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提高,鄰裡間的各類糾紛在以往由居委會大媽調解的情況下,逐步向尋求法律途徑加以解決。8月27日,北京石景山法院在八角北路特鋼社區,召開「相鄰關係典型案例通報會」,並為「法官E站」揭牌。
據北京石景山法院介紹,2018年、2019年、2020年,該院院共受理涉及相鄰關係類案件260件,涉及到排水、通行、採光、通風、噪音、滲漏水等方面。相鄰權利關係案件應本著有利生產、方便生活、團結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則正確處理。
據法官介紹,相鄰關係糾紛案件看起來標的金額不大、因果關係清楚、法律規定簡單,但在審判實踐中,這類佔比不大的案件恰恰最具有「表象簡單、實則複雜」的特徵,主要由於當事人之間矛盾尖銳,審理和裁判難度大,執行難度大,牽扯的方面比較多。
為此,案例通報會上,法官向居民通報了該院審理的涉相鄰關係的典型案例,其中包括違章搭建影響採光通風、房屋漏水造成財產損失、私自佔用公共空間進行加建、裝修改造造成排煙受阻、樓道安裝攝像頭侵犯鄰居隱私權所涉相鄰關係糾紛等。在場居民表示,鄰裡關係還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彼此退讓一步,總比鬧到法庭上好。
法院提出,居民間應秉持團結互助原則,共建和諧社區。矛盾糾紛化解關口要前移,建立多元調解機制。延伸司法職能,建立特色共建品牌。並與社區聯手成立「法官E站」。通過定期開展以案釋法、普法講座、庭審直播等活動,將線上典型案件旁聽與線下普法宣傳相結合,加強居民對相鄰關係法律條文的理解,正確引導居民依法規範自身行為。推動審判團隊進社區,發揮石景山區「老街坊」特色品牌效能,構建普法宣傳與矛盾化解於一體的共建機制。
石景山法院與街道社區將攜手,線上與線下形式相結合,開闢一條深入聯繫群眾、高效化解矛盾的新途徑。
文/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李強攝影/北青-北京頭條記者 李強編輯/白龍
[ 北京頭條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