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神奇的「弓魚術」,將魚捆綁成弓的形狀,夏天離水1天也不死
三伏天就到了,這段時間南方的降雨比較多,好些地方還出現了強降雨,這也就導致了河流、水塘的水滿了。而大水自然也會帶走很多的大魚。於是就出現了有些地方的市民在馬路上、大街上抓魚的景象。不過在夏季的時候,因為氣溫高,所抓到的魚沒一會兒就死掉了。
而魚吃的就是新鮮,夏季魚還很容易變味,這樣的魚自然不好吃。同時現在很多人也喜歡垂釣,但是往往釣到的魚也很快就死翹翹了。那如何讓魚活更長的時間呢?在福建當地就流傳著神奇的「弓魚術」,將魚簡單捆綁成為弓的形狀,夏天離水一天也不會死,這是如何做到的呢?
弓魚術,相信很多人也有聽說過。筆者之前也是在央視的一檔節目中了解到的,當時就深深地折服了,真的是高手在民間。在福建建甌,弓魚技藝已經流傳了600多年的歷史了,在當地基本上每一個淡水魚養殖戶都會這個技術。
建甌作為福建省北部農業大市,省級生態市和省級園林城市,當地最著名的的就是盛產淡水魚了,每年能產淡水魚1萬5千多噸,而這些魚全部都是以「弓魚」的形式出售。在別的地區所出售的淡水魚,一般都是養在水池裡面,並且為了延長魚的壽命,還會給水池放幾個增氧機。但是福建建甌當地賣魚,很多人都是直接挑著走街串巷的。經過弓魚技術處理的魚,冬天離水10天也能活,而三伏天也能至少活1天。
最初發明弓魚術的時候,有些人以為是漁民想要多掙錢,打算在魚的肚子裡灌滿水了,然後把水也賣給別人,因此還引發了一場官司,當時讓漁民是百口莫辯。迫於無奈,漁民把弓過的魚和沒有弓過的魚分別烹煮給人品嘗,大家發現弓過的魚要比沒有弓的魚更加鮮香,還沒有了土腥味,紛紛稱奇。
弓魚術最大的好處不僅可以保活保鮮,很方便運輸,而且還能去除塘魚的土腥味,於是弓魚術在當地就流傳開來,並且被一直沿襲下來。在2009年,弓魚術還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不過弓魚術,也並不是簡單把魚用繩子捆綁成弓的形狀,其一般分為初綁、餵水和綁水三步。初綁就是在捕到魚之後,先用草繩把魚頭和魚尾綁住,而餵水就是將初綁後的魚放入小溪活水中,讓其吐汙納新。等到一個小時後再對餵過水的魚尾進行綁水,綁水時的綁位時上移到魚肛門稍上的地方。經過初綁、餵水和綁水這三步,一頭弓魚就製作完成了。看似簡單,但是卻有很多的技術要領,掌握不當不僅達不到保活保鮮的效果,甚至還會影響到魚的肉質。
弓魚技術之所以能讓離水的魚活更長的時間,因為它通過特殊的捆綁方法,減少了魚的活動量,同時在餵水的階段讓它吃進了不少新鮮的水,並且不能排出來。同時弓魚以後,魚嘴一直張開的,魚鰓也會被迫張開,這樣就加大了對溼潤空氣中氧氣的吸收,所以魚活的時間特別長。各位朋友們,你們了解這種神奇的技術嗎?喜歡釣魚的朋友們,不妨學一學哦!有沒有大神會這個「絕活」呢?歡迎大家交流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