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不死的黃巢、滅不了的盜匪,黃巢起義燎原整個大唐

2020-12-02 騰訊網

你好,我是減水書生,與您一同品味歷史、感悟思辨。

王仙芝死後,大唐的形勢依舊沒有改觀。接力王仙芝的黃巢,是一個更難對付的狠角色。但是,大唐官軍就真的打不過黃巢的起義軍嗎?或者說黃巢的盜匪,真的打遍大唐無敵手嗎?

如果僅僅是官軍與盜匪的矛盾,甚至簡化為整個大唐帝國與天平鎮盜匪起義軍的矛盾,那麼王仙芝起義好解決、黃巢起義也好解決。因為雙方的實力根本就不成比例,大唐官軍能夠碾壓盜匪集團。

然而,事情恰恰不是那麼簡單,官軍和盜匪之間只是一對矛盾,而在此之外,還有很多矛盾。

橫徵暴斂與盜匪橫行這對正反饋的關係,已經成為大唐帝國的死結。而且,黃巢起義掀動的全國大動蕩,更是加劇了這對關係。公元868年的龐勳之亂,導致整個帝國的南部地區怨恨流毒,百姓不僅對朝廷不信任,而是對朝廷的極度仇恨。這是盜匪得以形成的社會基礎。

公元809年和公元818年的兩次削藩改革,以及穆宗朝以來的解散軍隊運動,雖然加強了中央集權,但也造成了中央與地方的對立、皇帝與節度使之間的不信任,還加劇了百姓與朝廷的仇恨。還有,就是造就了一大批業已失業的職業軍人,這些人分分鐘就會成為新的盜匪集團。這是盜匪得以猖狂的原因所在。

01.黃巢從山東殺向南方,原因是打不過

王仙芝和黃巢的根據地,主要是天平鎮的三個州,位於今天的山東南部。但是,這兩個人都沒有在天平鎮建立根據地,以割據的形式對抗唐朝政府。因為他們都是盜匪,盜匪就要搶劫,所以哪裡有錢就搶到哪裡。

唐朝統治最薄弱的地區應該是河朔三鎮,而且天平鎮離河朔三鎮的距離很近。但是,王仙芝和黃巢都不向河朔三鎮進攻。這是為什麼?因為河朔三鎮的藩鎮力量太強,盜匪們打不動。統治的薄弱地帶,只是中央統治的薄弱地帶,卻是國家統治的穩定地帶。因為朝廷與國家之間也有利益接合部。

唐朝統治最強力的地區應該是江淮地區,關中與河南暫時不論,因為江淮是唐朝的造血基地。但是,王仙芝到了長江中遊,黃巢到了長江下遊。這是為什麼?因為中央如臂使指的地區,卻成了國家統治最薄弱的地區。這些地方因為沒有藩鎮或藩鎮力量太弱,所以扛不住盜匪的衝擊。

於是,在天平鎮打不過唐朝官軍的黃巢起義軍,只能向其他地方運動。距離很近的河朔三鎮,因為藩鎮很強所以國家統治很強,所以黃巢就是想去也去不了。長江中下遊,主要是淮南地區,雖然朝廷統治很強但是國家統治很弱,而且還最為富庶。於是,黃巢的盜匪集團便南下到長江下遊地區。而且,黃巢起義軍還打過長江,進入到浙西和嶺南地區。

02.黃巢從廣州北上中央,原因是待不住

黃巢南下,對於唐朝來說是一件大好事。因為遠離京師和洛陽,所以對朝廷的威脅就最小。而且,隨著黃巢起義軍的進入浙江、轉戰廣東,朝廷則會認為形勢會越來越好。因為黃巢也遭遇了問題。

黃巢之所以從山東跑到廣州,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打不過。農民起義軍,打不過正規的大唐官軍。所以,黃巢會只能向最好打的地方進攻。但是,最好打的南方地區,卻最不適應盜匪生存。

盜匪生存需要社會基礎,但南方偏偏沒有。因為這裡相對富庶,又遠離中央,所以百姓對朝廷的仇恨相對較輕。在廣州,黃巢開始爭取地方勢力的支持,但是收效甚微。

黃巢試圖以廣州為招安籌碼,也就變成了徒勞。朝廷拒絕了黃巢擔任天平或廣州節度使的要求。一個原因是黃巢遠離中原,減弱了對中央朝廷的威脅,唐朝就不願意拿出更大的招安籌碼;另一個原因是唐朝也在行動,就是準備把黃巢封死在南方然後消滅掉。

爭取地方勢力的努力,失敗;爭取朝廷招安的努力,失敗。於是,黃巢對廣州這座大海港發動了大搶劫和大屠殺,據估計死亡人數高達12萬。而當時廣州的全部人口也就在20萬左右。

在當地造成如此嚴重的破壞,黃巢留在廣州搞割據的可能,也就沒了可能。更關鍵的一個原因是黃巢盜匪集團的組成人員,他們主要來自山東和江淮地區。所以,這夥人也不願意呆在氣候溼熱的嶺南地區。晚唐的節度使聽士兵的,但晚唐的盜匪頭目同樣也得聽盜匪的。領袖往往只能乘勢,而不能造勢。

所以,黃巢起義軍只能北上中原,因為他們在南方待不住。

03.不會只有一個龐勳也不會只有一個宋威

龐勳叛亂,從桂州走到湖南,再從湖南順長江走到徐州。黃巢的路線跟龐勳的路線大體不差。這夥人就是一邊搶劫、一邊走路,然後殺過長江、殺到中原。

原因就是南方的藩鎮力量太弱。龐勳八百戍卒就能走回來,黃巢的數萬大軍當然也能走回來。朝廷與藩鎮之間,就是一種極為弔詭的關係。藩鎮強則朝廷弱、朝廷弱則國家弱。但是,朝廷強則藩鎮弱、藩鎮弱則國家也弱。朝廷在江淮以南的藩鎮駐軍太弱,只能勉強維持地方治安,所以根本應付不了外來的武裝力量。這就是藩鎮弱而國家也弱。

所以,黃巢成了另外一個龐勳。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南方的藩鎮力量太弱。於是,唐朝只能在湖南、湖北地區布置軍隊,阻止黃巢北上。但能夠阻止成功嗎?如果這夥人真想阻止,不僅能成功阻止而且能徹底消滅黃巢。但是,當初沒人能阻止龐勳,現在也沒人能阻止黃巢。

圍剿王仙芝的前敵總指揮、招討草賊使宋威,是大唐的吳三桂。這個人足夠的壞,擁兵自重、按兵不動,就是看著王仙芝把大唐鬧得翻江倒海。但大唐帝國又豈止一個宋威。

國家多負人,危難不吝賞,事平則得罪,不如留賊冀後福。

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在荊門以五百沙陀兵為先鋒,重創黃巢起義軍。但是,之後,劉巨容就不打了,眼睜睜地看著黃巢一路向東、奔赴江淮。原因就是他所說的國家多負人。

宋威足夠壞,劉巨容可能比宋威更壞,但是他們都壞的情有可原。那就是國家多負人。

北上以後的黃巢起義軍,不斷壯大。因為江淮地區就是盜匪滋生的溫床,最適合盜匪的生存。沿途有無數的盜匪武裝,贏糧景從地加入黃巢起義軍。而唐朝的地方軍隊呢?不能打的,就趕緊逃跑,放任黃巢搶劫;能打的,就作壁上觀,看著黃巢走過自己防區。

在長江下遊,黃巢遇到了一個猛人。這個人就是晚唐少有的名將高駢,跟党項人在西北打過、跟南詔人在西南打過,可謂經久戰陣。880年4月,高駢的七萬官軍,幾乎把黃巢打得片甲不存。

張璘渡江擊賊帥王重霸,降之。屢破黃巢軍,巢退保饒州,別將常宏以其眾數萬降。

王重霸,在王仙芝起義之時便是盜匪集團的重要將領,被打敗然後投降。黃巢的別將常宏,則是帶著數萬人,直接投降了。

黃巢只能帶著不多的殘部逃到了福建邊界北邊的信州。黃巢起義軍覆滅在即,但是這夥人就是滅不掉。在880年5月的時候,就是這夥殘部硬是突破長江,而且還出現在了淮河北部。這是歷史的吊軌。其中的細節已經說不清楚了,有說唐將張璘接受了黃巢的賄賂,有說名將搞駢收兵不戰。但是,誰也說不清楚到底是什麼樣的細節導致了黃巢的逆襲吊軌。

細節解釋不了,只能用趨勢解釋了。而趨勢就是劉巨容的那句話:

04.黃巢攻入長安,終結了大唐的貴族時代

荊州防線、江淮防線,就這樣被黃巢輕而易舉地突破了。而唐朝的剿匪大軍又不能及時回調中原,於是黃巢在中原也就勢如破竹。

唐朝真的調不動軍隊了嗎?

高駢的淮南軍隊和劉巨容的荊州軍隊,基本上就呆在原地沒動。但是,唐朝還是準備組織一個溵水防線,先是調來了徐州的三千感化軍。

但是,這夥人在半路上就鬧起了兵變,徐州兵真的很能打,但徐州的驕兵悍卒卻總要鬧事。此時,忠武軍將領周岌也帶著軍隊前往溵水設防。周岌是一員悍將,所以從來不會慣著驕兵悍卒,連夜帶著部隊就把三千感化軍給屠殺了。汝、鄭把截制置使齊克讓,也帶著軍隊前往溵水設防。但是,聽說周岌把感化軍屠殺了,這哥們就直接跑回山東了:你們中原人真會玩,俺要回山東。

這就是大唐朝廷布置的溵水防線,根本就不用黃巢動手,便自行崩潰。公元880年11月,黃巢起義軍攻入洛陽。大唐只能再次組織潼關防禦戰,因為潼關是長安的重要門戶。

但是,此時的大唐朝廷已經無兵可守。長安的神策軍,全是糊弄編制的富戶商人子弟,這夥人不僅不會打仗而且連戰場都不敢上。趕鴨子上架的時候,趕緊花錢找貧民當替身、出徵潼關。就是這樣一支拼湊起來的軍隊,能打仗嗎?潼關或長安保衛戰,根本就沒打起來。剛剛聽到黃巢起義軍的擂鼓之聲,烏合之眾的神策軍便做鳥獸散。於是,黃巢攻入長安,唐僖宗在宦官田令孜和500神策軍的保護下,再走了一遍唐玄宗李隆基的路,直接跑到了四川。

但是,跑出去的只有唐僖宗等少數人,大批官員還都留在長安,成了黃巢起義軍的俘虜。僖宗朝廷是一個貴族復闢的時代,大批貴族被委以重任。非但朝中貴族稱雄,而且封疆大吏的節度使也多被貴族壟斷。唐朝的貴族,從地方豪族已經發展成了中央豪族,基本上都集中到長安和洛陽一帶。而這夥百年甚至千年的貴族們,即將迎來黃巢起義軍的暴雨血洗。

公元880年12月,黃巢在長安含元殿稱帝,建立大齊政權。所以,黃巢在這個時候就要做一個轉變,也就是從單純搞破壞的盜匪集團變成必須搞建設的政治集團。但是,黃巢失敗了。因為長安的貴族精英們看不上這夥盜匪起義軍,而盜匪起義軍早就把這些貴族當成了待宰的羔羊。

公元881年4月,唐朝軍隊奪回長安,但隨即又被黃巢奪回。因為官軍進入長安的時候受到了百姓的歡迎,於是黃巢對長安百姓發動了大屠殺。這裡最不能倖免的就是長安的貴族精英們。

公元882年春,有人在尚書省大門上題了一首諷刺黃巢的詩。這件事成為黃巢再次屠殺的導火索。尚書省的官員全被挖去眼睛、倒掛屍體示眾;守衛士兵全被處死;長安城中會寫詩的全被殺掉;長安城中識字的全被罰做苦役。

經歷連續的屠殺和戰火,長安和洛陽一帶的貴族精英們,幾乎被黃巢起義軍消滅乾淨。自此之後,中央王朝只有士大夫精英,而不再有貴族精英,因為貴族們都做了黃巢的刀下鬼。

05.黃巢殺不死、盜匪滅不掉,因為大唐已日暮

黃巢起義註定要失敗,因為黃巢本人以及他的支持者都改變不了盜匪的本性。他們能夠無限量地輸出暴力,卻無法輸出秩序、無力建立一個新世界。

攻入長安,建立大齊政權,是黃巢起義的巔峰。但是,自此之後,也就只能向著死亡的路上逼近了。原因是黃巢和他的起義軍拒絕流動作戰,他們就呆在這個地方等著官軍的圍剿。所以,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公元882年9月,黃巢派往長安以東的同州節度使朱溫和華州節度使李詳,全部背叛。一個是無秩序的黃巢,一個是有秩序的大唐,這兩個人到底怎麼選,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是,即便如此,長安外圍的大唐將軍們,仍舊不願向黃巢發動進攻。可能這夥人都不希望黃巢這麼早就被消滅,或是因為利益還沒拿到或是為了要保全實力。不得已的唐朝政府只能求援沙陀人李克用。三萬五千名沙陀騎兵從邊境開赴關中,在公元883年的梁田陂之戰中,擊潰了黃巢的十五萬主力大軍。

之後,黃巢退出長安,再次兵入中原。如果黃巢繼續採取流寇方式、運動作戰,他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是,在最後的時刻,黃巢意氣用事了。為了給兵敗陳州的孟楷報仇,黃巢集中全部主力、屯兵溵水,「掘塹五重,百道攻之」,勢要拿下陳州城。

陳州包圍戰,打了三百多日。為了解決軍糧的問題,黃巢的盜匪集團打造人肉作坊,將人投入巨碾、舂磨成「糧」。圍城三百日,食人數十萬。

時民間無積聚,賊掠人為糧,生投於碓磑,併骨食之,號給糧之處曰「舂磨寨」。

但是,因為陳州僵持太久,李克用及諸路唐軍蜂擁而至。公元884年春,黃巢被迫轉戰山東;公元884年6月,窮途末路的潰逃至狼虎谷(今山東泰山東南)。一代盜蹠黃巢,在這個地方絕望自殺。

黃巢死後,大唐的盜匪問題就解決了嗎?黃巢自殺後,其從子黃皓帶領一支7000人的殘部,號稱浪蕩軍,掃蕩了湖南全境。直到公元901年,這支部隊才別地方豪強武裝消滅。而這個時候,離大唐滅亡已經不遠了,唐亡於公元907年。

黃巢不是被唐朝官軍殺死的,即便是沙陀人李克用出戰,也沒能在戰場上斬獲黃巢的首級。他是自殺而死。黃巢的盜匪殘部,直到公元901年才被消滅,但也不是被大唐官軍消滅的,而是湖南的豪強武裝。

殺不死的黃巢、滅不掉的盜匪,這是為什麼?

就是因為此時的大唐天下已經處處是盜匪,就是因為此時的大唐朝廷已經不能再收穫忠誠。百姓不支持它,節度使不支持它,節度使治下的驕兵悍卒也不支持它。所以,大唐殺不死黃巢、唐軍滅不掉盜匪。

但是,黃巢和盜匪輸出不了秩序,所以,他們最終還是得死、還是得滅。但,這不是因為大唐朝廷和大唐官軍,而是大勢所趨。

然而,黃巢必死、盜匪必滅,是大勢所趨,那麼大唐呢?大唐必亡,也是大勢所趨。一切都成了定數,任誰也無法逆轉。

相關焦點

  • 王仙芝起義:沒有替天行道的盜匪、沒有忠君為國的將軍
    全部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消滅山東的這夥盜匪。公元876年8月,王仙芝起義軍開始向西移動,在9月份的時候已經抵達汝州地區,直逼洛陽。這時候,大唐朝廷立即在洛陽招募軍隊、訓練士卒,同時組建洛陽防線。整個王仙芝起義過程中,唐朝政府一直在做正確的決策。如果北宋的徽欽朝廷能夠達到僖宗朝廷的決策水準,女真的大金根本不可能發動靖康之難。但是,這根本無濟於事,因為大唐除了吳三桂。
  • 殘唐故事:一僧夢見黃巢要殺自己,黃巢說我不認識你,然後殺了他
    按照民間傳說,黃巢在起義一年後,部隊出現了動蕩,按照古人的習慣,為了穩定軍心,總是要殺人祭天的,這才殺了法明。這種行徑當然很野蠻,所以在五代殘唐小說整理成書以後,作為正面人物,被唐僖宗逼反的黃巢,他斬殺法明長老的故事,也必須要有非常戲劇化的處理。
  • 晚唐hold帝—唐僖宗,為啥對黃巢起義不上心?他是真沒想到會輸
    以往的歷史教科書曾告訴我們,晚唐時期的黃巢起義,以摧枯拉朽之勢,動搖了整個大唐王朝的統治。 這就給了我們一個很大的錯覺,那就是黃巢起義從剛開始,聲勢就非常浩大,一路所向披靡,腐朽的晚唐政府在義軍面前根本與之無法抗衡,才最終有了滿城盡帶黃金甲的長安勝景。
  • 黃巢起義:他年我若為青帝
    公元875年至884年,黃巢起義爆發。 黃巢起義是繼安史之亂後,唐朝最嚴重的一次動亂。它前後歷時十年,也是唐末規模最大的一次民變。黃巢起義規模達十多萬,輾轉十多省份,被認為是中國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農民起義。
  • 再論黃巢:英雄還是惡魔?
    現今中文網絡對黃巢詆毀之聲一片,許多人對黃巢痛恨非常,認為其人為大劊子手,殺人如麻,大肆燒殺搶掠,甚至其帶領的起義軍裡經常有人吃人的現象發生。網民們對於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共和國對於農民起義的過度平反不滿,大家的逆反心理讓眾人想要把黃巢等起義領袖踩在地上,扔進汙泥,使其永世不得翻身。
  • 未必正義的農民起義,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殺人魔王黃巢的一生
    黃巢立即把族中的兄弟子侄召集來商量,結果大家一致贊成參加起義軍,撈點實惠的。唐末起義從此變了味道,因為黃巢等人根本不是什麼要餓死的饑民,相反他們有吃有喝非常快活,其實這場起義只是他們一次投機而已。此時,各路節度使都已經以為黃巢被高駢所滅,也以散去。聽聞黃巢又死灰復燃,再來圍剿已無可能,而且個藩鎮之間也存在著極大地矛盾,所以都不願再來和黃巢較量。黃巢正是抓住了這一個機會,把下一個進攻的目標定位了唐朝的東都洛陽。
  • 黃巢起義:一個5歲就能寫詩的男人,用7年時間,敲響大唐帝國的喪鐘
    縱觀中國歷史,每個大一統的封建王朝的末尾,總是伴隨著嚴苛的暴政、持續不斷的天災,然後百姓走投無路,最終爆發農民起義。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漢朝末年,張角發動黃巾軍起義。隋朝末年,瓦崗軍、竇建德、劉武周等起義軍更是高潮迭起。
  • 黃巢《不第後賦菊》:名落孫山的讀書人,殺氣騰騰的花開時節
    黃巢,一個名留青史的山東大漢。歷史上參加科考落第之人多如牛毛,但是其中能被歷史記住的人卻是鳳毛麟角。黃巢正是這為數不多之群體的一員。黃巢的父親是個鹽商,因此家境還是很富裕的。黃巢從小就在這種富足之家的環境中成長起來,他年少有詩才知名鄉裡,但是後來卻屢試不第,想來這對他的打擊應該是非常大的。但是黃巢落第之後不像別的人一樣落寞消沉,而是滿心的豪情,當然也夾雜了不平與憤怒。他有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不第後賦菊》,真實地展現了他的心境。
  • 源於農民起義領袖黃巢
    黃金甲劇照當一個朝代的統治者不體恤老百姓的生死,橫徵暴斂,往往就會爆發局部的或者全國性的起義。黃巢,作為唐朝末期農民起義的領袖,僅僅用五年的時間,就把皇帝趕出了長安,自己來稱帝。說完了黃巢的基本情況,我們來欣賞一首詩:不第後賦菊---唐.黃巢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首七絕正是出自黃巢之口。
  • 黃巢四十萬大軍挖武則天陵墓因何失敗?
    說起黃巢起義之前,得說一段唐代舊事。 那就是早在黃巢起義之前的一百多年前,唐玄宗在位後期,安史之亂爆發,這場動亂,始於唐玄宗在位後期,歷經唐肅宗在位時期,到唐代宗在位時期才結束。 這場經歷三代唐朝皇帝的動亂,雖然最終平息過去了,但是給大唐的損傷是很大的——那就是,大唐在這之後,對於很對藩鎮,處於無力管控的局面。
  • 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起義,壓垮晚唐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部電影內容雖然和本文的主題沒什麼關係,但是它的名字,卻來自我們的主人公黃巢的一首詩:《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誰能想到,這首詩竟奏響了大唐走向覆滅的輓歌。
  • 黃巢不只是個食人魔,他也為中國歷史做過貢獻,毀滅了寄生階層
    《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部電影的名稱來源是出自唐朝末年黃巢大起義的首領黃巢所寫的一首詩,名為《不第後賦菊》,詩作內容為「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黃巢那種不服朝廷,打破束縛的精神。而黃巢大起義也確實開啟了唐朝最後的滅亡命運。
  • 他是「最狠奪命書生」,大唐差點因他而亡,他叫黃巢!
    別再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書生手無縛雞之力」這種話了,不信你來看看黃巢的生平,這位唐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桀驁不馴、殺人如麻,還差點毀滅了唐王朝,而他在起義之前,只不過是一個屢試不中的書生而已!黃巢是山東人,家裡是販賣私鹽的,家境富足。
  •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聊聊黃巢的《不第後賦菊》
    導語:提起黃巢這個人,我們知道他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他有一首著名的詩——《不第後賦菊》。比起那些懷古傷今,滿懷浪漫主義的文人騷客,他詩中的菊花不再是悠然見南山的清高和風骨,而是表露出我花開後百花殺的肅殺之氣,黃巢是山東曹州冤句人(今山東菏澤),鹽商世家,不愁吃不愁穿,就是因為成年後科舉落第而對朝廷不滿,遂投入了農民起義的浪潮之中。
  • 黃巢的這首詩,不僅殺氣騰騰,更透著一股邪氣
    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黃巢起義軍採取流動作戰的方式,橫行全國十年之久,兩度攻陷長安,沉重地打擊了腐朽不堪的唐王朝的統治。值得諷刺的是,黃巢雖打著為民除害、「天補平均」的旗號;卻生性嗜殺,殘忍到令人髮指。
  • 黃巢、李自成、石達開及此人之死已被明記,民間卻有其逃亡的傳說
    唐朝末年的起義領袖黃巢,《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鑑》、《桂苑筆耕錄》、《北夢瑣言》以及敦煌文獻等資料都明確記載黃巢在起義失敗後已經身死,首級被他的外甥林言獻給了唐朝將領時溥。但民間卻有一種說法,說黃巢兵敗後並未被害,而是出家當了和尚,法號翠微禪師。
  • 《水滸傳》中「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怎麼理解?
    有網友問:《水滸傳》中「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怎麼理解?「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是《水滸傳》裡宋江刺配到了江州之後,一次酒後在潯陽樓牆壁上題寫的反詩中的兩句。大概意思是說——如果將來有一天我的志向能夠得以實現,我會嘲笑黃巢算不上真正的大丈夫。這兩句詩恰如其分反映出宋江當時的處境和心情,我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理解:第一,可見宋江有非常大的志向或者說野心;第二,可見宋江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第三,可見宋江對自己的遭遇極為不滿;第四,宋江不滿的是腐敗的吏治,對皇帝還是忠心耿耿的。
  • 黃巢到底多殘暴?3首詩展現殺人魔王性格,行軍中開「吃人工廠」
    史書有黃巢「殺人八百萬」之說,攻佔廣州後,黃巢為劫掠財貨,屠殺在唐經商的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12萬人;一開始熱烈歡迎黃巢的長安城居民,最終的遭遇則是「巢怒民迎王師,縱擊殺八萬人,血流於路可涉也,謂之洗城」。
  • 他是黃巢的崇拜者,科舉不成當漢奸,還成了日本陸軍大學的教授
    黃巢大家都知道,幾次科舉都不中,最後一次不中後,寫下《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起義最後雖是以失敗告終,但不乏有很多人崇拜啊。
  • 赫赫一時的大唐帝國滅了之後,我國進入另一個戰國時代
    公元907年,赫赫一時的大唐帝國滅了之後,整個蔥嶺以東的東亞再無一個能夠主導整個華夷秩序 風捲雲舒,慣看桑田變滄海;閱歷歷史,身入其中,古往今來,多少故事笑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