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之死,表面上因為嫪毐,實際上另有原因,發人深思

2020-12-22 博史通今

著名史學家王世貞曾評價說:

「自古至今以術取富貴秉權勢者,毋如呂不韋之穢且卑,然亦無有如不韋之巧者也。」

王世貞的意思是說,戰國末期,呂不韋以一代賤商的身份逆襲為一國相幫,其手段雖然有不可取的地方,但也很巧妙,後人所不能及。呂不韋在秦國,主政數十年,為秦國統一天下作出過重要貢獻,然而,秦王嬴親政後,呂不韋的下場卻很慘,全家皆遭誅殺。本文筆者就為大家來探究呂不韋之死。

呂不韋,姜姓呂氏,他自稱為姜子牙的第23代孫。早年期間,呂不韋經商,富甲一方。在農耕時代,商人地位低下,呂不韋遊歷七國,深知要想出人頭地,就不能做一輩子的商人,最優的選擇,就是做一位政治家。這時,秦國公子嬴異人來到趙國為質,呂不韋從嬴異人的身上看到了商機,認為他「奇貨可居」,是最難得的「投資」對象。

於是,呂不韋一方面結交嬴異人,用重金包裝嬴異人,還給嬴異人送了一位美人(趙姬)。另一方面,呂不韋遠赴秦國,用重金賄賂華陽夫人的弟弟,見到了華陽夫人。華陽夫人是秦太子安國君的妻子,因膝下無子發愁。呂不韋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華陽夫人收嬴異人為嫡子。

邯鄲之戰爆發後,呂不韋散盡家財,賄賂趙國的守門吏,冒死攜嬴異人逃回鹹陽,然後讓嬴異人改名贏子楚,認華陽夫人為母。後來的事情極其順利,在秦昭襄王和秦孝文王(上文提到的安國君)相繼去世後,嬴異人果然繼承秦國王位,是為秦莊襄王。

秦莊襄王認為呂不韋有大才,而且對自己有恩,因此提拔呂不韋為秦國相邦。從此,呂不韋在秦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呂不韋以為自己的人生達到了巔峰,然而並沒有,三年後,秦莊襄王去世,他的兒子嬴政即位,拜呂不韋為仲父,並且讓呂不韋監國。

嬴政繼位時年僅13歲,秦國的大權,落在了呂不韋和太后趙姬之手。而趙姬又是一介歌女出身,且早年和呂不韋有染,實際上,秦國的軍政大權,皆出自呂不韋之手。

在秦莊襄王時期,呂不韋雖然是秦相,但他得聽秦王的,現在,他是監國仲父,秦王得聽他的。

這樣大權在握的日子,呂不韋過了九年多。再加上秦莊襄王時期的相邦生涯,呂不韋主政秦國前後達到12年之久。在呂不韋主政期間,他為秦國招攬人才,休養生息,慢慢蠶食東方六國,替秦國積累了大量的糧食兵器。同時,在呂不韋的建議下,秦國修建鄭國渠,意義深遠。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22歲,正式親政,嬴政親政不久,呂不韋被廢除相邦之位,隨後飲鴆而死,呂氏一門皆遭連累。

作為大秦相邦,呂不韋擁有門客三千,在鹹陽城內呼風喚雨,他為何會落得如此下場呢?按照《史記》的記載,呂不韋之死,完全是因為嫪毐。《史記》云:

始皇九年,有告嫪毐實非宦者,常與太后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與太后謀曰「王即薨,以子為後」。於是秦王下吏治,具得情實,事連相國呂不韋。

當初在趙國都城邯鄲,呂不韋把自己的姬妾趙姬送給了嬴異人,趙姬隨後生下一子即為嬴政,我們不討論嬴政到底是誰的兒子,但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呂不韋和趙姬早年有某種說不清的關係,在秦莊襄王去世之後,趙姬處風韻猶在,她想繼續和呂不韋保持某種關係,呂不韋此時已身為大秦相邦。不願引火燒身,為了擺脫趙姬的糾纏,呂不韋給趙姬送了一個很關鍵的人物,此人就是嫪毐。

呂不韋讓嫪毐假扮為宦官,把它送給了趙姬,沒想到,此舉收到了「奇效」,趙姬日漸寵愛嫪毐,果然不再糾纏呂不韋。更讓人意外的是,趙姬還為嫪毐生了兩個孩子。嫪毐仗著趙姬的寵信,招攬門客,安插心腹,嫪毐的所作所為引起了眾位大臣和秦王嬴政的不滿。在嬴政親政之際,嫪毐發動叛亂,因事敗,被五馬分屍。因為嫪毐是呂不韋所薦,呂不韋難逃罪責,被罷官而死。

呂不韋真的因為嫪毐之亂而死嗎?其實不盡然。筆者認為呂不韋之死雖然和嫪毐之亂有關,但他並非因此而死。因為嫪毐之亂後,嬴政並沒有對呂不韋動殺心。《史記》記載:

其奉先王功大,及賓客辯士為遊說者眾,王不忍致法。

也就是說嫪毐之亂後,嬴政本欲治呂不韋之罪,但念及呂不韋對他父子有恩,於是嬴政僅僅免了呂不韋相幫之位,讓呂不韋離開鹹陽返回自己的封地河南,從此不再幹涉秦國朝政。

如果故事到此結束,呂不韋或許能夠善終,然而接下來的三件事,終究害了呂不韋的性命。

第一,呂不韋到河南之後,他的3000門客並沒有因此而作鳥獸散,而是緊跟呂不韋,繼續為呂不韋效力。嬴政本以為牆倒眾人推,呂不韋倒臺之後,那些門客會離開呂不韋,沒想到呂不韋仍有能力收攬人才,這引起了嬴政的警覺。

第二,呂不韋被貶到自己的河南封地之後,並沒有因此而沉寂。六國的使者,紛紛前往河南去問候呂不韋。呂不韋在秦國擔任相邦數十年,根深蒂固,如今各國使臣仍相繼拜訪呂不韋,可見呂不韋在秦國能量之大。

以上兩點,第一點表示呂不韋能力之強,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第二點說明呂不韋的政治能量之大,雖然下野,還能繼續影響天下局勢。而秦王嬴政被呂不韋壓抑多年,好不容易親政,他想建立集權,在如此心理下,嬴政豈能容忍這樣的呂不韋存在?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在嬴政殺呂不韋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史書記載,嬴政雖然想殺呂不韋,但仍心懷慈念,下不了手,畢竟呂不韋對秦國功勞太大。然而這時,名將王翦告訴嬴政:正是因為呂不韋的功勞太大,所以必須將他殺掉,以絕後患。王翦還舉了武安君白起的例子,來勸說秦王。王翦的話最終促使嬴政下決心,殺掉呂不韋。

嬴政給呂不韋寫了一封信,對呂不韋說:

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其與家屬徙處蜀!

呂不韋是第一聰敏人,他拿到嬴政的信後,知道嬴政已經動了殺心,呂不韋為了保住最後的尊嚴,他選擇飲鴆自盡。一代傳奇商人,大秦相邦,就此殞命。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呂不韋對秦國的確有重大貢獻,若無呂不韋苦心經營多年,秦國統一六國的過程不會如此順利。關於呂不韋之死,嫪毐之亂只是起因,它並不是呂不韋之死的必要條件。呂不韋最終的死亡,跟他在秦國的能力和政治能量之大有很大關係。最後,作為四大名將之一的王翦,在呂不韋之死上,也給了一個助攻。

相關焦點

  • 大秦賦嫪毐結局是什麼?嫪毐最後被殺是因為什麼
    《大秦賦》呂不韋為什麼送嫪毐進宮自從嬴子楚過世之後,趙姬一直在向呂不韋暗送秋波。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在撩呂不韋。儘管趙姬貌美,但面對趙姬的投懷送抱,呂不韋可是嚇得要死。呂不韋是在秦國坐上了丞相的位置,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要是與趙姬私通的話,極有可能會讓呂不韋失去眼前的一切,甚至是性命不保。
  • 大秦賦嫪毐結局是什麼?嫪毐最後被殺是因為什麼(2)
    《大秦賦》呂不韋為什麼送嫪毐進宮自從嬴子楚過世之後,趙姬一直在向呂不韋暗送秋波。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在撩呂不韋。儘管趙姬貌美,但面對趙姬的投懷送抱,呂不韋可是嚇得要死。呂不韋是在秦國坐上了丞相的位置,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 《大秦賦》:嫪毐臨死拉呂不韋墊背,呂不韋決定告老還鄉?
    在《大秦賦》中,嫪毐贏得了趙姬的喜愛,兩人還私底下生了兩個孩子,而趙姬和嬴政之間的關係卻也是越來越遠,母子之間再也沒有當初在趙國時候的親密。而嫪毐野心不小,但是並沒有什麼政治才能,最終也是被嬴政所殺。那嬴政是怎樣殺掉了嫪毐的,嫪毐又是在什麼時候會下線呢?
  • 《大秦賦》:呂不韋的死,在他當上秦相那天起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然而不幸的是,呂不韋最終卻落了個丟官身死的結局。那麼,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秦相結局為何會如此之慘呢?其實,這在他剛當上秦相時,就已經埋下了伏筆。首先,呂不韋不懂得為臣之道。輔佐兩代秦王,呂不韋雖然居功至偉,但是功勞再大,他始終只是秦王的臣子而已。
  • 嬴政阻止呂不韋縊殺嫪毐,劇情很可笑?秦律的核心就是程序正義
    其實大家或許都忽略了嬴政說的另一句話,這或許才是他阻止呂不韋的真正原因,那就是「秦法不誅心」,而這才是整個秦法的核心,才是秦國強大的根本原因。我們都知道商鞅變法使得秦國迅速的強大起來,而商鞅對「法治」的理解在現代人看來也極為先進,「固有道之國,治不聽君,民不從官」,也就是說國家的管理靠的不是民眾聽命於上級,而是聽從法律的規則。
  • 趙姬與呂不韋嫪毐,是女人的兩種狀態,在趙國的她才是最初的她
    自從趙姬當了皇太后之後,她不但與老情人呂不韋搞曖昧,還與小鮮肉嫪毐胡作非為,成為千古笑柄。那麼當年一個人帶孩子的趙姬流亡趙國時,也這樣縱慾無度嗎?呂不韋,是趙姬尋求庇護的保護傘沒有呂不韋,就不會有趙姬。
  • 呂不韋怎麼死的 嬴政為什麼要殺呂不韋
    呂不韋最後是怎麼死的?呂不韋是一個精通人情世故的人,而且也是一個非常善於謀劃的人,他一生精明,但也因為做了一件錯事,而導致了自己的人生悲劇,那就是讓嫪毐進宮伺候趙太后。秦始皇的生母趙姬,原本是呂不韋的妾侍。
  • 大秦賦嫪毐第幾集下線怎麼死的 趙姬和嫪毐有幾個孩子
    那麼,大秦賦嫪毐第幾集下線?嫪毐怎麼死的?嫪毐結局!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大秦賦嫪毐第幾集下線?嫪毐怎麼死的?  嬴政成了秦王,趙姬變成了王太后。深宮寒冷而寂寞,趙姬又想起了她的第一個男人呂不韋,和他舊情復燃。呂不韋看著嬴政日漸長大,怕惹禍上身,就找來了性功能強大的嫪毐,假裝成太監,送給趙姬。
  • 嫪毐之死:一個愚蠢又狂妄的人 至死都只是一顆棋子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大秦賦》因為趙姬和男寵嫪毐的劇情,很多觀眾已經想要棄劇了,劇情太拖了,嫪毐也忒能活了,講真在真正的歷史上,憑嫪毐的智商最多活三集,在戰國那個大爭之世,愚蠢的人或許可以活下去,但愚蠢又狂妄的人是活不下來的,看預告嫪毐真的要下線了,嫪毐被秦王嬴政給車裂了,也就是五馬分屍或者五牛分屍
  • 《史記》沒有標點引發的千古謎團:呂不韋參與了嫪毐的平叛嗎?
    秦王嬴政最痛恨的兩個人,莫過於呂不韋與嫪毐了。最初呂不韋為了擺脫趙姬的糾纏而將嫪毐送進宮中,此時對於嫪毐而言,呂不韋是有著再造之恩。後來隨著嫪毐的崛起,兩人又成為了政治對手。此時此刻的呂不韋恨不得將嫪毐趕盡殺絕,最終呂不韋如願地剷除了政治對手嫪毐,史載"令相國昌平君、昌文君發卒攻毐"。根據司馬遷的這句話,可以斷定當時的相國呂不韋是參與了對於嫪毐的平叛,但實際上這句話存在著兩個很大的問題。其一是在《史記》當中,大多數是沒有標註標點符號的,我們現在看到的《史記》上的標點符號,基本都是後人自己添加的。
  • 秦國統一前夕,「嫪毐之亂」和「呂不韋專政」誰才是嬴政最後的痛
    為何已經得到天上掉下的餡餅後,嫪毐還會選擇叛亂呢?大多數人認為嫪毐叛亂是被逼迫的,因為自己與太后的事情被秦王發現,如果自己不主動出擊,那麼只能坐以待斃。但是一個寺人出身,全憑太后寵信的人是怎麼有能力發動叛亂呢?首先我們看看嫪毐叛亂時的身份是長信侯,這時的嫪毐是個有封地的封君。
  • 李斯設計力敵呂不韋趙姬,太后秘密暴露震秦王,嫪毐舉兵叛亂
    扳倒他們肯定是要執行的,關鍵是要等待合適的時機,這也是為什麼李斯要在秦王面前說他一定會想辦法抓住呂不韋弱點的原因,無非就是想要趁他病要他命!不過呂不韋可不是個簡單的主,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大權,凡是對秦王王位有危險的人,他都要想盡一切辦法去除掉他,這就無形中讓嫪毐和趙太后感到害怕,誰叫這對姦夫淫婦生了一對見不了光日的兒女呢?
  • 呂不韋努力一生,為何因為秦始皇短短30個字的信而走上絕路?
    秦昭襄王去世,安國君繼位,子楚承大業,呂不韋投資大放異彩公元前251年,在位56年,時年75歲的秦昭襄王死了,此時已經53歲的安國君也終於從老太子熬成了秦王,也就是秦孝文王。不久,因為發現子楚表現不錯,的確有做君王的潛質,就把他立為太子。這個時候,趙國也把趙姬和嬴政送了回來。至此,呂不韋的長期投資目標,完成了一大半。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呂不韋-始皇生父誰人知
    所以歷朝歷代都可以看到資本對政權的腐蝕,等到政權完全被資本腐蝕,成了牟利的工具,也就到了改朝換代的時刻,這就是歷史上不斷地王朝循環的重要原因。今天的主人公可以說歷史上最會做生意的商人,他投資很大,回報更大,可以稱得上一本萬利。這個人就是呂不韋。呂不韋很有名氣,不僅僅是因為他的《呂氏春秋》,更重要的是在傳說中,他還是秦始皇的親生父親。
  • 秦國史上最被低估的人:嬴政靠她奪權,呂不韋和嫪毐都是她的棋子
    反觀趙姬、呂不韋和嫪毐呢,因為秦國只是一家君王控制50%左右的公司,這樣就意味著呂不韋和嫪毐這些核心員工也都有股份,在這種背景下,他們難免會有些幻想。基於趙姬的幻想,如果總經理和財務總監都能聽她的話,以她馬首是瞻,然後大家再團結其他的股東,他們就相當於有50%的股份。
  • 趙姬貴為秦始皇之母后,為何與呂不韋有染,還為嫪毐生下兩子?
    安國君有二十多個兒子,並不受寵的夏姬之子異人排行在中間,被選中了。由於秦、趙兩國的關係時好時壞,異人在邯鄲生活艱難,時有生命之憂。公元前260年,在邯鄲過得十分的不如意異人遇上了來邯鄲做生意的商人呂不韋,呂不韋覺得奇貨可居,打算對其進行風險投資以獲大利。於是,賜五百金予異人,讓其改善生活,結交賓客,擴大知名度,隔三差五與其飲酒作樂,拉近距離。
  • 秦始皇不愧是千古一帝,一招就剷除嫪毐和呂不韋,難怪能兼併天下
    意思都是說,因為嬴政繼位時太年輕了,沒辦法行使權力,由太后和大臣行使權力。實際上,秦漢時期,母后幹政,外戚當權,是當時的政治常態。嬴政繼位初期,共有三位太后——嫡祖母華陽太后(孝文王后),親祖母夏太后(夏姬),生母帝太后(趙姬)。
  • 呂不韋是怎麼死的呢?歷史上對他的記載為何不是很多呢?
    呂不韋是怎麼死的呢?呂不韋之死正史沒有記載,只是野史撰寫,真實性僅供人參考。據說呂不韋得知有人猜疑他是秦王嬴政的生父,這是關乎嬴政繼承合法性的致疑,所以呂不韋見信隨即自殺,以死了卻諸多紛亂,擋住那些悠悠之口。
  • 秦太后的男寵嫪毐,為何敢與太后生子並被封侯,其實他被坑了
    從這些事跡來看,嫪毐僅僅是因為伺候好了太后,就在法度森嚴的秦國輕鬆得到了侯爵,他還膽大包天,企圖犯上作亂,歷史上的嫪毐真的這麼蠢嗎?其實並不是這樣。宣太后可以看出,嫪毐能夠被封侯,並不是表面那麼簡單,他是因為有功勞才獲得的爵位,那麼他的功勞是什麼呢?這要從另外一個人說起,他就是成蟜。成蟜是秦始皇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是他王位最大的競爭者。
  • 《大秦賦》中的嫪毐,在歷史上是個怎樣的人?
    曾經商多年的呂不韋通曉人情,處事圓滑,他擔心突然與王太后斷絕關係會引起不滿,於是便一面在政治上一如既往地支持太后趙姬和秦王嬴政,一面開始為自己物色一個侍奉太后的替身。嫪毐在《大秦賦》中的出場身份是秦國軍隊中的御者,屬於有一技傍身的技術人員。但實際上真正的嫪毐一開始只不過是鹹陽街頭的一個小混混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