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走月亮》課文學習,去感受走月亮帶給孩子們的樂趣

2020-12-12 柒月聊教育

同學們,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走月亮》這篇課文也是重點課文,課文中的一些知識點,經常會出現在考試當中。接下來,同學們一起體會為什麼稱為《走月亮》?並體驗走月亮帶給我們的無限樂趣。

「走月亮」是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習俗,人們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戶外月光下散步、嬉戲。走月亮不同於在月亮下趕路,也不是滿懷心事的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散步,因此這一說法充滿了詩意。在柔和的月光下,我牽著阿媽溫暖的手,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充滿希望的田埂……

一、課前識字、詞語

1、這篇課文重點會認的7個生字,和會寫的15個生字,同學們要提前預習,多進行書寫掌握。同學們在書寫這些生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有些字的書寫筆畫,要學會通過觀察,發現、歸納對容易寫錯的字,進行多次糾正,提高學習效率。

2、課文中出現三組多音字,可以讓孩子自行查字典,便於加深印象。

3、近義詞:明亮~明朗,柔和~溫和,喜歡~喜愛,風俗~習俗,滿意~滿足,澆灌~灌溉,招待~款待,坑坑窪窪~溝溝坎坎

反義詞:明亮~昏暗,柔和~強烈,喜歡~討厭,滿意~不滿,坑坑窪窪~平平整整

4、詞語拓展

ABCC式詞語:月光閃閃,月影團團,炊煙嫋嫋,楊柳青青,白雪皚皚,星光閃閃,夜色茫茫,碩果纍纍,波光粼粼

二、課前預習、問題總結

課前預習重點:理解課文的結構特點,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讓孩子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課前預習難點:同學們需要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體會「我」和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以及我的幸福與快樂。

課文重點標註:同學們通過朗讀課文,用彩筆畫出文中運用反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句子,並體會其中的作用。

課前預習思考:同學們,「我」和阿媽「走月亮」都走到了哪些地方?

三、品讀課文、思考問題

同學們,這篇課文屬於優美的散文,學習的時候,我們先以「我」和阿媽走月亮為線索,理清層次結構,再圍繞我跟阿媽走到哪兒,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等問題展開思考。

1、「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作者為什麼寫月亮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

洱海和點蒼山是雲南大理的兩處風景名勝,是作者家鄉的代名詞,作者為自己家鄉有這麼美的地方而感到自豪,洱海是湖泊,並不是廣闊無邊的大海,它地勢低洼,月亮一般是從低處往高處升,另外洱海點名了月亮升起來的位置。

2、第四自然段中,「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是什麼意思?

天上的月亮倒映在無數個小水塘中,水中就有無數個月亮的倒影,就像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

3、同學們,如何理解第八自然段中的「月光閃閃」和「月影團團」呢?

月光照在水面上,隨波蕩漾一閃一閃的,而照在果園裡,果樹上結滿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團團的了。

4、「我和阿媽走月亮」在文中多次出現,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月夜裡和阿媽走月亮,那種濃濃的親情,給「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因此文中多次提到「我和阿媽走月亮」,以此來抒發「我」對家鄉和親人的熱愛以及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另外反覆出現的「我和阿媽走月亮」在結構上起到了串聯全文的作用。

5、最後總結:同學們,本文主要寫了「我」和阿媽在月明之夜「走月亮」,感受月光下美麗景色的情形,表達了「我」和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以及「走月亮」帶給我們的無限樂趣。

通過以上這些問題,相信同學們在預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會得到許多啟發,通過課文的學習,應該能體會到課文中多次出現「反覆」這樣的修辭手法。

「反覆」是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有意重複某個詞語、句子或者句組的修辭手法,課文中就反覆使用「我和阿媽走月亮」這句話,這樣寫既抒發了「我」對家人和親人的熱愛,以及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又起到了在結構上串聯全文的作用。

課堂練習

1、照樣子,寫詞語。

坑坑窪窪(AABB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月光閃閃(ABCC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按要求寫句子。

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仿寫擬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雪梨、是火把梨、還是紫葡萄?都有。在坡頭那片月光下的果園裡,這些好吃的果子掛滿枝頭。(仿寫設問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便是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走月亮》的學習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孩子們的學習。

相關焦點

  • 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文《走月亮》中的語文考點
    這一小節,我們談一談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篇課文《走月亮》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和考點。這種疑問就支撐著我們繼續往下進行文本的閱讀,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標題的一大作用,即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其實所謂的「走月亮」是雲南地區的一種生活習慣,即每逢農曆十五的夜晚,月亮又圓又大之際,大夥就三五成群地在月下行走,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這就是「走月亮」。文章整體結構這篇文章一共有九個自然段,可分為四大部分。
  • 四年級《走月亮》,暑假小學生預習課文?看語文老師的教學筆記!
    到底什麼是「走月亮」呢?是在月亮上行走嗎?還是月亮墜落了?還是其他什麼含義呢?你們心裡是怎麼想的呢? 好啦,那我們快來揭曉一下,什麼才是真正的「走月亮」——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習俗,人們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戶外月光下遊玩、散步、嬉戲。一起跟隨橙子老師的步伐,開始正式學習吧! 認識生字 1.
  • 走月亮 教學設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邊讀邊思考:「我」和阿媽走月亮經過了哪些地方?2.檢查自讀,學習字詞。3.學生默讀全文,圈出「我」和阿媽走月亮經過的地方。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板書。4. 啟發:月下漫步是一種怎樣的感受?預設:愉悅、自由、靜謐、浪漫、驚喜、甜蜜、期待…學生練習帶著感受自由朗讀課文。
  •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知識總結,附3套單元測試卷,給孩子練習
    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知識總結,附3套單元測試卷,給孩子練習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一單元以「感受自然之美」為主題,這個單元有4篇課文,其中兩篇精讀課文《觀潮》和《走月亮》,兩篇略讀課文《現代詩兩首》和《繁星》,同學們通過學習這4篇課文,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
  • 《走月亮》小練筆,仿寫月下的某個情景!
    結合課文對月下情景的描寫,回憶曾經發生在月下的最令你難忘的情景來寫。我們可能首先想到的就是親情,眼前會浮現出這樣的畫面:小路上,媽媽伸展雙臂迎接蹣跚學步的我;月夜中,爸爸背著我在玩耍;月夜下,奶奶教我數天上的星星……描寫時可以邊寫景邊抒情,也可以先寫景,然後抒情,把情融於景物之中,這樣情與景自然交融,就能寫出好文章。
  • 「最新」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課文原文及部分解讀
    以下是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課本拍照圖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這一題,孩子們的想像,只要合情合理,都可以。家長要及時給孩子們鼓勵。第十課 沙灘上的童話第十一課 我是一隻小蟲子編者按:課後第二題中,加點字都是「月(發肉的音)」字旁。
  • 終於寫出來了,大家期待的《走月亮》課後習題講解來嘍!
    同學們,大家好,這裡是梁老師語文補給站給你的語文學習充滿能量。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來說一說第二課《走月亮》的課後習題。【第一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4自然段。課文中還有哪些畫面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同學交流。我們來看當我們在做這道課後習題的時候,大家需要注意的就是要說清楚,你看到聽到這些畫面的時候,腦海中浮現著怎樣的畫面呢?好,我們來看我們可以感受的到腦海中浮現出的畫面:一個小姑娘牽著媽媽的手和媽媽一起走在清澈的小溪邊,月光照在水面上,波光蕩漾,月光閃閃,真是美麗極了。
  • 部編人教版四上語文作業本第一單元《2走月亮》答案參考
    第一單元《2走月亮》1.把下面的字寫正確,寫端正。(2)月亮升起來了!月盤是那樣明亮,月光是那樣 róu hé( 柔和),灑在灰白色的é luǎn shí ( 鵝卵石)上,也灑在散發著甜香的紫 pú tao( 葡萄)上……4.讀課文,找畫面,填一填。
  • 小學語文:四年級課文《普羅米修斯》的語文考點
    這一小節,我們談一談小學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三篇課文《普羅米修斯》中所包含的知識點和考點。答:給普羅米修斯的雙手和雙腳帶上鐵環,把他死死地鎖在懸崖上,不讓他動彈,也不讓他睡覺,日夜遭受風吹雨淋的痛苦;派一隻兇惡的鷲鷹每天站在普羅米修斯的雙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臟。
  • 二年級語文識字,第3課「貝」的故事,課文解析,建議收藏
    因此在老師無法對孩子進行面對面授課的的情況下,家長就要監督到位,並嚴格按照老師的學習要求,這樣才能夠保證孩子的學習進度。如果您的孩子正在上二年級,有空的時候不妨翻翻於老師的文章,你會發現於老師的每一篇文章都是跟著教材進度走的且內容很詳細。
  • 四年級上,《語文園地一》:詞句段運用、書寫提示、日積月累
    四年級上,《語文園地一》:詞句段運用、書寫提示、日積月累一、交流平臺作者用文字表達思想感情,而我們讀者要了解這種感情就必須看到超越平面文字的畫面,學了本組課文,你在閱讀方法上有什麼新的發現或收穫?2.讀了文章,我不僅能想像畫面,還能「聽」到聲音,如讀《走月亮》,我似乎就聽到了潺潺的溪流聲、秋蟲的鳴叫聲……3.讀了文章,我還能「聞」味道……讀文章時不僅要想像畫面,還要「聽」聲音,「聞」味道。
  • 雲南作家的兩篇散文作品入選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
    記者餘蘇晏攝「早晨,從山坡上,從坪壩裡,從一條條開著絨球花和太陽花的小路上,走來了許多小學生,有漢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頗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大家穿戴不同,來到學校,都成了好朋友……」這段充滿雲南風情的文字出自部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第一篇課文《大青樹下的小學》。文章的作者吳然,是雲南的本土兒童文學作家,他的另一篇作品《走月亮》,也入選了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
  • 人教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第八單元教材及部分內容解讀
    也許有的孩子會說「爬樹比賽」,有的孩子會說「他們坐在樹上看書,看月亮,看風景……」孩子們的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就好。後面的草地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有的小朋友可以進一步拓展地點,如小河邊,高山上,就更好了。同學們現在才二年級,所以家長不必要求他們說的字數也要和課本完全一樣。
  • 小學生仿寫作文:走月亮(小練筆)
    啊,我和爸爸媽媽走月亮! 以前亂糟糟的綠化帶被修剪的整整齊齊,還飄著一股股的草香味。草叢裡蟈蟈們演奏出一曲曲交響曲,給平靜的夜晚增添了快樂的音符,野鳥拍打著翅膀,在石榴樹上盤旋,感受著石榴樹上飄來的香甜,是大石榴還是小石榴?都有。
  • 四年級語文第20課《陀螺》的課文學習,鞏固「用批註閱讀」的方法
    部編版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0《陀螺》是兒童文學家高洪波老師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回憶了童年時「我」用小陀螺戰勝大陀螺的經歷,從而分享了自己從中獲得的啟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鬥量」。課文以「陀螺」為線索,思路清晰,先寫說陀螺、做陀螺,再寫得陀螺、鬥陀螺,最後寫從中悟到的道理。
  • 六年級作文不好的孩子,請認真研讀課文《竹節人》
    ,到六年級時,孩子們應該掌握了基本的寫作技能,只是即將升上初中,對作文的要求更高了。如果覺得孩子的作文還不夠滿意,我建議家長和老師帶領孩子認真研讀六年級語文上冊的課文《竹節人》。《竹節人》這篇課文,寫的是童年上學期間的趣事,與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相當貼近,容易理解。而且這篇課文,基本涵蓋了小學作文的主要寫作方法和技能,如果孩子們能認真研究並細心領會,一定能在作文上收穫不小。
  • 三年級語文第七單元總複習,字詞句常考易錯點分析,一線教師整理
    三年級部編人教版語文上冊第七單元包含《大自然的聲音》《讀不完的大書》《父親、樹林和鳥》三篇精讀精講課文,主題主要引導學生體會「我與自然」之間的密切關係,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情感。
  • 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童年的水墨畫》學生活動設計
    文學中的語文元素學生在之前的閱讀中接觸過兒童詩,自一年級開始,每冊教材中都編排了現代詩歌作為精讀課文,編入了方素珍、高洪波、任溶溶等名家作品。在語文園地的「和大人一起讀」及「閱讀連結」中也編排了詩歌閱讀的學習內容。因此,學生具有閱讀經驗。本篇課文有所不同,以同一主題的三首小詩成組組成本課學習材料。
  • 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編排思路與教學建議
    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編排思路與教學建議摘要:統編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教科書第一、四、七、八單元的編排思路如下:引導 學生感受人物品質,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學生藉助關鍵語句,初步體會課文表達 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學習表達;培養學生根據童話特點閱讀童話的能力。
  • 二年級語文《場景歌》知識點總結+習題 感受美麗景色、認識事物
    第二單元第一篇課文《場景歌》是一篇數量詞歸類識字篇文章。課文把數量詞分類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圖畫之中,分別呈現了海邊、鄉村、公園、校園四個不同的場景,讓學在感受美麗景、感受美好活的同時,認識事物,認識表示事物的漢字。全文讀起來朗朗上口,有韻有味,激發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