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財評:消費仍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 河青新聞網...

2020-12-22 河青新聞網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數據。總體看,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延續恢復態勢,生產和需求繼續回升, 市場發展活力增強。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增速比上個月加快0.7個百分點;11月份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7.8%,增速比上個月加快3.2個百分點;11月份製造業PMI為52.1%,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6.4%,均位於年內高點。

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中國經濟之所以能夠持續恢復,得益於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得益於一系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決策部署。整體看,無論是消費市場銷售的恢復,還是進出口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抑或是企業的市場預期持續改善,都說明中國經濟恢復勢態持續顯現,充分彰顯了中國經濟具有強大韌性和潛力。

在11月份的分類數據中,消費數據展現的變化,最值得關注。在疫情衝擊之下,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同比增速始終為負。8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負轉正。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中,11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已達到39514億元,同比增長5.0%,比10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已經是連續3個月同比正增長。第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已回升至34.9%。消費增速和消費貢獻企穩回升,可以說,消費仍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11月的消費數據背後,還隱藏著一個細節:限額以上的通信器材類商品銷售增長40%以上,化妝品類、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增長均在20%以上。消費增長逐漸從基本生活類消費增長,恢復到以升級類消費帶動為主的增長方式。這說明,消費需求在逐步回升,消費市場的潛力在持續釋放。

消費數據表現亮眼,無疑將加速助推中國經濟逐步恢復到常態化增長。下一階段,消費仍然是支撐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引擎,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將持續增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曾預測,「中國將是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今年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從目前經濟運行的主要數據來看,這樣的預期是現實的、有依據的。但也要看到,世界經濟仍處於疫情衝擊與經濟恢復的角力之中,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在此大背景下,中國經濟恢復增長,不可避免會面臨著新情況與老問題的相互交織。

面對複雜嚴峻的形勢,我們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只要充分發揮我國作為世界最大市場的潛力和作用,扭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需求側改革,打通堵點,補齊短板,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就一定能推動我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相關焦點

  • 經濟復甦動能轉換進行時:政策驅動力在下降,內生增長動力驅動因素...
    根據近期微觀指標觀察和市場形勢的觀察,我們判斷,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增速有望進一步提升。」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國際評級信用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月度宏觀經濟分析報告會」上,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人大國發院研究員,CMF主要成員於春海表示。
  • 中國經濟的增長動力,GDP增長降速的根源
    科技、管理與資本,才是一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三大動力。GDp的增長動力,包括這三大動力,加上推動GDP增長的投資,還有拉動GDP增長的消費,其中出口屬於境外銷費。嚴格意義來說,投資就是生產資本,而科技、管理與資本,都為生產,最終都為人類的消費服務。在金錢社會,所有經濟活動都由人的賺錢貪慾來牽引,資本無論為生產,還是為消費,都是資本所有者為了賺錢。
  • 消費券如何撬動宏觀經濟大勢?後疫情時期的消費刺激、經濟增長與...
    從乘數效應角度來看,消費券將成倍地拉動經濟增長,而根據消費理論,消費券對擴大消費和拉動經濟的作用有限。但越來越多的文獻表明,普惠型消費券具有與大規模稅收返還相似的功能,對經濟增長的乘數效應大於擠出效應,能夠在短期內顯著推動總需求擴張和拉動經濟增長。
  • 財經觀察:明年經濟增長將重回正軌 內需擔當「發動機」
    新華社上海12月22日電(上海證券報記者梁敏)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十四五」開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開啟。這一年,經濟走勢將如何?增長動力在哪?中國經濟仍是全球「一枝獨秀」嗎?
  • 2015.03:江西經濟增長動力分析及「十三五」展望
    結果表明,資本對經濟高速增長貢獻最大,包括技術進步、結構優化等全要素生產率貢獻略低於資本,勞動力貢獻相對較小。同時,結合「十三五」期間江西經濟增長面臨的有利因素和存在的不利方面,對主要經濟指標進行預測分析,從優化產業結構、保持投資拉動、夯實消費基礎、強化開放帶動、打造區域板塊、實施創新驅動、提升生態品牌等7個方面提出了夯實增長源、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建議。
  •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人民觀點)
    信心和底氣,源於黨的堅強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信心和底氣,還源於長期以來我國積累的雄厚物質基礎、豐富人力資源、完整產業體系、強大科技實力,以及我國擁有全球最大最有潛力的市場   前不久,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份經濟運行主要數據,其中,10月餐飲收入
  • 經濟參考報頭版:中國經濟內生復甦動力持續增強
    經濟參考報12月16日消息,國家統計局12月15日公布的11月中國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繼續強勁復甦,特別是出口產業鏈的超預期表現,成為經濟向好的關鍵動力。據海關統計,按美元計價,我國11月出口同比增長21.1%,是2018年3月以來的最高增速,也是2011年以來同月最高增速。
  • 2020年中國經濟數據出爐:或為全球唯一正增長主要經濟體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評價全年經濟運行表現時稱,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環境,特別是疫情的嚴重衝擊,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已經完成,並且完成情況好於預期,預計將成為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 惠譽預計2019/20財年埃及GDP增長率為5.9%,經濟保持強勁增長
    埃及《每日新聞》3月4日消息:惠譽諮詢(Fitch Solutions)在最新報告中表示,由於相對的政治穩定、強勁的投資以及復甦的消費環境,埃及經濟增長將保持中期強勁;要長期保持高增長率,還需要做更多工作。惠譽的分析師認為埃及經濟在未來五年內保持強勁增長,埃及經濟將繼續以私人消費為主導,而固定投資在中短期內快速增長。
  • PMI「九連榮」 經濟復甦動力增強
    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高級統計師趙慶河表示,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效,我國經濟繼續穩定恢復。  業內人士認為,實體經濟各項活動穩步推進,經濟復甦持續性較好,復甦動力有所增強,預計明年經濟增速將明顯反彈。
  • 史丹:能源轉型與中國經濟的綠色增長
    理念是行動的先導,正確的發展理念不僅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而且能夠轉化為強大的發展動力。中國能源轉型就是在「綠色」發展中有力促進了中國經濟的綠色增長。我國經濟在能源消費低速增長的條件下,實現了由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的轉變,一方面是由於產業結構的轉變對經濟增長、能源需求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另一方面是能源生產率的大幅度提高降低了能源彈性係數,促進了經濟的綠色增長。「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期間,我國單位GDP能耗分別下降19.1%、18.2%、15%,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的能耗由1.08噸下降到0.72噸。
  • 視頻|文旅惠民消費券拉動消費超兩億!淄博亮出「十三五」文旅融合...
    自2017年被確定為第一批國家文化消費試點城市以來,淄博市已累計發放文旅惠民消費券2700萬元,直接拉動消費超2.2億元,2018年獲文化和旅遊部表彰和資金獎勵,連續三年被評為山東省「文化惠民消費季優秀組織獎」。
  • 經濟運行持續恢復 內生動力不斷增強丨國家統計局相關負責人解讀前...
    三、投資拉動作用持續,消費復甦勢頭增強  隨著消費市場的逐步復甦,投資增長由負轉正,對外貿易保持增長,三季度三大需求對經濟的拉動作用較前兩個季度均有明顯改善,共同拉動經濟增長。  居民消費需求得到釋放,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增強。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向上拉動GDP1.7個百分點,年內首次轉正,較二季度上升4.0個百分點。
  • 【地評線】南方網評:暖意濃濃 盡顯中國經濟潛力活力動力
    此外,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均出現負增長,同比下降超過10%……面對衝擊和變局,中國採取一系列非常舉措。隨著疫情防控日漸向好,中國經濟穩舵奮楫,復工復產、復商復市。行至年中,肩負14億人民生計的巨大經濟體正在衝破疫情風浪,加速恢復。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狂風驟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
  • 地攤經濟成拉動地方經濟的關鍵詞 三大概念股望再上一層
    4、乘聯會數據顯示,5月全月的主力廠家零售總體達到日均4.9萬輛,較4月的零售總體增長12%,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5、從6月6日起至「十一」黃金周,北京將舉辦大型全市性促消費活動「京範兒消費季」,將發放122億元消費券。
  • 槍田松瑩:年輕勞動力是亞洲主宰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4月2日,三井物產株式會社會長槍田松瑩在「亞洲人口形勢與老齡化對策」論壇中表示,從2020年左右開始,人口增長的速度會有所減少,在亞洲內部下一個主宰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我想這是亞洲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尤其是中國、臺灣地區、泰國等等。這都是有非常理想的人口年齡構成的國家和地區,還有印度尼西亞、緬甸、越南、菲律賓等等,這些國家他們有很多年輕的勞動力,所以未來他們持久快速的經濟增長是由這些年輕人承擔的。
  • 袁吉偉:從先行指標看我國經濟增長趨勢
    但不能迴避的是,月份宏觀經濟基本面依然較為疲弱,當前內外需仍較為低迷的現狀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觀。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際增速僅為%,仍處於較低水平,如果考慮工作日的增加,月份工業增產狀況可能跟月份差不多。同時,民間投資進一步下滑,經濟自主增長動力依然不足。    市場上關於中國經濟逐步見底的共識逐步形成,那麼中國經濟走勢會怎樣呢?是否會逐步見底反彈呢?
  • 「央廣時評」有序取消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規定 激活消費市場活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國在較短時間內有效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一系列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消費復甦的政策舉措持續見效,消費市場也得到了迅速恢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負增長轉為正增長,8月份以來先後達到0.5%、3.3%、4.3%、5%。
  • 中國經濟增速轉正!如何進一步激發消費潛能?
    隨著復工復產的紮實推進,中國宏觀經濟正呈現出向常態化復甦的良好勢頭。國家統計局16日公布,上半年我國經濟先降後升,二季度經濟增長由負轉正。今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45661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1.6%。分季度看,第二季度同比增長3.2%,比第一季度增加10個百分點。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新消費,為中國經濟發展添動力聚活力
    作為蓬勃的新生力量,「三新」經濟正在為中國經濟注入新活力、為中國發展增添新動力。以網絡購物、行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業態新模式為特徵的新型消費迅速發展,特別是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傳統接觸式線下消費受到影響,新型消費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保障了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推動了國內消費恢復,促進了經濟企穩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