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廣西的大象犀牛為什麼滅絕了?

2021-01-07 好奇組長

我們都聽過「曹衝稱象」的故事。可是你有沒有想過,曹衝稱的這頭大象到底是哪裡來的?這是一個被忽略一千多年的問題。

根據陳壽的《三國志·魏書》記載:「時孫權曾致巨象」。也就是說曹衝稱的大象是孫權送的,但陳壽沒告訴我們孫權又是從哪裡搞來的大象。

西晉人虞溥所寫的《江表傳》告訴了我們答案——「孫權遣使詣南馴象二頭」。「南」指的是吳國所統治的九真郡,範圍大致是今天的廣西、廣東西南部及越南北部。這條記載說明:三國時期廣東、廣西境內是有大象的。秦朝時,九真郡所屬範圍被稱為「象郡」,也正是因為有大象而得名。南朝梁陳時期又在廣西境內設置「象郡」。

兩廣境內曾有大象和犀牛

事實上,在一千多年前廣東、廣西境內不止有大象,還有犀牛。

西漢人桓寬所著的《鹽鐵論·力耕》記載:「珠璣犀牛出桂林」(珠璣是珠寶、珠玉的意思)。這裡所說的桂林是指「桂林郡」,其範圍包括今天的桂林、柳州、梧州,廣東德慶、陽江等地。

戰國到西漢成書的《爾雅·釋地》記載:「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牛焉」。

出土的漢代玉犀牛

西漢劉安所寫的《淮南子》記載:「南方陽氣之所積,其地宜稻,多兕、象」。兕(sì)是古書上所說類似犀牛的一種異獸。

《宋史·五行志》曾記載過廣東潮州老百姓的莊稼被大象食用、踩踏。

宋朝的《太平寰宇記·嶺南道》記載,廣東英州(英德縣)、廣西鬱林州(玉林市)均產犀牛。

以上這些史料都說明,在一兩千年前的南方兩廣地區生活著大象和犀牛。

不僅有史料的記載,還有遺址出土的文物可以證明這一點。廣東肇慶金利鎮出土過象骨,廣西扶綏縣出土過犀牛骨、象骨。

大象犀牛的「美好年代」

那為什麼現在兩廣境內沒有大象犀牛了呢?究其主要原因皆跟氣候變化有關。大象犀牛都是生活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如今兩廣的氣候基本不適合它們生存,自然就消失了。但在一兩千年前中國的氣候不是這樣的。東漢、三國到西晉這一時期,中國普遍氣溫較高,不僅兩廣可以看到大象犀牛,甚至連湖南也有,湖南婁底新化縣琅塘遺址就出土過象骨。

廣西崇左出土的幼象牙齒

南北朝至北宋時期,中國的氣候有所降低,但中國南方還算溫暖,兩廣地區的氣候依然可以維持大象犀牛的生存。廣東東莞博物館至今收藏著鎮象塔,這是五代南漢時期打造的。因為每年秋天群象踏食百姓莊稼,官府組織人力捕殺大象,然後將象骨頭埋起來,並在其上建起「鎮象塔」以鎮壓和超度大象的魂魄。這足以說明在1000年前,兩廣地區生存著大量的野象。

明清小冰期的致命打擊

大致從南宋時候開始,全國性氣溫下降,兩廣也不例外。廣東地區竟然發生「荔枝皆凍死」的現象。廣東一些地方甚至在冬天會下雪,南宋初年廣東欽州連續幾年下大雪,造成雪災——「冬常有雪,歲乃大災」。氣溫下降當然會對大象犀牛等熱帶動物造成傷害,它們在兩廣的逐漸消亡大概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

接下來的明清小冰期,對大象犀牛的生存更是致命打擊。正德四年冬,廣東潮州天降大雪,「積雪厚尺許」。明朝正德年間,據《瓊臺志》記載連海南一些地方都發現雨夾雪的現象。海南島可是正宗的熱帶氣候區,連這裡都能下雪,說明這次寒潮的威力之強、範圍之廣。兩廣地區豈能倖免於難?又如清朝順治年間這次寒潮更猛——海南瓊海地區「寒霜大作,歲荒民飢,遇凍多死,獸畜魚鳥多殞歿(yǔn mò),榔椰凋落,草木枯萎。」福建福州也出現了「河水凝結,可載行人」的現象。清朝光緒年間,廣東廣西境內又發生了好幾次「極大寒」,史書記載說是「空前未有之奇」。

光緒年間老百姓都穿的很厚

長達幾百年的明清小冰期,使兩廣地區的大象犀牛生存受到極大威脅,數量越來越少。雖然期間也有幾次小暖期,但並不足以使大象犀牛的數量有所恢復或增加。

氣候變化對植物的影響

氣候的變化不僅對大象犀牛這樣的大型動物有影響,對植物也有影響。南宋初年湖南境內還出產荔枝,到明朝徐霞客的《徐霞客遊記》記載,湖南已經沒有荔枝了,廣西北部的桂林地區還有荔枝。到清朝乾隆時期連桂林都沒有荔枝了。

又比如,在唐朝至元朝期間,廣西境內還大量種植椰子,進入明清小冰期以後廣西境內的椰子也慢慢絕跡了。現在我國能種植椰子的地方基本上只剩下海南、臺灣南部、雲南西雙版納、廣東雷州半島。

荔枝、椰子等熱帶植物的不斷南移,都說明了我國的熱帶地區越來越少,逐步向南退卻。

人類的瘋狂捕殺

大象犀牛在兩廣的大量消失,除了受到明清小冰期的影響,還受到人的因素的影響。明清時代中國人口大爆發以及生產力進步,人類的活動極大壓縮的大象犀牛這種大型動物的生存空間。我們知道,越是人口稠密的地方,大型動物生存越困難,古今如此。在廣袤的非洲草原上,人口稀少生產力低下,所以能生存著許多大型動物(當然,這只是原因之一)。

尤其清朝時對大象犀牛的捕殺十分猖獗。象牙和犀牛角所帶來的財富,使人們為之瘋狂。清朝時兩廣官府竟出動官兵捕殺,一次能捕幾十頭犀牛。犀牛角和犀牛皮都能賣錢。官方如此,民間也上行下效,偷獵行為不斷。

現在人類對大象犀牛的捕殺情況依然嚴重

如此瘋狂捕殺,到20世紀初,犀牛在中國已所剩無幾。1916年,我國最後的一隻蘇門答臘犀牛被捕殺。1920年我國最後一頭印度犀牛被捕殺。1922年我國最後一頭爪哇犀牛被捕殺,自此中國的犀牛全部滅絕了。

大象在中國倒是還有,目前雲南西雙版納地區有130多頭大象,處於政府的保護之下。如若不然,恐怕也會滅絕了。

【吐溫老絲兒】好奇心驅使,深挖史料,寓教於樂。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體型龐大的犀牛會在中國滅絕?
    就目前來看,犀牛僅分布於非洲、印度、越南、印尼等地,而且有一些犀牛還是某一地區獨有的物種。其實,早在20世紀以前,我國就分布著三種犀牛的亞種,而且數量還不少。那麼,為什麼這些犀牛會在中國滅絕了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 大象和犀牛沒了象牙和牛角必死嗎?為什麼?
    在許多新聞中,我們會看到一些不法之徒為了獲取象牙或者是犀牛角殘忍的殺害大象和犀牛的報導,儘管在新聞中,大象和犀牛的屍體都做了一定的處理,但是也隱約能夠看到不法分子狠毒的手段。那麼,是什麼讓人對這些動物痛下殺手呢?取得象牙和犀牛角後大象和犀牛都必死無疑嗎?帶著這兩個疑問,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沉重的問題。
  • 海南島曾是大型動物的樂園,熊貓、大象、犀牛、華南虎等野獸雲集
    臨滄南滾河保護區的野生亞洲象但海南島全境都是熱帶,擁有茂密的熱帶雨林,為什麼沒有野象?已有化石證據表明海南島史前時期有大象生存,而且不僅有大象,還有老虎、犀牛、猩猩甚至大熊貓。另外,在昌江縣的信衝洞和紅林採石場發現了劍齒象、熊貓(據推測是巴氏大熊貓)、巨猿、猩猩、犀牛、遠古鬣狗、碩豪豬等近20種哺乳動物化石。遺址的年代經中國地震局測定為距今40-60萬年前,因此早在40萬年前巨猿、熊貓、劍齒象、犀牛、猩猩等動物就通過瓊州海峽陸橋抵達了海南島。
  • 天災還是人禍 中國犀牛滅絕記
    一些動物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比如非洲的犀牛。如果我說中國以前犀牛泛濫,你信嗎?黑犀牛,生活在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其實在古代,中國犀牛也很多。河姆渡和周口店的遺址上,多次發現犀牛骨頭;甲骨文記載,商朝殷王一次捕獵到71頭犀牛;戰國犀牛紙鎮、西漢錯金銅犀牛、宋代犀牛擺件等等,這都說明古人熟悉犀牛,犀牛不是遙遠的非洲獨有物種。
  • 犀牛的滅絕竟然是近親繁殖的原因!
    犀牛有很好的聽力來補償它們視力不佳的情況,一旦它們開始向你衝去,你就失去了對你身體功能的控制,它們也有很好的嗅覺來進一步幫助它們但是為什麼犀牛視力不好呢?一些人爭辯說,它們非常可怕,可能導致這種感覺隨著時間的推移被進化忽視了-幾乎沒有捕食者願意接受它們,犀牛甚至需要良好的視力嗎?不幸的是,大多數人都同意,更有說服力的理論也要悲哀得多。
  • 中國犀牛消亡史:5000年來,我們都滅絕了什麼?
    儘管從西周時期開始,黃河流域的犀牛和大象逐漸消失,然而在相對溫暖、森林廣袤的江淮流域,犀牛、大象仍然廣泛存在,因此先人們對於犀牛的南遷雖然不解,但也並不以為然,對此,春秋戰國時期的《左傳》就寫道:「牛則有皮,犀兕(讀作sì,指犀牛)尚多」。
  • 南非現大象與犀牛驚魂戰鬥
    人民網9月22日電 非洲象和犀牛是兩種身材碩大的哺乳動物,人們極少見到它們互相打架的場面。業餘攝影師Louis Kok近日在南非拍到了成年公象「踢死」成年母犀牛的震撼鏡頭。數天後,這頭母犀牛因內傷死亡。 攝影師透露,「肇事」的大象身強力壯,當時可能正處於發情期,因此顯得異常暴怒,將一頭帶著幼崽的母犀牛撞得四腳朝天躺在地上。
  • 力挽狂瀾:人們有望將北部白犀牛從滅絕的邊緣拉回來
    白犀牛,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只是一個存在於圖片文章視頻中的物種,就連去動物園都不一定能見到。而我們對白犀牛的了解又有多少呢?除了頭上的犀牛角,我們可能都想不出來白犀牛的具體模樣。犀牛現存五種,分別是白犀牛、黑犀牛、蘇門答臘犀牛、爪哇犀牛、印度犀牛,所有犀牛都是瀕危物種。
  • 南非國家公園犀牛和大象打架 場面激烈殃及小犀牛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9月3日報導,近日,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一段錄像顯示,一頭非洲象和一隻犀牛打架,場面激烈,殃及身旁的小犀牛,致其差點被踩在腳下視頻顯示,一隻犀牛帶著小犀牛在池塘裡喝水,看到一頭大象靠近,這隻犀牛朝大象走去,擺出一個看似威脅的姿勢。不過適得其反,這似乎激怒了大象,它立刻撞上犀牛,當即兩隻龐然大物開始激烈的搏鬥,旁邊的小犀牛差點被踩。最後,不佔上風的犀牛被大象推入水中後掙脫束縛,帶著小犀牛離開現場,大象還追著它們跑了一會兒。
  • 犀牛媽媽和犀牛寶寶正在喝水,一頭大象衝了過來,發生了什麼?
    犀牛媽媽和犀牛寶寶正在喝水,一頭大象衝了過來,發生了什麼?犀牛是世界上最大奇蹄目動物,它們體型巨大和一般的動物比較,它簡直就是山一樣的存在,不過人外有人,比它們還強壯的動物就是大象。大象也是陸地上最大的哺乳動物,別看它們在平時是溫順可愛的,但是也有部分大象脾氣也是暴躁的,經常會給遊客甩一鼻子,遊客的小身板可勁受不住,經常會出現摔在地上的情況。
  • 南非政府提議將犀牛、大象列入可屠宰食用動物...
    中新社·華輿訊據中非新聞社報導 政府對南非的肉類安全立法提出了修改建議,建議將瀕臨滅絕的犀牛,大象和長頸鹿等種种放在民眾的餐盤上。農業、土地改革和農村發展部(DALRRD)在周二截止日期前已經收到了約3萬份意見。
  • 史書中頻繁出現的犀牛,如今為何一隻都找不到了?
    一種是龍,另一種就是犀牛。無論在《詩經》,《左傳》還是司馬遷所寫的《史記》當中,我們都能夠發現有關犀牛的記載,但是現在為什麼我們一隻犀牛都找不到了呢?在春秋戰國時期,犀牛的一個主要用途,就是用犀牛皮製作的「犀甲」,此外,犀牛角也是珍貴的工藝品原料。在那個年代,犀牛皮是人們能夠找到的最堅韌的皮革,用犀牛皮製作的鎧甲十分堅固。
  • 地上最大動物對決——大象讓犀牛知道誰才是老大
    參考消息網9月7日報導臺媒稱,大象與犀牛分別是陸地上體型最大跟第二大的動物。憑著龐大的身軀,它們在非洲草原上幾乎沒有天敵。而一名遊客目擊到這兩種動物在南非草原上狹路相逢,發生扭打的罕見場面。據臺灣聯合新聞網9月5日報導,印度遊客克裡希納6月與家人到南非克魯格國家公園旅遊,拍到一頭大象刻意向一對犀牛母子找茬。當時,大小犀牛正在水窪旁飲水,大象則從後方走過來。先注意到的小犀牛立刻躲避,轉過身來的母犀牛隨即向大象衝過去。一陣衝突後,母犀牛明顯輸給大象的蠻力,還不小心踩到小犀牛。在小犀牛逃竄後,母犀牛與大象再度一番角力,接著就被推到泥水中。
  • 大象的產肉量那麼高,人類為什麼不養殖大象?大象:人類耗子尾汁
    當我看到大象的時候,不禁有個疑問:我們的祖先為什麼不去馴化肉量更多,體型更大的大象或者犀牛而去馴養牛羊豬呢?為什麼不馴化捕獵技巧高超的獵豹,而去馴化狗呢?今天,就讓我為你解答疑惑。從原始社會至今,人類只馴養了二十種大型哺乳動物,常見的有牛、羊、馬和豬。因為這幾種動物,性情較為溫和,還很親人。而且都是食草動物,好養活。
  • 犀牛遇上大象,場面一度混亂,鏡頭拍下全過程
    犀牛遇上大象,場面一度混亂,鏡頭拍下全過程在大自然中有許多體型各異的動物,有些動物的身體非常小,而有的動物的身體卻十分龐大,巨大的體型往往讓其他動物都會感到害怕。就比如說草原上的大象和犀牛,大象和犀牛都是兩種體型巨大的動物,這兩者出現在草原上很少會有動物去輕易招惹它們,因為一旦將這種體型龐大的動物惹怒後果不堪設想,那如果犀牛遇上大象又會怎樣呢,這兩種體型巨大的動物相遇之後會發生什麼呢?
  • 犀牛——從北到南,我也曾生活在中國
    可見那時身居中原的統治者們對犀牛大象並不陌生。這頭錯金銀雲紋銅犀尊就是酒器,1963年出土於陝西興平豆馬村,這裡是屬於茂陵園區,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出身不凡,很可能本是茂陵陪葬,茂陵的主人是我們熟悉的漢武大帝劉徹。
  • 古代詩文中頻繁出現犀牛,為何中國現在卻不存在犀牛了?
    這個估計還真讓很多人發蒙,犀牛中國人是熟悉的,古代文學作品中出現了那麼多次,肯定是有犀牛的啊,但現在似乎沒聽過中國有關犀牛的什麼新聞,有關老虎好歹還有什麼東北虎偶爾出個鏡,華南虎出來更是會鬧出大新聞,犀牛是聽都沒聽過,其實啊,現在在中國除了極少數動物園有一點之外,野外已經完全沒有犀牛了,注意,不是說野外犀牛數量少,野外老虎、大象還存在,只不過數量「少」,但犀牛是真的徹底沒了。
  • 大象對戰犀牛的慘烈,6秒後的鏡頭讓人著實沒想到
    大象對戰犀牛的慘烈,6秒後的鏡頭讓人著實沒想到在一望無際的非洲草原上生活著無數的生物,而犀牛就是其中之一,犀牛是世界上第2大陸地生物,它們的體型僅次於大象是非常強悍的一種生物,即使是草原上的獅子都不敢於招惹它們。
  • 一起走近你不知道的滅絕生物3——中國犀牛
    從古至今人類對犀牛的捕殺就從未停止,很多地區的犀牛也因此滅絕,只能留下一隻犀牛角在這個世界上以證明他們存在過。就在這場追逐珍奇犀牛角的屠殺中,中國犀牛就是受害者之一,中國犀牛在1922年徹底滅絕。中國犀牛是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的種群統稱,中國犀牛皮膚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帶紫色,上面附有鉚釘狀的小結節;在肩胛、頸下及四肢關節處有寬大的褶縫,使身體看起來就像穿了一件盔甲。雄性鼻子前端的角又粗又短,而且十分堅硬,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大獨角犀牛」。
  • 1.5噸犀牛遇上2.5噸大象,場面一度失控,鏡頭記錄全過程
    1.5噸犀牛遇上2.5噸大象,場面一度失控,鏡頭記錄全過程在大自然中生活著許多種可愛的小動物,在這裡每天都會上演不同的殺戮,為了能夠在這殘忍的自然界更好的生存下去,它們別無選擇,那麼當1.5噸犀牛遇上2.5噸大象會怎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