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圖集照片全部選自日本明治時代的攝影師小川真一所拍攝到的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京都的畫面,所有黑白照片全部經過作者手工上色。還原了150多年前的彩色京都。為了配合照片進行說明,本圖集特別加入了日本京都旅遊導覽圖進行說明。
圖為1880年代所拍攝到的京都法觀寺中的五重塔,如今通稱為八坂之塔。從圖中可以看到兩個小孩子站在寺廟入口的地方正在嬉戲玩耍。古塔、舊街、孩童等融合成一幅寧靜祥和的畫面。
圖為如今京都地圖中的法觀寺。根據史書記載,法觀寺中五重塔最早建造於崇峻天皇5年,(對應中國國隋朝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建造之初是京都有名的古剎之一。後歷經多次的燒毀後重建,照片中的五重塔為1440年所重新建造的(對應中國明朝正統五年)。幾百年過去,如今的法觀寺內只有這座五重塔和小堂得以留存。
圖為作者站在鹿苑寺金閣前的鏡湖池,拍攝到了19世紀80年代的金閣影像。圖中池水中央的位置還放著一塊龜山石。
圖為京都地圖中金閣寺的位置,這座寺廟最早創建於日本應永五年(1398年,國內對應為明洪武三十一年,相當於一處明朝初年所建的寺院),上圖照片拍攝的70年後,1950年一名寺內的僧人一把火將其付之一炬。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以此為靈感,創作了他的代表作——《金閣寺》。
圖為作者在京都中京區二條通的二條城外拍攝到的畫面。圖中中間的城門為當年二條城的東大手門,圖中右側還有一名面對著鏡頭的人力車夫。
圖為京都地圖中的二條城,圖中所繪製的畫面即為上圖中的東南偶櫓。二條城完工於1603年(對應中國明萬曆三十一年,相當於明末時期的建築)。日本江戶時代,這裡是江戶幕府的最高權力象徵。260多年後的1867年(對應清同治六年),德川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大政奉還」於皇室,奉還的儀式就在二條城的二之丸御殿內進行的。
圖為作者小川真一在1880年代所拍攝到的京都清水寺畫面。拍攝的主體即為「清水的舞臺」,其中還可以看到有幾個人正站在臺子上面。值得一提的是,,本堂前懸空的清水舞臺是如今日本國寶級文物,也是春季賞櫻,秋季賞楓葉的絕佳之處。
圖為京都地圖中所對應的清水寺畫面。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根據史書記載,這裡最早建立寺院可以追溯到778年(對應唐代宗大曆十三年),但經過多次燒毀並重建,上圖照片中所能看到的為1633年(明朝崇禎六年)德川家光所重新修建後的清水寺。
圖為作者所拍攝到的當年京都御所內的畫面。照片中可以通過龍泉庭望到御常御殿。御內庭一共建有8座遣水樣式的橋梁,照片中即為其中一座。
圖為京都地圖中的御所。日本皇室在794年從奈良遷都到京都後,一直是歷代天皇的住所。但如今的御所早已不是原本千年前的模樣。根據統計,御苑前後共被焚7次,上幅照片中的皇宮為照片拍攝前的半世紀前所建(對應中國清朝中後期所建之物)。如今除長廊被拆除外,其它部分都保存完好。
圖為作者在當年京都下鴨神社的鳥居前所拍攝到的畫面。從鳥居的位置可以直接看到本殿的模樣。除此之外,鳥居前還停下了兩輛人力車。
圖為地圖中的下鴨神社。下鴨神社算得上是日本最古老的神社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紀前,但從平安時代798年開始(對應中國的唐朝唐德宗貞元十四年),每隔20年就會把社內所有的木結構建築全部拆除,之後進行重建。因此上張照片中本殿的實際建造時間為文久三年(1863年,對應清朝同治二年,相當於清末時期所建)。目前已經被世界文化遺產所收錄。歡迎關注小郭曰百家號,更多有趣的歷史圖集可在個人主頁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