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中如同流星雨一樣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

2020-12-15 回憶的旋律音符

其實一看到這個名字大家應該都能猜到這是蘇聯的武器。這款武器是二戰時期蘇聯自己研製的一款火箭炮。這種火箭炮最高可同時16枚炮彈一起發射,所以大家才會看到3撥如流星雨一樣的炮彈。

這種炮彈生產廉價壓力小。缺點是精準性比較差。所以一般發射都是多批同時發射。爆炸覆蓋面積也廣。當時蘇聯生產出這種炮彈,為了保密所以沒有正式命名。就用女性的愛稱喀秋莎命名了,蘇聯部隊就一直流行起這個叫法。

我國在打抗美援朝戰爭是剛建國不久。國力都還沒有正式開始發展。朝鮮收到美國襲擊後向我國求援。我國還是義無反顧地給出了幫助。

當時我軍的裝備確實還是比較弱後。我國使用的大部分裝備還是戰鬥中繳獲的美制和蘇制裝備。所以像喀秋莎這種火箭炮還是給士兵們留下來非常深刻的印象。

喀秋莎的威力具體怎麼樣,具抗戰老兵說。經過喀秋莎的轟炸後,他們跑去美軍的陣地看。兩個營當場就死失去了戰鬥力。只有幾個美國兵能動。其餘的不是被炸死就是被震暈。

當然一個喀秋莎不可能是一場戰爭的關鍵籌碼。我國志願軍能夠在裝備完全劣勢的情況下,贏得這場戰爭。完全是我們革命先烈的無私奉獻和犧牲換來的。就跟金剛川上的那座橋一樣。美軍就是再擁有高端武器,也是摧毀不了的。

相關焦點

  • 《金剛川》中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它有多厲害,敵人聞風喪膽
    《金剛川》中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在劇裡面這個名字出現了非常多次。其實要說《金剛川》中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對於現代來說它確實算不上特別厲害的武器。但是在那個時候它的威力特別強大,每幾個國家可以製作出如此厲害的武器。聽這個武器的名字就知道它是哪個國家產出的了。
  • 《金剛川》裡面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威力巨大,堪稱「殺手鐧」
    《金剛川》的熱映,讓人們重溫那個背景時代裡的愛國情懷,張譯等人的精彩演繹讓我們熱血沸騰,尤其是摧毀敵軍大本營的時候,「萬箭齊發」的壯觀場面使得我們更加的記憶猶新。那麼,在影片《金剛川》裡面的喀秋莎是什麼武器呢?
  • 喀秋莎火炮,《金剛川》中我軍的殺手鐧,曾多次重創德軍和美軍
    在韓戰中的金剛川之戰中,我軍最有力的反擊武器就是喀秋莎火炮,如果看過電影《金剛川》,更是會感到有多振奮人心。 當時大橋屢屢被炸,敵方不但有轟炸機連番前來挑釁,更有遠程火炮支援,可以隨時讓我們折兵損將。金剛橋無法合攏,大決戰後勤物資就無法運送到前線。
  • 「喪門神」「喀秋莎」是什麼?盤點電影《金剛川》中八種武器
    在賞析電影《金剛川》時,一些觀眾對影片中出現的武器裝備頗感興趣,特別是戰士口中講的「喪門神」「喀秋莎」究竟是什麼?筆者特別盤點影片中出現的8種主要武器,與大家共享。如有錯誤的,也歡迎批評指正。「喀秋莎」。
  • 金剛川裡的喀秋莎,到底是什麼來頭,足以讓對手顫抖
    看過《金剛川》這部抗美援朝電影的小夥伴們,除了對中國人民志願軍留有不怕犧牲的印象外,相信對影片中的喀秋莎也記憶猶新。天空划過一道美麗的群星,敵方陣地猛然間銷聲匿跡。那麼喀秋莎到底是何方神物,有如此毀天滅地的能力。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種威力驚人的武器。
  • 電影《金剛川》喀秋莎火箭炮是如何威震敵膽的 喀秋莎火箭炮有多猛
    而與當時的蘇美等超級大國相比,確實差得還很遠,尤其是在武器方面方。在《金剛川》中,我方在武器方面相較於美軍處於劣勢,因無制空權和大規模榴彈炮群,使得我方軍隊傷亡遠遠高於美帝國主義。1950年6月,蠻橫無理的美帝國主義為維護其在亞洲地區的利益,公然出兵幹涉朝鮮內戰,並多次故意侵犯我國領空,轟炸我國丹東等中朝邊境城市,將戰火開始燒向了我國。
  • 《金剛川》中的「喀秋莎」,威力巨大,到底什麼來頭?
    相信看過《金剛川》這部電影的小夥伴,都十分佩服解放軍不屈的鬥志。這部電影,把解放軍不怕死、不怕累、為了祖國、為了榮譽不惜奉獻自己的精神展現的淋漓盡致。同時,感嘆當今和平的來之不易,應該好好珍惜。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影中的「喀秋莎」精確擊中,一舉殲滅美軍的陣地。這個「喀秋莎『是怎麼精確打擊美軍?這個「喀秋莎」又是什麼來頭呢?其實,這個「喀秋莎」的全名是BM-13」喀秋莎「多管火箭炮。這個火箭炮被蘇聯在二戰中大規模生產,並投入使用。
  • 《金剛川》中喀秋莎火箭炮到底有多猛?一口氣384發碾壓美軍炮兵
    《金剛川》中的喀秋莎射擊《金剛川》給你最深印象的是哪個片段,恐怕很多人都會說:喀秋莎!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面對武裝到牙齒的「聯合國軍」,志願軍的武器裝備較為落後,尤其是缺乏重火力。算取得了前三次戰役的勝利,但志願軍的犧牲也非常大,急需重火力。於是中國緊急從蘇聯購買了120門火箭炮配備給炮兵21師,美麗的喀秋莎就這樣來到了朝鮮。
  • 《金剛川》裡的喀秋莎——來自地獄的少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看《金剛川》,這部電影上映之後爭議非常多,說好的有說壞的也有,我是個歷史愛好者,不是影評人,所以我們不對電影本身進行評價。看電影的時候,我對於喀秋莎這種武器非常感興趣,因為這種殺傷力巨大的武器居然有喀秋莎這麼美麗的名字,於是就查閱了一些資料,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 金剛川裡的喀秋莎,鋒芒畢露,足以讓對手震顫
    喀秋莎多管火箭炮是第一種被蘇聯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大規模生產、投入使用的自行火箭炮。相較於其他的火炮,這種多軌火箭炮能迅速地將大量的炸藥傾瀉於目標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喀秋莎成為了第一種蘇聯大量生產的自行火炮,並常將其裝載於卡車上。由於火箭炮這種新型武器當時嚴格保密,蘇聯紅軍就根據這個字母"K",把該武器命名為一個女性的愛稱"喀秋莎",這個別名迅速在蘇聯紅軍裡傳播開來。
  • 《金剛川》之中的喀秋莎到底有多強?老軍:一輪齊射,基本沒活物
    ——15軍炮兵室晉鍾看過《金剛川》的朋友應該都知道喀秋莎,當美軍不斷轟擊橋體,三番兩次用榴彈炮挑釁,把戰場弄得一片焦糊味時,喀秋莎看不下去了,她宛如一個復仇女神,伴著管風琴聲,像一陣流星雨劃破暗夜,直接端了美軍的炮兵陣地,十分解氣。
  • 透過電影《金剛川》,揭秘志願軍喀秋莎火箭炮是如何威震敵膽的
    而與當時的蘇美等超級大國相比,確實差得還很遠,尤其是在武器方面方。在《金剛川》中,我方在武器方面相較於美軍處於劣勢,因無制空權和大規模榴彈炮群,使得我方軍隊傷亡遠遠高於美帝國主義。
  • 除了《金剛川》裡的喀秋莎,抗美援朝志願軍,還有其他底牌嗎?
    今年是我國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相信大家平時會頻繁看到一些關於此戰爭的一些紀錄片,而為了紀念這場戰役,媒體界還特意上映了電影《金剛川》。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就是喀秋莎火箭炮的出場和使用過程,在對美方陣地發出襲擊時,威力驚人,不少戰士都為之吶喊,隨後便迎來了戰役的勝利。
  • 《金剛川》 「史達林的管風琴」——「喀秋莎」火箭炮
    前些天影院新上了一部影片《金剛川》,片中的火箭炮「喀秋莎」的威力實在令人大開眼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喀秋莎」到底是何方神聖。 說火箭炮「喀秋莎」之前得先了解一下《喀秋莎》這首歌。
  • 《金剛川》離真實歷史的距離,到底有多大?這個回答,有水平
    《金剛川》中最振奮人心的一個段落是,喀秋莎火箭炮划過夜空,摧毀了對手榴彈炮大本營。 有人提出質疑:既然我們有這樣bug級別的武器,為何不早些使用?在電影中為何突然出現?
  • 《金剛川》致敬「最可愛的人」|漲知識!炮兵之王「喀秋莎」發射的...
    在《金剛川》電影中,數次出現了我軍「喀秋莎」火箭炮的攻擊場景,在大銀幕上看起來像是漫天煙花,直擊美軍的炮兵陣地。從資料來看,它一次齊射可以發射16枚132毫米彈徑的火箭彈,最大速度355米/秒,最大射程8.5千米…… 所以才會在觀感上像煙花。
  • 金剛川中的飛行員視角很多餘?那是你沒看懂這部電影
    「喀秋莎!」伴隨著一聲吶喊,十餘枚火箭炮劃破金剛川的夜空,對美軍陣地進行了覆蓋式轟炸,為志願軍修建橋梁爭取了時間,也大大提升了我軍士氣。
  • 《金剛川》用的什麼武器 金剛川裡的人物故事武器介紹與戰役往事
    《金剛川》用的什麼武器當然,落後的裝備並不能打到解放軍堅強的意志,我們之所以能贏的最後的勝利,是因為解放軍都有這隨時犧牲自己,奉獻自己的精神。影視中,張譯和吳京管理著高射炮用來對付美軍戰機。
  • 抗美援朝電影《金剛川》中國軍人用實際行動告訴美國佬什麼叫...
    金剛川 金剛川的背景,就是在1953年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也是最重要的一場戰役,金城反擊戰。 金剛川是金剛山附近 也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 金剛川河面最寬處六十米,水流湍急,而戰役就是圍繞著渡河展開的。 《金剛川》取景地在遼寧丹東,這個與朝鮮僅有一江之隔的東北小城,在地勢地貌上能非常好的還原歷史。
  • 要客觀評價電影《金剛川》,先要了解金剛川
    我看了《金剛川》,都挺喜歡,不僅在朋友圈安利了這部影片,還做了這部電影的觀影團。於是很自然地,一些不喜歡的觀眾又說我是恰飯了。在推出這部電影的正式影評之前,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帶大家回顧一下這段歷史,就像之前寫《奪冠》我們也帶大家回顧郎平和中國女排往事一樣,電影中的很多動人場景是可以與真實的故事產生互文的。