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傳承千年的南京,有著怎樣的民俗民風麼?

2021-01-08 叫我LV先生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覆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南京擁有著6000多年文明史、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這座擁有幾千年文明歷史城市有哪些民俗民風。

1、夫子廟秦淮燈會

秦淮燈會是歷史上流傳於南京地區的民俗文化活動,又稱「金陵燈會」,一般是在每年的元宵節時舉行。

秦淮燈會的歷史源遠流長,最早起源於南朝時期,從明初朱元璋在元宵節時提倡舉辦元宵燈節後,南京地區廣大民眾就將這一節日民俗一直保留至今,每年元宵節廣大民眾通過扎燈、賞燈、鬧燈等形式寄託自己願望以及對生活的追求。

秦淮燈會是南京人的一項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動,幾千年來,它已成為當地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的秦淮燈會吸引了眾多外地遊客,本人每年基本上也都會去,作為南京地區的特色文化風俗,它將一直傳承下去。

2、浦口區泰山廟會

泰山廟會又稱「三二八廟會」,一般會在每年在農曆三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期間舉辦,泰山廟會始於明代初期,至今已有600餘年的歷史。泰山廟會是南京浦口地區獨具特色的民俗文化現象,也是南京浦口人民一個極其重要的民俗文化。

3、南京「茶」禮

南京人喜愛喝茶、聊茶,現在南京的「雨花茶、雲霧茶、天闕茶」都是南京最著名的茶,平時在待客時,主人家都會泡上一壺茶用以歡迎。

4、南京牛首山踏春

牛首山踏春習俗始於東晉,盛行於唐代,傳承至今。到牛首山踏春人群主要以南京地區的市民和牛首山周邊群眾為主,全國各地遊客人也有慕名而來的。牛首山踏春是南京地區古老的民間習俗,同時也是首批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人們利用閒暇時間,結伴同行參加春牛首踏春,一是修養身心。二是觀光賞景,

除此之外南京還有:南京鴨製作傳統工藝;南京秦淮小吃;金陵摺扇;蟬人工藝;金屬造藝;南京絨花;南京剪紙;竹雕;十竹齋;仿古牙雕;雕花天鵝絨;雨花石;南京吆喝;夫子廟花鳥蟲市;南京媽祖文化廟會;南京食素食野菜習俗;南京童謠兒藝;南京歲時節令民俗等等,南京民俗道之不盡,寫之不完,眾多廣為流傳!!!!

相關焦點

  • 汕頭民風民俗《遊神》
    遊神,是汕頭民間元宵節期間的一項風俗活動,居住在廣東省最東端並與江西、福建交界的潮汕人,至今仍保留著古代中原的民風民俗。而「遊神」,在潮汕地區也被稱為「營老爺」。 《鄉裡大佬》潮汕有一句俗語:「遊神正二月。」
  • 我區又添4個市級非遺民俗文化村
    日前,第三批共計20個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旅遊景區(民俗文化村)名單公布,我區河上鎮鳳凰塢村、樓塔鎮樓英村、臨浦鎮橫一村、浦陽鎮靈山村等4個村入選。  區非遺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民俗文化村是指歷史和傳統文化保存保留豐富,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民俗活動傳承發展較好,農耕文化記憶相對完整的村落。
  • 民風民俗:印度新運動,摒棄原本的糟粕風俗,無廁所既無妻子
    民風民俗:印度新運動,摒棄原本的糟粕風俗,無廁所既無妻子世界之大,無奇不有,不管是在什麼地方,總是有著屬於他們當地的一種民風民俗,也許在我們看來比較奇怪的風俗,卻在當地是一種民風的一種體現,或是需求,或是傳統,相同的是他們把這種需求和傳統慢慢的流傳了下來,融進在了生活當中,今天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印度的一個風俗
  • 烏拉特民歌中的民俗文化探析
    這些民歌風格雖各不相同,它主要受近鄰鄂爾多斯民歌和地方文化多樣性的影響而唱腔有所不同,由此體現的民風民俗是怎樣的?下面我們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剖析。  本人試圖通過挖掘和分析烏拉特民歌中的民俗文化,即物質民俗、精神民俗、社會生活民俗,提高民族文化認同感,豐富和發展民歌文化研究領域。
  • 非遺進校園|南京非遺周周學系列創新課:傳承有高招 創新無極限
    為做好傳承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讓廣大青少年深度了解、體驗非遺的獨特魅力,該館從2016年開始,創新開展了「非遺周周學」系列創新課程,開發各種成效顯著的非遺定製課,諸多非遺傳承人在該館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在館內外進行非遺技藝展演和教學。非遺傳承創新之博物館兼「校園」:多間非遺教室全年開展非遺課你能想像在博物館裡上課是一種什麼體驗嗎?
  • 社正思談丨弘我傳統 揚我民俗
    傳統習俗的內容是複雜的,存在於一個社會的傳統習俗大體上分兩部分:一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其源遠流長、時代久遠,不同地區、不同集體、不同民族都具有不同的傳統習俗,如不同民族的民風習俗。二是適應現實社會歷史條件而產生的,如新中國成立後所倡導的新的生活習俗。
  • 千年底蘊「邂逅」現代文明——傳承千年的柘皋早茶
    合肥有很多著名「網紅」文化打卡地,它們不僅有著高顏值的美景,還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人文,當千年底蘊「邂逅」現代文明,會撞出怎樣的火花呢?合肥不但山水風光秀麗,歷史文化底蘊也十分豐厚。如今全市上下正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範」,釋放出了千年廬州的文化底蘊。柘皋早茶○柘皋早茶來到巢湖必須打卡的還有千年古鎮柘皋的早茶。
  • 南京:170件民間藝術作品展示「傳承的力量」
    5月28日,「傳承的力量」——南京中青年民間藝術作品展在南京美術館開幕。展覽由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南京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南京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南京美術館、南京市對外文化交流中心、南京市工藝美術行業協會、南京市民俗博物館、秦淮區文化和旅遊局共同承辦。
  • 流傳數千年的樂呵布依族天籟之音「吶臥餵桑任」
    是數千年來,流傳在貴州省西南部紫雲自治縣北部洛河槽子的一種石工號子。其歷史之悠久,在貴州省西南部地區勞動號子中最具特色。源於何時,已無從尋據。但筆者認為,它應是個體至群體,散調逐漸向有目的的篡編發展並一代代傳承下來的。洛河,系珠江水系,其河流分別由源於壩羊鄉境內的幾條支流匯聚,途徑格凸河,流進南盤江注入南海;經流河段較窄、河床雖淺卻清澈如鏡、涓涓如綿。
  • 民俗大戲即將上演!第二屆寶安民俗文化節19-21日舉辦
    、深圳新聞網記者 謝孫武 實習記者 陳美瑩)12月17日,記者從深圳市寶安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獲悉,2020年第二屆寶安民俗文化節將於12月19日-21日在新橋街道清平古墟「盛裝」亮相,活動以「傳承共享•記住鄉愁」為主題,旨在挖掘和繁榮寶安區的優質民俗文化資源,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落實「民俗文化+旅遊休閒+藝術匯演」大融合發展的民俗文化資源開發理念,使之與現代文化相融相通,
  • 愛鳳凰古城的奇山異水,愛他們的民風民俗,但確實,這裡逐漸變了
    我愛這裡,愛這裡的奇山異水,愛他們的民風民俗,但確實,這裡逐漸變了。我能感受到鳳凰的小攤小販不再熱情,我也再也聽不到我們那個時候正兒巴經的講解介紹,並不贊成說這裡的民風不再淳樸,我更願意相信是大環境的變化。我沒辦法去改變大環境,我只能要求自己,要求自己的團隊,唯有用心服務,用情服務,以彌補這裡迷失的熱情。
  • 蘇州誠品書店「大過鼠年」新春特展傳承年俗之美
    新華網南京1月13日電(記者劉巍巍)「大過鼠年——2020新春特展」12日在蘇州誠品書店啟幕,參觀者可親身體會年俗文化之美。    「大過鼠年」新春文化展是蘇州誠品書店攜手《漢聲》雜誌舉辦的大型聯合展覽。展覽以「去子鼠家過年」為概念,將傳統文化與民風民俗置入展場空間。
  • 鹹陽逸龍關中民俗書畫藝術研討會舉辦
    2020年8月25日(星期二)9.30,在渭陽西路陽光小區物業樓三樓北5室,舉辦了逸龍關中民俗書畫藝術研討會。西安市美術家協會會員、鹹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逸龍文化的創始人李瀟冰介紹了逸龍文化工作室「書畫交友,誠信共贏」的發展戰略: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包括詩、詞、歌、賦、書畫;做好關中民俗非物質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等。夏山河、朱西京、季子泉、餘淑丹、饒毅軍等分別講話,祝賀逸龍文化工作室再接再厲,力爭取得更大的進步。
  • 徵稿|傳承的力量——南京中青年民間藝術作品展
    民間文藝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根與魂,傳承與弘揚優秀的民間藝術是文藝的責任與擔當。第七屆南京民間藝術節推出「傳承的力量」展覽後,民間文藝界和文藝評論界都給予了很大的關注與好評。今年,我們將繼續在第八屆民間藝術節舉辦「傳承的力量」——南京中青年民間藝術作品展,留住手藝,記住鄉愁,推出新人。
  • 當傳統遇見時尚:南京千年古巷上演「遊園金陵夢」
    千年古巷南京熙南裡歷史文化街區。 南京旅遊集團供圖 攝中新網南京8月18日電 題:當傳統遇見時尚:南京千年古巷上演「遊園金陵夢」作者 徐珊珊夢入錦麟市集,夢尋遊園挑戰,夢賞金陵食光,夢回露天影院……漫步在千年古巷南京熙南裡歷史文化街區,市民可以逛集市、看演出、品美食,感受傳統與時尚的碰撞和共融,沉浸式體驗一場「遊園金陵夢
  • 千年民俗文化增添古鎮新魅力 第二屆樓塔年俗文化節開幕
    這是家住南京的樓氏族人樓加興的信息。在12日舉行的樓塔年俗文化節上年「嗣」活動--仙巖樓氏報添丁儀式中,有95名仙巖樓氏男女新丁登記入籍,在現場,20多名新丁身著明代服飾,接受了已傳承三百餘年的樓氏家訓教育。樓士青說: 「樹高千尺不忘根,年俗「報添丁」入家譜活動,影響很大的。」
  • 本周《封面》:一步千年
    在雲南,有一個傳承了四百多年的村寨,一眼望去:茅草屋、黑火塘,還有抽著旱菸的佤族大娘,時光仿佛在這裡停滯,然而走近才發現,古村寨旁早已新房林立。本期《封面》將為你講述翁丁古寨一步千年的蛻變。「翁丁」,佤語的意思為雲霧繚繞的地方,因為地處偏僻,這裡至今仍保留著完整的佤族民風民俗和民居建築群。新中國成立後,佤族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然而閉塞的交通、落後的生產生活方式卻長期沒有得到改變。2014年統計數據顯示:翁丁古村共有300戶人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35戶。
  • 福州「00」後高中生執著八家將民俗 自發練習傳承技藝
    只見,小夥子們動作乾淨有力,眉目傳神,他們都是「00」後的八家將民俗愛好者,目前都還在讀高中。每到周末和寒暑假,他們便聚在一塊勤加練習。7月18日,記者來到了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葉廈村,領略原汁原味的福州八家將風採。【解說】八家將是發源於福州臺江,盛行於臺灣民俗廟會的傳統陣頭。出生於2003年的孫彥哲是一名高一的學生,學習八家將舞蹈兩年,目前也是這支名為錦麟軒八將團的一名隊長。
  • 兩座被遺忘的千年古鎮,重慶人美景色美人還少,知道的遊客不多
    一般而言,大家去重慶的旅遊大多集中在主城區,而忽視了重慶城區外的一些景點,如龔灘、淶灘這兩個千年古鎮,相對於磁器口古鎮來說,這裡雖小,但風景美不勝收,而且免門票。第一,龔灘古鎮。位於重慶市酉陽縣的龔灘古鎮,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距重慶市區270公裡左右,可能是位置比較偏遠,幾乎沒人知道這裡。自古以來,龔灘古鎮就是一個有著1800多年歷史的千年古鎮,是重慶市第一個歷史文化名鎮。
  • 句容和南京,有怎樣的故事、現在和未來?
    但若論呼聲最多、最持久的,無疑屬句容合併給南京,其次則是鎮江。關於句容和南京,為什麼受到了大家如此的關注?句容和南京有著怎樣的故事、現在和將來?一起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01為什麼人們老喜歡把句容和南京扯上邊?甚至有些句容人看待南京比鎮江還親切。原來在歷史上,句容跟南京還是一家親,曾有著上千年的淵源。歷史上直到民國16年,句容都歸當時的南京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