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是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義打響了第一槍。這第一槍看似微不足道,實則深深的打在了清政府的腦袋上,令其奄奄一息。
武昌起義兩個月內,國內相繼有15個省份宣布脫離清政府統治。辛亥革命震驚了全世界,不僅為孫中山贏得了聲譽,也給了另外一個重要人物以嶄露頭角的機會,這個人就是袁世凱。
袁世凱的發家之路
袁世凱1859年出生於河南項城的一個大家族,其祖上三代都是大官。到了其父袁保中這一代家裡仍然是腰纏萬貫,袁世凱就過著大少爺般的生活長大了。
成年後的袁世凱兩度參加鄉試,但都名落孫山,又因其性子傲,不願回到家鄉做個地主鄉紳,所以他決定在外闖蕩。
1882年,朝鮮發生壬午軍亂,朝鮮國請求清廷出兵。袁世凱乃跟吳長慶東渡朝鮮,上陣殺敵。憑藉著一腔熱血和過人的膽識,袁世凱在朝鮮戰場上立了大功,清廷就讓他留在朝鮮訓練新兵。
後來甲午戰爭爆發,袁世凱被召回國內擔任新式軍隊的教官。戊戌變法中,袁世凱又與康有為,梁啓超等密切接觸,讓康梁一度以為袁世凱是維新派。後因利益的糾紛袁世凱向慈禧告密,導致戊戌變法的失敗。
到了1908年慈谿和光緒皇帝相繼離世後,袁世凱已經是北洋軍名副其實的領導者。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清政府唯一的力量北洋軍掌控在袁世凱手中,再加之英美等國公使得催促,清政府不得不任命袁世凱為內閣總理大臣,代表清政府鎮壓起義。自此,袁世凱開始了他的光輝人生。
袁世凱與孫中山
袁世凱被清廷推出作為代表人後,與當時的革命黨人領袖孫中山便成了成了一對政治更替進行中的冤家。
武昌起義爆發後,袁世凱一邊派部隊佯裝鎮壓起義,一邊派人去向當時的武昌政府領袖黎元洪求和,同時給清廷上書請求停戰。
而此時的孫中山正身處海外,剛剛得到消息的他,正加緊趕回國內,袁世凱趁著這個時機,就大肆宣揚"局面非袁不得收拾"的思想,就連一些革命黨人也一度認為袁是能領導中國的政治領袖。
看到這種情況,中國同盟會的人坐不住了,他們一邊鼓吹讓黃興擔任大元帥職位,另一邊加緊催促孫中山回國。
12月29日,南方17省的代表選出孫文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孫文宣布就職,中華民國成立。袁世凱看自己的想法落空了,就把目標轉移到了臨時大總統的身上。
他一邊讓列強對孫中山等施壓,另一邊又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表達自己的滿腔愛國熱情,他精湛的演技騙過了孫中山等人的眼睛。在中外的壓力之下,孫中山做出妥協,表示只要清廷退位,他將把總統職位讓給袁世凱。
在袁世凱的逼宮下,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宣布清帝退位。2月15日南京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自此,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奪了去。
革命黨人本想著袁世凱能夠有所作為,誰想好景不長,袁世凱就顯露出他的野心。1913年革命黨人宋教仁在上海被刺殺,孫中山等一致認為是袁所為,但袁否認此事。
孫中山從這件事開始,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袁世凱的真實面目,因此於1913年7月組建中華革命黨,並發動二次革命。但因力量懸殊,遭到失敗。
之後袁世凱為了削弱革命黨人的力量,下令解散中國國民政府。到了1914年更是改內閣制為總統制,宣布總統任期為10年。
袁世凱在對內改革的同時,在國際上竭力討好列強。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本藉機強行霸佔山東膠州灣租界,袁世凱政府毫無作為,拱手相讓。不久之後,日本不滿足在華現有利益,於1915年向袁世凱政府提出《二十一條》之要求。
袁世凱對國民虛與委蛇,表面假裝鬥爭,實則已經默認了日本的條款。1915年5月19日,袁世凱政府對日本的最後通牒做出回應,表示接受。並且把5月9日定為五九國恥。自此袁世凱就被國民冠以"國賊"之稱。
袁世凱在外討好列強的同時,在國內就利用自己的智慧與孫中山鬥智鬥勇,每天過著皇帝般的生活。
國賊袁世凱
袁世凱當總統久了,竟然當膩了,這時,一個可怕的念頭浮現在他的腦海中——稱帝。但他卻不明說,而是暗示手底下的人去擁護他稱帝。
1915年12月,在國會,高校,民眾請願團的推戴下,袁世凱多次揖讓無果後,他選擇了接受皇帝的尊號,改中華民國為中華帝國,年號"洪憲"。消息一出,國內就像炸了鍋一樣激憤聲接連不斷,袁世凱頓時成了個"過街老鼠,人人喊打"是名副其實的"國賊"。
各地起義暴亂不斷,帝國主義列強也不願意看到袁世凱獨裁的局面出現。終於,袁世凱在做了83天皇帝的情況下,不得不宣布退位,恢復中華民國的地位,試圖繼續當自己的大總統。
但此時袁世凱的舉動已經觸怒了底下人的利益,他們紛紛要求袁世凱卸任,沒辦法,袁世凱只能任用段祺瑞為國務卿兼陸軍總長以平民憤。
1916年6月6日,袁世凱因尿毒症,在人們的謾罵聲中死去,享年57歲。
歷史做出的選擇
袁世凱因其試圖復古稱帝的行為被人們冠上了千古罵名;而孫中山因其卓越的貢獻,被人們冠之以"國父"之稱。身處相同時代的他們為何最終的結果差距會這麼大?
其實,歷史早已給了我們答案。自古以來,愛國者很多,但真正愛國者卻少之又少。有多少的人是打著愛國者的幌子做著危害別人得益於自己的事情?
就拿這次疫情而言,有多少人在最危機的時刻做著有利於自己的事情?那些打著愛國口號賣"天價口罩"的事情不絕如縷,是否是真的愛國,歷史會給出公平的評價。就像孫中山和袁世凱一樣,一個是"國父",另一個是"國賊"這便是歷史給出的最好的選擇。
我希望每一個揚言愛國的人,都拿出實際行動來,而不是停留在形式上,做一個形式主義的愛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