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寧新聞網訊(記者 崔相遊 通訊員 米良 劉慧)近日,在汶上縣劉樓鎮陳莊村「和為貴」調解室裡,村民陳尚兵對劉樓鎮司法所所長訴苦。
原來,陳尚賢和陳尚兵兩家的地南北相鄰,陳尚賢在田地裡種了一排楊樹,樹越長越大,樹和莊稼爭肥爭水,加上遮陰,導致陳尚兵的莊稼近年來收成一直不好。
陳尚兵多次要求陳尚賢處理樹木,但陳尚賢均以各種理由推脫,引發糾紛。
得知情況後,村裡「和為貴」調解專班人員,著手化解該案件,孫玉秋帶頭多次前往田間調查情況。他以法律為基礎,以情理為抓手,經過多次面對面和背對背的調解,雙方握手言和,滿意地在調解協議上簽了字。陳尚賢賠償了陳尚兵近年來因樹木遮陰導致減產的損失,並處理掉了這些楊樹。
類似這樣的鄰裡糾紛,在村內也經常發生。有些村民甚至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得不到及時化解,多年不相往來,有的甚至處理不及時上升到刑事案件。
「村民之間,很多都是一些小事兒,為了爭一口氣兒而產生矛盾,時間長了成了心結。現在由我們出面,給說道說道,兩邊安撫開導,理順了他們心裡這口氣兒就好了,讓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專業便捷的法律調解服務。」孫玉秋說。
據了解,劉樓鎮投入30餘萬元在20個行政村成立了「和為貴」調解室,統一懸掛「和為貴」主題標識牌,營造「以禮相讓、以理服人、以德教人、德法融合」的人民調解文化氛圍。同時,建立值班值守制度,各村每天安排專人在「和為貴」調解室值守,方便群眾諮詢政策,解決問題。構建鎮、村、組三級人民調解網絡,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的工作機制,每村至少有3名調解員成立「和為貴」調解委員會,以德高望重的新鄉賢、村幹部、鎮司法部部門人員組成,依據法律法規、鄉規民約、道德規範、公序良俗,運用法律、親情、道德等力量,及時化解身邊矛盾,依靠群眾、發動群眾,用老百姓的「法兒」,平老百姓的「事兒」,2020年已成功調結案件14例。
「現在俺們村有事兒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和為貴』調解室,如今鄰裡之間有了大大小小的矛盾,基本在『和為貴』裡握手言和了!」孔莊村村民王瑞霞笑著說。
【來源:濟寧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