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博弈,如何運用好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謀略智慧?

2020-12-12 翟海潮

謀略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之一,它最早應用於古代戰爭,並在中國長期的社會發展中逐步形成。

近代以來,中國的謀略智慧(如《孫子兵法》)在世界範圍內得以應用,廣泛應用於外交、政治、軍事以及商業等領域。

01謀略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謀略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四個基本特點:

一是推崇「經首」思想

群書經為首,《經》作為最高智慧,中國人歷來有「宗經」思想。在古人看來,一生熟讀一部經書,就可以做到「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二是飽含博弈智慧

社會的發展與自然界發展一樣,都是「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人類不斷博弈的過程。

在古代社會,博弈的書籍很多。諸子百家圍繞如何「贏得戰爭」和「國家治理」各抒己見。最早的博弈大師非孫武莫屬,春秋戰國時期他被稱為戰神。他的《孫子兵法》舉世聞名,是謀略學的經典。

三是遵循自然之道

「道法自然」是貫穿中國思想發展史的。其中以《道德經》最為著名,「道」文化是謀略思想的基礎。「術」其實是對「道」的一種應用。謀略智慧作為一種博弈術,其實是對「道」思想的一種運用。

四是認為「格物」可以「致知」

古人認為「天地人合一」。所有的知識分為「天道」、「地道」、「人道」。「心」是萬能的,萬事萬物的「道」能通過「格物」致知。

以上四點是謀略智慧所遵循的思想基礎、客觀依據、價值尺度和實踐目的,它們是謀略智慧根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四個條件。

02謀略根植於中國文化的客觀條件

中國文化的多樣性首先源於複雜的地理環境。地理的多樣性,豐饒的物產,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智者見智,仁者見仁,形成了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人眼中的不一樣世界。

中國文化多樣性還源於民族的大融合。在文化統一過程中,雖然表面上看來是武力徵服結果,其實是不同民族、不同社會力量之間,以及文化和思想博弈的結果。

不同的文化,孰優孰劣?只能通過戰爭或博弈。曾經的諸子百家和歷代思想大師或偏執一隅,或偏安一時,隨著儒家思想佔據中國文化的核心地位,不斷融合發展,中國文化並容兼蓄、囊括百家,這也是謀略文化的最高境界。

03大國博弈,要運用好謀略智慧

當今世界,正處於百年變局,如何通過謀略智慧,實現求同存異,和平崛起之目的。古人早就給出了答案:「內聖外王」。

首先要內聖。中國有十四億人口巨大消費市場優勢,改革開放的成功,正是因為我國剛剛經歷了一場漫長的文化洗劫,舉國思想空前統一,適逢發達資本主義生產過剩、產業轉移的風口。

當前我國正處在產業轉型期,只要我們堅持自主研發的科技路線,擴大消費市場優勢,用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買方市場換取發展的空間,求同存異的世界格局終會實現。

其次要熟練掌握博弈的思想基礎。謀略最終要靠實力,我國雖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面對世界霸主,從世界格局來說,我們還處於劣勢。《道德經》說「水利萬物而不爭」,對於矛盾,不擴大、不激化,從容待之。

第三要「計利以聽,乃為之勢,以佐其外。」《孫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就是謀勢,任何局部的勝利都是以弱勝強。

在紀錄片《毛澤東用兵真神》中,他對每次戰役所有可能條件充分考慮,對其中的變量和不變量也認真分析,並採取相應的措施,做好最壞打算,雖不能百戰百勝,卻保存了實力,讓當時弱小的紅軍繼續戰鬥。

謀略智慧「計」利以謀勢,當力量不是足夠強大時,求同與存異,犧牲局部,謀勢發展,共同生存,應該是中國謀略智慧最大的現實意義。

堅持原創不容易!如果您閱讀後感覺滿意,請給予點讚、評論並轉發,以示鼓勵!「本文作者:李鑫淼 」

從「箱根驛傳」看日本的跑步文化

時間有沒有終點?讓我們一起和時間做場旅行!

(深度哲理)四種漢堡,你吃哪種?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文化對處理問題的解決方法——博弈論
    但中國傳統文化對處理問題的解決方法——博弈論。博弈雙方在選擇策略時是以追求自身的最大利益為目標。 中國也有類似的思想,叫「厚黑學」。 博弈論形式上是毫無道德可言的。也就是說,當你用博弈論的思想來處理問題時,你不需要對你的策略有任何道德上的約束,原則上任何不要臉的事都可以做。 博弈論不需要「先驗道德」,博弈論裡博弈雙方可以採用任何策略,無論無恥還是有恥。
  • 《三國演義》中的謀略
    寫反推,這個反推可以說是最早的博弈論,實例的描寫。博弈論從40年代形成一個學科,現在主要就是用於經濟活動。什麼叫博弈?博弈就是下棋,下棋的特點是什麼?兩個人下棋,我要這麼走我得先想你會怎麼應我,這是最起碼的,高手就會想,我會想你應對我的時候會分析我下一步怎麼應對,然後我想到這一層的時候,我知道你是高手我還要兩層之上再套一層,我想你可能算得又多一層,你會在兩度的這種互相分析之後你將如何。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出版|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用英語講述中國文化,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含精美圖片插畫,生動活潑,圖文並茂。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圖:插圖翻拍在這六冊書中,張慈贇先生將錯綜複雜的事件和人物概括成可讀性強的故事,其中囊括了探究人類起源和信仰的神話故事、集合古人智慧與謀略的「三十六計」、凝結璀璨文明的歷史著述、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人物、濃縮漢語精華的成語故事、意蘊悠長的中國畫以及巧奪天工的古代建築。
  • 從輸入大國到輸出大國:國漫番劇熱得益於傳統文化
    近年來,我國動漫行業依託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打造了諸多優質的動畫番劇作品。《凡人·風起天南》中人物形象和場景環境較好地還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仙俠世界風貌;《一人之下》系列在講述現代故事的同時,融入了道家文化;《少年歌行》從場景、人物造型、畫面風格,無不透露出濃鬱的中國風;講述破案冒險故事的《大理寺日誌》則取材於「大唐文化」……這些動畫番劇作品的火爆,向我們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市場潛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對創意產業的發展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 從輸入大國到輸出大國:國漫番劇熱得益於傳統文化
    近年來,我國動漫行業依託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打造了諸多優質的動畫番劇作品。《凡人·風起天南》中人物形象和場景環境較好地還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仙俠世界風貌;《一人之下》系列在講述現代故事的同時,融入了道家文化;《少年歌行》從場景、人物造型、畫面風格,無不透露出濃鬱的中國風;講述破案冒險故事的《大理寺日誌》則取材於「大唐文化」……這些動畫番劇作品的火爆,向我們證明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市場潛力,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對創意產業的發展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 前言:《鬼谷子》——中華智慧謀略的寶庫
    在中國的民間文化中,一提到歷史上的高人、牛人,估計大家都會想到諸葛亮,其次還有張良、劉伯溫等人。的確,諸葛亮在中國幾乎成為了智慧的化身,諸葛亮膾炙人口的故事,在三國演義中被演繹得淋漓盡致,中國人幾乎沒有不知道的。
  • 中國傳統文化有多美?看看《大國芬芳》的服飾設計手稿就知道了
    以酒為媒,將酒文化與詩樂舞的藝術形式融於一體,《大國芬芳》算是開天闢地頭一遭。近日,劇方重磅發布了一組精美定妝照,經過精雕細琢各個角色造型美不勝收,中國傳統文化之至美直抵人心,藝術之匠心可見一斑。與此同時,《大國芬芳》還同步曝光了一組服飾設計手稿,線條飄逸清麗,色彩明亮雅致,盡顯古風古韻。
  • 十大人生智慧集於一冊,「千古謀略第一書」看後長見識
    除了"三言",馮夢龍的《智囊全集》也影響著後世很多的人,被稱作是"千古謀略第一書"。也是一部值得大家傳閱的好書。我們眾所周知的曾國藩,每天回到家,都會反覆讀這本《智囊全集》。憑著本書的智慧和理性,曾國藩在殘酷的官僚制度中建立了牢固的立足點。
  • 相信中國傳統文化的智慧收穫心身健康
    師父好:我是黑龍江省鶴崗市陳賀利我分享一下我大侄兒陳冠豪身體出現病症的感悟。從半個月前孩子就開始發燒,因一直看師父微博和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及中毉文化,使我懂得了人沒有病,出現的一切病症都是因緣。同時孩子也非常的相信中國傳統文化,並且非常地配合。由於我的心的頻率不夠,孩子發燒反反覆覆,始終不好,最後體溫達到了39.4℃,兩腮腫痛,不讓觸碰,體溫全天不退。因學習傳統文化知道這是失魂落魄的症狀。在這種情況下我只好求救師父。當師父讓發孩子照片過去的時候,我的內心非常地感動並感恩。把照片發過去一會兒,孩子的手心腳心馬上開始出汗,體溫由39.4℃降到了38.4℃。
  • 從成語的視角走進中國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也出現了很多的哲學家和文學大家。他們的成就即便在今天看來也是非常斐然的。古代文人秉燭夜讀這些文化至今仍深深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甚至整個亞洲地區國家的文化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禮節禮儀都帶有濃重的中國傳統文化色彩。
  • 黃樸民:不要忽略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憂患意識」
    凡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取得卓越成就的英國人、美國人或其他漢學家,以後都可以參與進來,這樣能夠為全世界老百姓之間、學者之間的心靈溝通、互相理解創造一個契機。所以,我非常高興有這麼一個大典,為民族振興、國家發展尤其是中華文化自信心的建立創造一個非常好的契機,建立一個非常好的平臺。這是我的一些想法。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系列」推出英文版
    該系列由國內資深英文媒體人張慈贇先生所著,共分《中國神話故事與三十六計》《中國歷史著述》《中國成語故事》《中國歷代著名繪畫作品鑑賞》《中國歷史人物》《中國古建築及其故事》六冊。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
  • 電視劇《誓言》——展現兵棋推演的智慧博弈
    虛實之間,不僅進一步彰顯了兵棋推演這一新鮮元素在此劇中的觀賞性和趣味性,也把戰爭局勢下的嬗變和複雜性展現出來。除了好演員的精彩飆戲,《誓言》最大的驚喜,其實就是引入了「兵棋推演」這一元素,用兵棋推演高手的視角,展現了戰爭背後的智慧博弈。正是這些熱血青年,用智慧影響戰爭局勢的發展。兵棋推演是什麼?它是謀略、歷史和科學結合的作戰模擬工具,被譽為「導演戰爭的魔術師」。
  • 大國工匠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示範工程
    大國工匠傳承示範工程(全稱大國工匠非遺和傳統文化傳承示範工程)為深入貫徹習近平主席在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和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關於「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圖)
    作為國內首套用英文系統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故事讀本,該系列精選浩瀚中國文化題材中最具代表性、典型性、趣味性的故事,基本涵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  在這六冊書中,張慈贇先生將錯綜複雜的事件和人物概括成可讀性強的故事,其中囊括了探究人類起源和信仰的神話故事、集合古人智慧與謀略的「三十六計」、凝結璀璨文明的歷史著述、具有深遠影響的歷史人物、濃縮漢語精華的成語故事、意蘊悠長的中國畫以及巧奪天工的古代建築。該系列內容通俗易懂,語言樸實流暢,用詞準確地道,文章一氣呵成。
  • 臺灣青年插畫師林彥菱運用南京市樹雪松講述多彩傳統文化
    「兩岸一家親,我們的節日都是一樣的,重陽節是中國傳統節日,因此參加到臺灣青年藝術家駐地計劃中,我就一直思考著如何用南京元素來呈現重陽節,讓看到的人都能更加深刻體會到創新名城、美麗古都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和開放創新包容。」
  • 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國傳統禮儀中
    原標題:防疫的智慧,藏在中國傳統禮儀中縱觀我國歷史,疫情並不少見。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便有「蠱」「疾」等文字的記載,「癘」字亦多見於《尚書》《山海經》中,這表明,中國人很早就對疫病有了初步了解。但中國古人的智慧之處在於,他們懂得防疫以預防為先。中國是禮儀之邦,衣食住行,宴飲坐臥,禮儀無處不在,在古代傳統禮儀中,也處處體現著防疫的智慧。
  •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緣起、成就與發展
    歷史傳承與歷史遭遇、民族使命、文化稟賦、國內與國際環境客觀上要求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必須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 三、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正在通過不斷創新的新理念、新布局、新構想,推動國際秩序向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破解傳統大國發展瓶頸和大國興衰周期律的關鍵之一,就是牢牢把握「共同性」這個核心,解決好自我與他者的關係問題。
  • 一個紅包離間三個大國,看歷史懂謀略
    離間計是一個十分古老的謀略,早在殷周時期就曾被運用。到了春秋時期,由於大國之間爭霸的需要,離間之計的運用就更為常見。如鄭國在晉、秦兩國軍隊包圍的危機對刻,鄭臣燭之武受鄭伯之命,夜至秦軍營中,以秦與晉的利害關係離間兩國,終於使纂軍撤走軍隊;晉軍因失去了盟軍,隨後也撤了回去。又如。
  • 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那些神奇動物
    《中國古代神奇動物圖鑑》 五色神石 編著 孟憲龍 繪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孫珺)中國傳統文化典籍中的神奇動物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