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為什修龍王殿,為何有觀音洞?

2020-12-09 人文漫步者

1937年7月7日,北平盧溝橋槍聲大作、炮聲隆隆。同一天,一份名為《營造學社調查組發見唐代建築寺院,梁思成由五臺佛光寺報告,測繪故宮趕製模型即開始》的電報從山西五臺發至北平。報告中,梁思成和林徽因首次發現了中國唐代木結構建築——佛光寺,這為五臺山有增加了許多厚重的歷史。除此之外,五臺山還有許多傳奇的秘密。

五臺山白塔

「東臨真定北雲中,盤薄幽并一氣通。 欲得寶符山上是,不須參禮化人宮,」這是顧炎武讚美五臺山的詩句。作為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有一個五爺廟的香火比文殊廟還旺,還有一個觀音洞。在文殊菩薩的「地盤上」,為何會有這樣的奇特事物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五臺山#

五臺山

五爺廟裡供奉的是五龍王,它作為非佛教系統的神出現在佛教道場,有著一個傳奇的故事。古時候,五臺山地區氣候炎熱、缺少雨水,文殊菩薩了解此事後,就從東海龍王處借來了播雲布雨用的清涼石。得知此事後,脾氣暴躁的龍王五子趕到五臺山,把五座陡峭如劍的山峰削成五座平臺,要討回清涼石。不過,文殊菩薩很快就降服了他們,讓他們分別住在五座臺頂。五龍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臺,專管五臺山的耕雲播雨,第五子最為靈驗,被當地人稱為「五爺」。

五爺廟

五爺除了身份特殊外,他的裝扮也與眾不同,金色面孔、一身帝王裝扮,殿內還有帝王用的鑾駕,這個情況與康熙皇帝有關係。順治皇帝皈依佛教後失蹤了,康熙皇帝來五臺山尋找父親。下山時,突然天昏地暗,沙石發出「拍拍」聲響,康熙迷路了,他萬分焦急。恍惚間,他面前站立一個黑臉金身、體魄健壯的人,大聲問道:「我主何事驚慌?」康熙答道: 「朕去中臺寺廟朝禮已畢,正要返回,卻遇狂風驟起,使我迷失途徑。」黑臉人說道:「我主莫急,佛臣即刻引駕回宮。」待康熙皇帝睜開雙眼,人已不見,眼前卻出現一道亮光,仿佛有誰在黑暗中點燃了一盞明燈,引著康熙順利地回到了行宮。轉天,康熙將半副鑾駕贈與五爺廟,命人將其黑臉塗為金色以顯威嚴。

五臺山廟宇

另外,許多藏傳佛教信徒會到五臺山修行,也讓五臺山成為漢藏融合的佛教聖地。這還要從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故事說起。位於五臺山南山寺北側的棲賢谷口,有一個觀音洞。相傳,觀音菩薩曾在此仙靈,並將降魔杵埋在山裡。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曾在觀音洞參禪,他把手杖插在門外。而今,觀音洞門外有一棵參天古樹,就是由這個手杖長成的。

藏傳佛教

倉央嘉措為何到了五臺山呢?原來,他於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被廢,並被詔送京師。有一種說法是,在押解途中倉央嘉措在行至青海湖濱時,打坐圓寂。還要一種說法是,倉央嘉措到京城見到康熙後,又被送到了五臺山抑鬱而終。藏傳佛教信徒信徒熟知倉央嘉措被陷害的過程,很懷念這位偉大了詩人、達賴喇嘛,就到五臺山去朝聖。

如今,有許多傳奇故事的五臺山,乃是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千年佇立接受信徒的瞻仰。

參考資料:《千年菩提路: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臺山》

相關焦點

  • 五臺山之文殊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清涼山,紫府山,那五臺山究竟是什麼時候成了文殊菩薩的道場呢?五臺山,也叫清涼山,紫府山,靈鷲峰。大顯通寺,曾經鼎鼎大名的大孚靈鷲寺攝摩騰、竺法蘭來到五臺山後,發現山裡有阿育王的舍利塔,再加上五臺山營房村有座山很像釋迦牟尼在印度講經說法的靈鷲山,而且《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曾說文殊菩薩在五頂山,也就是五臺山居住過,
  •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為什麼名氣很大的是「五爺」
    都知道五臺山是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首的文殊菩薩的道場。文殊是釋迦摩尼佛的上首大菩薩,是般若(音bō rě,即智慧)的化身,主司智慧。關於文殊的般若智慧,佛教把他比喻為能斬斷一切煩惱,劈開一切蒙昧,斷除一切魔障的鋒利寶劍。
  • 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但為何香火最旺的卻是五爺廟?
    作為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被譽為「智慧之山」,象徵平安順利,吉祥如意,又因佛菩薩有求必應,故自古至今,五臺山一直是廣大信眾朝山拜佛、平安祈福、許願還願的首選之地,一年到頭香火旺盛,往來香客絡繹不絕。但要說五臺山香火最盛的地方,卻不是殊像寺,而是五爺廟,其中奧妙何在?得機緣巧合,恰逢五爺誕辰,與友人一起五臺山去祈福,有幸得見盛況,從中略知其中一二,現行文與諸公分享。
  • 朝聖五臺山,必去寺廟全攻略,這裡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大智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的道場清朝康熙、乾隆等皇帝多次巡幸五臺山為這裡添加不少皇家的威嚴五臺山是世界五大佛教聖地之一,還是中國唯一擁有青(漢傳)黃(藏傳)兩廟的佛山,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在這裡融融相處。在佛教中,文殊菩薩是大智慧的象徵,前往五臺祈福禮佛,或許能夠在香菸繚繞與誦經聲中,感悟到非凡的大智慧。
  • 為什麼說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五臺山歷來被佛教徒視為文殊師利菩薩住持顯聖的道場,受到佛教信眾的朝拜,來山巡禮建寺,修學弘法等事業者絡繹不絕。佛教奉五臺山為文殊師利道場是有經典依據的。第一,東晉佛馱跋陀羅譯《華嚴經》卷二十九《菩薩住處品》說:「東北方有菩薩住處,名清涼山,過去諸菩薩常於中住。
  • 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是從道教手裡搶來的,與《封神演義》無關
    今日農曆四月初四,在佛教徒及民間的信仰中是文殊菩薩的佛誕日。提到文殊菩薩就不得不提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首的「五臺山」,此地也正是傳說中文殊菩薩的道場。但在道教的經籍中,此地原為道教所佔據,被稱為「紫府山」,並建有「紫府廟」。那麼為何這裡後來變成了佛教聖地、文殊菩薩道場呢?
  • 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
    歡迎各位的到來,小編帶你玩轉國內外各大風景名勝,喜歡您就往下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假期人特別多,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好多人都是來給孩子求學業、聰慧等。初一、十五人也特別多,香火最旺的該數五爺廟了,好多人都是凌晨三四點鐘都在門外排隊,要燒頭柱香!這個主要是求財運官運的!
  • 文殊菩薩的「道場」——山西:五臺山
    五臺山是馳名中外的佛教聖地,它以其建寺歷史之悠久、規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五臺山在山西省五臺縣屬於太行山系的北端,是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的峰頂地勢平坦所以稱之為舞臺。五臺山是文殊菩薩傳道的場所,歷代都在這裡廣建寺院,傳揚佛教文化。
  • 佛教文化:佛教何時傳入五臺山,為何成為文殊菩薩的道場
    傳說五臺最早是道家的地盤,《道經》裡稱五臺山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廟。《清涼山志》稱佛教的文殊菩薩初來中國時,居於石盆洞中,而石盆在道家的玄真觀內,這說明當時五臺山為道家所居。佛教最初傳入中國時,只有少數人奉行。
  • 五臺山唯一有祈福殿的寺廟 被譽「五臺山第一風景」 順治在此出家
    五臺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也是當今中國唯一兼有漢地佛教和藏傳佛教的佛教道場。鎮海寺所在的五臺山石山嘴景區,海拔高達1600米,左右兩側山峰環繞,猶如兩條飛龍落下河谷,形成一處「二龍戲珠」的風水寶地,自古被譽為「五臺山第一風景」。鎮海寺,顧名思義是為鎮海而建。
  • 佛教四大菩薩及道場
    在漢傳佛教有四大菩薩之說。四大菩薩根據佛經的排名為: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四大菩薩分別代表了諸佛菩薩的大智、大悲、大行、大願。四大菩薩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而且不僅僅限於漢地,在廣大藏區,四大菩薩同樣極受尊崇。
  • 五臺山是象徵智慧的文殊菩薩的道場,你盡可在五臺山奉獻你的虔誠
    人生必有一次去朝臺,飄揚的經幡,五臺的險峻,刻骨銘心的美景與眾多朝臺者的信仰與汗水,總有一個理由讓你愛上這裡。來五臺山,流連於香菸繚繞、鐘磬悠鳴的古寺,走過熙熙攘攘的佛事、法會和道場。不退初心,還原真心,永存善心,五臺聖境,殊勝,阿彌陀佛……我每年都要來數次五臺山五臺山,我不知道是是因為對大自然美景的迷戀?是因為對順治皇帝出家五臺山傳說的吸引?
  • 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四大菩薩」,求智慧找這位菩薩
    但即便如此,中國人依然認為繁瑣,佛教傳到中國再次得以簡化,從這八大菩薩中揀擇出了觀音、文殊、普賢、地藏四位菩薩,確定了不同的分工,成為極具中國特色的「四大菩薩」。中國人怕麻煩,喜歡把一些複雜的事情簡單化,減少由於職權交叉帶來的不確定性。
  • 佛教四大名山,是如何成為四大菩薩道場的?這裡面大有原因
    如果對佛教有了解的朋友,都聽說過本土佛教中,有著四大名山和四大菩薩的說法。這四大菩薩就是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王菩薩,而四大菩薩所在之地,就是佛教的四大名山。這四大名山都在我們的國土內,山西忻州的五臺山是文殊菩薩道場,浙江舟山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道場,四川眉山的峨眉山是普賢菩薩道場,安徽池州九華山是地藏王菩薩道場。那麼這四座山又是如何成為四大菩薩道場的呢?這其中的因緣,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文殊菩薩道場五臺山在山西五臺縣東北四十裡,因為有五峰相對,相距各數十裡,頂峰平廣如臺,所以稱之為「五臺」。
  • 朝聖之旅:山西五爺廟到底有多強?香火堪比文殊菩薩,許願最靈驗
    五臺山,是中國著名的佛教聖地,也是世界各地遊客最喜愛的景區之一,每年都有大量遊客來到五臺山觀光旅遊,既要感受五臺山美麗的風景名勝,同時有不少遊客,也為祈福拜佛而來,相傳五臺山上的五爺廟香火鼎盛,許願祈福非常靈驗,許多香客慕名而來,這個五爺廟到底供奉著哪位神靈,為何會有如此這般的法力
  • 佛教中的四大菩薩及道場都有哪些?
    菩薩也有四大菩薩,今天咱們就來說說佛教中的四大菩薩。菩薩是「菩提薩捶」的簡稱,「菩提」漢譯是「覺悟」,「薩捶」漢譯是「眾生」或「有情」(一切有感情的眾生),全譯是「覺有情」。它包括自覺和覺他兩層意思,即菩薩既是已經「覺悟的眾生」,又是以覺悟他人為己任的有情。在佛教初創的時期,僅把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無成佛的悉達多王子稱為菩薩。
  • 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大慈大悲!
    就好像世間的小孩有父母一樣,文殊菩薩是一切眾生在佛道中的父母。文殊菩薩常與普賢菩薩同侍釋迦牟尼佛,是釋迦牟尼佛所有菩薩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稱為文殊師利法王子。文殊菩薩形象則為仗劍騎獅之像,代表著其法門的銳利,以右手執金剛寶劍,斷一切眾生的煩惱,以無畏的獅子吼震醒沉迷的眾生,這是文殊菩薩的基本形象。
  • 震旦第一佛國、海天佛國、南海聖境、觀音菩薩道場——普陀山
    相傳是觀世音菩薩教化眾生的道場。 普陀山和舟山島沈家門隔海相望,素有「海天佛國」「南海聖境」之稱。據史書記載,早在兩千多年前,普陀山就已經是道人修煉的寶地。 春秋末期,普陀山和舟山等島統稱為甬東。 後來到漢成帝時期,據傳,南昌尉梅福來山隱居,並採藥煉丹,自此稱梅岑山。而普陀山作為觀音菩薩的道場,則是初創於唐朝。 唐大中年間,有梵僧來山禮佛,傳說是在潮音洞目睹觀音示現。
  • 文殊菩薩參悟道法的道場清涼山
    在清涼山的主峰上有一座磚塔名華嚴寺磚塔,塔成於遼,高約十幾,七簷八角,角懸風鈴,峰北石窟,石雕文殊,像高七尺,栩栩如生。清涼山山勢陡峭,峰巒疊嶂。山上修建漢白玉雕塑三面觀音。底座三米八高,觀音十二米高,總高15.8米,材質用北京房山漢白玉由漠白玉雕刻,三個方向分別是送子觀音,淨水觀音,如意觀音三個面孔,面向登山道路的一面是送子觀音的形象。
  • 在五臺山人們發現普化寺後面有一仰天大佛,你見過嗎
    五臺山寺廟群普化寺,位於五臺山臺懷鎮東側山腳下。背靠青山,面臨清水河,周圍楊柳婆娑,綠草如茵,環境清幽,是一處風景宜人的深山古寺。普化寺坐東向西,布局對稱,寺廟內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三大士殿,玉皇閣等。因為寺內的玉皇閣供著玉皇大帝,所以又叫玉皇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