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尼泊爾地區作為佛教的發源地,在街道上隨處可見一些,蓬頭垢面,衣服破爛不堪的苦行僧,他們在環境惡劣的地方做著一些奇怪的舉動,在髒亂的街道爬行,在烈日下打坐,更有人為了達到苦行,睡在釘滿鐵釘的木板上。
在印度的佛教文化中,他們認為人都需要在人世間經過幾世的歷劫輪迴,最終才能上天堂。但是可以通過苦行和身體的折磨,來追求和達到精神和思想層面的解放和升華,加速輪迴所需要受的苦難。
「苦行」亦或「酷刑」
日本人的苦修更是讓人瞠目結舌。有人曾經這樣評價過日本的修行——史上最殘酷的修行。在日本歷史上,一千三百年至今只有三人成功,現在僅有一位僧人還活著。那就是「千日回峰行」。
千日回峰,顧名思義,就是長達七年之久,一千多個日夜不停往返於千日峰之間。這種苦行文化可以追尋到日本慈覺大師圓仁。圓仁大師在巡禮完中國佛教聖地五臺山之後,記述了自己的感受,並日本文化相結合,創立了「千日回峰行」的修法。
千日峰,一座坐落於日本京都附近的山峰,又被稱作比叡山。選擇千日回峰行的僧人在苦行前,需要和佛以及比睿山的全體僧人籤下生死文書,用生命踐行。
僧人們開始修行時,必須身穿白色的素衣和草鞋,同時他們的腰間還會別上一把短刀,手裡拿著念珠和檜扇,頭上要求戴著由蓮葉製成的鬥笠。
根據規定,修行者們在前三年的時間裡,必須要有一百天的時間來完成往返千日峰,等同於徒步走三十公裡左右,在往返的同時還必須要拜遍途中的佛、菩薩、神等在內的所有神靈以此表示自己的敬意。
徒步完成後還要回到寺廟進行誦經念佛,等到前三年的修行完成後,到了第四年第五年,苦行僧們需要花費兩百天左右的時間繼續爬山修行,爬山的時間根據修行時間的增多也逐漸增多。
當修行到了第六年的時候,苦行的路程會從最開始的三十公裡增加到六十公裡,到了第七年的時候,又會從六十公裡增加到八十四公裡。如果途有人堅持不住了,他們就會用別在腰間的短刀,切腹自盡,以此來贖罪。等到僧人堅持完這七年日夜不間斷的爬山修行後,他們便可以進入最後的考驗了。
「入堂」儀式,所謂入堂,就是要求完成了修行的僧人,在九天之內念誦十萬遍不動箴言。在念誦不動箴言的時候必須要做到,不吃不喝不睡,甚至不允許有任何的移動。並且在此期間,還會有專門的人進行看守,以防止有人破壞規矩和有人渾水摸魚。
入堂儀式結束後還並不能算真正的修行成功。在此後剩下的修行日子,他們還要繼續苦行,並且每次爬山的距離都會不斷增加,直到完成千日之行。
雖然日本人的苦行看似很單一,很簡單,只要修行之人爬山七年便可。但是,想要真正完成這項挑戰是極其艱難的。在修行的過程中,人會不可避免地出現生病的情況,但是只要修行一旦開始便不可以停下。
不管修行者的身體狀況如何,都只能讓其自然痊癒,不可做出人為的幹涉。根據修行的規定,修行的時間大多數是在夜間。相比白天來說,夜間對人身體的挑戰會更大,也更容易遇到不可控的危險,他們隨時都可能處在死亡的邊界。
修行者不僅在身體上要遭受到一系列的嚴酷的挑戰,同時還必須在精神上做到完全的禁慾,無欲無求。每天都往返於比叡山,七年之間一遍又一遍,無休止,無間斷地行走在這條路上。同時還必須堅持每天的誦經和功課,不能懈怠。
依據日本的歷史記錄,千日回峰的苦行從平安時代開始,已經擁有了千年的歷史。這些成功完成了千日回峰行的苦行僧被日本被尊稱為「北嶺大行滿大阿闍梨」。如今所知道的最新一位成功完成千日回峰行的人是日本延曆寺一山善住院的主持釜堀浩元。
他在2011年3月的時候開始苦行,時隔四年在一五的時候年完成入堂式,經過整整七年的修行他在一七年的時候最終完成了千日回峰行,成為當行満阿闍梨。
這樣一項如同酷刑的修行,在日本歷史中,曾有三人在一生中完成了了兩次千日回峰的修行有兩人已經離世了,現在還有一位還在世,他就是酒井雄哉。他在1980年和1987年,連續兩個七年完成了兩次修行。他也受到了日本佛界的尊重,被認為是日本修為是最高的聖僧。
苦行不應只是個人修行
佛教的苦行文化在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的呈現方式。在中國的佛教文化中也有苦行僧。現在我們依舊可以在中國的一些地區看到一些僧人,他們一身布衣,雙手合十,素步,無欲無求,他們用自己的雙腳,行走在這片土地上,風雨無阻。
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苦行,以自身受世間之難,來減輕這世人的痛苦,求世間的安康。
有人會認為,日本這種苦行文化,是對自身的一種洗禮,通過七年間不斷的苦行,和入堂儀式的考驗,能夠使自身到達煥然一新的狀態,就如同重生一樣。
有人會覺得這樣的苦行是一種堅持精神的而體現。但是,也有人認為,這種苦行文化,是一種酷刑,是對人身的折磨,缺少人性化。
人們更多的應是好好把握當下的生活和時間,而不是把時間花費在無所定論的輪迴和來世。但同時也無法確定,是否有人想以這種方式來逃避現實世界的苦難,以求得精神的解脫。
但是,與印度和日本的苦行文化相比較而言,大多數人都更傾向於中國的苦行文化。中國的苦行僧,他們的修行不是簡單地通過身體的苦行而去達到修煉的目的,他們是通過自己的苦行,心無雜念,想要減輕人們的苦難,普渡眾生。
日本和印度的苦行文化,更多的是通過對自身身體的折磨和挑戰,以此來達到修行的目的,更多的時候,讓人覺得這是一場帶有功利性的修行和自我感動,並未達到真正意義上的修行。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