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家裡宅著,有點快長毛兒的感覺。天天在廚房裡轉悠,每頓換著樣兒地做菜。雖然已經把自己練成了大廚,也強攻下了幾個之前不敢做的菜,還是有些在家裡無法變現的美食,讓我心心念念了好長時間,比如烤全羊。這道蒙古族兄弟招待客人的傳統美食,一般人在家裡整不出來。即使你能買到整頭羊,也找不到那麼大地方烤,更找不到那麼多人吃,只好作罷。
烤全羊據說是成吉思汗最喜歡的一道菜。當年成吉思汗大宴群臣,犒賞猛將的時候,都會在大帳外點起篝火,用烤全羊作為最高的禮遇招待大家。而我第一次吃烤全羊在公司的慶功會上。當時因為剛剛做完一個大項目,老闆請全公司二三十人吃大餐,去的是北京最著名的烤全羊餐館。名字我就不提了,反正那餐館就是在一片空地上立著一堆蒙古包,每一個蒙古包就是一個大包間,太適合吃烤全羊這樣需要「聚眾搶食」的食物了。
果然,在一陣悠揚的敬酒歌的歌聲中,一隻烤得表皮油亮,焦香撲鼻的全羊被架到大帳中,由一位蒙族小夥子熟練得把表皮的部分片下來,請大家享用。當那帶著羊油的脆皮在嘴裡「爆裂」的時候,人間美味的極致也就如此了。
吃完表面部分的第一輪,全羊又被抬出大帳。蒙族小夥兒說,羊還要再烤一下,一會兒見。過不多久全羊又抬進來,經過這一輪的烤制,羊肉也變得焦香了。蒙族小夥子這次不片羊肉了,他給每一個人發了雙一次性手套,建議大家環繞在全羊周圍,直接用手撕著吃。
一聽還有這樣的互動環節,這個大帳都沸騰了,大家排著隊圍著全羊撕羊肉吃。果然,這樣吃全羊才是最過癮的方式。全羊的各個部分都各有特點。羊皮烤得酥脆,羊腿肉質肥美,羊髓入口即化,羊排則有幾分力道,其它部位的羊肉也都嫩滑鮮香得讓你足以忘記一切煩惱,專心吃羊。幾個會吃的同事們更是右手撕著羊肉,左手捧著孜然辣椒麵和鹽的混合調料,撕一片蘸一下,然後再往嘴裡放。馬頭琴聲悠揚,大家吃得手舞足蹈,感覺要是有幾匹馬,幾碗酒,就直接可以那達慕大會了。
全羊烤得好,首先是羊要好。作為一個羊肉愛好者,我吃過很多地方的羊肉,但是只有蒙古草原的羊,才是烤全羊的上選。記得有一次去鄂爾多斯,當地羊肉的好吃程度令人咋舌。當地人自豪的說,內蒙古的羊在藍天白雲下的草原上放養,天天吃的是中草藥,喝的是礦泉水,還有日光浴,這生活條件比很多都市白領都要好吧。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小羊,味道能不好嗎?
全羊好吃,更要烤得好。給羊肉上料也需要功底。要先在羊肉上劃上100多刀,刀刀的位置都有講究。劃完之後,要把秘制的烤料塞入每一道縫隙裡,保證所有的羊肉都能吸取到烤料的美味。
全羊推進燃著炭火的烤爐之後,才真正進入「化學反應」階段。隨時時間和溫度的水乳交融,羊肉在跳動的火焰中漸漸褪去生肉的青澀,露出焦黃油亮的色澤,油脂則用滋滋啦啦的響聲提醒著大家一場盛宴馬上開始。經過三小時的慢火烤制,烤全羊就可以濃墨重彩地登場了。
生活不容易,美食不能辜負,如果有可能的話,我希望能在今年夏天在內蒙古大草原上吃一次烤全羊。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