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顱手術又現神操作!患者被叫醒用三國語言答題……

2021-01-08 央視網新聞

「Pleuel(德語,連杆)」

「Glasses(英語,眼鏡)」

「這張圖片上是褲子……」

這一串單詞可不是來自某個外語角

而是一場開顱手術

在手術中將患者喚醒

還讓他說三種語言

這一幕就發生在北京天壇醫院

11月27日上午,天壇醫院為29歲的德語翻譯小周做了腦腫瘤摘除手術。為了保留他的語言功能,醫生在術中喚醒他,並檢驗他的語言功能。經過「考核」,醫生不僅順利摘除了腦腫瘤,還保留了大腦中的語言功能區域,讓他在今後仍能流利地講出中、英、德三種語言。

腦部腫瘤致翻譯員頻頻「失語」

「有時腦子裡突然有個聲音或者有件事來幹擾你,就像看電視的時候突然有人說別的事,電視裡的東西一下子就聽不清了。」小周第一次發病的時候是在一次會議的翻譯工作中,「上一句話還能翻譯出來,下一句就感覺完全沒法聽,也找不到正確的詞彙。」

在之後的工作中,小周出現了數次類似的症狀。「複雜點的詞都想不起來,只知道自己在出聲,但說的是什麼、說得對不對完全不知道。」小周說。

經檢查,醫生在小周的腦部發現了一個腫瘤,正是這個腫瘤影響到了他的語言功能。對靠嫻熟的德語、英語「吃飯」的小周來說,腫瘤帶來的症狀嚴重影響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小周的首發症狀是癲癇性的混合性失語,不僅是德語、英語,他所有的語言功能可能都受到了影響。」北京市神經外科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天壇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江濤說。

採用「術中喚醒」 力求保住語言能力

「大腦中漢語和英語、德語等語言的『激活區』是不一樣的。我們考慮到未來小周的工作能力,要在切除腫瘤的同時,力爭保住他使用漢語、德語和英語的能力。」江濤說,「在『喚醒手術』中定位和保護三種語言的『功能區』是不多見的,難度較大。」

為確保手術效果,江濤團隊為小周專門制定了「術中喚醒」的手術方案,並在術前進行多模態功能檢測,以確定大腦重要功能區。

11月27日9時,手術開始,小周的大腦皮層暴露在醫生面前。麻醉醫生立即調整麻醉藥物劑量,約20分鐘後,小周從全麻中醒來。

△圖為醫生正在為小周進行手術。

「我說的話你能聽到嗎?現在感覺怎麼樣?你看著我手裡的圖片,告訴我圖片上是什麼。」醫生問。

「這張圖片上是香蕉。」小周的聲音穩定而清晰,先後用漢語、德語、英語描述著眼前的圖片。

為了「檢驗」小周的回答,手術團隊專門請來懂德語的醫生,並專門設置了德語問題。與此同時,醫生們通過神經導航定位、神經電生理監測等技術,確定小周的大腦功能區。

「刺激這個部位的時候,他無法語言表達。」根據小周的表現,醫生們逐漸標記出語言、行動等功能區,並規劃出躲避這些功能區的「路徑」。

「路徑」確定後,麻醉醫生加大麻醉藥物劑量,小周再次進入全麻狀態。數小時後,小周大腦裡的腫瘤被成功切除。

「術中喚醒」難度大 此病例極少見

據了解,「術中喚醒」是對於一些病變位於重要功能區,手術可能損傷語言、運動、視覺功能區,造成不可逆的神經功能障礙的患者。一般在切除腫瘤前通過麻醉技術將病人「喚醒」,刺激腦部功能區,誘發語言功能或者運動功能的障礙並進行標記,從而實現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化保護患者腦功能的目的。

同時,通過麻醉醫生和手術團隊的配合,在喚醒過程中消除患者的緊張和焦慮情緒,手術後不遺留心理創傷。記者了解到,以前曾有過保護雙語區域的喚醒手術,像小周這樣的病例非常少見。據了解,當天小周的手術順利完成,目前他仍在天壇醫院住院,正在康復中。

▌本文來源:新華社

相關焦點

  • 神操作!開顱手術做一半,患者被叫醒用三國語言答題
    「Pleuel(德語『連杆』)」「Glasses(英語『眼鏡』)」「這張圖片上是褲子」27日上午,北京天壇醫院手術室裡傳來一陣陣用三國語言對話的聲音。側臥在手術臺上的是29歲的德語翻譯小周。由於患有腦部腫瘤,他在工作中頻頻「失語」。
  • 開顱手術中把患者喚醒聊天,讓患者背身份證號碼,做計算題……聊完...
    熊先生(化名)在開顱手術中被醫生喚醒聊天,還被要求背誦身份證號碼,活動身體、看平板識圖、做計算題……這不是電視劇而是真實發生在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手術室裡的場景經過多學科專家會診,在徵求患者同意後,最終,多學科團隊決定採用神經導航輔助全內鏡下術中喚醒腦功能區膠質瘤切除術,同時為熊先生制定嚴密詳盡的手術方案。
  • 古人進行開顱手術時竟不打麻藥
    大夥都知道歷史上我國三國時期的華佗是醫學界外科手術的重要功臣,若不是他發明了麻沸散,如今的病人開刀動手術都會面臨巨大的痛苦。而華佗晚年卻死於曹操手上,起因是給曹操做開顱手術,治療其頭疼的頑疾,而曹操認為華佗想要加害於他,遂先下手為強殺了華佗。
  • 印度9歲女孩開顱手術,全程彈琴唱歌打遊戲,半麻清醒不畏懼
    據《鏡報》12月15日消息,近日在印度,一名年僅9歲小姑娘在沒有全麻的情況下,進行了一場開顱手術。特別的是,手術過程中,這位女孩一會兒玩玩手機遊戲、一會兒彈彈電子琴、一會兒又唱唱歌,就像沒有在做手術一樣。
  • 若曹操答應華佗的「開顱手術」,會發生什麼?病好了?人死了?
    華佗是三國時期的神醫,他也是曹操的私人醫生。我們都知道曹操常年在外打仗,他是有得了瘋頭病的,腦袋不定期的就會無緣無故地疼,而且疼起來還特別的要命。若是想要徹底根除他的病,正如華佗所說的,是要給曹操做開顱手術的。但是,這個手術肯定是有風險的,即便是現在手術也是有風險的,就不要說三國時代了。曹操考慮再三覺得這個風險自己是不能承受的。因此,他也就沒有讓華佗給他開顱。假如曹操讓華佗給他做了開顱手術,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呢?
  • 大醫說丨聚焦醫術:不開顱,「拆彈專家」巧拆顱內微小動脈瘤
    、不開顱、不留疤 就與顱內「炸彈」告了別 是什麼手術如此神奇? ○醫者擔當: 經過綜合評估,唐海濤團隊認為患者的微小動脈瘤,適用於血管內介入治療 也就是說 微小腦動脈瘤手術可以 不動刀,不開顱,不留疤 但是——
  • 10歲男童做開顱手術醒來後稱被武校教練打 教練:用棍子打了屁股 沒...
    12月11日,一則10歲男童做開顱手術稱被教練所傷的視頻在網上引發關注。12月12日,男童的父親告訴北青-北京頭條記者,9月18日,他接到東明縣東方武術學校通知趕到醫院,被告知孩子需要馬上進行開顱手術。「當時,教練跟醫院說的是我兒子摔到頭了,但第二天兒子醒來說是被教練用棍子打了屁股和扇了巴掌,然後他就感覺頭暈了。
  • 9歲女孩經歷清醒開顱手術 術中彈電子琴玩遊戲
    據《鏡報》12月15日報導,印度一個9歲女孩在清醒的情況下進行了腦部手術,全程玩電子遊戲和彈電子琴。據悉,12月13日在印度瓜廖爾的一家醫院裡,9歲的Saumya經歷了6個小時的清醒開顱手術。接著,鏡頭移到床單後面,醫生正在給她做切除腫瘤的手術。神經外科醫生Abhishek Chauhan說,該病人至少彈了6個小時琴,還玩了手機遊戲。這種清醒開顱手術是由於腫瘤位置靠近控制視力,運動和言語的大腦部位,為避免損傷腦神經而只在頭部部分使用局部麻醉,保持病人的清醒狀態。Abhishek Chauhan醫生說,這項手術至關重要,國際上已有先例,手術過程很成功,腫瘤已被取出,女孩現在的情況很好。
  • 出生7天被拋棄,6個月時動開顱手術……
    出生7天就被拋棄, 3個月時查出顱內積液, 6個月時經歷了開顱手術…… 從出生起,小博(化名)便遭遇了一系列厄運,險些沒能走進2021。幾天前,成為全省最小的司法救助對象,家人用救助款帶小博去上海複查,醫生表示:小博必需後續治療。
  • 這家企業的微型手術機器人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評通道
    定位精準,可實現全自動控制華科精準微型手術機器人輕量化的機身和快捷的操作體驗,克服了傳統神經外科穿刺架手動調整、定位耗時長、精準度不足、存在曠量等短板,大大降低目前手術機器人在對手術環境條件的要求。一機多用,操作難度和風險小華科精準微型手術機器人兼具微型導航定位機器人和獨立的導航系統雙重功能:小機械臂和導航系統合在一起就是微型導航定位機器人,可以做神經外科的微創手術進行定位;小機械臂和導航系統分開,導航系統就是一個獨立的產品,可以獨立地在神經外科開顱手術中進行實時導航。
  • 顱咽管瘤的手術治療方法有哪些?
    顱咽管瘤的手術治療方法也非常多,有開顱腫瘤切除手術或者是用鼻蝶入路顱咽管瘤切除手術,也有神經內鏡腦室腫瘤切除手術等等各種方式,有的還需要結合血管內介入栓塞的技術共同進行治療。所以這個就一定要看顱內腫瘤的相應具體情況,才能共同去判定它是有何種的手術治療方法,而且從單一的開顱腫瘤切除手術這一類上來講就有很多的方法,一般顱咽管瘤生長在中顱窩底,但是也有可能會侵蝕到前顱窩底,這樣的往往都需要進行開顱手術,如果單純局限在中顱窩底,可以採取經鼻蝶入路內鏡的方式,不同的腫瘤都有不同的手術治療方法,只有選取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 印度9歲女孩清醒中開顱切腦腫瘤,彈鋼琴、玩手遊不亦樂乎
    令人稱奇的是,醫生竟安排她在清醒中接受腦部手術,手術期間女孩一會兒玩手機遊戲,一會兒彈鋼琴,最終依然順利地摘除了腫瘤。這名患有腦部腫瘤的印度女孩名叫Saumya,她於12月13日在印度古瓦裡爾市Birla醫院進行了一場高風險的腦部手術。而在手術期間,醫生只對她頭部的一小部分進行了麻醉,使女孩在完全清醒的狀態完成手術。
  • 特殊患者五臟六腑全長反 德陽醫生「反向操作」成功手術
    張嶸 四川在線記者 餘如波 記者1月7日從德陽市人民醫院獲悉,1月5日,該醫院成功為一名中年男性患者施行了腹腔鏡膽囊切除手術。值得注意的是,當天患者是一名罕見的五臟六腑全長反的「鏡面人」。
  • 印患病男子開顱手術中彈吉他 全程意識清醒(圖)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7月20日報導,近日,印度37歲的音樂家阿比謝克•普拉薩德(AbhishekPrasad)在開顱手術中不舍自己心愛的吉他,居然一邊彈著吉他,一邊接受腦部手術。在長達7個小時的手術中,他全程保持意識清醒,令人不禁嘖嘖稱奇。
  • 曹操若是接受華佗的開顱手術,能否徹底醫好頭風病呢?專家:必死
    那麼以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華佗的開顱手術,是否真能根治曹操的頑疾呢?有些專家給出了否定的答案,說真那這樣做的話恐怕曹操必死無疑。畢竟在當時的醫療技術原本沒有現在這麼發達,大腦是人最關鍵的一個部位,也是最複雜的地方,稍有不慎便會傷及大腦的神經系統,後果不堪設想。華佗雖然醫術十分高超,但他也並不是能醫好任何一個病患。況且像這種手術要確保無菌環境,在三國時期要如何確保?
  • 島葉膠質瘤切除手術究竟難在哪?手術技巧及前沿進展解讀
    5.語言定位圖:左側島葉膠質瘤往往與語言中樞鄰近,許多患者術前即出現語言功能障礙,語言定位圖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腫瘤與語言中樞的關係,以指導術中對於語言中樞的保護。2.腫瘤的切除:手術操作通過一個寬15mm,長4cm的間隙來切除,可按以下先後來切除腫瘤:腫瘤中心區域、顳蓋下腫瘤的切除、額頂蓋下腫瘤的切除、後部腫瘤的切除、內側部分切除。不適當的牽拉優勢側額葉可引起運動和語言功能障礙,同樣對優勢側顳葉後部的牽拉也可引起語言功能 的障礙。
  • 無需開顱手術的腦機接口出現了
    人們只能夠根據他人的語言及行為猜測他們的想法,這讓嘗試探究大腦工作方式的人無從下手,更給因為受傷或生病而無法移動、言語的人帶來了大麻煩。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等複雜精密的成像技術,能夠為我們理解大腦提供一些線索,但我們還需要一些更直接的方法。迄今為止,技術專家們一直努力讓大腦與計算機鍵盤或者機械手臂互動,讓肉身與矽基材料交流。
  • 印度9歲女孩腦部手術時,一邊彈鋼琴一邊玩遊戲,成功摘除腫瘤
    令人驚訝的是,醫生安排她在清醒時接受腦部手術。手術過程中,女孩不僅玩了手機遊戲、還彈了一會兒鋼琴,最後,成功切除了腫瘤。12月13日,患有腦瘤的印度女孩索米婭在印度古瓦裡爾的醫院接受了腦部手術,手術的危險性非常高。而在手術中,醫生只麻醉了她頭部的一小部分,讓女孩在完全清醒的狀態下完成手術。
  • 嶽鵬老婆鄭敏,被封為小嶽嶽頭號黑粉,發博剃光頭動開顱手術?
    至於是什麼手術她沒有明說,有醫生從專業的角度猜測,他可能是要做開顱手術! 該醫生從專業角度剖析了鄭敏可能遇到的疾病,醫生表示頭髮刮的這麼幹淨一定是醫院的醫生或者護士親自為其刮的,開顱手術一般都要刮的這麼幹淨,同時表示鄭敏應該得的是良性的疾病,從她的氣色可以大概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