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舉非常之力 下非常之功
截至目前,四川涼山州還有7個貧困縣未摘帽、300個貧困村未退出
貧困發生率高於10%的貧困縣,全國共6個,有4個在涼山
今年以來,四川涼山州聚焦所有脫貧指標達到驗收標準的節點要求,圍繞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各項工作,採取非常之舉、下足非常之功,向脫貧攻堅發起最後總攻。
「戰時標準」——
配強決戰攻堅骨幹力量
補齊配強攻堅力量。嚴格執行黨政正職保持穩定政策,按政策和程序審核備案93名貧困縣鄉鎮黨政正職調整。嚴明「收官之戰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要求,提拔、進一步使用、交流11個貧困縣幹部26名,問責處分320名幹部。從鄉鎮事業人員、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中遴選74名優秀幹部進入鄉鎮領導班子。
組建專班掛牌督戰。對124個鄉、304個村按照「總體工作滯後、部分工作滯後、工作進度正常」進行評估分類,緊盯A類、督促B類、指導C類,至少每半月督戰一次,調整15名縣級領導兼任A類鄉鎮黨委第一書記。針對易地扶貧搬遷、農村危房改造、安全飲水、就業扶貧、農業產業扶貧、消費扶貧等6個薄弱環節和重點工作,省州聯動組建45個行業專班精準掛牌督戰。
開展百日攻堅行動。從4個已摘帽縣遴選182名優秀幫扶隊員,組建「決戰收官攻堅隊」,馳援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布拖、昭覺、金陽、美姑4縣。選派153名有專業技術特長、脫貧摘帽指揮作戰經驗豐富的隊員組建10個綜合幫扶「專家巡迴指導組」,到今年擬摘帽退出的7個縣開展達標補短、專業技術指導等。
「戰時要求」——
築牢長效脫貧過硬堡壘
開展基層組織集中整頓提升。重點對尚未退出的300個貧困村「兩委」班子進行全覆蓋摸排,整頓班子不團結、不理事等6個方面突出問題。集中整治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455個,撤換不勝任不盡職的軟弱渙散村黨支部書記116名。實施優秀農民工回引培養工程,回引培養優秀農民工村幹部5077名,為每村儲備2名以上農民工後備力量。
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出臺《加快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指導意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獎勵辦法(試行)》和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八項措施」,在金融保險、項目審批等方面為村級集體經濟組織開通「綠色通道」。向3178個村集體注入9.1億元產業扶持基金,以每村不低於100萬元資金扶持壯大215個村集體經濟。注重示範引領,每年重點扶持100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強化安置點治理和後續發展。出臺《加強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治理與後續發展的指導意見》《關於切實加強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基層組織建設工作的通知》等,推動集中安置點落實黨建、教育、醫療、產業、就業、社保、穩定「七個全覆蓋」。在安置點成立黨組織291個、臨時黨組織52個,選配2246名社區幹部、380名專職社區網格員,提升社區公共服務水平;紮實推進後續發展,為每個集中安置點至少培育1項主導產業,通過在安置點建設「扶貧車間」「扶貧基地」、組織勞務輸出等方式,幫助安置點群眾就近務工就業2.96萬人、外出務工3.21萬人。
「戰時機制」——
激發全民作戰內生動力
健全指揮調度機制。制定決戰脫貧攻堅全員責任體系、全員培訓、全員集中會戰、重點工作統籌、從嚴督導考核「五項措施」。堅持「三個調度」機制,州委、州政府主要領導一月一調度,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人一周一調度,鄉鎮黨委書記、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一天一調度,及時協調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
健全幫扶責任機制。出臺嚴肅幫扶責任以上率下、全員決戰、請示報告等「八項鐵規」,開展對標達標補短等「六項行動」。構建脫貧攻堅摘帽後長期幫扶工作機制,建立脫貧成果回查監測、脫貧人口產業發展、防止返貧保險保障、扶志扶智激勵約束等機制。開展學理論、學經驗、學榜樣、提升脫貧成色「三學一提升」活動。組織1.1萬餘名幫扶幹部與本地教師醫生、村組幹部等進行「師徒結對」「全域結對」。
健全激勵保障機制。出臺關心激勵脫貧攻堅一線幹部26條措施、關心愛護幹部8條措施及《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整治措施及責任清單》。將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隊隊員的年度考核優秀等次比例提高到40%;實施脫貧攻堅、疫情防控一線「晉升選用」計劃,在「兩個一線」提拔使用幹部46名,晉升職級30人,表揚獎勵28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