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心甘情願地洩露了核彈的機密,瑪加麗塔·科涅庫娃雖然是隸屬於契卡的蘇聯間諜,但卻是個半路出家的非專業人員,在順利收穫愛因斯坦愛情的同時,她還在沒有欺騙的前提下,獲取了美國核彈的機密資料,最終促成1949年的蘇聯核試爆。
倒黴的日本,超前體驗了核彈的威力:
無論軍政要員還是報紙媒體,包括科學家們都有較為準確的預估,即便不使用核彈,日本也絕對難以支撐到1945年年底,所以參與研發的科學家大多數都出於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極力反對將核彈空投日本。
但是很明顯,辯論方面,思想單純的研發者又怎麼會是資深政客的對手,高層表示:對日本講人道,對美國來說是非常不人道的,核彈的使用,將會避免美軍陷入日本本土爭奪戰,而這將減少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士兵傷亡。
隨著當時資料的逐步解密,令日本超級鬱悶的是,美國人當初投放核彈並不只是為了儘快結束戰爭,相當大一部分原因竟然是通過核威懾變相警告蘇聯---離自己的蛋糕遠一些。
在接到試爆成功的消息後,身處波茲坦的杜魯門不無得意的向史達林和邱吉爾炫耀著核彈這一大殺器,而史達林則反應冷淡,不知道的人甚至以為他根本不了解核彈為何物,其實史達林不但知曉,而且非常了解,只是因為國內局勢問題,蘇聯暫停了研發項目而已。
史達林對核彈了解到什麼程度呢?
歐洲科學家們知道德國在研發核彈,為了自己的祖國,為了全人類的命運,為了美國這個「大後方」能夠安全無虞,他們讓愛因斯坦充當代言人申請核彈研發項目,美國政府批准了,並且「慷慨」的支付了六千美金······
這是哪一年呢?1939年,兩年後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的投入追加到20億&60萬人。
蘇聯安全部門又是哪一年讓下令美女特工刻意接近愛因斯坦呢?1935年6月······
美女特工何時接受愛因斯坦的追求並與他「共赴愛巢」的呢?1940年······
所以說,史達林對核彈極其了解,所以才會在聽到核試爆成功的消息後表現得如此平靜,在美國核彈立項前,愛因斯坦身邊就被安插了蘇聯特工,在核彈立項後,曼哈頓工程進行前,愛因斯坦已經墮入刻意安排的愛河。
蘇聯特工可怕的滲透能力還在於,曼哈頓項目負責人奧本海默的「陣營」也早已被瑪加麗塔和代號「棋手」的兩名特工同時「攻陷」。
1946年,杜魯門總統要求蘇軍於當年五月一日撤離「自家石油區」伊朗,各大媒體也添油加醋的渲染著戰爭氣氛,極力煽動將核彈投向蘇聯本土,面對核威懾,技不如人的蘇軍選擇離開戰場,淡化處理此次事件。
不似表面那般平靜,此次事件在蘇聯高層掀起了軒然大波,政客和軍方無比震怒,到手的利益被核威懾攪黃,本國的研發進度又是如此的緩慢,所以另闢蹊徑的想法逐漸醞釀而成,如果我們能夠套取現成的資料該多好,但美夢再美也是夢,雖然蘇聯從多種途徑不遺餘力的旁敲側擊打探消息、套取技術,但卻毫無進展。
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的是,三名美女特工多年前就已閃亮登場。
蘇聯所說的政局影響研發,這是不是藉口,我們無從知曉,但後來蘇聯自己的核彈公開露面後,美國人驚奇的發現,蘇聯人的核彈與自己研發的核彈如出一轍,這令美國大為光火,下大力氣調查了幾百人,卻始終沒有發現誰才是真正的洩密人。
瑪加麗塔,以其絕美的外貌著稱,她的眾多追求者中有當時俄國的第一男低音,也有天才作曲家,甚至還與契卡(克格勃前身)有著某些神秘而不為人知的聯繫,他的丈夫是位舉世聞名雕塑藝術家,出於前途方面的考慮,舉家移居美國謀求發展。
到美國不久,瑪加麗塔就被另一位美女間諜發展為「下線」成員,她以動人的美貌和出色的能力,把握機會先後結識了愛因斯坦和奧本海默的妻子,並藉由他的妻子接觸到奧本海默本人,而奧本海默就是美國曼哈頓計劃(核彈研發)的實際領導者,她的閨中密友還包括羅斯福總統的夫人······
註:(奧本海默的妻子凱特琳,左翼分子,親蘇。)
滲透方式包括兩種,一是利用自身便利獲取資料,二是通過關係將便於利用的科研工作者安排進入項目進行研發工作。
為了凸顯愛因斯坦的地位,並表達對其所做突出貢獻的尊敬,普林斯特大學向舉世聞名的科涅庫夫(瑪加麗塔的丈夫)工作室定製了愛因斯坦的雕像,愛因斯坦因此走入了科年科夫的工作室,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可能是天天都能看到自己尊容的原因,原本為自己的雕像而來的愛因斯坦卻對雕像根本不感興趣。
當時瑪加麗塔也在場,「緣分」使他倆走到一起,男女初識,愛因斯坦就給人一種與眾不同的感覺,討好女性的方法很多,但很明顯,愛因斯坦並不擅長這些,他最擅長的就是相對論,所以相對論成了他獻殷勤求關注的有效方式,而瑪加麗塔也表現出非常感興趣的樣子,於是愛因斯坦趁熱打鐵,初次相識就創造出了「阿爾瑪」這個名字,其實這是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瑪加麗塔的縮寫······
如果說初期只是對瑪加麗塔的美貌報以好感並期望接近的話,那麼就在認識她的轉年,愛因斯坦的妻子病逝後,愛因斯坦正式對瑪格麗塔展開追求攻勢,原本愛因斯坦夫婦與瑪格麗塔在1935年便已混熟,他們的合照很多,證明當時已經有了至少是朋友一般的接觸。
1940年,蘇聯飽受戰火洗禮,瑪加麗塔因為積極和出色的反戰工作,被推舉為援蘇協會秘書長,和平鴿的身份加上動人的美貌讓瑪加麗塔的新聞和照片,得以在各大報紙周刊上頻頻刊登,無論是同病相憐的猶太人身份,還是瑪加麗塔的追求者,愛因斯坦都一如既往的堅定支持者她的工作,也是因為這個原因,他倆的關係又近了一步。
當時愛因斯坦的妻子已經去世4年,而瑪加麗塔的丈夫,這位世界一流的雕塑家竟然迷上了神學,整日宅在自己的屋子裡,神神秘秘的不知道在搞些什麼,自己的妻子也無暇顧及,當時這兩家人拍了很多照片,人們逐漸發現,先是兩家的合影,後來愛因斯坦的妻子沒了,只剩瑪加麗塔夫妻二人和愛因斯坦,再到後來就只剩這對「新晉」情人了。
愛因斯坦把瑪加麗塔從她丈夫手中奪走了,他託朋友偽造了瑪加麗塔的診斷證明,說她有嚴重的疾病,需要到紐約州的薩拉納克萊克診病、休養數日,其實薩拉納克萊克是風景宜人的度假區,別墅和遊艇也都是愛因斯坦朋友的,在這裡他們開始了二人世界,雖然時間不是很長。
愛因斯坦之所以幫助瑪加麗塔獲取核資料,愛情只是原因之一,對美國向日本空投核彈這件事,愛因斯坦一直感覺到良心不安,當初他沒能阻止軍方的決定,為此他耿耿於懷,而且當時在核武專家圈內,瀰漫著這樣一種顧慮:
美國因為核優勢,將淪為單邊主義國家,給人類造成巨大的危害,為了核彈「權益」不至濫用,唯一的方法就是「核平衡」,簡單說就是都有核武器的情況下,就都不敢輕易使用了,杜絕了單邊主義核霸權。
美國在日本投放核彈後,蘇聯感覺到了極大的威脅,核彈研發刻不容緩,蘇方把全部壓力都丟給了瑪加麗塔,讓她儘快搞到資料,儘快研發出成品核彈。
還是薩拉納克萊克,愛因斯坦和瑪加麗塔最後一次在這裡「團聚」,不堪重壓的瑪加麗塔向愛因斯坦吐露實情,雖然她可以躲在美國,但是她的家人全部都會因為自己任務的失敗而遭殃,為了她的安全,愛因斯坦同意與蘇聯駐美副領事碰面,談話內容不得而知,但毫無疑問,愛因斯坦面臨的只能是一群專業人士的核技術問題。
瑪加麗塔身份已經被愛因斯坦知曉,蘇聯政府害怕在核彈完成前發生外交醜聞,所以召回了科涅庫夫夫婦,愛因斯坦苦苦挽留也不能達到目的,同時他也知道瑪加麗塔留在美國的危險性,這還真是愛她就放手,不但如此,瑪加麗塔能夠順利回國,也離不開愛因斯坦利用人脈關係打通關節,最終才讓心愛的情人回到故土。
做為獲取核彈資料的最大功臣,瑪加麗塔不單讓愛因斯坦自己向蘇方洩露了核機密,還將 一批左翼科學家和傾向於「核平衡」的專家一一引入蘇聯,為蘇聯核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瑪加麗塔夫妻二人僅僅是得到了一筆錢和一棟鄉村別墅而已,從神學中緩過神來的謝爾蓋早就知道妻子與愛因斯坦的關係,愛因斯坦只適合搞研究工作,說謊並不是他的長項,他那拙劣的藉口,簡直就是對他人智商的一種侮辱,謝爾蓋老婆有病需要你個外人又是說明原因,又是診斷證明的瞎折騰?還安排去旅遊勝地薩拉納克萊克,你倆咋不去夏威夷呢。
謝爾蓋知道妻子的身份,他不想離婚最終選擇了隱忍,但彌補二人之間的裂痕也已經不可能了,所以謝爾蓋全身心的投入到雕塑創作中去,對妻子不聞不問,而瑪加麗塔則整日把自己關在房子裡極少出來走動。
瑪加麗塔和愛因斯坦的書信聯繫一直持續到冷戰時期才宣告終止,最終勞燕分飛。愛因斯坦55年去世的時候肯定帶著對瑪加麗塔的一份眷戀,但瑪加麗塔死前是否還有這份情愫,那就不曉得了,只知道她在去世前燒毀了大量在美期間的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