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走月亮》這篇課文也是重點課文,課文中的一些知識點,經常會出現在考試當中。接下來,同學們一起體會為什麼稱為《走月亮》?並體驗走月亮帶給我們的無限樂趣。
「走月亮」是我國南方一些地區的習俗,人們常在有月亮的晚上,到戶外月光下散步、嬉戲。走月亮不同於在月亮下趕路,也不是滿懷心事的走在月光下,而是特意到月光下散步,因此這一說法充滿了詩意。在柔和的月光下,我牽著阿媽溫暖的手,走過月光閃閃的溪岸,走過月影團團的果園,走過充滿希望的田埂……
一、課前識字、詞語
1、這篇課文重點會認的7個生字,和會寫的15個生字,同學們要提前預習,多進行書寫掌握。同學們在書寫這些生字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有些字的書寫筆畫,要學會通過觀察,發現、歸納對容易寫錯的字,進行多次糾正,提高學習效率。
2、課文中出現三組多音字,可以讓孩子自行查字典,便於加深印象。
3、近義詞:明亮~明朗,柔和~溫和,喜歡~喜愛,風俗~習俗,滿意~滿足,澆灌~灌溉,招待~款待,坑坑窪窪~溝溝坎坎
反義詞:明亮~昏暗,柔和~強烈,喜歡~討厭,滿意~不滿,坑坑窪窪~平平整整
4、詞語拓展
ABCC式詞語:月光閃閃,月影團團,炊煙嫋嫋,楊柳青青,白雪皚皚,星光閃閃,夜色茫茫,碩果纍纍,波光粼粼
二、課前預習、問題總結
課前預習重點:理解課文的結構特點,體會情景交融的寫法,讓孩子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品味文章的語言美。
課前預習難點:同學們需要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體會「我」和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以及我的幸福與快樂。
課文重點標註:同學們通過朗讀課文,用彩筆畫出文中運用反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句子,並體會其中的作用。
課前預習思考:同學們,「我」和阿媽「走月亮」都走到了哪些地方?
三、品讀課文、思考問題
同學們,這篇課文屬於優美的散文,學習的時候,我們先以「我」和阿媽走月亮為線索,理清層次結構,再圍繞我跟阿媽走到哪兒,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等問題展開思考。
1、「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來了,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作者為什麼寫月亮從洱海那邊升起來了?
洱海和點蒼山是雲南大理的兩處風景名勝,是作者家鄉的代名詞,作者為自己家鄉有這麼美的地方而感到自豪,洱海是湖泊,並不是廣闊無邊的大海,它地勢低洼,月亮一般是從低處往高處升,另外洱海點名了月亮升起來的位置。
2、第四自然段中,「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是什麼意思?
天上的月亮倒映在無數個小水塘中,水中就有無數個月亮的倒影,就像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
3、同學們,如何理解第八自然段中的「月光閃閃」和「月影團團」呢?
月光照在水面上,隨波蕩漾一閃一閃的,而照在果園裡,果樹上結滿了果子,月影就成了一團團的了。
4、「我和阿媽走月亮」在文中多次出現,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月夜裡和阿媽走月亮,那種濃濃的親情,給「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因此文中多次提到「我和阿媽走月亮」,以此來抒發「我」對家鄉和親人的熱愛以及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另外反覆出現的「我和阿媽走月亮」在結構上起到了串聯全文的作用。
5、最後總結:同學們,本文主要寫了「我」和阿媽在月明之夜「走月亮」,感受月光下美麗景色的情形,表達了「我」和阿媽之間濃濃的親情,以及「走月亮」帶給我們的無限樂趣。
通過以上這些問題,相信同學們在預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會得到許多啟發,通過課文的學習,應該能體會到課文中多次出現「反覆」這樣的修辭手法。
「反覆」是為了突出某個意思,強調某種感情,有意重複某個詞語、句子或者句組的修辭手法,課文中就反覆使用「我和阿媽走月亮」這句話,這樣寫既抒發了「我」對家人和親人的熱愛,以及對童年生活的懷念之情,又起到了在結構上串聯全文的作用。
課堂練習
1、照樣子,寫詞語。
坑坑窪窪(AABB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月光閃閃(ABCC式)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2、按要求寫句子。
每個小水塘,都抱著一個月亮!(仿寫擬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雪梨、是火把梨、還是紫葡萄?都有。在坡頭那片月光下的果園裡,這些好吃的果子掛滿枝頭。(仿寫設問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便是四年級語文上冊第2課《走月亮》的學習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孩子們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