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
5月15日,由上海佳豪船舶設計院設計,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監造,青島造船廠有限公司承建,我國首艘安裝和應用自主研發智能航行系統的貨櫃船,也是目前在建全球噸位最大的智能航行船舶——「智飛」號在山東青島開工。「智飛」號船總長117米,載重量5000噸,計劃於2021年6月建造完成並交付使用。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寶晨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作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於船岸協同的船舶智能航行與控制關鍵技術」項目系列成果落地,建造「智飛」號對我國探索、掌握船舶智能航行自主技術具有重要意義。
「智飛」號將集成安裝由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智慧航海(青島)公司等多家科研機構和企業完全自主研發的自主航行系統,採用中船重工第七〇四所研發的大容量直流綜合電力推進系統。
「
「
安裝我國自主研發的智能航行系統,具有人工駕駛、遠程遙控駕駛和無人自主航行三種駕駛模式,
能夠實現航行環境智能感知認知、自主循跡、航線自主規劃、智能避碰、自動靠離泊和遠程遙控駕駛。通過包括5G等多網多模通信系統,該船可以與港口、航運、海事、航保等岸基生產、服務、調度控制、監管等機構、設施實現協同。」智慧航海(青島)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姜海鷹說。
推進系統是「智飛」號的一大亮點。來自七〇四所相關資料顯示,通過發電機組+動力電池的串聯式混合動力方案,極大優化動力系統能耗,實現了「綠色化」和「智能化」的完美融合,這也是七〇四所首次在同一艘船舶上實現直流化、智能化兩大技術跨越。
此前,七〇四所與智慧航海(青島)科技公司於2019年完成了「智騰」號無人駕駛自主航行系統試驗船的研製,並通過持續海試形成了大量的技術成果。「智飛」號是後續大型實驗船隊建造計劃中的第一艘。
張寶晨表示,「智飛」號將是青島海上船舶智能航行測試場開展系統性測試的首個集成性樣本,對我國建立智能船舶實現測試系統的構建智能化功能、模塊、系統、整體性能安全等測試方法、技術標準和管理法規提供支撐。
據悉,「智飛」號計劃於2021年上半年完成建造和智能航行系統安裝,下半年在青島海上船舶智能航行實驗測試場完成項目實船智能航行測試後交付營運。
「從全球範圍來看,智能航運技術發展已處於初期階段,未來十五年是發展關鍵期。雖然我國造船訂單量已穩居世界第一,但是一直存在大而不強的問題,船舶智能化作為一種新趨勢給了中國造航製造的機會。」張寶晨認為,在此次技術革命中,中國船舶製造一定要抓住機會趕超,「智飛」號就是船舶行業轉型升級的積極嘗試。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編輯:張爽
審核:朱麗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