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瀕臨滅絕,竟然是因為這個……

2021-01-10 蝌蚪五線譜

吃,果然是頭等大事。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去世(圖片來源:央視網)

剛剛過去的世界犀牛日(9月22日),讓我們不由得又默默悼念一次北白犀蘇丹。

由於人類的捕殺和棲息地的破壞,全世界現存的6種犀牛,除南白犀境遇稍好外,其餘全部處於滅絕的邊緣。然而,有觀點認為,即便沒有人類的影響,犀牛這一物種的衰敗也不可避免。這樣的說法,是否有道理呢?讓我們試著從物種競爭的角度思考一下。

犀牛屬於奇蹄目家族,這個家族現存物種裡還有馬和貘兩個成員,它們最顯著的特點是腳趾數為奇數。與之對應的,是豬、牛、羊、鹿、駱駝等眾多草食或雜食動物組成的偶蹄目家族。兩個家族中的大多數成員都吃素,相互間就免不了競爭。從目前的情況看,偶蹄目無論是動物的種類還是數量都明顯多於奇蹄目,顯然是這場生存競爭的贏家。幫助偶蹄目取勝的首要秘籍,當然不是腳趾的數量,而是它們功能強大的胃。

偶蹄目下屬三個家族,分別是以牛、羊、鹿為代表的反芻亞目;以豬、河馬為代表的豬形亞目,以及以駱駝為代表的胼足亞目。除豬形亞目外,其餘的種類全部具有四個胃(有觀點認為駱駝可能是三個)。

牛胃的結構(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不論胃的數量是三個還是四個,駱駝和反芻亞目的動物,都具備把胃裡的食物重新輸送到嘴裡進行二次咀嚼的能力,卻是不爭的事實。食物在口腔中經牙齒咀嚼後,通過喉嚨後依次進入瘤胃、網胃和瓣胃。這三個胃合稱為「前胃」,它們不具備分泌胃液的胃腺,主要作用是儲存食物。食物在這三個胃中經過簡單的分解和吸收變軟後,被重新送回口腔進行咀嚼,才會進入能夠分泌胃液,真正具有消化功能的第四個胃——皺胃,進行徹底的消化。

擁有如此數量眾多且功能強大的胃,駱駝和反芻亞目的動物在進食的時候,可以一次性吞下大量食物,存儲在前三個胃裡,然後經過反芻後慢慢消化。相反,奇蹄目等只有一個胃的食草動物只能不停地進食來填飽肚子。兩者相比,前者的進食效率顯然更高,自然也就能率先搶到更多的食物,有助於快速補充體能逃脫食肉動物的追捕。

在奇蹄目動物中,相比於馬和貘,犀牛的體型顯然要龐大很多,需要的食物也就更多。然而,在進食速度上,它拼不過會反芻的偶蹄目動物,在食物種類的選擇上,也比不上雜食的豬形亞目動物,再加上人類活動和獵殺的影響,犀牛衰亡也就在所難免了。

作者:趙亮

相關焦點

  • 犀牛的滅絕竟然是近親繁殖的原因!
    你抬頭一看,看到一頭巨大的坦克形狀的犀牛向你咆哮著,像一頭公牛一樣打噴嚏,巨大的角已經降了下來。你的想法是什麼?。嗯,不要試著彎彎曲曲地跑(這就是躲避鱷魚的方法),也不要坐下來試著讓自己變小(這是為了安撫大猩猩,而不是犀牛)。你最好的選擇就是躲起來,即使你周圍只能看到一塊小石頭或一棵瘦骨嶙峋的樹。事實上,你有很好的機會逃脫懲罰,因為儘管大自然給了犀牛許多非凡的天賦,但好的視力並不在其中。
  • 最後一頭白犀牛 目前該物種僅剩2頭雌性瀕臨滅絕
    最後一頭白犀牛 目前該物種僅剩2頭雌性瀕臨滅絕時間:2018-03-21 11:44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最後一頭白犀牛 目前該物種僅剩2頭雌性瀕臨滅絕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3月19日在肯亞去世,終年45歲。目前該物種僅剩2頭雌性,瀕臨滅絕。
  • 除了北方白犀牛 還有這10種動物瀕臨滅絕
    據悉,世間僅存著的兩頭北方白犀牛均為雌性,且分別為蘇丹的女兒((Najin)以及孫女(Fatu),這意味著該物種正式進入了滅絕倒計時。唯一倖存的雄性北方白犀牛的死亡,也對其他瀕危物種的命運做出了警告。據《每日鏡報》的報導,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的消息,這10種動物正瀕臨滅絕。這是世界上最奢華的名單之一——但它卻讓我們所有人感到羞愧。
  • 被稱為「西伯利亞獨角獸」的犀牛其實壽命很長,卻因為環境而滅絕
    一項新研究稱,一隻綽號為「西伯利亞獨角獸」的巨大毛茸犀牛的壽命比以前認為的要長得多,並與人類一起走過地球。這種犀牛會讓大家聯想起來我們常提到的那種童話故事裡面王子的座駕獨角獸,但是這個「獨角獸」不是童話故事裡面的那種。這種巨大毛茸茸的犀牛可比想像中的獨角獸要大得多。
  • 我國古代可謂犀牛遍地,為何突然滅絕?古人:殺它才能打勝仗
    犀牛哪去了? 在千百年間,人類通過自己努力與進化,一步步登頂食物鏈頂端,奠定了統治的格局。在這個過程中,為了地盤與更大利益,人類發動戰爭,用鮮血與戰火塑造輝煌,但卻也用欲望毀滅了無數族群。
  • 爪哇犀牛頭長獨角,皮膚硬如盔甲,還是瀕臨滅絕,全球只剩72頭
    這裡低地雨林環境正適合巨獸爪哇犀牛生存,可惜的是,爪哇犀牛瀕臨滅絕,據專家估算,全球僅存約72頭!都藏在密林中,不讓人發現。據《印度時報》報導,不久前,在烏戎庫隆國家公園裡,一頭成年的雄性爪哇犀牛在一處茂密樹林的泥潭裡洗浴,只見它歡快地打滾,讓泥水均勻地漫布全身。
  • 力挽狂瀾:人們有望將北部白犀牛從滅絕的邊緣拉回來
    其中白犀牛是犀牛中個頭最大的,體型僅次於大象。它有兩個亞種,北部白犀牛和南部白犀牛,北部白犀牛的數量只剩下兩頭雌性犀牛,意味著已走向滅絕。而北部白犀牛滅絕的過程,自然是因為它們的犀牛角。犀牛在自然環境下幾乎沒有天敵,它們體型大而且性情暴躁,堅硬的犀牛角是它們最有力的武器。
  • 為什麼體型龐大的犀牛會在中國滅絕?
    就目前來看,犀牛僅分布於非洲、印度、越南、印尼等地,而且有一些犀牛還是某一地區獨有的物種。其實,早在20世紀以前,我國就分布著三種犀牛的亞種,而且數量還不少。那麼,為什麼這些犀牛會在中國滅絕了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研究者培育出北方白犀牛胚胎 瀕臨絕種犀牛或能繁衍
    研究者培育出北方白犀牛胚胎 瀕臨絕種犀牛或能繁衍 2018-07-16 14:13: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世界犀牛日,先從認識這個「萌獸」開始 | 共護瀕臨物種
    認識犀牛犀牛曾經分布與於歐洲、亞洲和非洲多地。在二十世紀初,非洲和亞洲約有50萬頭犀牛。1970年,犀牛的數量下降到7萬隻;而今天,野外犀牛種群數量僅為2.7萬隻。近幾十年來,由於受持續不斷的盜獵活動影響,加之棲息地喪失,很少有犀牛可以在國家公園或保護區之外的地區生存。
  • 古代詩文中頻繁出現犀牛,為何中國現在卻不存在犀牛了?
    這個估計還真讓很多人發蒙,犀牛中國人是熟悉的,古代文學作品中出現了那麼多次,肯定是有犀牛的啊,但現在似乎沒聽過中國有關犀牛的什麼新聞,有關老虎好歹還有什麼東北虎偶爾出個鏡,華南虎出來更是會鬧出大新聞,犀牛是聽都沒聽過,其實啊,現在在中國除了極少數動物園有一點之外,野外已經完全沒有犀牛了,注意,不是說野外犀牛數量少,野外老虎、大象還存在,只不過數量「少」,但犀牛是真的徹底沒了。
  • 犀牛也會得癌症去世,這些幾近滅絕的生物,曾經像麻雀和燕子一樣普遍
    去年11月23日,馬來西亞最後一頭蘇門答臘犀牛因癌症去世。這是一隻雌性犀牛,而馬來西亞最後一頭雄性犀牛已在5月去世。 有人認為,地球從誕生至今,無數物種在漫長的歷史中出現又消失,而今天蘇門答臘犀牛的滅絕危機也是一種自然現象。在他們看來,我們已經進入一個物種滅絕的新時代,不僅是蘇門答臘犀牛,還有很多野生動物已經或者即將在我們這個時代消失。不可否認的是,人類的獵殺行為加速了這些物種的滅絕。 比如朱䴉。
  • 廣東、廣西的大象犀牛為什麼滅絕了?
    秦朝時,九真郡所屬範圍被稱為「象郡」,也正是因為有大象而得名。南朝梁陳時期又在廣西境內設置「象郡」。兩廣境內曾有大象和犀牛事實上,在一千多年前廣東、廣西境內不止有大象,還有犀牛。西漢人桓寬所著的《鹽鐵論·力耕》記載:「珠璣犀牛出桂林」(珠璣是珠寶、珠玉的意思)。這裡所說的桂林是指「桂林郡」,其範圍包括今天的桂林、柳州、梧州,廣東德慶、陽江等地。
  • 最新研究:人工胚胎有可能會拯救瀕臨滅絕的北方白犀牛
    最新研究:人工胚胎有可能會拯救瀕臨滅絕的北方白犀牛  Connor Feng • 2019-09-30 18:14:26 來源:前瞻網 E3007G1
  • 披毛犀,如此龐大的犀牛,還有自身保暖的皮毛,究竟是怎麼滅絕的
    當今時代,很多人都知道,犀牛的毛被是非常的稀少,有的是直接沒有,皮糙肉厚,一直以來都是以一種笨重的樣子出現在我們的視野裡。犀牛的種類也是特別的多。後來經過人們的不斷發現的活化石,還有發現很多和犀牛一樣的犄角,不斷地研究發現,這些帶有毛被和犀牛一樣的動物,竟然是犀牛的另一種類。
  • 一起走近你不知道的滅絕生物3——中國犀牛
    犀牛角擁有極高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自古以來犀牛角就是人們眼中的寶物,犀牛角又因為其稀有性在收藏品界擁有極高的地位,屬於頂級收藏品。根據有關部門統計,現存公開的犀牛角收藏品不足4000件,擁有犀牛角並且了解其藝術特性的人屈指可數。
  • 2019年已滅絕和2020將要滅絕的物種
    據報導,一批鴨嘴獸被發現死於新州乾涸的河道溪流,主要是因為旱災和人類活動,如築壩和蓄水用於農業灌溉,以及來自國家公園內的其他野生物動捕食,還有畜牧業的影響。除了鴨嘴獸外,在相關報導中,斯派克斯金剛鸚鵡(the Spix’s macaw)也是瀕臨絕境的鳥類之一。
  • 犀牛的視力很差,怎麼保護自己?科學家:別忘了還有哨兵牛椋鳥
    即使犀牛的嗅覺非常靈敏,但只要獵人逆著風,就可以在犀牛5米之外自由行走,而犀牛卻毫無察覺。因此,對於一隊經驗豐富的獵人來說,捕獵一頭犀牛並非難事。正因如此,進入現代文明以來,犀牛的數量在急劇下降,走近了物種滅絕的邊緣。為了保護這些大傢伙,科學家們需要對它們的自我保護能力進行更多的研究。
  • 史上生命力最強的魚,高溫下也能存活,可惜已經瀕臨滅絕!
    史上生命力最強的魚,高溫下也能存活,可惜已經瀕臨滅絕!地球上任何一種生物的習性都是截然不同的,就比如海洋和陸地上的生物,海洋中的生物必須在水的推動下才能生長,而陸地生物就不一樣了。即便沒有水,它們也能生活。
  • 天災還是人禍 中國犀牛滅絕記
    一些動物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比如非洲的犀牛。如果我說中國以前犀牛泛濫,你信嗎?黑犀牛,生活在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其實在古代,中國犀牛也很多。河姆渡和周口店的遺址上,多次發現犀牛骨頭;甲骨文記載,商朝殷王一次捕獵到71頭犀牛;戰國犀牛紙鎮、西漢錯金銅犀牛、宋代犀牛擺件等等,這都說明古人熟悉犀牛,犀牛不是遙遠的非洲獨有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