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疫情衝擊下的北京商品住宅市場全年銷售怎麼樣?商品住宅市場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未來商品住宅市場發展趨勢又將如何?本文將結合市場數據及監測信息,從政策、市場、土地等方面對北京2020年市場進行回顧,總結北京市場發展特點及變化趨勢。
政策:堅守「房住不炒」基調
調控政策趨向精細化
2020年,北京保持政策的延續性和穩定性,堅守「房住不炒」基調,持續優化調控政策和市場供應結構。同時,注重區域發展規劃及建設,出臺多項區域規劃政策,利好外圍區域發展:
堅守「房住不炒」基調,調控政策趨向精細化:2020年北京調控力度不放鬆,落地實施學區房政策,加強對公積金貸款、市場銷售行為、商品房預售資金等進行監管,整飭市場秩序;同時,首提「因區施策」,並明確提出「根據形勢發展預調微調政策儲備」,政策調控更趨精細化;優化調整市場供應結構,加大政策性租賃住房:優化土地供應結構,供地計劃首次將住宅用地分為產權類和租賃類用地,並暫停順義共產房用地供應。同時,優加快供應節奏,將預售申請提升至2次,並加大租賃住房供應計劃,積極響應「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多項區域規劃政策出臺,利好外圍區域發展:通州與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出臺,將加速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推進通州區與北三縣高質量發展。同時,市郊鐵路網絡向外圍延伸,特別是城市副中心線西延,京承、京張高鐵建設,利好承德、張家口等區域發展。
圖:2020年北京房地產行業部分重點政策一覽表
市場:全年成交規模創近四年歷史新高
近郊區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2020年,北京商品住宅市場成交規模創近四年歷史新高,成交價格呈結構性小幅上漲態勢。分區域來看,近郊區整體成交規模同比上漲28%,整體佔比提升12個百分點至58%,中心城區及遠郊區成交規模同比降幅明顯,商品住宅市場由中心城區、遠郊區向近郊區聚攏,近郊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分結構來看,2020年整體市場仍以剛需為主,市場成交結構主要集中在80-90平面積段、300-500萬總價段,在新冠疫情刺激及住房需求升級雙重影響下,北京部分改善型需求逐步釋放,疊加改善型產品供應改善影響,新房成交逐步向中高面積段、中高總價段轉移。
特徵一:全年成交規模創近四年歷史新高,成交均價同比呈結構性上漲態勢
成交規模:疫情緩解後新房市場快速恢復,全年成交規模創近四年新高。上半年受新冠疫情衝擊影響,北京整體成交量同比降幅達四成;4月底疫情防控等級下調,前期積壓的需求集中釋放,疊加學區房政策刺激下的學區房置換需求帶動,新房市場快速恢復。在供應端持續改善帶動下,單月成交規模呈上升態勢,全年累計成交規模達721.99平,同比小幅回升3%,創近四年成交規模新高。
圖:2016-2020年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量走勢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fdc.fang.com
二手住宅方面,2020年北京二手房成交16.6萬套,同比上升17%,創近四年歷史新高。受疫情影響,北京上半年二手商品住宅成交套數6.4萬套,同比下降10%,創近六年同期成交規模最低。三季度二手房成交逐步向外圍城區轉移,政策收緊下外圍區縣二手房掛牌價明顯下滑,剛需客群積極入市,成交量持續保持高位。12月二手房成交套數達2.1萬套,創2018年來單月成交量新高。
成交價格:在改善型需求及不限價地塊入市雙重影響下,成交均價同比呈結構性上漲態勢。新冠疫情衝擊下,改善型需求持續釋放,疊加不限價地塊項目逐步入市,二三季度中高端產品及豪宅市場表現較好,帶動成交均價結構性上漲;隨著不限價地塊項目的逐步入市,限競房性價比凸顯,剛需購房者積極入市,疊加限競房供應改善帶動,四季度限競房成交規模創新高,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成交均價上漲態勢。全年來看,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成交均價為46932元/平方米,同比結構性小幅上漲2%,創近五年新高,但與其他一線城市相比,北京商品住宅價格總體保持相對平穩。
圖:2016-2020年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月度成交價格走勢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fdc.fang.com
特徵二:新房市場向近郊區聚攏,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區域市場:商品住宅市場由中心城區、遠郊區向近郊區集聚,近郊區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從區域成交規模看,2020年近郊區整體成交規模達420.39萬平,其中大興、昌平、順義等區域累計成交均超80萬平,居北京各區成交規模前三;從區域成交規模變化來看,近郊區整體成交規模同比上漲28%,其中昌平、通州成交規模同比分別上漲63%、30%,漲幅居全市各區前二;中心城區及遠郊區整體成交規模同比降幅明顯。具體來看,中心城區整體同比下降20%,其中朝陽、豐臺同比降幅接近30%;遠郊區域整體同比下降18%,其中延慶同比下降60%,降幅居全市首位;從區域成交規模佔比來看,近郊區整體成交規模佔比達58%,較2019年提升12個百分點,中心城區及遠郊區成交規模佔比分別縮減9%、2%,商品住宅市場由中心城區、遠郊區向近郊區集聚,近郊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表:2019-2020年北京各區域商品住宅成交量及佔比變化情況
圖:2019-2020年北京各區縣商品住宅成交量及同比情況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fdc.fang.com
特徵三:新房成交結構逐步向中高面積段、中高價位段轉移
市場結構:80-90平面積段產品成交佔比較大,疫情刺激下改善型需求逐步釋放,新房成交逐步向中高面積段、中高價位段轉移。從市場成交結構來看,2020年商品住宅成交面積段主要集中在80-90平面積段,成交套數佔比約49%,整體仍以90平以下剛需產品為主,產品戶型同質化較高;成交總價段主要集中在300-500萬總價段,成交套數佔比38%,整體仍以總價500萬以下產品為主。2020年在住房需求升級、新冠疫情刺激下,北京部分改善型需求逐步釋放,疊加不限價地塊項目入市、改善型產品供應改善影響,新房成交逐步向中高面積段轉移,中高面積段產品成交佔比提升0.3個百分點;成交總價段向中高價位產品上移,成交套數佔比提升6.0個百分點。
圖:2019年-2020年北京商品住宅成交面積段佔比變化
圖:2019年-2020年北京商品住宅成交總價段佔比變化
土地市場:宅地供求規模延續平穩態勢
宅地市場郊區化發展明顯
2020年北京宅地供求規模保持相對平穩,全年宅地成交總量已超600萬平,成交樓面均價呈結構性上漲態勢。分結構來看,不限價地塊已成宅地市場成交主力,累計成交規模佔比達七成以上,同比漲幅顯著;分區域來看,宅地成交規模主要集中在近郊區,順義、大興為成交主力區域,累計成交規模均超70萬平;中心城區宅地規模縮減明顯,豐臺、朝陽宅地成交規模同比降幅逾四成;遠郊區宅地成交規模漲幅明顯,懷柔、密雲成交規模同比漲幅逾四成。整體來看,北京宅地供求規模延續前兩年平穩態勢,宅地市場郊區化發展明顯。
特徵一:宅地供求規模保持相對平穩,成交樓面均價呈結構性上漲態勢
宅地供求:宅地供求規模保持相對平穩,全年成交總量已超600萬平。從供應端來看,2020年北京商品住宅用地(含共有產權房)共推出53宗,累計供應規劃建面648.23萬平,超額完成住宅600萬平的供應計劃,但總量同比下降10%,近三年北京宅地供應規模保持相對平穩,均保持在700萬平上下;從需求端來看,北京累計成交48宗商品住宅用地(含共有產權房),成交規劃建面602.86萬平,同比下降6%,但總量已高於600萬平。
圖:2016-2020年北京宅地供求規模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fdc.fang.com
成交樓面均價及溢價率:宅地成交樓面均價呈結構性上漲態勢,平均溢價率觸底反彈,宅地市場熱度回升。2020年受不限價地塊,尤其是多宗優質地塊高價或高溢價成交影響(如:通州臺湖、豐臺分鐘寺、房山稻田等地塊),北京宅地整體成交樓面均價呈結構性上漲態勢,同比上漲24%至28822元/平,創近六年歷史新高。不限價地塊供應增加,為房企開發提供了一定的利潤空間,疊加二季度以來市場恢復較快,銷售回款增加,房企資金相對充裕,房企補倉及擴充土儲的意願相對較強,加上部分房企重回北京拿地,宅地市場競爭激烈,全年宅地平均溢價率觸底反彈,回升5個百分點至15%,宅地市場熱度回升。
圖:2015年-2020年北京住宅用地成交樓面均價及平均溢價率變化情況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fdc.fang.com
特徵二:宅地成交結構發生根本性改變,不限價地塊成宅地市場成交主力
宅地成交結構:宅地成交結構變化明顯,不限價地塊成宅地市場成交主力,累計成交規模佔比達七成以上,同比漲幅顯著。2020年北京共成交48宗宅地,從宅地性質來看,純商品住宅用地36宗,規劃建面450萬平,同比上漲183%;共有產權房用地4宗,分別位於海澱、房山和門頭溝,累計成交規劃建面58萬㎡,同比縮減58%;限競房用地成交8宗,規劃建面95萬平,同比縮減72%。
圖:2017-2020年北京各類宅地成交面積(萬平)
圖:2019-2020年北京商品住宅用地成交結構及規模變化
數據來源:CREIS中指數據,fdc.fang.com
從宅地成交結構比例來看,純商品住宅用地成交規模佔比由2019年的25%上升至75%;限競房、共產房用地成交規模佔比由2019年的53%、22%分別下降至16%、9%。宅地成交結構發生根本性改變,不限價地塊成宅地市場成交主力。
特徵三:宅地成交規模主要集中在近郊區,中心城區成交規模縮減明顯
區域宅地市場:2020年北京宅地成交主要集中在近郊區,順義、大興為區域成交主力;中心城區宅地成交規模縮減明顯,豐臺、朝陽同比降幅逾四成。從成交規模分布來看,2020年近郊六區仍為北京宅地成交主力區域,累計成交規模298.57萬平,佔比51%,其中順義、大興為主力區域,累計成交規模均超70萬平,昌平新增52萬平;中心城區宅地成交規模204萬平,石景山、海澱為主力區,累計成交規模均超50萬平;遠郊四區宅地成交規模100.63萬平,其中懷柔宅地成交規模60萬平,拉高遠郊整體規模。
表:2019-2020年北京不同區域宅地成交規模及佔比變化情況
從成交規模同比變化來看,中心城區整體成交規模縮減明顯,同比下降15%,其中豐臺、朝陽同比分別下降47%、45%;近郊區整體成交規模同比下降7%,其中大興、通州同比降幅較大,分別下降63%、40%;遠郊區整體成交規模同比上漲27%,其中懷柔、密雲同比分別上漲56%、48%。
圖:2019-2020年北京各區縣商品住宅成交量及同比情況
從成交樓面均價來看,中心城區樓面均價相對較高。中心城區豐臺、海澱、朝陽成交樓均價均在4萬元/平以上,且高於北京整體樓面均價,其中豐臺分鐘寺、海澱四季青成交的4宗宅地樓面價突破7萬/平。朝陽東壩、金盞成交3宗宅地,成交樓面均價均突破4萬元/平。從樓面均價變化來看,中心城區的豐臺、海澱及近郊區的房山成交樓面價同比漲幅較大,漲幅均超80%;遠郊的懷柔成交樓面價同比領跌,降幅達40%。
從宅地平均溢價率來看,近郊區域宅地市場熱度較高。近郊區房山、昌平、通州、大興平均溢價率均在20%及以上,其中,房山平均溢價率達36%,為北京宅地市場熱度最高區域,其次為中心城區豐臺,平均溢價率達30%;遠郊區平均溢價率相對較低,其中平谷、懷柔均以底價成交。
圖:2019-2020年北京各區縣商品住宅成交樓面均價及同比情況
特徵四:拿地金額TOP10房企拿地總金額超千億,前十門檻值同比小幅提高
拿地表現:北京拿地金額TOP10房企拿地總金額超千億,中海、合生、首開權益拿地金額領先。2020年,中海地產、合生創展、首開股份居拿地權益金額前三。中海地產在朝陽、石景山、房山、大興等區域斬獲5宗地塊,權益拿地金額達262.08億元,連續3年居北京拿地權益金額榜首;合生創展179.6億元斬獲豐臺區分鐘寺3宗地塊,居權益金額榜次席,平均樓面價均價突破7萬/平;首開競得9宗地塊,位居拿地數量榜首。2020年拿地金額TOP10房企拿地總金額達1044.68億元,同比增長21%;拿地金額TOP10門檻值同比提高2%。
表:2020年北京拿地金額TOP10房企
市場展望:預計2021年北京新房市場成交規模將仍處高位 價格或小幅上漲
預計2021年成交規模將仍處高位。一方面,宅地供應平穩,伴隨不限價地塊項目入市逐步增加,新房供應量及供應結構將不斷改善,疊加改善型需求釋放、部分剛需獲取票房資格入市,將在一定程度上支撐市場規模;另一方面,不限價地塊項目入市將結構性拉高房價,或在一定程度上帶動部分限競房去化,助推成交規模上漲,綜合來看,預計2021年北京新房成交規模仍將處於高位。
預計2021年整體價格將呈結構性上漲,但漲幅恐將有限。伴隨不限價地塊項目入市增加,將在一定程度上帶動房價結構性上漲,但在「三穩」主基調、主體政策不放鬆、限競房及共產房等因素綜合影響下,整體價格上漲幅度恐將有限。
圖:2011-2020年北京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市場量價變化情況
在非首都功能疏解持續推進、土地供應結構明顯改變、改善型需求逐步釋放等多因素綜合影響下,北京市場呈現以下三個發展趨勢:
趨勢一:新房市場將向純商品房市場轉變,商品住宅市場趨向中高端化發展
近兩年北京商品住宅用地供應結構發生根本性改變,不限價地塊成交規模佔比逐步上升。2020年不限價地塊成交規模佔比由2019年的25%上升至75%,成北京宅地市場成交主力。2021年伴隨不限價地塊項目逐步入市,商品住宅市場將由限競房、共產房主導的市場向純商品房市場轉變,疊加不限價地塊樓面均價走高影響,未來商品住宅市場將逐步趨向中高端化發展。
圖:北京商品住宅用地成交結構及規模變化
趨勢二:隨著非首都功能及主城區人口疏解持續推進,未來近郊區域商品住宅市場集中度或將進一步提升
自2018年北京《建設項目規劃使用性質正面和負面清單》明確提出「限制四環以內的各類用地調整為住宅商品房用地」以來,北京宅地供應逐步導向近郊區。2019、2020年近郊區宅地成交規模佔比50%左右,佔據北京宅地市場主導地位;同時,隨著北京城市總規逐步落地執行,城市軌道交通、醫療、教育等配套資源逐步向外圍延伸或轉移,帶動置業需求逐步向近郊聚集,近郊商品住宅成交規模佔比由2019年的47%上升至2020年的58%。未來隨著非首都功能及主城區人口疏解持續推進,近郊區城市配套及區域基本面將逐步改善和提升,或將承接更多主城區外溢人口、分流遠郊區人口,未來近郊區域商品住宅市場集中度或將進一步提升。
趨勢三:疫情後改善型需求將進一步被激發,中高端改善產品或迎置業窗口期
2017年以來北京受 「70\90」政策、中小套型政策影響,產品戶型集中在80-90平面積段,產品戶型同質化嚴重,改善型置業需求受到一定抑制。歷經新冠疫情後,以大戶型為代表的改善型需求將進一步被激發,預計短期內中高端改善產品或迎改善型置業窗口期。
圖:2019-2020年北京商品住宅成交面積段結構
圖:2019-2020年北京商品住宅成交總價段結構
趨勢四:「三穩」基調下,預計宅地供應結構或將適度調整,「競報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土拍方式或趨常態化
「競報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土拍方式或趨常態化。為防止土地成交價過高、出現「地王」,2020年底北京海澱樹村地塊首次採用「競地價、競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競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的土拍方式,以平抑土地價格,穩定市場預期。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主基調下,預計未來北京或在核心地段或優質地塊採用「競報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的土拍策略,新的土拍方式或將趨向常態化。
「三穩」基調下,預計宅地供應結構或將適度調整。不限價地塊供應比例增大,拉高了住宅成交樓面均價,市場預期上升,在「三穩」主基調、解決好大城市住房突出問題、建設長效機制的背景下,預計未來北京將對宅地供應結構(共產房、限競房、租賃住房及純商品住宅用地)進行適度調整,穩定地價,穩定市場預期,促進北京房地產市場健康平穩發展。
圖:2015-2020年北京宅地成交樓面均價及溢價率變化
圖:2019-2020年北京宅地成交結構
最後,在雙循環、房住不炒背景下,北京樓市政策短期仍將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未來「因區施策」或將凸顯,房企應把握政策邊際優化機會,結合區域市場新趨勢積極營銷;同時,2020年不限價地塊供應增加及地價結構性上漲拉高了市場預期,在「三穩」基調及長效機制建設下,北京在調整宅地供應結構的同時,不排除收緊限價及限籤政策的可能性,因此,房企在京拿地時應保持理性,避免拿高價地,為在北京市場下一步發展布局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