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祿文化,日本版的「文藝復興」時代是什麼樣的?

2021-01-13 國史拾遺

若回顧世界史,有一件事情是絕對不能忽視的,這就是「文藝復興」,所謂「文藝復興」,它指的是大致發生在14世紀至17世紀發源於義大利,後擴張到全歐洲的文化運動,總體的思潮是源於羅馬人文主義的概念和對普羅塔哥拉斯等古典希臘哲學的重新發現,的思想基礎是其人文浪漫主義。

文藝的改革,背後體現的是社會思想的進步

如果簡單的對此理解為復古的話,可能很難理解為什麼「文藝復興」運動會在世界史上有這麼重要的地位,其實,「文藝復興」的本質不是復古,而是打破中世紀以來,教會對人思想的鉗制,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但是,你打破現在的思想僵局,總要有另外的文化思想補充進來吧,新創一個思想非常難,大眾也很難接受,那就找老祖宗的;這個可以最大程度減少社會阻力,求得社會認同,畢竟誰都不敢說自家「老祖宗」的方式不好是吧。

可是,難道古代的思想比現在的思想更進步嗎?這個其實是這麼個道理,古代的思想實際相對是比較基礎的,本源的,後面的一些思想、意識形態等都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來的,所以,對於古代思想,後人可以「適當發揮」,就拿儒家思想來說,能發揮成「忠君報國」,也能發揮成「民為貴,君為輕」。

結合儒家思想,才能最大程度減少社會阻力,所謂「託古改制」就是這麼個道理

1898年戊戌變法,當時的「維新派」也是打著復興儒學、孔孟之道的旗號,以求減少社會阻力,當然後來因為維新派實力過弱,這次變法沒搞成功,所以我國後來的思想解放運動要到大概「五四運動」前夕的新文化運動,可是「新文化運動」打的旗號卻相反,是「砸爛孔家店」,和「復古」完全相反,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此時中國相對於西方已經是經濟文化全方面落後,文化界的主流意見是「學習現成先進」,而不是從古典主義中創新。

世界上現在所有的相對開放的國家,事實上都有過一種類似的「思想解放」運動,世界歷史大致的走向是:先進的工業文明先誕生在西歐,後來擴張到了歐洲邊緣地區的俄國等東歐地區,再通過歐洲移民轉移到了北美等地,而最先趕上這波浪潮的非白人國家,就是我們的領國日本。

那麼日本的「思想解放」運動是如果發生的呢?可能大家的通常會認為,日本作為後進國家,應該是全面學習西方,通過明治維新後的「脫亞入歐」「文明開化」等運動,思想才解放的;這其實可以說是個誤解,「明治維新」之所以成功,是有一定社會基礎的,明治維新之前的江戶時代,日本的城市化率,識字率(日本18世紀初期的識字率絕對是個BUG一樣的 數據,竟然達到全球第一),工商業發展程度都遠遠高於中國(清朝)、朝鮮王朝等國,甚至比西歐都高;這後面的社會基礎是:大量的中級工商業階級、農場主、中下層知識分子(中下級武士)。

在明治維新學習西方之前,日本自己國內的文化就已經開放了

這種社會階級分布情況,不可能會等到明治維新之後才搞思想解放,事實上,在學界有一種觀點:日本也曾有過一場日本版的文藝復興。日本政治家福本和夫把元祿前後的190年(1661年-1850年)規定為日本的「文藝復興」時代。

那這個時期日本是文化思想界所謂的「元祿文化」是什麼情況呢?

元祿文化,指的是17世紀末~18世紀初的元祿時代(1688年 - 1707年),主要以京都大坂(大阪)等關西地區為中心發展的文化,最主要的特色是庶民色彩濃厚。

這一時期,日本文化展現出以下類似文藝復興的特點,比如對於古典文化的重視(主張直接學習孔孟經典、追溯先秦儒學,恢復被後續者歪曲了的古代精神)、提倡人文精神(庶民文化大量出現,「人形淨琉璃」(木偶說唱戲)、 「歌舞伎」(舞蹈戲劇)、工藝美術(浮世繪,木版畫)等,甚至《好色一代男》、《好色五人女》、《日本永代藏》、《世間胸算用》等大膽描繪人們對物慾和性慾的追求的平民小說大量出現)、自然科學發展(古醫學、算學以及從荷蘭引進的西洋科學興盛)、自然哲學(無神論,重商主義)等,這種社會風氣與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非常相似。

這一時期日本最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作品就是浮世繪

這種文化現象和顯然是和封建社會格格不入的,追求文化繁榮、追求古典文明,這事實上就反映出早期資產階級(工商業者)對於封建主的鬥爭,這種文化的出現,實際上和日本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

元祿文化最興盛的時期,也就是元祿時期(1688年 - 1707年),正是德川幕府鼎盛時期,經濟極為繁榮,江戶、大阪、京都等巨型城市和一系列小的工商業城市均發展起來,市民階級(町人階級)興起,成為這些文化出現的後臺。

18世紀初期,是德川幕府鼎盛時期,江戶是當時世界第一大都市

但是,日本的文藝復興顯然沒成氣候,遠沒有歐洲那麼朝氣蓬勃,而只是處於一種「萌芽」狀態。事實上,這和日本市民階級的實力有限有關,日本的工商業階級遠沒有西歐資產階級那樣強大,遠到不了讓封建制度解體的程度,這些工商業階級並不是反封建力量,更多地是依附於幕藩體制而存在。

不過,相對於封建主,他們還是有一種進步性,也為自己爭取了一些社會地位,所以,江戶時代的日本,雖然沒有歐洲資產階級革命時的波瀾壯闊,也不至於像中國清朝時期一樣死氣沉沉,江戶時代,日本很多學問,比如文學、史學、哲學等都達到或接近突破封建時代的水平。

而這種社會底蘊,最終才孕育出了明治維新。而元祿時期的文化繁榮成為日本民族深刻的民族記憶,二戰後,日本經濟快速復興的昭和時代中期的繁榮,也讓日本人聯想到了這一時期,故有「昭和元祿」(しょうわげんろく)的說法。

相關焦點

  •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時代更替,不變的是對文化的傳承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關鍵詞:落語,昭和故事簡介:TV動畫劇情發生在昭和元祿時代,主要描寫了說書人(落語家)複雜的人際關係。孤高的大名人有樂亭八雲、以及硬要拜其為師的與太郎、被譽為「絕代的名人」的八雲的盟友助六的遺腹子——由八雲撫養長大的小夏等充滿個性的角色都會在本作中登場。
  •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真人化!還記得這部良心冷番嗎?
    沒錯,就是《昭和元祿落語心中》。名字就很好聽有沒有?昭和時代,日本發生了大規模戰爭,元祿是日本的年號,元祿時代則是和平時代。落語很像國內的單口相聲,一個人表演,內容豐富多彩,有民間故事、歷史傳說、生活百態等。「心中」是殉情的意思。這部動漫的背景設定是落語源於元祿時代,在昭和時代走向沒落,心有執念的落語家是否會為落語「殉情」?
  •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只有成年人才能看得懂的動畫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海報。 本文配圖均來自網絡。這兩年筆者看日本動畫的次數少了很多。這主要是因為近些年來日本動畫的風格變得越來越單調,大量輕小說改編的作品無論從作畫還是內容上都顯得千篇一律,難以引起筆者的興趣。然而,有一部最近結束的動畫,卻讓筆者幾乎看每一集都能淚流滿面,它就是《昭和元祿落語心中》。
  •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與其說是《霸王別姬》,不如說是《一代宗師》
    但作者對校園生活以外的時代描寫也很細膩,搖滾樂崛起、左翼學運都有涉及,讓普通觀眾也能了解日本的戰後風貌。而《昭和元祿落語心中》的時代則更廣闊,從主角們登場的30年代,一直到90年代平成時代來臨,幾乎就是小半部近現代史。但片子本身對時代背景的著力並不多,改變世界格局的二戰也只是一筆帶過。
  • 江戶時代,日本最後的封建王朝是什麼樣的風貌?
    不過,明治維新顯然不是一般程度的封建式的改朝換代,而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這種天地變色並不是坂本龍馬等幾個志士做做工作就能做到的,所以日本的江戶時代和中國的清朝不一樣,它已經形成了可以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社會土壤。江戶時代的日本是什麼樣的呢?首先中國人有一個最大的誤解是:日本是小國!
  • 傳承的技藝未曾老去,心中的那個人卻已不在,昭和元祿落語心中!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傳統藝術的現狀都是相似的,事情在中國有,到了日本也是一樣的情形,未見的日本的傳統藝術就不會沒落。但是看完這部動畫,小編並不覺得它跟《霸王別姬》完全相似,說是「日本版霸王別姬」倒是境界太小了。
  • 漫改真人日劇《昭和元祿落語心中》詳情公開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
    漫改真人日劇《昭和元祿落語心中》詳情公開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真人版)
  • 【日劇】昭和元祿落語心中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 (2018)
    導演: 棚田由紀 / 清弘誠編劇: 羽原大介主演: 岡田將生 / 龍星涼 / 成海璃子 / 大政絢 / 山崎育三郎類型: 劇情官方網站: www.nhk.or.jp/drama10/rakugo/製片國家/地區: 日本
  • 豆瓣9.4分,被稱作日本版《霸王別姬》
    今天清嘉就給大家推薦一部可能被大家錯過的冷門佳劇《昭和元祿落語心中》。豆瓣評分9.4,超過75%的人給出5星好評。《昭和元祿落語心中》可以說是「向逝去的時代致敬的輓歌」。清嘉先來解釋一下片名,「昭和」和「元祿」,是日本的兩個年代名。
  • 日本奈良時代的文化、服裝都是什麼樣子的呢?
    奈良時代的人們穿著什麼樣的衣服,吃著什麼樣的飯呢?奈良時代的文化,奈良時代的文化源自聖武天皇時代的元號「天平」,被稱為天平文化。特色是:佛教和中國的影響很強對,除東大寺等建築物大大地反映以外,日本書紀等書籍中也出現了這種情況。這個時代,除了日本書紀以外,還寫了古事記的歷史書。
  •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與其看真人版,不如重溫動畫
    作為2016年日本動畫作品中的傑作之一,《昭和元祿落語心中》很好地完成了負擔在作品之上傳播文化的重任,場景切換流暢,情節安排詳略得當,在保證故事線索清晰完整的基礎上避免了流水帳式的敘述,利用細節與戲劇衝突充分體現人物個性
  •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這部動漫為什麼獲得了豆瓣評分9.4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這部動畫作品,跟日本的傳統文化有關。 講述了一種現如今在日本國內都比較冷門的存在,「落語」。「落語」類似於「單口相聲」,站在臺上講故事。落語家們會用自己深厚的敘述功底,將觀眾們帶入到故事中去,或者博一笑,或者博眼淚。一個人,一把扇,一個段子,基本就是「落語」的構成內容了。
  •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日本《霸王別姬》,優雅的獨活,何其不易
    (本文已在公眾號:無物永駐 首發 微信:freecapsule)將傳統文化以讓人接受的方式傳播出去並令人喜愛,一直是困擾著世界的難題,就如最早中國的水墨動畫那般,藝術的升起和隕落似乎都變成了某個時代的烙印,眩目卻短暫。
  • 淺談《昭和元祿落語心中》這部應該被時代記住的作品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動畫第一季完 第二季也已經製作決定。補動畫前小編把已出的漫畫部分看完,目前日版漫畫剛剛完結,到時候CV就是石田彰VS關智一。講述菊比古的老年和徒弟的故事。其實說這個劇情之前我挺想說一下作者的,雲田晴子,當初別人刷這個番的時候我以為只是她作畫而已,沒想到是她自己的故事,雲田老師是畫BL出身,在BL界作品反響度也比較大的,好的作者是能講好劇情,能畫各種類型的作品,所以我認為雲田老師非常厲害,能夠畫出落語這樣的故事,這樣時代的悲歡離合。第一季動畫主要講的是菊比古和助六的少年時。
  • 對馬島之鬼:從日本武士文化入手,聊聊境井仁從武士到戰鬼的轉變
    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曾專門就日本人以及日本文化寫過一本名為《菊與刀》的研究性書籍,在這本書中,他對日本風俗習慣、道德觀念以及對於傳統的學習進行了闡述與解讀,進而指出日本文化在本質上看是一種「恥感文化」。
  • 從日本江戶時代特色文化來談談落語的衰落
    早在三百多年前的日本江戶時代,民間的傳統曲藝文化中出現了落語這種表演形式。從內容和表演形式上來看,日本江戶時期的落語曲藝和華夏中原地區的單口相聲很相似。日本落語通常以詼諧搞笑的方式見長,它一般以小劇場和段子的方式進行表演,表演的語言形式是民間通俗易懂的大白話,與獨角相聲和單人小品有很多相似之處。
  • 張敢:看懂文藝復興——達文西時代的名家與名畫
    而這些藝術巨匠、世界名作都來自於同一個時代——文藝復興。這個藝術史上最輝煌的時代,開創了藝術的一個新起點,並且確立了科學的繪畫體系,建立了古典藝術規範。花草、青蛙和蛇,在西方文化和繪畫中的特定意義是什麼?為什麼那個時期的作品中聖母都很美,而聖子都很醜?藝術家的金主爸爸「美第奇家族」的人都是行走的「偉人探測器」?假如你想了解藝術,就應該先從文藝復興開始為什麼這麼說?
  • 黑膠唱片是數位音樂時代的「文藝復興」嗎?
    數位音樂盛行的當下,黑膠唱片是否真的迎來了「文藝復興」?同時,當黑膠作為一門生意,它又該如何在情懷與商業間找到未來發展的方向?是文化,也是生意在世界範圍內,黑膠唱片幾乎流行了整個20世紀。但在中國,黑膠唱片並沒有形成大規模普及的局面。
  • 《昭和元祿落語心中》深愛著糾纏著放下的
    最近看了一部動漫《昭和元祿落語心中》這是由漫畫改編的動漫,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去看看漫畫,當然了相信不不會讓你失望的。這是一不去16年的番,但好像挺冷門的。但小編本身是挺喜歡看這樣的番。畫風美,人物性格突出,故事情節清晰,而且還對日本的落語文化有了了解。
  • 《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生活》明首博開展
    來源:潘子璇 拍攝   【新民晚報·新民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的藝術、文化和生活》明天上午將在首都博物館正式開展,包含提香、波提切利、佩魯吉諾等藝術家的繪畫作品、古羅馬時期的雕塑、文藝復興時期的服裝、建築構建等百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