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餘蓉 張楊 通訊員 陳列民 王書雯
2016年,耒陽市五裡牌小學還是一所薄弱的農村小學,學生700餘人,僅有一棟教學樓20名教師。
4年過去,學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後被評為「耒陽市養成教育示範校」「耒陽市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學校」「耒陽市毒品預防教育示範校」。曾經的薄弱學校,蛻變成了擁有2688名師生的規模學校。
這蛻變,離不開學校的校長段星蓮。這位在教育一線奮鬥了33年的老教師,多次被評為市優秀共產黨員、十佳校長和先進個人。
「靜文化」培養學生靜心品質
「有個好校長就有一所好學校」,到底什麼是好校長?段星蓮認為,一種先進的教育思想才是好學校的靈魂,好校長要有自己的辦學思路。
初調入五裡牌小學,學校管理沒有章法,教學秩序不夠嚴謹,學生學習習慣良莠不齊。如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段星蓮引入了獨特的「靜文化」校園管理理念。
「『靜文化』不僅是指在學生中倡導一種表面『安靜』的常規要求,而是在對安靜的追求中,營造愉悅舒適的氛圍,培養學生靜心品質,激發學生對規則的認同感,對集體的歸屬感和榮譽感。」段星蓮說。
上課鈴響,老師用動作口令讓全班同學在幾分鐘內迅速安靜下來;圖書室內,只聽到學生譁譁的翻書聲和沙沙的寫字聲;操場上,學生們筆直站立等待做操……從零到一,從無到有,學校為學生創設了豐富的安靜場,學生也漸漸變得從容、自信。獨特的靜文化校園特色讓學校的教育教學蒸蒸日上。
親力親為培養年輕教師
學校的發展,教師是主體。五裡牌小學的青年教師約佔總數的80%,普遍缺少教學經驗。如何培養他們成骨幹,是擺在段星蓮面前的一大課題。
單純的靠物質刺激、靠制度約束都不是上策,段星蓮有自己獨特的培養方法,她以「師傅帶徒弟」「先承接再提高」「走出去請進來」「定期知識分享」的四步培養法,力爭使每位青年教師在政治思想、師德修養、業務素質和教書育人的實際工作能力方面達到優秀水平。
「春天像剛落地的娃……領著我們向前去」,在校本教研活動上,段星蓮給全校教師上了一堂《遊園不值》的公開課。她以簡練形象的語言以及提問式的導入,勾起了大家求知慾望,以富有情感的指導,讓大家體會作者憐春惜春的情感。「有了段校長的親自示範,我們搞教研更有積極性了,大家都搶著磨課研課,教學水平你追我趕。」一位年輕教師這樣說。
就這樣,她親力親為,從指導備課——聽課——評課——總結等環節,到對青年教師的跟蹤培訓,為學校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校級青年骨幹教師。
心裡牽掛的是老師和學生
「學校就是我的家,老師和學生就是我的家人。」 段星蓮說。從擔任校長職務以來,她一心撲在學校,心裡牽掛的都是老師和學生。
去年年底,學校一位教師身患重病入住市人民醫院,她數次前往醫院探望,問寒問暖,令生病的老師及其家人深受感動。
在孩子們眼裡,她是親切的校長媽媽。哪個學生家庭有困難,她總會熱心幫助;哪個學生在紀律上有不良表現,她總會耐心教育。去年六年級一位學生突患重病因家庭困難無錢醫治,段星蓮了解情況後,給孩子申請了困難補助及捐款,解了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