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福州氣溫逐漸降低
各位親們都紛紛掏出了「應對妙計」
各種取暖產品開始「重出江湖」
暖寶寶 熱水袋 電熱毯
各種便捷取暖設備開始走俏
但要注意的是
皮膚長時間接觸取暖設備
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造成低溫燙傷
什麼是「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低溫燙傷很容易被忽視。
在福州的冬天,很多家長怕小孩冷,會在被子裡放個取暖「神器」——熱水袋、熱寶寶,或是直接用上電熱毯。一旦使用不當,這些「神器」直接接觸孩子的皮膚時間過長,就會造成低溫燙傷。甚至於我們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導致其發熱後長時間接觸皮膚,也會引起低溫燙傷。
感覺反應遲鈍或睡得沉的一部分人群,如老人、嬰幼兒、癱瘓病人或醉酒者,都是低溫燙傷的「高危人群」。
儘管這類燙傷的創面面積看上去較小,早期大多只是紅腫、水泡、發白,但實際可能損傷深至皮下組織、肌肉等。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接觸熱源的時間,時間越長,皮膚受損程度越重。如果處理不及時可能會發生潰爛導致傷口長時間無法癒合,甚至需手術切除壞死皮膚。
如何避免?
如果被低溫燙傷了,首先是要脫離熱源,迅速降溫!然後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衝:迅速以流動的自來水衝洗,至少10分鐘,以快速降低皮膚表面熱度。用冷水處理燙傷的地方,可以中和燙傷皮膚內殘存的熱量,減輕進一步的熱損傷,使傷口迅速冷卻下來,防止燙傷的地方形成疤痕。
脫:充分泡溼後,再小心除去衣物。必要時可以用剪刀剪開衣服,並暫時保留粘住傷口的部分,儘量避免將傷口的水泡弄破。
泡:繼續浸泡於冷水中10分鐘,可減輕疼痛和穩定情緒。但若燙傷面積比較大,或寶寶年齡比較小,則不必浸泡過久,以免體溫下降過度,或延誤治療時機。
蓋:用乾淨毛巾覆蓋燙傷的地方,或用食物保鮮膜、無菌紗布覆蓋。
送:除了較輕的燙傷可自理外,最好送往臨近的醫院做進一步的處理。若燙傷的地方較大,則最好轉送到設有燙傷中心的醫院治療。
如果燙傷後只是一個小水泡,早期不要挑破水泡,因為水泡可對傷口起到保護作用,如果是大面積燙傷,要儘早就醫,以免發生感染或者留疤。
奇葩偏方可信?
孩子被燙傷,有的家長會給孩子塗醬油、抹牙膏。殊不知,這麼做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
1.傷口上塗抹牙膏、醬油
答:不可以!塗抹牙膏無益處,還會增加創面恢復的難度。塗抹醬油會加重創面脫水、損傷。顏色掩蓋創面,還會影響醫生對創面情況的判斷。
2.燙傷後抹紅藥水或紫藥水
答:不可以!紅藥水是含2%紅汞和98%酒精或水的酊劑,可用作殺菌劑,含重金屬汞,且殺菌效果較差。紫藥水會在燙傷創面結一層痂,導致創面情況被掩蓋,藥水的顏色也同樣會影響燙傷創面的判斷。
3.用冰塊代替流動水冰敷
答:不可以!燙傷後的皮膚組織沒有表皮保護,變得更加脆弱,直接冰敷更容易凍傷皮膚。
遠離燙傷,還能做什麼?
在每年冬天,被「低溫燙傷」的人也不在少數!尤其是家中有孩子,要處處小心,才能遠離燙傷。
家中熱水瓶、飲水器放在孩子不易碰到之處。 白熾燈、射燈打開時溫度都很高,家中應使用溫度不高的節能燈、日光燈。 不要在抽菸、喝熱飲或者在爐火邊做飯時抱孩子。
不要讓孩子在廚房玩耍,注意關好廚房門(特別是做飯時)防止孩子的突然闖入。電飯煲等熱容器當盛有熱的食物時不放在地上和低處。
端熱水、熱湯時切記先將孩子放在帶欄杆的嬰兒床或者安全的兒童座椅上。
教育兒童不能玩火。點火用具放在孩子不能取到之處。
給孩子洗澡時先放冷水,再放熱水,並試好水溫再讓孩子進入浴盆。
給孩子玩電動玩具時,要檢查其電路和電池的完好。
對大一些的孩子要教會他消防和急救常識。
福州天氣越來越冷了
大家在享受溫暖時
務必將安全放在第一位
請記住
意外往往發生在我們
安全意識鬆懈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