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的兩大總統:國賊袁世凱,國父孫中山,歷史給出了怎樣的抉擇

2020-12-15 騰訊網

1911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義打響了第一槍。這第一槍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深深的打在了清政府的腦袋上,令其奄奄一息。

武昌起義兩個月內,國內相繼有15個省份宣布脫離清政府統治。辛亥革命震驚了全世界,不僅為孫中山贏得了聲譽,也給了另外一個重要人物以嶄露頭角的機會,這個人就是袁世凱。

袁世凱的發家之路

袁世凱1859年出生於河南項城的一個大家族,其祖上三代都是大官。到了其父袁保中這一代家裡仍然是腰纏萬貫,袁世凱就過著大少爺般的生活長大了。

成年後的袁世凱兩度參加鄉試,但都名落孫山,又因其性子傲,不願回到家鄉做個地主鄉紳,所以他決定在外闖蕩。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國請求清廷出兵。袁世凱乃跟吳長慶東渡朝鮮,上陣殺敵。憑藉著一腔熱血和過人的膽識,袁世凱在朝鮮戰場上立了大功,清廷就讓他留在朝鮮訓練新兵。

後來甲午戰爭爆發,袁世凱被召回國內擔任新式軍隊的教官。戊戌變法中,袁世凱又與康有為,梁啓超等密切接觸,讓康梁一度以為袁世凱是維新派。後因利益的糾紛袁世凱向慈禧告密,導致戊戌變法的失敗。

到了1908年慈谿和光緒皇帝相繼離世後,袁世凱已經是北洋軍名副其實的領導者。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唯一的力量北洋軍掌控在袁世凱手中,再加之英美等國公使得催促,清政府不得不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代表清政府鎮壓起義。自此,袁世凱開始了他的光輝人生。

袁世凱與孫中山

袁世凱被清廷推出作為代表人後,與當時的革命黨人領袖孫中山便成了成了一對政治更替進行中的冤家。

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一邊派部隊佯裝鎮壓起義,一邊派人去向當時的武昌政府領袖黎元洪求和,同時給清廷上書請求停戰。

而此時的孫中山正身處海外,剛剛得到消息的他,正加緊趕回國內,袁世凱趁著這個時機,就大肆宣揚"局面非袁不得收拾"的思想,就連一些革命黨人也一度認為袁是能領導中國的政治領袖。

看到這種情況,中國同盟會的人坐不住了,他們一邊鼓吹讓黃興擔任大元帥職位,另一邊加緊催促孫中山回國。

12月29日,南方17省的代表選出孫文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文宣布就職,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看自己的想法落空了,就把目標轉移到了臨時大總統的身上。

他一邊讓列強對孫中山等施壓,另一邊又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表達自己的滿腔愛國熱情,他精湛的演技騙過了孫中山等人的眼睛。在中外的壓力之下,孫中山做出妥協,表示只要清廷退位,他將把總統職位讓給袁世凱。

在袁世凱的逼宮下,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2月15日南京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自此,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奪了去。

革命黨人本想著袁世凱能夠有所作為,誰想好景不長,袁世凱就顯露出他的野心。1913年革命黨人宋教仁在上海被刺殺,孫中山等一致認為是袁所為,但袁否認此事。

孫中山從這件事開始,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袁世凱的真實面目,因此於1913年7月組建中華革命黨,並發動二次革命。但因力量懸殊,遭到失敗。

之後袁世凱為了削弱革命黨人的力量,下令解散中國國民政府。到了1914年更是改內閣制為總統制,宣布總統任期為10年。

袁世凱在對內改革的同時,在國際上竭力討好列強。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藉機強行霸佔山東膠州灣租界,袁世凱政府毫無作為,拱手相讓。不久之後,日本不滿足在華現有利益,於1915年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之要求。

袁世凱對國民虛與委蛇,表面假裝鬥爭,實則已經默認了日本的條款。1915年5月19日,袁世凱政府對日本的最後通牒做出回應,表示接受。並且把5月9日定為五九國恥。自此袁世凱就被國民冠以"國賊"之稱。

袁世凱在外討好列強的同時,在國內就利用自己的智慧與孫中山鬥智鬥勇,每天過著皇帝般的生活。

國賊袁世凱

袁世凱當總統久了,竟然當膩了,這時,一個可怕的念頭浮現在他的腦海中——稱帝。但他卻不明說,而是暗示手底下的人去擁護他稱帝。

1915年12月,在國會,高校,民眾請願團的推戴下,袁世凱多次揖讓無果後,他選擇了接受皇帝的尊號,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年號"洪憲"。消息一出,國內就像炸了鍋一樣激憤聲接連不斷,袁世凱頓時成了個"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是名副其實的"國賊"。

各地起義暴亂不斷,帝國主義列強也不願意看到袁世凱獨裁的局面出現。終於,袁世凱在做了83天皇帝的情況下,不得不宣布退位,恢復中華民國的地位,試圖繼續當自己的大總統。

但此時袁世凱的舉動已經觸怒了底下人的利益,他們紛紛要求袁世凱卸任,沒辦法,袁世凱只能任用段祺瑞為國務卿兼陸軍總長以平民憤。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在人們的謾罵聲中死去,享年57歲。

歷史做出的選擇

袁世凱因其試圖復古稱帝的行為被人們冠上了千古罵名;而孫中山因其卓越的貢獻,被人們冠之以"國父"之稱。身處相同時代的他們為何最終的結果差距會這麼大?

其實,歷史早已給了我們答案。自古以來,愛國者很多,但真正愛國者卻少之又少。有多少的人是打著愛國者的幌子做著危害別人得益於自己的事情?

就拿這次疫情而言,有多少人在最危機的時刻做著有利於自己的事情?那些打著愛國口號賣"天價口罩"的事情不絕如縷,是否是真的愛國,歷史會給出公平的評價。就像孫中山和袁世凱一樣,一個是"國父",另一個是"國賊"這便是歷史給出的最好的選擇。

我希望每一個揚言愛國的人,都拿出實際行動來,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做一個形式主義的愛國者。

相關焦點

  • 兩度民國總統的黎元洪
    國父孫中山評價黎元洪是」民國第一偉人」。一生兩度擔任民國總統。而武昌起義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程度是由於他的出山,這是毋庸置疑的。而當孫中山,袁世凱,段祺瑞紛紛走上歷史舞臺的時候,而黎元洪處境卻十分尷尬,誰都需要他,但誰也不會重視他,好比一個門面。實在是用處不大。他是黎菩薩,也是黎屠夫。實在是很難界定這個人。
  • 孫中山做大總統不久,為什麼要讓位袁世凱?不讓不行嗎?
    然而,孫中山屁股還沒有坐熱,轉年就辭去了這個位置,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就任了臨時大總統。之所以孫中山要讓位袁世凱,這是南北議和的條款之一,他只不過是遵守了這個協議而已。那麼孫中山做大總統並不久,為什麼要讓位於袁世凱呢?如果不讓會怎樣?
  • 孫中山為何鬥不過袁世凱?在這4個方面仍有著巨大差距
    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推翻清王朝,中華民國正式建立,這是屬於孫中山的功勞,他開拓了一個民主的國家。然而這民主的果實卻被袁世凱所竊取,坐在總統之位的袁世凱一心想要復闢帝制,最終在人們的聲討之中,當了83天的總統便離開人世。
  • 歷史塔羅牌:民國八大總統(二)孫中山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孫中山為了改造中國耗盡畢生的精力,在歷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也為政治和後繼者建立了堅固而珍貴的遺產。在那個時代,他的存在,好如黑暗中火把,指引著人們嚮往更好的生活,他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民國國父」。
  • 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 真實的孫中山是怎樣的
    孫中山是個怎樣的人    孫中山被尊稱為國父,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創建了中國國民黨等等。對於孫中山我們大家已經很熟了,那麼孫中山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孫中山一手促成了國共的合作,如果孫中山不死,可能國共根本不會有內戰,而且甚至可能與德國結盟,免於遭受戰爭。孫中山死後,國民黨的高層也都死的死,分的分,整個黨內十分不團結。而且國共兩黨內鬥的時候,中國損失了許多優秀的精英。於是他們將這些的錯全部算在了孫中山的頭上。    但是孫中山先生的死又不是他自己能控制的,所以這種有些偏激的想法還是不可取的。
  • 「辮子」難剪,效忠大清數十年的袁世凱,走進民國身份卻變不過來
    而就在百年前的中國,當辛亥革命摧毀了持續2000多年的專制帝制後,當了大半輩子人臣、「奴才」的袁世凱,在臣民與國民兩種身份之間,又有著怎樣的轉換歷程呢?一、身處大變局當中的袁世凱袁世凱成長的時代並不是典型的傳統時代,數十年的洋務運動,以及列強發動的一次次侵華戰爭,袁世凱經歷的是前人所根本無法經歷的社會變遷。
  • 孫中山就職民國大總統,為何會在晚上10點舉行?
    當時,張謇被推舉為民國臨時政府的事業部總長,根據張謇估計,臨時政府每年的開銷,至少應為1.2億兩白銀;而在聽孫中山說沒有錢後,留日學生黃尊三更是非常失望地在日記寫道: 「政府則一錢不名,軍隊不能養活。中山先生以貧民式之總統,應付頗屬困難」。
  • 民國第一記者黃遠庸:公開罵過袁世凱,在舊金山卻被孫中山刺殺
    如宋教仁被刺案、袁世凱內閣兩次倒臺、袁世凱與日本人籤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唐紹儀被迫下野、陸徵祥不再理政等時事熱點,他都能準確地抓住各個階層讀者的心,將事情的真相告知於天下。黃遠庸只活了31歲,他從事新聞工作也只有短短四五年時間,但也就是這就是這幾年時間裡,他被稱作「民國第一記者」。在這幾年裡,他留下了大量的新聞通訊和時事評論,而且立場明確,影響極大。
  • 孫中山不願意做總統?為什麼只有區區三個月,就讓位給了袁世凱?
    當時孫中山並不在國內,而在美國。當他聽到消息後,便心急火燎的回國了。然而在這場革命中毫無功勞的孫中山,竟然還是能夠獲取大部分支持,進而成為了第一任臨時大總統。 可見,孫中山當時在革命黨的心裡,地位還是非常崇高的。當然了,這只不過是孫中山能夠登上大位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是革命黨看重了孫中山長期和日本以及美國等列強打交道的經歷,期望能夠獲取列強的支持。
  • 被人誤解的袁世凱,歷史需要客觀
    袁世凱生於1859年,死於1916年。中國近代著名軍事家,政治家。今河南項城人。是歷史上爭議較大的政治人物。有人說他是「賣國賊」。他竊取了革命勝利果實,建立了中華民國。籤定了「二十一條」。袁世凱稱帝83天取消帝制,因尿毒症不治而亡。
  • 名人後人:袁世凱、傅雷、沈從文等24人後代中從事這兩種職業最多
    民國,是指從1912年1949年中間的38年,這一時期雖極其短暫,卻誕生了無數璀璨奪目的人物,如政治家孫中山、蔣介石、袁世凱、黃興等;文化大家蔡元培、陳寅恪、巴金等;藝術家徐悲鴻、齊白石等。 如今,這些人物的後人都去哪兒了,太平盛世裡,他們又都在做什麼呢?
  • 袁世凱是當時最先進的人,為何歷史說他是竊取勝利果實
    然而以孫中山為領導的辛亥革命最終的勝利果實卻落入的袁世凱的手中,最後導致民國時期中國內部始終戰亂不休,軍閥割據各地軍閥佔山自立為王。中國更加陷入水深火熱之中!那麼袁世凱到底是怎樣的人呢?袁世凱是清末民初的軍事和政治人物。
  • 看了孫中山先生陵墓,再看袁世凱墓地,簡直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孫中山、袁世凱,民國時期兩大風雲人物。孫中山先生為反帝反封建,實現國家統一奮鬥終生,直至1925年病逝於北京。袁世凱在就任民國第一任正式大總統後,逆歷史潮流而動,做起了皇帝夢,搞起了復闢,遭到全國人民唾棄,於1916年在罵聲中去世。古人云:事定猶須待闔棺,對於這兩位人物的評定,從安葬的墳塋就能說明一切!
  • 為何他享受了民國第一國葬,護國大將軍蔡松坡的傳奇人生
    國葬場景一、將軍仙逝舉國同悲1916年9月蔡松坡東渡日本去治喉癌,11月8日上午,終因醫治無效,病逝於日本福岡,年僅34歲,1917年4月12日,蔡松坡魂歸故裡,北洋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蔡松坡也成為民國歷史上的
  • 袁世凱走上復闢的道路屬於一手好牌打得稀爛嗎?且看這背後的故事
    上兩篇文章我們分別講了袁世凱的少年時代和在清廷沉浮的時代,隨著武昌起義的爆發,清政府的統治搖搖欲墜,再次出山的袁世凱以北洋軍為資本,牢牢扼住了清朝的咽喉,這一次,他再也沒有掩飾自己的野心,而是獅子大開口,直接向革命黨伸手要了民國大總統的位子。
  • 為何有人醜化孫中山
    越來越多的論者在津津樂道地數落孫中山的罪與錯,他的專制、蠻橫、好色……人們像發現了寶一樣。  孫中山其實跟胡適、魯迅,跟蔣介石、毛澤東等歷史人物一樣,在歷史的天平上經受著幾番左右搖晃,貶抑交替。這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現象。
  • 袁世凱做了大總統後,為什麼想娶又老又醜的隆裕太后為妻?
    民國時期,大總統袁世凱一直有個皇帝夢,袁世凱曾說過,如果隆裕太后還年輕一點,我會考慮納她為妾。這是怎麼回事呢?那麼小編還是和大家揭開這個謎底吧!隆裕太后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名字叫做葉赫那拉經芬,這個女人長得不好看,長得又瘦又高,還有些駝背,只是性格有些軟弱。1888年。隆裕在慈禧夫人在慈禧的安排下,嫁給了光緒帝,但是因為隆裕太后的長相醜陋,一直沒有得到寵愛。
  • 今天美國的川普,像極了108年前的袁世凱
    1913年的春天,袁世凱還是中華民國的臨時大總統,當了半年大總統的袁世凱發現,這個總統當的不怎麼順心,孫中山在離任前,把總統制給改成了內閣制,這個小小的細節,當時袁世凱並沒有在意,但是當他真的當上總統以後,才發現,原來總統就是個小媳婦,還有國會和內閣管著。
  • 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宋教仁何以成為袁世凱眼中釘?
    宋教仁結合他曾任國務員的親身感受,指出「自民國成立,迄今二載,縱觀國事,幾無一善狀可述。」內政方面,「財政之狀況,其紊亂已達極度,政府對於財政之將來全無絲毫計劃,司農仰屋,惟知倚賴大借款,以為補苴彌縫之術」。於是,列強「百計要挾,以制中國之死命」。
  • 中國夢最早的雛形:一百多年前孫中山提出的「振興中華」
    她向攝製組介紹說,紀念館陳設不僅保留了孫中山時期的歷史原貌,家具等一應物品,還仍是孫中山和吳世榮等人曾經用過的,她還特地向攝製組展示了孫中山存放革命經費的保險柜。吳美潤(孫中山檳城基地紀念館發言人):他當時應該把錢存在這裡,然後才在這裡買武器,德國軍艦一定每次到檳城停過了,再往香港去,所以這裡定武器付錢那邊上貨,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