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技藝,把魚綁成「弓」字狀,沒有水也能活一天,是真的嗎?

2021-01-09 農村小毛

「九佬十八匠」,或耍弄手藝或叫賣苦力,曾在大眾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變遷,以及都市化的衝擊,不少手工藝被機械化取代,留存昔日大街小巷烙印的老技藝,正在悄無聲息中慢慢逝去,只留下一些模糊的身影,比如說之前常見的木匠,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所謂木匠指的就是,從事木工工作的專業人員。

他們以木頭為製作材料,伸展繩墨用筆劃線,之後拿刨子刨平,接著用量具測量,最後就製作出來了,各種各樣的家具用品。以前沒有現在這麼多的機械化設備,人們購買家具製作門窗,只能依靠這些木匠工人。而現在的生活變好了,機械化量產也普及了,這種傳統的老技藝,自然也退出了歷史的舞臺。淘汰的老技藝雖然特別多,但也有一些流傳了下來,在經過歲月的洗禮以後,反而變得更加璀璨奪目了。

今天分享的這個事情,就是個流傳多年的老技藝,它叫做「弓魚術」,有的地方也叫「弓魚法」。「弓魚法」說白了就是,用一種比較特殊的綁法,把一條魚綁成「弓」字的形狀,這麼做能讓魚兒離開水,還能多活一天左右的時間,而且還能祛除魚身上的腥味,食用起來味道更加的鮮美。說到這裡,相信很多人都會問,真有這麼神奇嗎?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說說。

先給大家說說「弓魚法」的操作流程,一般來說它有「初綁」和「重綁」兩個步驟,「初綁」的時候,需要將繩子一端穿過魚鼻扎牢,另一端綁紮在魚的肛門下,之後將魚放入水中吐汙,這個步驟操作完以後,「初綁」也就算是完成了。

「初綁」完以後就得趕緊把,魚肛門上面的部分用繩子綁起來,然後把魚彎成「弓」字的形狀,最後放入魚塘或是活水中,泡養個一兩天時間,「重綁」也就算是完成了。這兩個步驟全部完成以後,也就意味著「弓魚法」已經結束了,這種的魚兒離開了水,還能多活十幾個小時,甚至是一天左右的時間。

為什麼經過「弓魚法」的魚兒,可以離開水活這麼久呢?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魚「弓」了以後,它的運動量就減少了,運動量少就意味著消耗少,耗氧變少了自然就活的更久了。第二是魚「弓」了之後,一邊的繩子牽拉著魚嘴,魚鰓一直處於打開的狀態,這就增加了魚鰓和空氣的接觸,最大程度的讓魚兒吸氧,氧氣多了,魚兒自然也就活的更久了。

綜上所述,「弓魚法」確實存在,而且經過這種特殊的綁法,魚兒離開水確實還能,再多活一天左右的時間。你們見過這種老技藝嗎?你們對此事還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神奇的「弓魚術」,這樣綁過的魚夏天離水1天不會死,啥原理呢?
    導讀:神奇的「弓魚術」,將魚捆綁成弓的形狀,夏天離水1天也不死三伏天就到了,這段時間南方的降雨比較多,好些地方還出現了強降雨,這也就導致了河流、水塘的水滿了。而大水自然也會帶走很多的大魚。弓魚術,相信很多人也有聽說過。筆者之前也是在央視的一檔節目中了解到的,當時就深深地折服了,真的是高手在民間。在福建建甌,弓魚技藝已經流傳了600多年的歷史了,在當地基本上每一個淡水魚養殖戶都會這個技術。
  • 民間秘術「弓魚」,魚離開水一天不死,網友:你確定不是在開掛?
    民間秘術「弓魚」,魚離開水一天不死,網友:你確定不是在開掛?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動物植物#系列徵文,請多指教在我的農村地區,農民總結了很多先輩的經驗,這些經驗看起來很隨意,農民信手拈來,而在我們看來,這簡直就是民間的「秘術」,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種民間的「秘術」吧!
  • 弓魚術歷史悠久,為什麼這樣綁著的魚離開水後一天也不會死呢?
    我這個人不喜歡釣魚,有一次回老家,也是在家裡沒有什麼事情做,就跟著老爸去了我們村子裡的那個釣魚場去釣魚。老爸釣魚也真是一把好手呢,不一會就釣上來了一條魚。不過我倒是特別奇怪我爸綁魚的方法,我可是真的沒有見過。我正納悶呢!這時一個釣魚的朋友也走過來,對著我爸說,你為什麼要把魚綁成這樣子啊!這時我爸說,你是釣魚的愛好者,居然不知道弓魚術啊!那人聽了以後很是驚訝,搖了搖頭,表示了否定。
  • 南方農村的「弓魚術」,能讓魚離水幾天不死,是如何做到的呢
    民間的智慧是無窮的,很多種比較實用的創造,都是來自於農村普通的百姓,像南方比較著名的弓魚術,就是久負盛名的魚類保鮮方法,弓魚術還被央視報導過,雖然欄目是哪個不怎麼靠譜的走近科學,但在這一期對於弓魚來說,做的其實還真的不錯,其中包括對於弓魚的操作、技術探索,都有很不錯的描述,弓魚是一項流傳六百餘年的民間技藝
  • 活魚保鮮的六種方法,還是古人厲害,弓過的魚可以存活十個小時
    這樣做既可保魚鮮,也可保您喝冰水。比風魚省時,而且更方便烹調。三、蒙眼法用浸溼的紙貼在魚的眼睛上,因為魚視神經後有條死亡腺,離水後就會斷掉。用此法,死亡腺可以保持一段時間,從而延長魚的壽命。四、弓魚在福建北部的崇山峻岭之間,流傳著一種鮮為人知的古老技藝。早在元朝末年,弓魚之法便已盛行。這種方法很厲害,弓過的魚可以存活十個小時。
  • 教你一招能讓魚離水不死,不僅能保鮮,肉質還會更好,小妙招
    很多喜歡吃魚的朋友特別糾結一個問題,怎麼才能吃到新鮮的魚?能讓魚存活下去才是真正的硬道理。尤其對釣魚或捕魚愛好者來說,會有這樣的麻煩。辛苦捕獲的魚在回家前就會死!尤其是白鰱魚,如果沒有氧氣泵陪伴,那就是幾分鐘的死亡。
  • 生命力最頑強的魚,被曬成魚乾後入水照樣活,被稱為魚界活化石
    大家對於魚的印象通常是這樣的,在水裡活蹦亂跳,一旦把它撈出來扔地上就會被乾死。在遙遠的非洲大陸上,有一種魚顛覆了我們對魚的認知,叫做殭屍魚。即使離水被曬成魚乾長達3年之久,入水後照樣能活下來!這種魚就像我國傳統文化裡的殭屍,吸收了人氣還能復活一樣,因此被國人侃稱為「殭屍魚」。
  • 一條魚被暴曬成「魚乾」,不過往魚嘴裡倒點水,就又雙叒叕活了!
    一條魚被暴曬成「魚乾」,不過往魚嘴裡倒點水,就又雙叒叕活了!水是生命之源,對於魚兒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缺少了水的魚只有死路一條,不過今天給大家介紹一種生命力超頑強的魚,即便是被曬成了魚乾,只需要往魚嘴裡倒一點水,它就又雙叒叕活了!
  • 一條魚離開水4年,被曬成魚乾照樣能活?一遇到水就連神仙也不信
    一條魚離開水4年,被曬成魚乾照樣能活?一遇到水就連神仙也不信世界之大無奇不有,我們都知道,如果魚離開了水,就不能繼續存活了,但是在非洲就有一種世界上最厲害的魚,他在42度的時候都熱的高溫下,也能繼續存活,即使離開水四年曬成了魚乾的還沒有一遇到水就能復活。
  • 黑坑魚食用危害大?哪兒的魚能讓人放心?自然水域魚沒有被汙染?
    如果說剛投放進黑坑的(新)生口魚談不上什麼汙染,大家還能勉強接受,那麼久經化學原料及小藥侵害的(老)滑魚,大家往往就是從心裡很徹底的排斥了。一般在黑坑中釣到的魚基本都是回收給黑坑老闆,很少有釣友帶回家中食用。即使自己或家人想要吃魚嗎,往往也是從超市或市場進行購買。
  • 以前,七星魚在農村地區隨處可見,但現在幾乎絕跡了
    這種天然魚現在能賣到100-200斤,十幾年前隨處可見,現在終於到了難求。這是什麼魚?他是沿海地區特有的魚,在廣西省之前非常常見,然而由於過度捕撈,很難在江河中找到他的蹤跡。他以前被稱為七星魚,人們喜歡在本地叫他廣西省,這種魚精力充沛,不屈不撓,釣魚後,即使他離開水面很多小時,他仍然是能活。一些江河,小溪也是最喜歡主題活動的區域。
  • 一位老魚友對於新魚友的忠告,會得到新魚友的認可嗎?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讓我們一起簡單養水,輕鬆養魚!今天養魚老道在網上看到了一位資深老魚友發的帖子,哈哈,樂死我了,對於下述問題,我是深有同感、也深表同情,我們來一起看看這兩個帖子,都是如何說的。
  • 非洲最奇葩的魚,水裡呆久了可能會被淹死,離水6月卻依舊能活?
    非洲最奇葩的魚,水裡呆久了可能會被淹死,離水6月卻依舊能活?這種魚其實就是非洲肺魚,作為一條魚,正常來說,應該就是離水就必然面臨著死亡,這就是大眾的普遍認知,但是這種魚卻非常的特立獨行。其實早先肺魚也是在水裡生活的,但是因為非洲的氣候太過乾旱,加上全球氣候不斷的變暖,肺魚就會遇到非洲的枯水期,則而在這個時期,沒水了怎麼辦,那如果不想死就只能進化自己了,於是肺魚就開始了自己的奮鬥生涯。
  • 農村河裡的野生魚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釣魚愛好者:這些年魚白釣了
    農村河裡的野生魚到底是從哪裡來的?釣魚愛好者:這些年魚白釣了。我們都知道,在農村的一些天然小河裡,可能剛形成的時候,裡面是非常清靜的,除了水什麼都沒有。但是過幾年,裡面就常常會出現一些野生魚。可能很多人也和小編一樣,有這樣的疑惑:小河裡的魚,到底是從哪裡來的?
  • 農村老話「橫切牛羊豎切豬,斜切雞順切魚」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老話「橫切牛羊豎切豬,斜切雞順切魚」什麼意思?有道理嗎?文/農夫也瘋狂曾經吃不飽飯的時代,很多人都夢想著能每天過上大魚大肉的日子,在哪個時代,能天天有肉吃是一種很幸福的生活。可是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老百姓對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給新魚友打打氣,老魚友也會繳納智商稅的,和我們一樣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和大家一起輕輕鬆鬆養水、寬寬鬆鬆養魚,敬請魚友們關注!這個看魚,不是盲目地看,而是需要詳細的對比和觀察,多看、多對比,沒事就往魚店裡、魚市場跑,甚至於節假日就在魚市場裡面泡著,一轉就是一天。很多魚友經常會問,蝴蝶鯉和龍鳳如何區別?羅漢魚苗哪些能起頭?哪種龍魚是純正的金龍或者紅龍,或者泡藥、燈烤魚?觀賞魚的雌雄如何分辨?
  • 俗稱水老虎,淡水養殖的害魚,能吃掉水中所有魚,一條能賣上千元
    導讀:俗稱水老虎,淡水養殖的害魚,能吃掉水中所有魚,一條能賣上千元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人也喜歡野釣。遇到不忙的時候,就會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去一些江河湖泊裡面釣魚。它俗稱「水老虎」,是淡水養殖的害魚之首,生長快、個頭大,還兇猛異常,能吃掉水中所有的魚,如今一條更是能賣到上千元。相信部分的釣魚愛好者已經,它就是在市場上難見蹤跡的鱤魚。這種魚在我國曾經分布很廣,除了西北、西南地區以外,其他地方均有分布,主要是生活在江河、湖泊的中上層。在各地的叫法也不相同,比如水老虎、哆口魚、黃頰、黃頰魚、鰥魚、竿魚、杆條魚、大口鱤等。
  • 發生了什麼事,農村新挖池塘沒放魚,卻有魚了,啥原因?老農科普
    相信大家有這樣的感覺,有水地方就會有魚出現。其實並非如此,魚生長需要合適的環境,水溫高低、氧氣含量、浮遊生物等都會影響到魚的生長。在農村地區能見到大大小小的池塘,星羅棋布,池塘裡基本上都會有魚,且數量很龐大。童年時期,就會和朋友去池塘裡捉魚蝦來吃,池塘既是遊樂園,也是美食庫。
  • 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是什麼意思?這樣做菜有道理嗎?農村物產豐富,蔬菜品種齊全,而魚鮮肉鮮品種也多。就這句話「魚不蒜,牛不韭,肉不姜」雖說共9個字,但是把農村最經典的幾個菜品說出來了,分別有魚、大蒜、牛肉、韭菜、豬肉還有生薑。這六種食材在農村很常見,當然農民能夠自給自足的主要是蔬菜類,比如大蒜、韭菜、生薑,而鮮魚、牛肉、豬肉也有農民養殖,但是專業程度比較高,普及率也不是很高,就是農民真的養牛,養豬也是以售賣為主,要吃肉還是要去市場上購買的。
  • 清道夫被曬成魚乾,男子往魚嘴裡倒點水,神奇的一幕發生了
    清道夫被曬成魚乾,男子往魚嘴裡倒點水,神奇的一幕發生了遊遍世界美景,品讀百味人生,清道夫是讓許多國家都為之頭疼的一種魚,連我國也都深受其害,因為這種魚什麼都吃,包括水中的垃圾,所以就被稱之為水中清潔工,把它引進到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