脈相通。繼7月2日,五臺縣文化旅遊招商新聞發布會後,五臺山與秀容古城遙相呼應,相得益彰,貫穿「逛品識古城忻州,居業遊聖境五臺」這一主題的文化活動精彩呈現。該縣文化旅遊招商推介宣傳促銷主題活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按照山西省委「四為四高兩同步」總體思路要求和忻州市委、縣委發展戰略,以服務全縣大局為己任,彰顯出五臺旅遊特色,提升五臺發展水平,促進轉型發展,全力推進全市創建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將忻州古城打造成進一步展示五臺文化的窗口、對外交流的樞紐、招商引資的平臺。7月4日隆重開幕,佛樂繞城,歌歡舞動,火熱七月。

五臺厚土熠熠生輝

五臺山地屬山西,卻聞名天下。

五臺縣位於佛教聖地五臺山腳下,面積2865平方公裡,人口31.41萬人,轄5鎮、11鄉、1個駝梁景區,249個行政村。五臺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五臺是晉東北門戶,與河北省相連,是京津冀雄入晉的主要通道,環渤海經濟圈的前沿。朔黃鐵路、滄榆、黎高速縱貫全境,距北京市380公裡,距天津市400公裡,距太原市135公裡,距五臺山飛機場26公裡,處於京津冀雄400公裡自駕出行圈內。

五台鐘靈毓秀,人傑地靈。有北方唯一的共和國元帥徐向前;有著有《瀛環志略》,被譽為「近代開眼看世界第一人」的徐繼畬;著名理學家徐潤第(徐繼畬父親);「天麻之父」徐錦堂;譽滿三晉的著名畫家趙鳳瑞等,都誕生在五臺,使這片沃土熠熠生輝。

五臺文化厚重,絢麗多彩。秧歌、社火、燈火、雜耍等傳統文藝百姓喜聞樂見。現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項(五臺山佛樂),省級5項(晉北鼓吹--五臺八大套、溫氏空心澄泥硯、五臺賽戲、五臺山民間傳統彩塑、五臺山騾馬大會),市級9項,縣級37項。

五臺文物眾多,風光秀麗。全縣文物保護單位112處,國家級8處(佛光寺、南禪寺、廣濟寺、延慶寺、尊勝寺、徐向前元帥故居、南茹村八路軍總部舊址、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省級18處,市級7處,縣級79處。其中,佛光寺東大殿,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唐代單體建築,是現存已知唐代木構殿堂的範例。

五臺是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的重要聚集地,有徐向前元帥故居、南茹村八路軍總部舊址、白求恩模範病室舊址;境內自然風光優美,有駝梁、太子城等自然景觀。

五臺物產豐富,久負盛名。五臺三寶臺蘑、臺參、臺芪聞名全國,名優特產金蓮花、花椒、核桃、柿子享譽三晉。「五臺齋選」公共品牌成為農副產品的金字招牌,中藥茶、臺蘑醬、臺藜奶、小米香飄全國。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在我省全力打造的「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遊板塊中,五臺處在北太行的核心區域,聖境五臺,康養勝地,以其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美麗的自然風光驚豔天下。特別是近年來,五臺縣全力建設北部以佛光寺為核心,西南以南禪寺、延慶寺、徐向前故居為核心,東部以駝梁景區為核心的三大核心旅遊景區。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美麗新五臺,成功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全國平安暢通縣、國家平安先進縣、省級環保模範縣城、省級雙擁模範縣。平安和諧綠色五臺生機勃勃,成為安居投資興業的福地。

忻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五臺縣委書記王繼明,五臺縣委副書記、縣長武新亮託記者捎信,熱切期盼社會各界人士來五臺觀光旅遊、投資興業、共謀發展。

五臺活動精彩紛呈

食在「五臺人家」,盡享豆腐丸子、臺山蘑菇等五臺美食。樂在「聖境五臺」院落,盡觀五臺民間歌舞,聆聽五臺佛樂。五臺山佛樂和五臺八大套被國內音樂界譽為「民族的高雅藝術」、「深厚的文化沉澱」、「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瑰寶」,欣賞演出的人們都覺得妙不可言。

五臺落腳秀容古城的主題活動時間為7月4日至7月26日的每個周六和周日,共8天。活動共六大版塊18項內容:有非遺項目展演,將使人近距離感受五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民間文藝展演的有旱船展演、五臺秧歌、五臺巾幗鼓舞 、晉劇清唱、民歌演唱 、器樂演奏 ,獨具五臺特色的文化盛宴讓觀眾盡情領略五臺的風土人情。特色旅遊文化展示,以圖版展示和文化遺產宣傳片播放,來展示五臺特色文化旅遊風採。書畫攝影作品展覽是38塊攝影展版,以獨特視角展示「靈秀北太行,聖境大五臺」的秀美山川和壯麗雄姿。名特產品和扶貧產品展銷中,重點推出「五臺齋選」系列產品。文旅康養產業招商推介活動,以宣傳片和路演方式推介、及招商項目現場對接諮詢洽談服務。

五臺旅遊得天獨厚

五臺自古稱佛國聖境,文化旅遊資源蘊藏豐富,發展旅遊得天獨厚。

五臺縣文化和旅遊局長馬廷飛接受記者釆訪說,五臺縣地處北太行資源區,旅遊資源數量豐富,全縣共有旅遊資源單體401處,包括7個主類、20個亞類、57個基本類型。其中優良級旅遊資源48處,佔全部旅遊資源的12.0%。駝梁、五龍池、龍鳳洞、太子城等自然風光誘人。加之佛光寺和南禪寺的歷史可追溯至唐代……這些悠久的歷史、厚重的文化,開發潛力很大。

不可否認,這些自然的、文化的、人文的得天獨厚的多種寶貴資源,使五臺發展文化旅遊產業有基礎,前景好。縣上將文化旅遊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加以培育。2017年5月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編制了全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今年又啟動編制全縣全域旅遊規劃。圍繞五臺佛教腹地、紅色傳奇經典、太行生態風景三大特殊性賣點,依託「二橫二縱」的旅遊交通結構,構建「一核三區,三帶多點」的縣域旅遊發展大格局,鼎力打造「靈秀北太行,聖境大五臺」品牌,形成7大重點項目。

一是「千年聖境」佛光寺旅遊區項目,功能定位為中國北方第一佛禪文化旅遊區、中國佛教古建研學基地。二是「心靈聖路」五臺朝臺50公裡古道項目,功能定位為全國知名的佛教朝拜古道。三是「徐帥故裡」東冶旅遊名鎮項目,以徐帥故居、徐繼畬故居為名人故裡。功能定位為全國知名的紅色名人故裡旅遊區。四是「紀念白求恩」松巖口紅色旅遊村項目,功能定位為中國白求恩精神核心紀念地、白求恩精神紅色教育培訓基地。五是「太行明珠」五臺駝梁生態旅遊區。此項目在現有駝梁景區範圍基礎上,向周邊區域進行拓展,功能定位為北太行生態康養旅遊基地。六是「太行漫遊」五臺森林步道系統項目,打造太行山國家森林步道標杆與示範。七是「太行鄉韻」五臺田園綜合體項目,定位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點。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載體。五臺在文旅融合方面走在前列。「靈秀北太行,聖境大五臺」是五臺縣主打的文旅品牌,文旅康養產業項目更是該縣的招商重點。縣上出臺《五臺縣旅遊發展總體規劃》和《中共五臺縣委 五臺縣人民政府關於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全面招商引資,深度挖掘文化內涵,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助力文化資源活起來、動起來、用起來、興起來,實現文旅融合互利共贏。

舟山莽莽,牧河潺潺,歲月悠悠,潮起潮落。

五臺佛國,秀容古城,淵源很深,兩者悠久的歷史積澱,欣逢盛世必然春暖花開,讓勤勞善良的忻州人民盡享五臺山下的自在美好生活……

相關焦點

  • 臺外的唐代國寶建築,徒步臺頂的大朝臺,五臺山還能這樣逛
    臺外 · 國寶級的唐代建築在國內,能夠看到唐代木構建築(後世沒有進行過落架大修)的地方並不多,臺外的南禪寺與佛光寺是其中二個。大佛殿共用十二根簷柱支撐著龐大的殿頂,大殿的牆身並不負重,只起間隔內外和防禦風雨侵襲的作用。大殿內可以欣賞到唐代的塑像。大殿中央供奉著釋迦牟尼佛像,兩旁是文殊、普賢菩薩,其餘為大弟子阿難和迦葉及護法天王等群像,塑像的風格與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轍。
  • 千年佛光寺 循著梁思成林徽因足跡,尋找唐代大木作
    從建築時間上說,它僅次於建於唐建中三年(公元 782年)的五臺縣南禪寺正殿,在全國現存的四座唐代木結構建築中居第二位。在佛光寺,我眼前一直晃動著林徽因瘦弱的身影,不由得心生敬意。此時殿內除了陽光流淌的聲音,還有時間的翻卷聲,我坐在門檻上沉默無語,只是心中感慨光陰著的荏苒。
  • 五臺山經典自駕線路推薦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天津金昇國旅,ID:TJ27020203】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五臺山夜晚唯一開放的寺院【廣化寺】最古老寺院【南禪寺】【佛光寺】南禪寺位於五臺縣陽白鄉李家村,當你踏入南禪寺,就猶如進入一座唐代藝術殿堂,無論是建築,還是塑像、磚雕,都是稀世國寶。南禪寺內有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築——大佛殿。是五臺山古建築中最為古老的建築。根據大殿橫梁上題記可以確定,大殿重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 表裡河山的山西何以獨霸四座唐代木構?其實並非巧合,原因有四個
    南禪寺規制為民間建築群,大殿位於高約一米的月臺之上,單簷歇山頂,進深及面寬均為三間,顯得簡潔而古樸。寺內除大殿外還有山門(觀音殿)和東西配殿(菩薩殿和龍王殿),組成一個四合院的格局。南禪寺大殿內原本有十七尊唐代塑像,中間佛壇上為華嚴三聖,佛壇兩側為護法金剛及供養人菩薩等,塑像技藝精湛,可與莫高窟同時代作品媲美。
  • 盤點中國現存的唐代木構建築
    01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首先我們看體量最大,也是最早發現的一座: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上世紀初,中國營造學社開始考察國內古建築時,就期望能發現唐代的木構建築。功夫不負有心人,在 1937 年,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他們終於在五臺山的豆村發現了一座唐代木構,也就是這座佛光寺東大殿。
  • 五臺山佛塔寶剎(一)
    五臺山在北魏境內,建寺造塔也在其時,《廣清涼傳》卷上曰:中臺最高,去並七百,望如指掌。上有小石浮圖,其量千許。後魏文帝宏所立也。又《古清涼傳》卷上曰:大孚寺北四裡,有王子燒身寺。其處先有育王古塔,至北齊初年。第三王子於此求文殊師利竟不得見,乃於塔前燒身供養,因此置寺也。
  • 梁思成:唐招提寺金堂和中國唐代的建築
    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大雄寶殿立面圖從許多建築物的命名上也可看到許多一致之處。宮城內正殿都同樣稱為太極殿。宮城或皇城正門都稱朱雀門。長安宮城正門稱承天門,平安京朝堂院正門則稱應天門。因此,遺留到今天的唐代木構殿堂,據中國建築史家近三十餘年來廣泛的調查所知,僅僅只有兩處,更不用說完整的組群了。這兩座罕有的唐代佛殿都在山西五臺山。其中較早的一座是南禪寺正殿,建於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七八二年),是一座倖免於滅法之厄的、會昌以前的佛殿。另一座是佛光寺正殿,是宣宗復法以後,大中十一年(公元八五七年)所建。
  • 文殊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它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規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臺山在山西省五臺縣屬於太行山系的北端,是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的峰頂地勢平坦所以稱之為舞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傳道的場所,歷代都在這裡廣建寺院,傳揚佛教文化。
  • 山西五臺山,引入眼帘的是一片土黃色的世界,當地人稱為金色世界
    五臺山位於山西省忻州市五臺縣境內,位列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和四川峨眉山並稱為四大佛教名山,並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規模宏大的寺廟建築群位居四大佛教名山之首。
  • 佛光寺:「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的千年記憶
    ,跟隨梁思成林徽因探尋中國古代建築》走進梁思成眼中的「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梁林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1937年7月5日,梁思成、林徽因、莫宗江和紀玉堂四位中國營造學社成員正式確認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是一座唐代建築,這也是梁林一生中最重要的發現。日本學者早在1922年就來過佛光寺,不過並沒有發現這是唐代建築。
  • 秀容書院——忻州歷史上最高等的學府
    忻州古城北城樓——忻州的標誌秀容書院位於忻州古城的西南方的九龍崗西坡上,它的價值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它是忻州歷史上最高等的學府,在忻州乃至山西教育歷史上扮演過十分重要的角色,秀容書院校訓書院是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教育組織和學術研究機構,自唐代中期一直到清朝末年,在近千年的歷史中,它對我國教育、學術和人才培養,湊產生過極為重要的影響。
  •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為什修龍王殿,為何有觀音洞?
    同一天,一份名為《營造學社調查組發見唐代建築寺院,梁思成由五臺佛光寺報告,測繪故宮趕製模型即開始》的電報從山西五臺發至北平。報告中,梁思成和林徽因首次發現了中國唐代木結構建築——佛光寺,這為五臺山有增加了許多厚重的歷史。除此之外,五臺山還有許多傳奇的秘密。
  • 大紅大綠的唐代建築彩畫
    而唐代建築依然以朱白為最基本的木構色調,唐《含元殿賦》稱「今是殿也者,惟鐵石丹素」;韓愈《新修滕王閣記》中描述外簷受風雨侵蝕「赤白之漫漶」;佛光寺東大殿北梢間木板門背,還留有唐代彩畫工匠「赤白博士許七郎」的墨書題記,可見在當時唐人的一般概念中,建築的基本色調還是以紅白為主,以至於「赤白」便可作為彩畫代名詞,為表述方便,我們不妨也將此類稱之為「赤白彩畫」。
  • 文化十分丨走進「古建築第一瑰寶」佛光寺 重回宏偉大唐
    1937年7月5日,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梁思成林徽因等人確定山西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建於唐代,打破了此前日本人關於中國已無唐代木建築的謬論,讓這座中國古代建築第一瑰寶重新走入世人視野。83年後的同一天,2020年7月5日,清華大學師生重新考察佛光寺,「人文清華」講壇用網絡直播方式帶領大家走進千年古寺,追憶先賢,重回宏偉大唐。
  • 塞外蘿北境內神傳造化陀羅山佛文化與五臺山遙應佛境界史藝術研究
    《塞外黑龍江省鶴崗市蘿北縣境內神傳造化陀羅山佛文化與五臺山遙相呼應佛境界歷史藝術研究》陀羅山位於黑龍江省蘿北縣忻州城西北22.5公裡處。陀羅山西南為上寺鄉,西北為陽坡鄉、溫村鄉。東部為合索鄉,周圍十公裡。為忻州城境內,西部山區一個突出的山峰。山頂為南北走向,陀羅山海拔1503.2米。其東斷層與盆地相接。
  • 被歷史遺忘的城市:忻州篇,山西省GDP總量和人均最窮的市
    然而現在的山西省發展已經緩慢了很多,和其他的省份比起來相對比較尷尬。山西省現在往往被賦予貧窮的稱號,但是你知道山西省最窮的一個市是哪裡嗎?據數據統計,山西省最窮的地方是忻州市,很多忻州的小夥伴表示不服,那麼我們下來就來用一張表格來告訴大家忻州為什麼窮。
  • 忻州景區——五臺山之普壽寺(尼眾佛學院)
    來源:吳傑強無極攝影忻州景區——五臺山之普壽寺(尼眾佛學院)吳傑強 圖普壽寺坐落於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臺山,位於臺懷鎮中心地帶,東靠玉帶般秀麗的清水河,西倚靈鷲樣壯美的菩薩頂,南近聳立雲端的大白塔,北望「華北屋脊」的葉鬥峰。
  • 中國風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五臺山
    其中佛光寺和南禪寺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兩座木結構建築。顯通寺(靈鷲寺)、塔院寺、菩薩頂、殊像寺、羅睺寺被列為「五臺山五大禪處」。臺懷鎮是寺廟集中分布的地方,是五臺山佛事活動和經濟生活的中心。相傳五臺山是文殊師利菩薩講經弘法的場所。歷史上,印度、尼泊爾、朝鮮、日本、蒙古、斯裡蘭卡等國的佛教信徒,來此朝聖求法的甚多。是當今中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佛教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