犀牛——從北到南,我也曾生活在中國

2020-12-22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從早期的象形文字,到巖畫和壁畫、再到陶瓷、青銅器、石器、玉器、書畫以及其他物器上,存著大量的動物形象和動物圖案。這些由人創造的動物文物,可能源自於真實的客觀反映,也可能寓寄了頗多情感,既反映了文化史,也反映了自然史、對動物的馴養史。這些動物文物的脈絡,根植於人類動物觀念的變化,也源於環境的變遷和社會的發展,映射著不同文明的演替,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

我們想透過博物館動物文物系列,走進歷史中的自然,也用自然的眼光去重新發掘歷史。

今天是犀牛日,我們就從犀牛開始吧:

我家門口有犀牛

三千多年前犀牛曾遍布華夏,不僅產犀牛,還數量多、品種多,我們的祖先是那個年代「最懂犀牛的人」。三千多年前殷商時代,在野外遇到犀牛是很平常的事情,大約相當於今天在田野裡遇到兔子。華夏先民們在生存鬥爭中也曾捕獵過犀牛,雖然那時沒有狩獵禁令,不過由於當時人煙稀少、捕獵工具又非常原始,對犀牛的生存繁殖不會造成影響。安陽殷墟被動物學家們視為古代中國犀牛活動範圍的北界,甲骨文卜辭明確記載殷王曾「焚林而獵」,捕獲犀牛71頭,戰國之前,犀牛分布的記載集中於東部地區,戰國之後犀牛數量由於捕殺大量減少。犀牛減少的其中一個原因為冷兵器時代犀牛皮革用來製作鎧甲。《楚辭.九歌.國殤》:「操吳戈兮,被犀甲。

我最好看,不許反對

——錯金銀雲紋銅犀尊

人說商代開創了歷代帝王的好酒風氣,從此用珍稀材質製成酒具也成了時尚。《韓非子·喻老第二十一》中著名的象牙筷子故事中提到過:

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硎,必將犀玉之杯。——大概意思是說:當年紂王使用象牙筷子,箕子見了覺得害怕。因為箕子認為,用了象牙筷子,必然會不用陶杯,改用犀角做的杯子。

可見那時身居中原的統治者們對犀牛大象並不陌生。

這頭錯金銀雲紋銅犀尊就是酒器,1963年出土於陝西興平豆馬村,這裡是屬於茂陵園區,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出身不凡,很可能本是茂陵陪葬,茂陵的主人是我們熟悉的漢武大帝劉徹。

圖案精美程度已詞窮,我們來說說它的出身,它究竟是什麼犀?

我們知道現在世界上的犀牛按地域分成非洲犀牛和亞洲犀牛,非洲犀牛又分為黑犀:

黑犀牛—嘴部是尖的,習慣吃樹葉

IFAW/B. Hollweg

和白犀:

白犀牛——體型更大,嘴寬更方便吃草

IFAW

為什麼白犀不太白,黑犀也不太黑?→犀牛醫生有話說——犀牛為什麼讓我如此著迷?

亞洲犀牛:

印度犀:

更多→英雄母親和一個國家公園的前世今生

另外兩種生活在亞洲的犀牛是爪哇犀牛和蘇門答臘犀牛,我國有記載的最後一頭犀牛就是爪哇犀牛,1922年我國的最後一頭犀牛被殺,此後再也沒人在我國境內見到過活的野生犀牛,目前全世界爪哇犀已不足百隻。蘇門答臘犀牛稍微好一些,據估計野外也不過200多隻。

說回這隻銅犀牛,不同於獨角的印度犀、爪哇犀(雌犀牛沒有角),它有兩支角。這透露了它的出身——是一頭蘇門答臘犀。

蘇門答臘犀牛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有毛犀牛,一身棕色長毛,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它們是已經滅絕的披毛犀後代。

我最萌,反對無效

——成都鎮水石犀

如果上面的錯金銀雲紋銅犀尊見到了下面這位,一定會拱拱手叫聲爺爺(如果它手抬得起來的話),不管是體型還是年歲都是擔得起的。

圖片來自網絡

這尊石犀的外形十分巨大,長3.3米,寬1.2米,高1.7米,重達8.5噸。略尖的頭部有一道突起,就像是上下頜的分界,腮部還繪有捲雲紋;身體兩側繪有大小不一的祥雲狀花紋;四隻腳均刻有蹄;屁股和尾巴也是稜角分明。不過這個龐然大物,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其實是圓墩墩的大屁股,憨態可掬的外形,人送外號「萌牛牛」。

「萌牛牛」在地下沉睡了2000多年,經挖掘後引發了國內考古界的重大關注,這是我國西南地區出土的體型最大,時間最早的石刻藝術品,很好的彌補了大型石雕在西南地區的空白。出土之時,前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曾現場查看並感嘆:「(石犀)在一定程度上改寫了中國雕塑史。」

雖然由於年代久遠,這尊「犀牛爺爺」是雙角還是單角都已經不可辨認,品種更是無法辨別,專家們也僅能從紋飾推斷它大約誕生於戰國。

這讓很多人把它和李冰治水聯繫起來。

李冰,戰國時期著名的水利家,秦昭襄王末年入川為蜀郡郡守,主持興建了中國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從此後,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李冰的到來,為成都帶來一個完整而科學的水利體系,平息了長期威脅成都的水患,也讓都江堰成為了世界上唯一具有兩千多年歷史而至今仍在發揮作用的古代水利工程。不僅如此,李冰治水也留下了許多神秘的傳說。其中,關於石犀的傳說,更是流傳到了今天。

有一個傳說

據說李冰踏上水患頻發的成都平原時,曾下令只做了五頭石犀,一方面作為水尺衡量水位;另一方面是將它們定義為鎮水神獸。由於千年前的科技水平限制,人們往往把降服水患的希望寄託於「神物」身上,認為它們可以守護一方平安。

那麼,為什麼是犀牛呢?

《太平御覽》八百九十錄《南越志》說:「巨海有大犀,其出入有光,水為之開。

古人覺得犀牛有一種分水能力,故號靈犀。因為犀牛的角長在鼻子上,下水遊泳時,如果速度夠快水波會向兩邊明顯分升,就好像是主動在劈波分水浪一樣。

然而,今時今日我國境內的犀牛也只留下了這些不可辨認傳說以及史籍中的記載,和這些文物了,隨著氣候轉冷,人口和耕地面積增加,人們對犀牛的獵殺最終導致了犀牛的一步步退卻。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領土已經縮小到陝西渭南,漢水上遊至淮河長江流域漢朝(前202—220年)中原大地的本土犀牛已經全部消失了。唐朝(618年—907年)中國犀牛隻分布在湖南、廣西、四川、青海、湖北、廣東等地區。明朝(1368-1644年)只剩下貴州、雲南有中國犀牛生存的空間。清朝(1644年—1912年)也就只剩下雲南有中國犀牛的存在了.清朝,官方打獵犀牛獲角,犀牛為升官發財鋪平道路。公元20世紀初,犀牛在中國所剩無幾。公元1922年之後,犀牛在中國消聲覓跡。全球的犀牛數量岌岌可危。讓人與動物共享生命之美

相關焦點

  • 「世界犀牛日」:野生犀牛為何從中國消失
    腳下的徒弟曾經是曾經犀牛的王國。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讓我們探尋野生犀牛從中國消失的原因。
  • 為什麼體型龐大的犀牛會在中國滅絕?
    黑犀牛是現存野生狀態下數量第二多的犀牛,它也是僅分布於非洲,與白犀一樣,黑犀在非洲的分布也很廣,也是在非洲的中、南、東部都有分布,但是由於黑犀在非洲南部數量較少,所以它的數量不如白犀多。印度犀是一種瀕危的犀牛,現存野生數量不足2500頭,它們主要分布於印度東北部以及尼泊爾。
  • 古代詩文中頻繁出現犀牛,為何中國現在卻不存在犀牛了?
    其實犀牛皮做鎧甲真的沒問題,不說犀牛,用牛皮都可以,原始社會時期,沒那麼多金屬,用來做甲冑的都是藤、木、皮革等原料,犀牛皮相當堅韌,做鎧甲沒問題(甚至牛皮都可以當鎧甲),只不過之後因為有了大規模冶金業,所以甲冑漸漸以金屬為主了(其實也不是純金屬,還有對抗火器的棉甲)。犀牛皮做鎧甲沒有問題好了題外話說完了,現在說正題吧,我問大家一下啊:現在中國有犀牛嗎?
  • 曾遍布華夏大地的犀牛是怎麼滅絕的?這個才是它絕跡的真正原因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中國大地上從北到南,曾經遍布犀牛很多人不信是因為犀牛是熱帶動物,一說到犀牛,我們想到的就是非洲大草原;完全聯想不到中國。而且事實也是這樣,一方面,中國的氣候不適合犀牛生存,另一方面在中國境內確實也已經沒有野生犀牛了。
  • 千年石犀見證物種悲劇 渭河下遊也曾有犀牛出沒
    唐高祖李淵獻陵前的兩頭石犀牛見證著一個物種讓人唏噓的命運。石犀牛的「模特」是唐朝時候林邑國(今越南)的貢品。而據歷史記載,犀牛曾廣泛分布於中國,甚至連今天的陝西的渭河下遊等地都有犀牛的蹤跡。不過上世紀初,犀牛就徹底從中國消失了,以至於很多人都以為犀牛是徹底的「舶來品」。千年石犀牛重見天日 「同伴」藏身碑林5月底,古蹟發燒友「鼠麴草」第四次來到位於三原縣的唐高祖獻陵。
  • 蘇門答臘犀牛:亞洲唯一的雙角犀牛,也是全球體型最小的犀牛
    蘇門答臘犀牛,亞洲唯一的雙角犀牛,也是全球體型最小的犀牛蘇門答臘犀牛高1.2~1.5米,長2.5~3.2米,重量800千克。據估計,現存蘇門答臘犀牛數量不足400隻,是存量最少的大型動物之一蘇門答臘犀牛是長毛犀牛與地球上最早的犀牛的後裔,它們普遍被人認為過去200萬年來沒有任何改變。
  • 廣東、廣西的大象犀牛為什麼滅絕了?
    兩廣境內曾有大象和犀牛事實上,在一千多年前廣東、廣西境內不止有大象,還有犀牛。西漢人桓寬所著的《鹽鐵論·力耕》記載:「珠璣犀牛出桂林」(珠璣是珠寶、珠玉的意思)。這裡所說的桂林是指「桂林郡」,其範圍包括今天的桂林、柳州、梧州,廣東德慶、陽江等地。戰國到西漢成書的《爾雅·釋地》記載:「南方之美者,有梁山之犀牛焉」。
  • 天災還是人禍 中國犀牛滅絕記
    每個國家都有國寶,中國是大熊貓,俄羅斯是北極熊、美國是禿鷹、英國是知更鳥,澳大利亞是考拉和袋鼠。一些動物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比如非洲的犀牛。如果我說中國以前犀牛泛濫,你信嗎?黑犀牛,生活在非洲大陸的最南端。其實在古代,中國犀牛也很多。
  • 一起走近你不知道的滅絕生物3——中國犀牛
    從古至今人類對犀牛的捕殺就從未停止,很多地區的犀牛也因此滅絕,只能留下一隻犀牛角在這個世界上以證明他們存在過。就在這場追逐珍奇犀牛角的屠殺中,中國犀牛就是受害者之一,中國犀牛在1922年徹底滅絕。中國犀牛是生長在中國的三種犀牛(印度犀、蘇門犀、爪哇犀)的種群統稱,中國犀牛皮膚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帶紫色,上面附有鉚釘狀的小結節;在肩胛、頸下及四肢關節處有寬大的褶縫,使身體看起來就像穿了一件盔甲。雄性鼻子前端的角又粗又短,而且十分堅硬,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大獨角犀牛」。
  • 犀牛書店
    原本打算晚上去逛紹興路的開閉開書店,跟店主黃聖也預約好了,但這時看到他轉發的一篇犀牛書店店主莊見果寫的值日僧日記,覺著怪有意思,恰好黃聖又說明天出門今晚要早些打烊,就改變主意先逛犀牛。我一直是邊翻書邊聽他們閒聊的,不一會兒聽著聲音突然沒了,抬頭一看女孩們已經空著手走了,店家方面也只剩下了一個,我樂得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瞧書。這家書店的定位是文史哲舊書,書的品種倒是不俗。首先在一進門靠東牆的架子上就發現一排上海書店八十年代影印的民國文學老書。
  • 海南島曾是大型動物的樂園,熊貓、大象、犀牛、華南虎等野獸雲集
    臨滄南滾河保護區的野生亞洲象但海南島全境都是熱帶,擁有茂密的熱帶雨林,為什麼沒有野象?而瓊州海峽平均水深只有44米,最大深度也才114米,所以當時瓊州海峽的海底都露出水面,成為一座陸橋,生活在雷州半島的亞洲象可以通過陸橋進入海南島。後來氣溫回升,海平面上升,就被隔絕在海南島上。海平面上升下降的情況在冰河時期反覆發生了數次。已有化石證據表明海南島史前時期有大象生存,而且不僅有大象,還有老虎、犀牛、猩猩甚至大熊貓。
  • 中國犀牛消亡史:5000年來,我們都滅絕了什麼?
    隨著氣候轉入寒冷期,中原地區的先人們發現,原來在河南等中原地帶廣泛存在的犀牛、大象等動物逐漸退出黃河流域、開始南遷,對此《呂氏春秋·古樂》和《孟子·滕文公下》將其表述為周武王「驅虎、豹、犀、象而遠之」,但這些大型哺乳動物的南遷,實際上僅僅依靠人力是做不到的,其南遷的背景,是中國5000年文明史上第一個寒冷期的到來。
  • 我看到一頭犀牛!
    (控方證人)▼等我換件T袖,我要去看犀牛(幸福終點站)▼親愛的別等我了,我要去看犀牛(昨夜情深)▼你別攔著我,我要去看犀牛(少兒不宜)▼我不是阿湯哥,我是犀牛啊Sorry,上錯圖了我是達利,我看到一頭犀牛。
  • 《犀牛》:大潮中奔跑
    突然之間,犀牛靜默了三秒的樣子,突然奔跑了起來,先是跑到它休息的棚裡,又快速地跑出來,撞擊著一處掛著銅鈴的矮門,鈴聲丁零零地響了起來,只見它繞著這條路線來回狂奔了四次,才又停在了水窪邊。我和幾位小朋友使勁為它鼓掌,心裡想,動物園有平靜的假象,也有真實的天性。這笨重粗獷的犀牛奔跑揚起的風沙和陷入泥潭中滿足的神態,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性格表現。
  • 火了21年的「戀愛聖經」|孟京輝戲劇作品《戀愛的犀牛》再度來哈...
    "忘記是一般人能做的惟一的事,但是我決定不忘記她。"11月26日晚,孟京輝戲劇作品《戀愛的犀牛》再次登上哈爾濱大劇院舞臺,冰城戲迷沉浸在明明和馬路的愛情故事裡難以自拔。孟京輝被譽為是中國先鋒戲劇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作品中,先鋒是顯著的標籤,而他的經典作品《戀愛的犀牛》又是先鋒的標籤。孟京輝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戀愛的犀牛》有一種魔力,一種樸實簡單的力量。一句話、一個理念、一個夢,讓人感覺到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殘存的熱情和堅持。"
  • 史書中頻繁出現的犀牛,如今為何一隻都找不到了?
    後來隨著金屬的大量使用,以及犀牛數量的銳減,犀甲才漸漸淡出了歷史舞臺。從當時犀牛皮可以用來造鎧甲來看,中國在當時的犀牛數量無疑是相當多的。但是現如今,中國國內再也找不到一頭原生的犀牛了。因為犀牛滅絕的時間太早,犀牛還沒有來得及被列為保護動物,就已經徹底從國內野外消失了。滿打滿算,犀牛滅絕到現在已經有上百年的時間。
  • 犀牛真能解中國製造的近渴與遠慮?-虎嗅網
    關於如何提高周轉,阿里新零售供應鏈研究中心負責人希疆在2018年年底曾總結出三句話:第一,儘量提高貨架動銷品比例;第二,暢銷品不缺貨;第三,庫存成本最低。去年年中,天天特賣的C2M數字智造系統發布時,曾強調過其技術優勢,在設計、選品端,是提供淘系平臺數據;生產端,是通過阿里雲AIoT實現柔性生產;銷售端,是提供產銷數據實時匹配。
  • 經典劇本推薦丨《戀愛的犀牛》:愛她,是我做過的最好的事
    《戀愛的犀牛》,這部劇從1999年首次公演開始,已經在中國創下了小劇場話劇的演出紀錄,被譽為「年輕一代的愛情聖經」,很多著名演員,例如郭濤、吳越、郝蕾、段奕宏、齊溪……都曾出演過這部話劇。《戀愛的犀牛》是孟京輝執導的「悲觀主義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另外兩部是《柔軟》和《琥珀》,而這三部的編劇都是孟京輝的妻子廖一梅。
  • 《劍與遠徵》犀牛蠻角騎士怎麼樣 犀牛蠻角騎士強度測評
    > 導 讀 劍與遠徵在前期大部分玩家陣容都是光三寶光耀為主,但是有些冷門英雄具備潛力,可能會在後期發揮出色的效果,犀牛蠻角騎士就是其中之一
  • 犀牛跌落神壇?剋星被人發現,系成年犀牛身亡主因,簡直太兇殘!
    但是,在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的萬獸之王獅子,卻很少敢去招惹那些食草的龐然大物,比如說犀牛。很多人都知道,犀牛一旦生氣,後果會非常非常的嚴重,因為犀牛的發起攻擊的時候,會向目標發起強力的衝鋒。而數噸的軀體一旦奔跑起來,就像一輛堅不可摧的坦克一樣,而且,犀牛頭上堅硬的角更是讓犀牛的衝鋒變得堅不可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