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藝術與科學相遇!這位前蘇聯間諜,發明了讓世界驚嘆的神奇樂器

2020-12-14 世說金語SAYTHEWORLD
列夫·謝爾蓋耶維奇·特爾曼,後來被廣泛稱為萊昂·特雷門,在1920年左右發明了與他同名的樂器

20世紀20年代初,蘇聯無線電工程師萊昂·特雷門,以乍一看似乎是魔術的手法,震驚了世界各地的觀眾。

他站在一個有兩根天線、類似收音機的裝置前,揮舞著雙手在空中劃著精確的圖案和形狀,而不接觸設備本身。當特雷門的雙手移動時,這個裝置發出了一種詭異的機械和諧聲——仿佛,是在把音樂,從稀薄的空氣中拉出來。

一百年後,特雷門的同名樂器——特雷門琴,繼續著令人震驚的表現。

為了紀念它的百年誕辰,音樂家、發明家和音樂學愛好者們,都在慶祝這一不同尋常樂器的歷史和「持久的陰謀」。

「當你玩特雷門琴時,它看起來有點神奇,就好像你用法術在施咒一樣。」卡羅萊納·艾克,是當今為數不多的幾位活躍的特雷明高手之一,「沒有身體接觸,其他種類的樂器都不能演奏。但在特雷門琴前,你是樂器的一部分,負責空氣的傳導。」

萊昂·特雷門,在1920年偶然發明了這個裝置。作為一名物理學家和訓練有素的大提琴手,他正在開發一種近距離傳感器,利用聲波感知接近的物體。無意之間,他意識到自己可以操縱兩個天線之間的聲波,創造出一種讓人聯想到「外星聲音」的聲音——有點像一個男高音假聲,被什麼東西拴住了一樣。

特雷門於1928年,將原始設計正式申請了專利。操控特雷門琴時,操作者將手放在從一個小盒子裡伸出的兩根電線旁,操控天線之間的電磁場;通過上下移動手指,播放器可以提高或降低音樂的音調。

在改進了他的技巧之後,特雷門開始表演,並贏得了廣泛的讚譽。

事實上,1922年的一次示威活動,給蘇聯領導人列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於他派這位發明家到俄羅斯、歐洲和美國巡迴演出,與全世界分享他現代的、蘇聯的聲音(並秘密從事工業間諜活動)。從1927年12月開始,特雷門在美國進行了廣泛的巡迴演出,在紐約愛樂樂團、卡內基音樂廳和其他主要場所作了停留。

然而,當特雷門在1938年回到祖國時,他並沒有受到英雄般的歡迎:蘇聯政府把這位工程師送到蘇聯的一個工作營地,在那裡,他被迫製造間諜軟體,包括竊聽工具和監聽設備。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特雷門的發明贏得了一批忠實的粉絲,每件樂器的售價約為175美元(目前約為2600美元)。「它可能是第一臺成功的電子樂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樂器館長介紹到。

而俄羅斯人克拉拉·羅克摩,則通過發展自己獨特的技術,成為了該樂器最著名的演奏家。」在許多方面,我們要感謝克拉拉使特雷門琴合法化;在20世紀30年代和40年代,是她,證明了——它不僅僅是一個小玩意兒。「

美國發明家羅伯特·穆格,在1964年發明了第一臺商用合成器

電子特雷門琴,是特雷門琴原始設備的後代。音樂家塞繆爾·霍夫曼,用這種樂器創作了科幻電影《地球靜止之日》(1951年)中超凡脫俗的音樂。

特雷門的裝置,也啟發了羅伯特·穆格,一位美國發明家;他在14歲時複製了一本業餘雜誌上的圖紙,建立了自己的特雷門琴。

而當穆格在1964年,首次推出第一款商用現代合成器時,永遠的改變了世界音樂的格局。

相關焦點

  • 蘇聯核武器「出世」,杜魯門大發雷霆,一道命令捉拿間諜
    「國際間諜」真實存在嗎?當然,「臥底」無處不在,國與國之間自然也是存在的。驚心動魄的生活誰都不願,但是在家國利益面前仿佛自己的生命已經踏進鬼門關一般!美國成為核武器壟斷國,這對橫跨歐亞洲的蘇聯很不好,為了趕超美國,蘇聯於1949年8月29日成功試爆自己的原子彈,從此成為世界第二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美國壟斷核武器的地位已經不穩。當杜魯門得知這一消息之後大發雷霆,立即下達了一條命令——調查10多萬人,捉拿間諜!
  • 9封情書,見證愛因斯坦與蘇聯美女間諜瑪加麗達的曠世之戀
    大約十年前,俄羅斯聖彼得堡政治警察博物館展出了一批俄羅斯美女間諜的畫像,在從沙俄時代到蘇聯克格勃時期的眾多俄羅斯女諜畫像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位名叫瑪加麗達.科涅庫娃的美女間諜了。這位肖像旁的說明文字顯示,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這位美女間諜瑪加麗達為獲取美國原子彈的秘密,不但成功地混進了由普林斯頓大學資深學者組成的小圈子,還和當時年過六十的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談了一場曠世之戀。
  • 發明了化學元素周期表的門捷列夫竟然是間諜!他從法國偷了啥?
    如果你對初中的化學還有記憶的話,相信你絕對不會忘掉門捷列夫這位化學領域的大佬。畢竟化學周期表的那句"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實在是許多學生當年背誦的痛苦之一。那麼這位偉大的化學家,作為情報人員到底竊取了什麼信息或者資料呢?筆者也來給你說道一二。Ⅰ:無煙火藥誕生有一句話其實說得很好:科學是無國界的,但是科學家是有相應的祖國的。
  • 蘇聯最牛的間諜大師:被譽「千面人」,最後卻因一枚硬幣暴露身份
    尤其到了兩大勢力爭鋒相對之期,各種手段層出不窮,間諜就如同安插在敵方的眼睛,責任非常重大。近代的世界史上最為嚴峻的時刻就是美蘇爭霸,這段期間也可謂是諜戰最為輝煌的時代,其中有一位蘇聯人潛伏在德國、美國幾數十年,給西方造成了極大的損失,被西方同行恨恨地稱為克格勃「諜王」。
  • 蘇聯最成功的間諜大師:被譽為「千面人」,卻因一枚硬幣暴露身份
    1917年蘇俄成立,1921年阿貝爾隨家人重返莫斯科,1925年阿貝爾加入蘇聯紅軍,在蘇軍無線電營受訓服役。阿貝爾由於出生成長於英國,籍貫蘇俄,父親又是德裔俄國人,因此他精通俄語、英語、德語、波蘭語等6國語言,而且都是完全不帶口音的正宗腔調。 不但有語言天賦,阿貝爾在攝影、繪畫、音樂、科學、文化上都有建樹。
  • 蘇聯光學奇蹟,從克格勃特工的間諜相機到風靡全球的LOMO攝影
    當時蘇聯搞了一個光學十年計劃,目的是讓家家戶戶都能用得起相機。物美價廉的蘇聯相機很快引起了的巨大的反響,甚至出口到了國外,成為了少數享譽世界的蘇聯輕工業產品。 克格勃是冷戰時期華約最大的情報組織,人們常常將克格勃與英國的軍情六處,美國的中央情報局和以色列的摩薩德並稱為世界四大情報組織。蘇聯最強大的信號旗和阿爾法特種部隊就隸屬於這支情報機構,1991年蘇聯解體後,克格勃並沒有消失,而是該稱為俄羅斯聯邦安全局。雖然蘇聯解體了,但是關於蘇聯時期克格勃的一些歷史,俄羅斯也一直是諱莫如深。俄羅斯的緘默也使得外界對這一神秘的組織更加感興趣。
  • 揭秘:蘇聯克格勃特工使用的「Zenith-E」間諜相機
    這位大叔脖子上挎著的相機其實是一款珍貴的間諜相機。近日,英國拍賣行展出了即將拍賣的蘇聯25臺間諜相機,其中有一臺克格勃特工當年使用過的「Zenith-E」間諜相機,為了探究這臺相機的特殊設計和性能,特別走訪了當年研製這款相機的俄羅斯企業。
  • 英名模成臃腫婦人 曾與英陸軍大臣和蘇聯間諜有染
    英名模成臃腫婦人 曾與英陸軍大臣和蘇聯間諜有染 如今,她已經老得讓人認不出來了, 人們很難把這位臃腫蒼老的婦人與當年那個叱吒英國政壇的女名模聯繫起來。  與英國陸軍大臣和蘇聯間諜有染  基勒的出名,源於其與當時的著名高官——英國陸軍大臣約翰·普羅夫莫的婚外情。
  • 蘇聯傳奇間諜大師:被稱為「千面人」身份被一枚硬幣暴露
    交換的是蘇聯間諜阿貝爾和美國間諜鮑爾斯。其中,來自蘇聯的阿貝爾是當時頗具傳奇色彩的克格勃間諜,被美國人稱為"千人間諜"。那麼,他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值得兩國為其如此大費周章,這我們還有從他的出生說起。魯道夫·艾貝爾原名威廉·奧古斯塔斯·費希爾。1903年7月11日,他出生在一個來自英國的俄羅斯流亡家庭。
  • 蘇聯傳奇間諜潛伏以色列26年 未拿一分錢報酬 只為報答救命之恩
    間諜是一個神秘的職業,他們往往拿著豐厚的報酬。但是今天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是一個例外,他潛伏以色列絕密機構26年,給蘇聯傳遞了大量的情報,卻沒有拿一分錢報酬,這背後到底有什麼故事呢?這位特工叫做馬庫斯·克林伯格,是以色列歷史上最具破壞性的間諜。克林伯格出生在波蘭,是一個猶太人。
  • 一次驅逐5名間諜,蘇聯曾在全世界面前丟了醜,雙料間諜戴罪立功
    個人判斷應該跟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係,他叛逃之後就被蘇聯方面抓獲,當時蘇聯方面對中國來的叛逃者有三個處理方式,一個是這個人具有當間諜的潛質和天賦,同時,也知道一些情報信息,對於這樣的對象,蘇聯方面就把他們送入相應的間諜學校,培訓合格之後再派回中國進行情報間諜活動;第二種是你這個人天賦方面確實是不怎麼好,特別是在當間諜方面,沒有太多的天賦
  • 蘇聯史上最成功的間諜,精通六門語言立功無數,最後栽在小孩手裡
    在蘇聯歷史上,就曾一位非常出色的完美間諜,幾十年的假面人生讓他在間諜行業遊刃有餘,完成了無數危險的任務,卻不曾想到最後陰溝裡翻船,栽在一個13歲小孩的手裡。在此之後,他利用兩者之間的矛盾加以挑撥,將很多重要情報傳回蘇聯。其中包含一千餘名敵軍間諜易容前後的對比照片,正是有了這樣的絕密情報,蘇聯政府才得以將這些倒黴蛋逐一抓獲,保證了前線情報不被洩露。
  • 美國核壟斷時期,美國科學家向蘇聯洩露核資料,他們下場如何
    當時的核武器可是美國的獨家大玩具,要是杜魯門總統真的腦抽了,說不定現在世界真會插滿星條旗也說不定。 畢竟至1949年蘇聯擁核前,美國四年期間積攢的原子彈已經高達235枚! 佔據了核壟斷地位的美國,不管是蘇聯的鋼鐵洪流,或被德國打到苟延殘喘的西歐,都沒有能力阻止當時的美國。
  • 福建省宜天樂器博物館恢復對外開放 退休樂器工程師執著傳播樂器...
    記者劉可耕 攝中新網福州4月17日電 (記者 劉可耕)17日,120年前由英國倫敦製造的投幣自動演奏鋼琴,泰國製造的木琴,中國竹笛、壎等古今中外樂器,錯落有致地展陳於位於福州的福建省宜天樂器博物館內,令觀眾流連忘返。福建省宜天樂器博物館館主,退休樂器工程師陳恭為觀眾演奏古樂。
  • 為寫小說,這位作家辭掉了軍情六處的間諜工作
    好人為壞事服務,壞人為好人服務一直以來,勒卡雷的小說以冷戰和間諜題材見長。他的寫作風格細膩入微,情節錯綜複雜,他擅長將冷戰時期西方以及蘇聯兩大對立陣營中的間諜活動描寫為在充斥著變節、背叛和個人悲劇的腐爛體系中模糊了道德邊界的一環,從而使間諜小說提升到了很高的藝術水平。
  • 愛因斯坦因核彈的使用而自責,為何又將機密透露給蘇聯美女間諜?
    愛因斯坦心甘情願地洩露了核彈的機密,瑪加麗塔·科涅庫娃雖然是隸屬於契卡的蘇聯間諜,但卻是個半路出家的非專業人員,在順利收穫愛因斯坦愛情的同時,她還在沒有欺騙的前提下,獲取了美國核彈的機密資料,最終促成1949年的蘇聯核試爆。
  • 精通6國語言,立功無數的王牌間諜,是怎麼栽到一個小孩手裡的
    從某種程度上說,"千面人"就是間諜,一個間諜不僅要懂得偽裝,還要時刻注意身份的公開,只要暴露了哪怕一點點錯誤的地方,就會面臨危險。魯道夫·阿貝爾是蘇聯的"王牌間諜",人稱"千面人"、"間諜之王"。他從24歲開始間諜生涯,不僅幫助蘇聯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被派往美國建立情報網,搜集重要情報。
  • 納粹間諜潛入蘇聯,竊取了大量軍事情報,因一枚訂書針身份暴露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648,閱讀約2分鐘發現異常後,史達林立即指派克格勃組織全力糾察間諜,抓到後將其處死。但由於德國早有入侵蘇聯的計劃,情報人員還能說一口流利的俄語,以至於身份被深藏,難以分辨。
  • 十大漲知識的冷門樂器,你確定都知道?
    在北非國家如埃及、蘇丹、摩洛哥、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等也是人們所喜愛的樂器之一。 NO3 西塔爾琴西塔爾琴(西塔琴)印度撥奏弦鳴樂器。為木製長頸的琉特琴,是印度最重要及最流行的傳統樂器,西塔爾琴音色柔美、珠圓玉潤,表現印度音樂中如怨如訴、婉轉曲折的旋律,最具神韻魔力,主要流行於印度北方和巴基斯坦等地。
  • 約翰·勒卡雷的間諜世界:特工·柏林·冷戰
    《鍋匠,裁縫,士兵,間諜》《柏林諜影》《女鼓手》 ◎李思雪12月14日,英國著名間諜小說家約翰·勒卡雷去世,享年89歲。《柏林諜影》(1965)中的黑白光影,第一個鏡頭不由讓人聯想起奧森·威爾斯最被低估的作品《歷劫佳人》(1958)開頭那個發生在美墨邊界的長鏡頭:同樣在一個長鏡頭內,攝影機沿著石牆和鐵絲網橫搖,背景中是溼漉漉的碎石磚地面和幾乎空無一人的廣場,只有蘇聯的士兵在巡邏,直到出現告示牌上的英俄德三個語種,才揭示了此處是東西德分界上的哨站——查理檢查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