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唐故事:一僧夢見黃巢要殺自己,黃巢說我不認識你,然後殺了他

2020-12-17 老樂說歷史

一年三百六十五,老樂閒聊話今古,今天跟大家聊聊五代殘唐的故事,以這個時代為背景的小說中,最受關注的角色,當然是與項羽、李元霸等或真實或傳說的頂級鬥神齊名的李存孝。然而,由於這個時代過於繁雜,李存孝在書中所佔的比重有限,比如掀起故事開端的,還是舉起唐末反唐大旗的黃巢。其實大家對黃巢的印象不算陌生,中學的歷史教材少不了這段相關內容,而在最近這十多年中,又因為一部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更讓很多人對這首《不第後賦菊》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隨著時間的流失,距離我們一千多年的黃巢,究竟是個什麼樣子,真實形象如何,如今已經很難下定論了。

然而在傳統演義小說中,黃巢「三個鼻孔」的特點,則成為了故事中的一個重要線索,按照老藝人的說法,因為唐僖宗看到黃巢長相奇特,立刻將他的武狀元奪走,這才逼黃巢留下反詩,而後跟隨王仙芝起義。這些內容雖然都是小說家言,但也大致與歷史相符,雖然黃巢的本事不至於當狀元,更沒有證據證明黃巢參加過武科舉,然而無論是小說,還是史實,說黃巢因為科舉考試失意,沒能在唐朝的仕途中安身立命,最終在民間才有了起義反唐的機會,總是沒錯的。只不過小說對一些細節作出了更多的誇張,甚至美化加工,比如黃巢斬法明誓師的故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按照民間傳說,黃巢在起義一年後,部隊出現了動蕩,按照古人的習慣,為了穩定軍心,總是要殺人祭天的,這才殺了法明。這種行徑當然很野蠻,所以在五代殘唐小說整理成書以後,作為正面人物,被唐僖宗逼反的黃巢,他斬殺法明長老的故事,也必須要有非常戲劇化的處理。

故事還是要從黃巢提完反詩後說起,由於王仙芝看到了黃巢這首反詩,再加上之前也聽說黃巢沒能當上武狀元的「委屈」,立刻認可了這位文武全才,連夜將他帶到了長安城外的藏梅寺,以免被大唐朝廷抓住問罪。可是,等他們到達藏梅寺,想要借住一夜的時候,意外發生了。寺中的僧人法明一看黃巢的樣子,立刻下跪求饒,黃巢非常不理解法明的舉動,因為二人素不相識,法明為什麼怕自己怕到這個程度?法明這才跟黃巢解釋,說自己有一天做夢,夢到鬼怪告訴他,說有一個長著三個鼻孔的天縱奇才要起兵反唐了,此人名叫黃巢,一旦起兵,勢必造成巨大的流血犧牲,而且他第一個殺的人,就是法明長老。法明一聽這話,雖然擔驚受怕,但也將信將疑。可是,等黃巢出現在他面前時,他徹底信了夢中的警告,原因很簡單,黃巢三個鼻孔,這種人,全天下也找不出第二個了吧?

等法明將自己夢到的一切告訴黃巢後,黃巢倒覺得這是無稽之談,一方面在於自己不認識法明,與這個僧人往日無冤近日無讎,為什麼要殺他呢?另一方面是,殺不殺誰,黃巢自己才能決定,只要他管住自己的手,管住手裡的武器,不對法明行兇,怎麼可能殺掉他?於是,黃巢倒是很無所謂地告訴法明長老,放心吧,我以前又不認識你,不會殺你的,也沒有任何道理幹這種事兒。但法明卻依舊害怕,他安頓好黃巢和王仙芝之後,立刻給自己想一些保命的辦法,在他這半宿折騰的時候,黃巢和王仙芝也沒有休息。因為黃巢畢竟家境殷實,即使不走仕途,也是可以安逸後半生的,所以王仙芝只能用勸他,其中最有力的一句話就是,你黃巢已經提下反詩,就算後半輩子想過安生日子,恐怕也難了!

被王仙芝這麼一勸,再加上黃巢自己也因為被奪走武狀元一事滿腔怒火,最終他下定決心,跟王仙芝起義,但這麼重大的事兒,總不是靠一腔熱血就能決定的。其實,無論古今,當人在重大選擇面前時,總需要一些心理暗示,最簡單最常見的例子就是,一個男孩兒要追女孩兒之前,擔心怕被拒絕,便會揪一朵花的花瓣,揪一瓣說能成,再揪一瓣說不成,剩下最後那一瓣時,如果代表著能成,這個男孩就會有巨大的勇氣去求愛了,對吧?其實這就是一種心理暗示,給自己信心而已。因此,黃巢在決定是否起義之前,給自己的心理暗示就是,用手中的利劍砍向一棵古樹,如果砍斷樹幹,就意味著他有信心反唐,如果砍不斷樹幹,那他就回家聽天由命了。結果,這一劍下去,不僅樹幹斷了,法明長老也被他斬殺。原來,法明為了避免被黃巢殺死,主動選擇躲到了這棵古樹的樹洞中,但這反而歪打正著,讓他斷送了自己的性命。

這就是法明僧人夢見黃巢要殺他,黃巢告訴他,我不認識你,不用擔心,但最終卻意外殺死法明的故事大概。然而,這種說法就像老樂一開始提到的一樣,只能是小說家的一種美化而已。當然,黃巢究竟有沒有斬殺法明,用來祭天誓師,史書上是不可能查到的,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無論黃巢為了什麼反唐,他的為人究竟如何,他起兵的結果,必然是戰亂造成了無數的家破人亡。而近一步說,不管是五代殘唐,還是三國隋唐,任何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任何一套袍帶書,講的核心內容都是冷兵器時代的戰爭故事,而戰爭的殘酷,遠遠不像小說中描述的那樣簡單有趣。換句話說,只有生活安穩幸福的人,才能在這些歷史演繹小說中得到樂趣,從這個角度上看,這些看似荒誕不經的歷史演義小說,能夠蓬勃發展,不正是得益於小說的作者,講述者,以及受眾們相對幸福的生活嗎?因此,這些與史實相距甚遠的小說,本身就有著獨特的歷史價值。

相關焦點

  • 殺不死的黃巢、滅不了的盜匪,黃巢起義燎原整個大唐
    黃巢的路線跟龐勳的路線大體不差。這夥人就是一邊搶劫、一邊走路,然後殺過長江、殺到中原。 國家多負人,危難不吝賞,事平則得罪,不如留賊冀後福。 山南東道節度使劉巨容在荊門以五百沙陀兵為先鋒,重創黃巢起義軍。但是,之後,劉巨容就不打了,眼睜睜地看著黃巢一路向東、奔赴江淮。原因就是他所說的國家多負人。
  • 他是「最狠奪命書生」,大唐差點因他而亡,他叫黃巢!
    別再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書生手無縛雞之力」這種話了,不信你來看看黃巢的生平,這位唐朝末年的農民起義軍領袖,桀驁不馴、殺人如麻,還差點毀滅了唐王朝,而他在起義之前,只不過是一個屢試不中的書生而已!黃巢是山東人,家裡是販賣私鹽的,家境富足。
  • 未必正義的農民起義,為你還原一個真實的殺人魔王黃巢的一生
    黃巢很想把自己黑社會這個汙點洗乾淨,而轉作仕途,做個白道的人。所以他曾幾次應試進士科,但是考完才發現,自己賴以自豪的那點文採,不足以為自己博得功名。黃巢科第失敗後,沒有在自己身上來找原因,而是把這種心有不甘轉化成了一種對唐王朝的憤怒,我黃巢文武雙全,難道沒有資格在你這裡混上個一官半職嗎?
  • 晚唐hold帝—唐僖宗,為啥對黃巢起義不上心?他是真沒想到會輸
    最大的隱憂,黃巢排不上號 鹹通十四年七月,唐懿宗駕崩。這位在歷史上差評率不低的晚唐皇帝,在位時憋足了一口氣,拉上整個帝國死磕南詔,最終跟南詔拼了個兩敗俱傷。
  • 黃巢: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你知道嗎,共贏才是主題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據說這是黃巢五歲時重陽賞菊花所作。黃巢自幼聰穎,此詩可與劉邦的豪言相比較。不但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還表現出小小黃巢的沖天壯志,不同凡響的英雄氣概。此後的歷史進程應證了他這首詩。
  • 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起義,壓垮晚唐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部電影內容雖然和本文的主題沒什麼關係,但是它的名字,卻來自我們的主人公黃巢的一首詩:《不第後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最後一次科考失敗後,沮喪憤怒之餘,便寫下了上面那首《不第後賦菊》,從這首詩裡也能看出黃巢當時的志向和野心。
  • 再論黃巢:英雄還是惡魔?
    然而各位要看到,哪怕是地主階級文人筆下,黃巢義軍也不是沒有可圈可點的事跡。有人會說,不就是進入長安之後給百姓分發錢財作秀了一小會兒,而且很快就把那些錢財全部搶回來,還對老百姓燒殺搶掠麼?一直在幹壞事,唯一一次短暫的作秀也能吹捧了?那麼我們看看黃巢軍的有利記載是不是只有一次。
  •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聊聊黃巢的《不第後賦菊》
    比起那些懷古傷今,滿懷浪漫主義的文人騷客,他詩中的菊花不再是悠然見南山的清高和風骨,而是表露出我花開後百花殺的肅殺之氣,黃巢是山東曹州冤句人(今山東菏澤),鹽商世家,不愁吃不愁穿,就是因為成年後科舉落第而對朝廷不滿,遂投入了農民起義的浪潮之中。
  • 殘唐故事:一字眉兩排牙三鼻孔,左八卦右七星,奇才比武連勝雙龍
    因為書中的人物除了有李存孝這樣頂天立地的頂級鬥將外,更多的角色都是隋唐開國名將的後人,另外,在眾多後起之秀中,還有白馬銀槍高思繼這樣的傳奇人物,他有個最著名的後代,就是《說嶽》裡的第一戰神高寵。當然,這一切都是小說設定,不少故事與真正的歷史關聯不大,所以老樂才稱其為「評書宇宙」,對於這一點,大家還是要有個清晰的認識。
  • 黃巢的這首詩,不僅殺氣騰騰,更透著一股邪氣
    黃巢,是唐末農民起義的領袖。黃巢起義軍採取流動作戰的方式,橫行全國十年之久,兩度攻陷長安,沉重地打擊了腐朽不堪的唐王朝的統治。值得諷刺的是,黃巢雖打著為民除害、「天補平均」的旗號;卻生性嗜殺,殘忍到令人髮指。
  • 黃巢到底多殘暴?3首詩展現殺人魔王性格,行軍中開「吃人工廠」
    史書有黃巢「殺人八百萬」之說,攻佔廣州後,黃巢為劫掠財貨,屠殺在唐經商的阿拉伯、波斯等穆斯林商人12萬人;一開始熱烈歡迎黃巢的長安城居民,最終的遭遇則是「巢怒民迎王師,縱擊殺八萬人,血流於路可涉也,謂之洗城」。
  • 源於農民起義領袖黃巢
    自古以來,在中華大地上,站在歷史的風口浪尖上,你會看到,處處湧現出著許多鼎鼎大名的人物。有的是文學巨匠,靠自己的筆桿子,流芳千古;有的是民族英雄,一片赤膽忠心,報效國家,永載史冊;有的衝發一怒為紅顏,割據一方,雄霸天下;有的是反抗暴政的起義軍領袖,領導被壓迫者,謀求幸福的生活。
  • 黃巢《不第後賦菊》:名落孫山的讀書人,殺氣騰騰的花開時節
    黃巢從小就在這種富足之家的環境中成長起來,他年少有詩才知名鄉裡,但是後來卻屢試不第,想來這對他的打擊應該是非常大的。但是黃巢落第之後不像別的人一樣落寞消沉,而是滿心的豪情,當然也夾雜了不平與憤怒。他有一首千古流傳的名作《不第後賦菊》,真實地展現了他的心境。
  • 黃巢不只是個食人魔,他也為中國歷史做過貢獻,毀滅了寄生階層
    《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部電影的名稱來源是出自唐朝末年黃巢大起義的首領黃巢所寫的一首詩,名為《不第後賦菊》,詩作內容為「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出黃巢那種不服朝廷,打破束縛的精神。而黃巢大起義也確實開啟了唐朝最後的滅亡命運。
  • 《水滸傳》中「他日若遂凌雲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怎麼理解?
    大概意思是說——如果將來有一天我的志向能夠得以實現,我會嘲笑黃巢算不上真正的大丈夫。這兩句詩恰如其分反映出宋江當時的處境和心情,我認為可以從四個方面理解:第一,可見宋江有非常大的志向或者說野心;第二,可見宋江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第三,可見宋江對自己的遭遇極為不滿;第四,宋江不滿的是腐敗的吏治,對皇帝還是忠心耿耿的。
  • 黃巢起義:他年我若為青帝
    此外,黃巢起義也被認為是唐朝衰亡的主因,《新唐書》裡表示唐亡於黃巢,黃巢起義導致唐代耗盡國力,丟失人心。戰爭平定後,唐代只延續了二十年的壽命,黃巢舊將朱溫隨即篡位,唐朝滅亡。 黃巢起義是怎麼發生的呢? 平定安史之亂後,唐朝仍然動蕩不安,第一,藩鎮割據的問題沒有解決。
  • 黃巢的叛將朱溫是如何在汴州站穩腳跟的?
    黃巢敗退後,蔡州秦宗權四面徵伐,作為黃巢叛將的朱溫,是如何在群狼環伺的境遇中立穩腳跟的呢?一,宣武軍南面。雖然黃巢被趕出了長安,但是黃巢的殘餘勢力仍然很強大,黃巢招降了蔡州的秦宗權,然後又率兵圍陳州。陳州向朝廷告急。朝廷詔命汴、許、徐三鎮兵去救。朱溫積極響應,最後在河東李克用的幫助下解了陳州之圍。
  • 他是黃巢的崇拜者,科舉不成當漢奸,還成了日本陸軍大學的教授
    黃巢大家都知道,幾次科舉都不中,最後一次不中後,寫下《不第後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起義最後雖是以失敗告終,但不乏有很多人崇拜啊。
  • 夢見有人要殺我是什麼意思 夢見有人要殺我我卻把他殺了是什麼意思
    夢見有人要殺我是什麼意思 夢見有人要殺我我卻把他殺了是什麼意思做夢夢見鬼追我是什麼意思夢到被鬼神追打,表示你最近可能會生大病,最好快去做全身檢查,尤其要注意肝臟的健康狀況。
  • 他殺800萬人以人肉為軍糧,終創一番霸業,覆滅出家又成得道高僧
    中國漫漫5000年農民起義軍層出不窮,但是大多數都是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民,被逼的活不下去了,這才造的反。然而,在這些造反派中也不乏有一些才華卓絕的人,比如黃巢。黃巢到底有多有才呢?「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這首詩便是黃巢5歲時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