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和鬼節燒紙錢究竟有沒有用?道士說出奧秘:靈體不能得罪

2020-12-17 司馬拆書大雜燴

每年到清明節回去,長輩們都會燒紙錢。我們總是百思不得其解,燒紙錢到底有沒有用的?

我們也無法去驗證,只能問專業人士。因為當時說出其中他說我們不能得罪靈體,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民間燒紙錢都是用白色的紙,要麼就去買冥幣。道士在做法事的時候也會燒紙錢,但是他們會分很清楚,白色的紙錢是燒給鬼魂這類的,而黃色錢紙燒給神靈。

普通人燒紙錢,燒元寶,其實都是為了改變自己的運氣。改變運氣的方法有很多種,那麼我們為什麼非要選這種方法?

帶著這種疑問,我去請教一位道士。這位道士講,每次做法事的時候都會運用道術去和神靈或者一些靈體溝通。

鑑於此,有許多困難,還陰債或者補財庫才能夠達到直接溝通的目的。比如還陰債,總要問清楚靈體到底要燒多少紙錢給它們,它們才肯放下怨氣和解。

只要滿足這些靈體的需求,那麼債也就解除了。就不會被這些靈體纏上,導致走黴運。

然而並不是燒了紙錢之後就可以完全化解怨氣,因為普通人無法與靈體進行直接溝通,所以並沒有辦法得知這些靈體到底需要多少才能夠滿足,燒紙錢也就是盡一份心意。

這位同事說收之前也是有講究的,如果用道家的龍票或者用天地銀行的紙錢,那麼靈體是能收到的,如果是隨便去路邊攤買,那麼就很難轉化為靈體需要的財富。

所以懂行的人就會找專業的人士去處理,普通人也只能聊表心意。

只是我們不能完全只通過燒紙錢的方式來改運,因為一個人的運氣,其實都是固定的,如果使用補財庫這種方式給提前支取完,那麼後續就很悲催了,我們平日還是要積累功德,做好事。

但是如果只是鬼節和清明節,那只是對家裡的先輩聊表心意,這種情況,大家按照傳統燒紙錢即可,這個倒不是為了改運。而是為了不走黴運,因為靈體不可得罪,不然壞運氣就會找上門。

相關焦點

  • 你知道為什麼七月十五要祭祖,為什麼要燒紙錢嗎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祭祀祖宗、延續香火的習俗,以示孝敬、不忘本。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三大節日。古時,這種禮俗很盛。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春秋兩祭,民間有句話,叫「清明時節人找鬼,中元時節鬼找人」。
  • 七月半為什麼會被稱為「鬼節」,「鬼節」的歷史由來
    清明節、重陽節、七月半,是我國三個傳統的節日,同其他節假日不一樣,這三個節是我們用來緬懷先人的,其中又以七月半最為特殊。為什麼要說七月半特殊呢,因為傳說在七月半的時候,逝去的先人會回到家鄉看望自己的家人。七月半也被稱為中元節,道教中稱它為「鬼節」。為什麼要稱它為「鬼節」?難道真的有鬼?
  • 燒紙錢:中國提倡文明祭祀、禁燒紙錢,老外卻出高價搶購中國紙錢
    引言燒紙錢是中國傳統的祭祀習俗,千百年來深受民眾追捧,每年到了清明節、中元節,人們都會購置紙錢元寶,去先祖墓地焚燒祭祀。尤其是農村地區,燒紙錢的習俗更受人們重視,無論身在哪裡,工作有多忙,到了日子是一定要趕回來,給祖先燒紙。
  • 農曆七月十五 鬼節
    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音樂中開始的。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念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凱泰曾有詩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描寫的便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過鬼節的習俗。
  • 網上掃墓流行,燒紙、上香都消失之後,清明節還是「清明節」嗎?
    現在城市裡大多人掃墓的習俗和程序也已經十分簡單了,最新的方式甚至還有網上掃墓,但畢竟這個形式還是有點太過輕易和不正式,所以清明節親自動身去掃墓的傳統還是保留了下來,以寄託生者對逝者的敬意和追思。小販一般都會把祭祀用品放在墓園錢賣,特別是趕上清明節一帶日子,價格故意要往上提一些,但這種一年一次的活動,又是面對已逝之人,大多數掃墓者都不會計較。花可能是絹花或鮮花,多見白色黃色,還是以菊花為主;上香用的香已經成了一個長得像玩具般的電子香,製作看上去很簡易粗糙,價格也比較便宜,就在墓園前賣,但畢竟是這種場合使用的,有些嚴肅的意味在裡面。
  • 清明節:中國古代的諸多「鬼節」,其實是一個完整的系統!
    #中華神秘文化#清明節就要到了,今天我們來聊一聊中國古代的「鬼節」。所謂鬼節,顧名思義,就是與鬼有關的節日、祭祀鬼(亡靈)的節日。全世界很多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鬼節。在中國,一年中的鬼節不止一個,今天大家比較熟悉的,主要是清明節和中元節(俗稱「七月半」)。關於清明節和中元節的形成,歷來有很多說法。
  • 若人死後,沒人給他燒紙會怎麼樣?燒紙錢是封建迷信
    在每年的清明節、中元節、除夕,很多人都會給死者燒紙錢。而且人們都會相信,紙錢就是死者在另一個世界的錢,多燒一些紙錢,死者在那個世界才會有錢用,其實這也是一種對死者的悼念。那麼接下來一起看看若人死後,沒人給他燒紙會怎麼樣?燒紙錢是封建迷信?
  • 民俗|中元節就是滿街燒紙?它其實很有文化!
    民俗|中元節就是滿街燒紙?它其實很有文化!這一傳統體現了古人「慎終追遠」思想,每個人都有父母,基於這種思想和對先人的感情與責任使然,中元節勢必也會不斷得到延續和傳承。
  • 下元節:冥界、水鬼,奇異燒紙習俗,你所不知道的另類鬼節禁忌
    下元節是一個比較另類的鬼節,它和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等都不同。在中國傳統觀念裡,一提到死去的人,提到鬼,通常想到的都是陰曹地府,有關中國道教的地府,主要在兩處,一是蒿裡,二是酆都。水官大帝就慘了點,他的辦公地點據傳在東方遙遠的扶桑大海之中,有學者考證說,在太平洋西北(日本海)區域,還有人說在美洲墨西哥附近,總之這地方,連個毛都沒有。
  • 清明節50個必須注意的禁忌
    清明節,對佛弟子而言,是帶著感恩之心:祈願「先祖為主的六道所有一切如母有情眾生,能夠早日脫離輪迴苦海,得到佛的果位,我們來放生、念經、做功德」,這樣對他們而言收穫就很大。2、佛教如何看待為亡靈燒紙錢?佛教沒有為亡故的親人焚燒紙錢的做法,也不認為焚燒的紙錢(包括供養的各種供品)就一定會被亡靈收到、使用,也不能真正利益到亡靈。
  • 《紅樓夢》裡藕官清明節在大觀園燒紙祭奠誰?寶玉罵她了嗎?
    要不中國四大美人中的兩大美人都會對他一個情有獨鍾一個心生喜歡和有所顧盼。好了這個時候寶玉就要進入到我們今天來回答的問題場景,浮想聯翩的寶玉被一股從山石後面的火花所打亂,一個丫環在在燒紙錢,接著就有一個婆子在叫嚷說丫環燒紙錢是違反了規矩還馬上去奶奶那裡去告狀了。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這才是中國「鬼節」的真正含義,可惜懂的人太少!
    中元節,俗稱鬼節、七月半,佛教稱為盂蘭盆節。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並列為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的傳統文化節日。歷史上,隨著儒釋道三家合流,中元節同時融合了三家的觀念與習俗,形成了今天最大的鬼節。
  • 給鬼神燒紙錢有用嗎?有這7大作用(下)
    修行樂園 | 玄門親歷 | 增長見聞 | 趨吉避兇修行莫分儒釋道,也並非人云亦云,更不能自我揣測。只有通過實證,才能趨吉避兇,道業方能順勢增長!前兩篇我們講到了燒紙錢的5個作用,今天我們繼續來講最後的兩個作用。
  • 《燒錢》從燒紙錢這個角度來了解中國不同地方的生活和風俗習慣
    本文為你解讀的書叫《燒錢》,這本書主要講的是中國人「燒紙錢」。燒紙錢,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現象,即便住在大城市裡,每到清明節或七月十五,路口街邊總有一些人在燒紙錢。《燒錢》這本書中有兩個數字,說成都在2008年清明祭奠的時節,一共燒掉一百噸紙,包括紙錢和紙紮。
  • 鬼節你了解多少?用英文談中元節的五大禁忌!膽小勿入~
    今天是農曆七月半,也就是傳說中的鬼節,也叫中元節或盂盆蘭節,人們要掃墓,燒香,以緬懷祖先。相信大家從學習英語以來就有介紹中國傳統節日文化的經歷,可介紹了那麼多次,你有介紹過中元節嗎?你知道「中元節」用英文怎麼說嗎?還不知道如何說的童靴趕緊看過來!
  • 中元節又叫鬼節?中元節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匯總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它也並不是陰氣森森的「鬼節」這麼一個文化氛圍。 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以及其他傳統文化的知識。
  • 鬼節晚上見鬼了怎麼辦 只是民間中元節的迷信部分
    農曆的七月十五是中元節,在民間也被稱為是鬼節,所以有很多關於鬼神的傳說,傳說這一天鬼門大開,所以很多人就有這樣的疑慮,如果晚上真的看見鬼了該怎麼辦?   農曆七月十五,俗稱中元節,民間俗稱「鬼節」,按風俗習慣都要上墳、焚香、燒紙錢來祭祀故去的先人。
  • 七月十五這天是鬼節,為何中國的年輕人不過鬼節,過七夕情人節?
    農曆的七月十五這一天是中元節和盂蘭盆節,中國的民間俗稱鬼節,鬼節顧名思義就是與鬼文化相關的節日,世界各地都有鬼節,西歐、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地的鬼節是萬聖節,萬聖節是在每年的10月31日,墨西哥的鬼節是亡靈節,亡靈節在每年的11月1日、2日這兩天。
  • 「鬼節」到來,小八同學帶你一起了解「鬼節」的那些知識
    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三節同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也是流行於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元節有放河燈、焚紙錠的習俗。 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合稱「三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農曆正月十五日稱上元節,乃慶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稱中元節,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稱下元節,乃食寒食,紀念賢人。七月十五是秋後第一個月圓夜,此時暑熱剛褪,金風正在霏微潛入,夜涼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