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一個人能不能發達,不是命,而是靠內外兼修的3種能力

2020-12-24 知書知史

讀書讀到最後,一定會讀《易經》,老祖宗傳下來的書,怎麼能不讀?

我說我讀懂《易經》了,立即遭到很多人質疑和譏諷。

其實,當我第一次接觸《易經》的時候,我並不了解它,也對它不感興趣。後來,我讀了一兩千本其他的書,當我回去讀的時候,我開始理解它們了。此時,我已經是一個歷經滄桑的中年人。有點諷刺的是,小小譏諷算什麼?

物聚到你身邊,為亨通、發達,其前提是與人同。《易經》同人卦的規律告訴我們:一個人能不能發達,不是命,而是靠內外兼修的3種能力。

1、心胸廣闊的包容力:

《易經》同人卦說:「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在古代,中部地區被稱為國家。國之外的地區就叫做郊,郊的外面是荒野。能夠胸懷天下,團結廣大人民群眾,就是同舟共濟。有了這樣的心態和寬容,我們就能「利涉大川」,做任何事都能興旺發達。

一個人想要發達,做事亨通,首先要超越自己,超越人性的本能。

人性的本能就是要除掉異見者。喜歡它的人非常喜歡它,討厭它的人非常討厭它。所謂酒逢知己千杯,話不投機半句多。

然而,另一個事實是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世界上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即使是非常相似的雙胞胎。他們的個性也是不同的。

如果我們能接受每個人固有的獨特性,那麼我們的思想和模式就會得到改善。我們不會輕視別人,更具有包容性。

只有尊重別人,接受別人和自己不一樣,我們才能和別人和平共處,真正做到「同人於野」。

在工作和生活中,你會發現,那些喜歡挑三揀四、瞧不起別人的人普遍不受歡迎,小人的心態和模式很難成就大事。

古人說,宰相肚子能撐船

如果一個人能達到那個高度,他必須有與之相匹配的頭腦和能力。否則,如果今天有人不同意你的意見,你會私下針對他;又或者如果你不喜歡另一個人提出的計劃,你就會故意壓制他。這種小人心胸幹不了大事,也不可能興旺發達。

2、中正而行的執行力:

《易經》同人卦說:「同人於野,利涉大川,乾行也。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

乾行,像天一樣運行,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心胸廣闊的包容力,是一個人內在的涵養。所謂內外兼修,外在的執行力,同樣重要。

無論一個想法或方案多麼的好,如果它缺乏執行力,那麼一切都是空談。空談會失敗,實幹才能興邦。

行動力不是天生就有,可以刻意訓練。

例如,我過去和大多數人一樣睡得晚,起得晚。36歲以後,決心改變自己的作息方式。大約花了4年時間,中間出現了多次失敗。通過不斷的自我約束和自我暗示,早起的習慣逐漸形成。

通過這次事件,我發現:每個人都被一張惰性的網束縛著,很難擺脫它。但一旦你能堅持突破這個惰性點,你就會獲得自由,從此鯉魚就會跳過龍門,釋放出源源不斷的行動。真正做到王陽明的知行合一,訣竅也在這裡,必須要在事上練。

3、平衡矛盾的掌控力:

《易經》同人卦說:「九五,同人先號咷而後笑,大師克相遇。」

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模式有兩種:一種是分道揚鑣的耗損模式,另外一種就是相互磨合的模式,最終走向合作的關係。古話就是說得很好,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

不同性格的人走到一起,首先經歷衝突、爭吵、哭泣,逐漸找到平衡點,求同存異,最後達到合作,先哭後笑。這是一種平衡矛盾的控制。求同存異,求同存異。

無論你做什麼,做生意,領導團隊,還是開拓客戶,你都需要找到「利益達成一致」的相同點,這樣我們才能合作,取得成功。只有持續的雙贏才能帶來繁榮和繁榮。

李嘉誠稱易經智慧受用終身,易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一直是他的座右銘;

馬雲演講時曾說:做生意做到一定程度多看看《易經》,很有幫助;

很多人覺得《易經》這本書晦澀難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從哪裡下手開始閱讀。

我讀的是這本白話文圖解版本《圖解易經》,書中把晦澀難懂的古文翻譯成我們通俗易懂的白話文,裡面還有相近的注釋和插圖,在書中領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在尊重原著內容的基礎上,還原最真實的《易經》,並且通過結合實際的例子來告訴你如何去分析問題。

它讓《易經》64卦不再是冰冷冷的符號,而是變成讓我們聽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大智慧著實讓我受益無窮。

這本書才99元,一張電影票的錢,就能讓你近距離接觸古代先賢的思想文化,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您想購買的話,點擊下面的商品卡,就能直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易經的忠告: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3種能力
    易經的忠告: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3種能力隨著我們的長大,對成功和財富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因為接觸得多了,就對這個社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但不是每個想成功的人都能成功的,失敗的人覺得自己的失敗是因為命不好,是自己窮人的身份,限制了自己的發展。白手起家的人還少嗎?
  • 《易經》提醒: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三種能力
    《易經》提醒:一個人能不能發達,靠的不是命,而是這三種能力隨著我們的長大,對成功和財富的渴望也越來越強烈,因為接觸得多了,就對這個社會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但不是每個想成功的人都能成功的,失敗的人覺得自己的失敗是因為命不好,是自己窮人的身份,限制了自己的發展。白手起家的人還少嗎?
  • 易經:一個人能否發達,靠的不是命運,重要的是掌握這3種能力
    《易經》是古代的著作,這本書裡也有很多的內容。古人稱其為「群經之首」和「大道之源」。堪稱中國哲學之源。 《易經》的最大價值在於,它可以告訴你如何根據當今的情況怎麼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對于于我們來說這是一本很好的書。物聚到你身邊,為亨通、發達,其前提是與人同。
  • 易經:一個人能否發達,靠的不僅僅是命,具備這3種能力更重要
    《易經》序卦傳說:「與人同者,物必歸焉。」為繁榮和發展而聚集周圍的事物的前提是與同人。《易經》中同人卦的定律告訴我們:一個人能否發達不是命運,而是取決於內在和外在修養的三種能力。執行力不是天生的,可以被有意識地訓練。每個人都受到一個惰性網絡的束縛,很難擺脫它。但是一旦你能堅持到突破那種惰性的點,你就自由了。從那時起,鯉魚過龍門,並釋放出源源不斷的執行力。
  •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想發達,並不只是靠勤勞,建議你讀讀這3句話
    易經告訴你:一個人想發達,並不只是靠勤勞,建議你讀讀這4句話。第一句:做人不能好高騖遠,做事要重視原始積累不管你做事還是積累財富,都要注重原始積累,即開源節流。人們的日常開支是一進一出,只有當進大於出的時候,我們才能夠慢慢積累財富。不要因為你的錢少而忽視它。
  • 易經:決定一個人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運氣,而是堅持和付出
    古人云:「命由天定,運由己生。」一個人的命由先天而定,難料亦難改,但運卻可通過後天的,斷惡修善而遷改,《易經》中所言的命理學問即是如此。《易經》是一部非常古老、神奇的哲學著作,被後世尊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可謂是經典中的經典,對於我們如何行為處事,非常有教導意義。
  • 《易經》告誡你:一個人的財富,不是靠勤勞,而是牢記這3條天規
    俗話說勤能致富,確實存在一定的道理,但凡事無千篇一律。《易經》中則詮釋了另一個概念,其以3條秘密,透露出一個家族的富裕並非全是靠勤勞得來,這難道是之前我們弄錯了嗎?很多人都認同《易經》是一部集中國古代漢族文化思想跟智慧的結晶體書籍,它在是古代皇帝跟達官貴人的必學之書。
  • 易經提醒了男人:一個人的財富,從來不是勤勞,而是謹記3條天規
    《易經》解釋了另一個概念,揭示了一個家庭的財富並不全是靠三個秘密的辛勤勞動換來的。這是以前的錯誤嗎?很多人都認為《易經》是一本融合了中國,古代漢族文化思想和智慧的水晶書,是古代帝王和權貴的必讀之書。據說這本書可以找到許多人生苦惱的答案,所以可以稱之為一部包羅萬象的「智慧寶典」,有著道路的淵源。那麼《易經》中的觀點和卦通常與普遍真理有些不同。
  • 易經:有這3種特質的人,即使現在不出眾,將來也會出人頭地
    從《易經》的規律看,有這3種特質的人,即使現在不出眾,將來也會出人頭地。特質1:自律,對自己嚴格要求。很多人,對別人挑三揀四,要求很高,對自己卻沒有要求。這樣的人,是平凡的大多數。這樣的人自律,對自己嚴格要求,執行力強,所以精益求精,越來越優秀;對別人寬容,則人緣越來越好,內外兼修。《易經》師卦曰:「初六,師出以律,否,藏兇。」做領導的人,興師動眾,統帥打仗,首先需要有嚴明的紀律。否則,會留下失敗的隱患。
  • 《易經》透露:決定一個人財富的,從來不是勤勞,而是謹記這3點
    有句話叫做「在家靠父母,在外靠兄弟」人生在世,總難免有低谷,有磕磕絆絆。在這種時候,來自外界的助力,會成為我們的救命稻草,甚至直接助我們上青雲。可是,有些人卻將旁人的幫助當成習慣,將人脈視為自己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 洛克菲勒:一個人想發達,不是靠勤奮,做到這3點你會越來越富有
    時也命也,大部分人都有一顆想發達的心,但並不是人人都有富貴的命。但是,只要你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這才是促使一個人發家致富的動力。提到富有,我們會想到世界上第一位億萬富翁,洛克菲勒。他不是出生在富裕人家,但通過一步一個腳印,創造自己的商業帝國,富可敵國。
  • 《易經》透露真相:改變命運的唯一方法,從來不是靠努力,受教了
    不是因為您的運氣不準確,而是因為命運會改變《易經》的現狀是魚和眼睛混合在一起,有些很好,有些上了癮,而且大多數人不了解。某些人的心態是敬拜導師,學習技能,告訴他人命運,一半了解,一半猜測並從中賺錢。因此,有人讚揚《易經》,有人批評《易經》。
  • 《易經》:一個人的財富,不單純是勤勞,而是遵守這3條規律
    我們從出生,到上學,再到工作、結婚,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其實都能在《易經》中找到提示;因為《易經》足足64卦,每一卦就是一種人生劇本,而你的每個選擇會產生什麼結果,它早就幫你推演完了。《易經》:一個人的財富,不單純是勤勞,而是遵守這3條規律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古人常說,積德,意思就是跟積善一樣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積了厚德的人家,福報一定很大,子孫都跟著沾光。
  • 財富不是靠努力!而是謹記這3條天規,《易經》早就透露給世人了
    簡直可以一言以蔽之:沒有《易經》就沒有中國的文明。其實《易經》對後人的影響非常大,其中包含著非常豐富的哲理知識,不僅可以用來佔卜,而且也揭示了宇宙中的很多奧秘,讀來讓人頓覺奧妙無窮。馬雲對中國文化一向比較痴迷,尤其道家,曾經多次在公開場合講到對《易經》的推崇。
  • 易經:人善被人欺,再老實也要學會這3種狠,老祖宗的人生智慧
    易經:人善被人欺,再老實也要學會這3種狠,老祖宗的人生智慧一提到《易經》,很多人想到的就是算命卜卦、封建迷信,但是這都是偏見,《易經》對於我們來說,更像是一本"人生指南",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又有六爻,對應著人生的384個重大選擇。
  • 《易經》洩露成功的秘密:一個人拼到最後,靠的並不是努力和運氣
    《易經》自古有「道之源,經之首」的美譽。有些人認為這是誇大其詞,但事實上他們並不理解《易經》中的大智慧。晚清時期,著名大臣曾國藩,也系統地研究了《易經》,對剛柔相濟、寬嚴相濟的規律有著深刻的認識。企業家馬雲多次表示,他的成功得益於早期閱讀《易經》。為什麼這麼多名人稱讚《易經》?
  • 易經:人在「走運」之前,會有3種變化,出現一種都要恭喜你
    《易經》中就對運氣一詞,進行過解釋,這也使我們的腦袋中有了一些模糊的意認知。古籍中記載,運氣並非我們能產生的,而是天意使然。從古人流傳的「禍不單行」、「禍福相依」就可以看得出,好運氣和壞運氣皆是不規律的,但是我們能通過某些方式,改善自己的氣運趨勢。
  • 《易經》智慧:什麼人什麼命,努力成為這4種人,好運慢慢來!
    《易經》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諸子百家都從其中汲取營養。易道廣大,潔靜精微。而這一部中國人最重要的經典,將人的修養和修行以及人的命運講到了極致。人的命畢竟不是全靠天定,《周易》的偉大不在於創造了或者間接產生了一系列的「算命之法」,而在於它啟發我們明了人間的「貞正之道」。
  • 易經智慧:一個人是福是禍,儘量要守住這3點!
    一個人的福禍,從來都不是能力,而是「守住本分」這一點,這也是易經中的禁忌之一。我們常說一句話,「福禍無門,唯人自召」,是禍是福,完全看個人的行為而定。既然福禍操之在己,那怎樣才能得福避禍呢?《易經》的智慧告訴我們,一個人是福是禍,從來靠得不是運氣,而是能不能守住這3點守位,不做出位之事《易經》中講:「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 周易:一個人「發達」前有3個徵兆,要是你有一個,那就要恭喜了
    從古至今,多少名人賢士都是靠讀書取得的成就,「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功德、五讀書」的說法是人成功的關鍵因素。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行遍紅塵萬裡路;行遍紅塵萬裡路,不如讀通一本易數書。其實,熟讀《周易》的人應該都知道,一個人要「發達」前,書中講是有3個徵兆的,你只要中一個,那就說明好運快來了。其實,這裡所說的三個徵兆就是三個人生的坎,不大不小的難關,等你闖過去之後,你的「財富、好運」就會慢慢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