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到1968年死於暗殺,馬丁·路德·金一直領導著美國的民權運動。雖然他的生命短暫,但他對美國社會的影響卻十分深遠。下面是他一生中的10大重要瞬間。
【圖1】1948年:莫爾豪斯學院,馬丁·路德·金在學校畢業集會上(前排左起第三人)
1944年,馬丁·路德·金考入了莫爾豪斯學院攻讀社會學,當時年僅15歲。正是在莫爾豪斯,他開始關注社會和政治問題,並受到了甘地非暴力哲學的影響和啟發。後者的思想在他未來的社會和政治改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圖2】1956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馬丁·路德·金和妻子一起參加公車抵制運動
馬丁·路德·金在波士頓大學攻讀神學博士學位時,遇到了後來的妻子科雷塔·斯科特。當時她正在新英格蘭音樂學院學習音樂。他們於1953年結婚,並養育了四個孩子。
【圖3】1956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馬丁·路德·金在公車抵制運動中被捕
在當地的警察局,一名警察正在為馬丁·路德·金及一同被捕的同伴做登記。馬丁·路德·金在監獄裡待了幾個月,但通過他和支持者的共同努力,這個國家再也不能對種族隔離和吉姆·克勞法(種族隔離法)視而不見了。
【圖4】1956年:阿拉巴馬州蒙哥馬利市的家門前,馬丁·路德·金呼籲非暴力
在蒙哥馬利公車抵制運動期間,馬丁·路德·金的家被憤怒的鄰居用燃燒彈炸了。爆炸發生後,他在自家門廊向人群發表講話,敦促他們不要訴諸暴力,要保持冷靜,因為他們要和平地抵制種族隔離。
【圖5】1957年:馬丁·路德·金和美國副總統理察·尼克森進行會晤
馬丁·路德·金和理察·尼克森的關係很複雜。起初,尼克森對民權事務表達了關注,並做出了一些承諾,不過並沒有引起馬丁·路德·金的興趣。1957年,兩人先後進行了兩次會晤,馬丁·路德·金對尼克森產生了好感。但當他在1960年因在亞特蘭大參加靜坐抗議而被捕後,尼克森並沒有為他辯護,馬丁·路德·金對他的感覺再次改變。
【圖6】1958年:紐約哈萊姆醫院,馬丁·路德·金正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療
馬丁·路德·金在紐約參加一次籤名售書活動的時候,一名精神病婦女突然用一把鋼質開信刀刺傷了他,且傷勢十分嚴重。他被立即送往當地醫院進行緊急救治。大難不死之後,他表示對行刺者並沒有恨意。
【圖7】1959年:印度機場,馬丁·路德·金在接受當地民眾和媒體的歡迎
馬丁·路德·金有時被稱為「美國的甘地」,他形容聖雄甘地是「我們社會進行非暴力變革的指路明燈」。他在印度機場對記者表示,「對於其他國家,我可能以遊客的身份前往,但對於印度而言,我是朝聖者。」
【圖8】1960年:馬丁·路德·金從監獄獲釋
1960年10月,馬丁·路德·金參加了亞特蘭大百貨公司抵制種族隔離的靜坐運動,隨即被捕入獄。總統候選人約翰·F·甘迺迪幫助馬丁·路德·金獲釋,這也很可能為甘迺迪最終成為總統增添了砝碼。
【圖9】1963年:華盛頓林肯紀念堂,馬丁·路德·金髮表《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
1963年8月28日,在華盛頓大遊行期間,馬丁·路德·金在林肯紀念堂發表了他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敦促美國「兌現民主的承諾」。
【圖10】1968年:田納西州孟菲斯洛林酒店的陽臺上,馬丁·路德·金最後的身影
1968年4月3日,馬丁·路德·金站在田納西州孟菲斯洛林酒店的陽臺上,與另外兩名民權領袖一起準備第二天的演講。第二天,就在這裡,他被行兇者一槍擊斃,從此結束了短暫卻光輝的一生,年僅39歲。(文/世界歷史那點兒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