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孩子小學開始,挖挖機每學期都會與孩子一起,商定一個本學期的學習目標,只要實現了這個目標,就滿足孩子一個或者幾個願望,這樣的「君子協定」一直持續了十幾年。剛剛大一上期末的成績已經揭曉,孩子平均績點3.98,又達到了秋季開學定下的目標。這個寒假又得兌現獎勵啦,不過這一次挖挖機還不知道孩子會提出什麼難纏的要求呢。
在子女教育成長的道路上,像挖挖機這樣的家長還有很多,堅持以身作則、思想教育、獎懲並重,不斷引領、激勵孩子健康成長。比如西安的曲女士,孩子正在上小學一年級,她原本答應孩子,若期末語文數學考了雙百,就帶孩子去美麗的西雙版納過春節。結果期末成績發下來,孩子語文考了99分,數學考了100分,剛剛差1分,曲媽媽就告訴孩子取消赴西雙版納過年的計劃。
俗話說:「大有盼掙錢,小孩望過年。」每一個小朋友對過春節都有特別的期待,曲媽媽家的孩子也是一樣。曲媽媽允諾過到西雙版納過年,孩子就一直心有期待,這次少考了1分,孩子的期盼落空了,特別的傷心,在家一提起這件事就哭。按照曲媽媽的說法,孩子沒有達到約定的「雙百」目標,就不應該獲得獎勵,這也是要教育孩子信守承諾,今年春節就只能呆在西安了。
語文99分、數學100分的期末考試成績,對於任何一個學生來說,這都是非常優秀的成績。作為孩子,這已經算得上是向家長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了。家長與孩子定下「雙百」的考試成績目標,老實說這本就不合理,畢竟語文開放性試題太多,不像數學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小學一年級學生語文考出99分,已經非常棒了,不得不說曲媽媽在教育上有些過於苛嚴。
不過,曲媽媽這種以身作則、兌現承諾的教育方法卻很是值得推崇。有不少家長認為孩子年紀小,只要孩子一哭一鬧,無可奈何之下就容易對孩子妥協,殊不知在家長妥協之後,孩子就會形成一種慣性思維,甚至在家長對孩子過於溺愛的過程中越走越遠。在這一點,面對孩子的傷心哭泣,曲媽媽守住了誠信的原則,沒有向孩子的眼淚妥協,當予以點讚。
教育孩子一直是不少家長的一大難題。對孩子過於嚴厲容易讓孩子產生疏離感,對孩子過於溫柔又容易缺失敬畏。家長在面對孩子不願意服從要求的時候,往往通過獎勵的方式來吸引和激勵孩子。就像西安這位曲媽媽,明明考「雙百」實現的機率小之又小,卻又懸出去西雙版納過年的獎勵,激勵孩子不斷學習進步。
通過物質獎勵的方式確實能夠對孩子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但是當物質獎勵成為了一種理所當然時,就容易使孩子喪失學習的內部動機,反而變得唯分是圖,讓學習變得功利了起來。因此,作家長的對孩子設定獎勵,不應將成績作為評判的唯一標準,否則容易給孩子一種只有分數最重要的錯覺。
估計會有不少家長要問:如果不給予物質獎勵,孩子要講條件時該怎麼辦呢?
家長給予物質獎勵是可以的,但是物質獎勵必須要適度,並且孩子實現了約定目標,符合獎勵條件時,家長不可反悔,而且還要儘快兌現諾言。當然,對孩子成長進步的獎勵,除了物質之外,更多的還是當以精神獎勵為主。一個深情的擁抱,一抹鼓勵的眼神,一句讚賞的話語,都是孩子欣喜雀躍、持續上進的澎湃動力。
(圖片源於網絡,若有有妥,聯繫速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